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猴王出世》
知识树说课稿
一、说课标
(一)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来说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首先是人文性: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工具性——从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是双基方面: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听和说的方面——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读的方面——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写的方面——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人文熏陶必须在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和相伴而行。
(二)五年级学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第三学段的目标系统。
首先是知识与能力:
(1)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阅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习作、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4)口语实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5)综合性学习:搜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关注身边的事,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的学习手段;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
(三)第五单元的内容学习标准: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丰富语言的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曲折生动的情节,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
3.初步学习缩写。
4.学习怎么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人物对话的口语交际训练。
5.怎样阅读一部名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并整理资料,为课内学习服务。
2.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学习方案,积极主动参与各项语文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语文实践活动。
2.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3.树立合作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猴王出世》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过程与方法: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二、说教材
①、教材的编排和体例:
本册教材的编排意图: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②、本单元内容结构: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我们今讲的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③、本课的编写特点《猴王出世》是本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建议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
1.生字、词教学。我始终认为,字词教学不可忽视,我主要采用课外预习和课内扩展相结合的办法。生字词的课外预习,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准字音、组出文中生词、借助工具书简单理解并不困难。只要课上组内检查展示到位,基本没有问题。为了使学生的课前预习不流于形式,我除了精心设计“预习卡” 外,还特别注重小组的合作帮教效果。
生字词的课外扩展。我让组长提前将要学习的生字组成生活中能够用到的尽量多的词语并写在小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然后上课时小组进行快速认读。教师在规定时间进行检测,如果小组成员能够流利的认读,小组得星。这样拉近了生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词语,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课文中新出现的词语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课文以外的词语,对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2.阅读教学
朗读:我采用听录音、听教师范读、优秀学生范读以及小组内合作伦读两种形式,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朗读中的细节技巧,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这节课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直至能够流畅、感情饱满的进行朗读。
感悟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读书动笔、做批注的好习惯,注重小组交流,班内交流,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同时教师点拨提升。
拓展阅读:为了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我特别引导学生阅读了四大名著。
(二)评价建议:
学生学习行为正确,学习行为良好,学习心理健康,学习意志品格坚强,学生学习主动、真动、全动。
主动: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即是学生主动的结果,也是教师调动的结果。学生主动求解,弄懂自己所不懂的新知识,学习自己把握不准的新技能,主动求疑,把自己疑惑提出来,同教师、同学一起探究;主动求异,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甚至展开争论,正确理解;主动求法,主动运用自己学过的学习方法或创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更扎实、更有效;主动求博,在学习中旁征博引,扩大学习的外延,使学习更深入。
真动: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驱使下毫不虚浮,扎实、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没有花架子、没有表演成为,学生为了自己的长进实实在在地学,消除学习障碍。
全动:是学生全体的参与,确保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科书并不是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这样的描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所以每单元结束我都会 凭借知识树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会再次将知识树展示出来,让本单元知识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参照知识树进行单元总结,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会更加系统,学生对知识点的回答会言之有序,这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猴王出世》
知识树说课稿
一、说课标
(一)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来说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首先是人文性: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工具性——从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是双基方面: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听和说的方面——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读的方面——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写的方面——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人文熏陶必须在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和相伴而行。
(二)五年级学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第三学段的目标系统。
首先是知识与能力:
(1)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阅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习作、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4)口语实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5)综合性学习:搜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关注身边的事,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的学习手段;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
(三)第五单元的内容学习标准: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丰富语言的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曲折生动的情节,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
3.初步学习缩写。
4.学习怎么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人物对话的口语交际训练。
5.怎样阅读一部名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并整理资料,为课内学习服务。
2.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学习方案,积极主动参与各项语文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语文实践活动。
2.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3.树立合作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猴王出世》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过程与方法: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二、说教材
①、教材的编排和体例:
本册教材的编排意图: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②、本单元内容结构: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我们今讲的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③、本课的编写特点《猴王出世》是本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建议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
1.生字、词教学。我始终认为,字词教学不可忽视,我主要采用课外预习和课内扩展相结合的办法。生字词的课外预习,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准字音、组出文中生词、借助工具书简单理解并不困难。只要课上组内检查展示到位,基本没有问题。为了使学生的课前预习不流于形式,我除了精心设计“预习卡” 外,还特别注重小组的合作帮教效果。
生字词的课外扩展。我让组长提前将要学习的生字组成生活中能够用到的尽量多的词语并写在小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然后上课时小组进行快速认读。教师在规定时间进行检测,如果小组成员能够流利的认读,小组得星。这样拉近了生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词语,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课文中新出现的词语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课文以外的词语,对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2.阅读教学
朗读:我采用听录音、听教师范读、优秀学生范读以及小组内合作伦读两种形式,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朗读中的细节技巧,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这节课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直至能够流畅、感情饱满的进行朗读。
感悟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读书动笔、做批注的好习惯,注重小组交流,班内交流,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同时教师点拨提升。
拓展阅读:为了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我特别引导学生阅读了四大名著。
(二)评价建议:
学生学习行为正确,学习行为良好,学习心理健康,学习意志品格坚强,学生学习主动、真动、全动。
主动: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即是学生主动的结果,也是教师调动的结果。学生主动求解,弄懂自己所不懂的新知识,学习自己把握不准的新技能,主动求疑,把自己疑惑提出来,同教师、同学一起探究;主动求异,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甚至展开争论,正确理解;主动求法,主动运用自己学过的学习方法或创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更扎实、更有效;主动求博,在学习中旁征博引,扩大学习的外延,使学习更深入。
真动: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驱使下毫不虚浮,扎实、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没有花架子、没有表演成为,学生为了自己的长进实实在在地学,消除学习障碍。
全动:是学生全体的参与,确保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科书并不是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这样的描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所以每单元结束我都会 凭借知识树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会再次将知识树展示出来,让本单元知识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参照知识树进行单元总结,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会更加系统,学生对知识点的回答会言之有序,这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条理性和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