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文章线索2

现代文阅读文章的线索

一碗米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

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

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

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

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

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

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

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

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

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

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

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

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

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

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

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

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

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

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

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

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

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

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

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1.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3.“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3分)

4.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5.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3分)

二、课外文言文

班超①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

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尝辍业②投

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③当效傅介子、张骞④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

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竞立功封侯。

① 班超:汉朝名将,封定远侯。②辍业:停止工作。③志略:志向④傅介子、张骞:均为

西汉时人。曾出使西域。立过很大的功劳。⑤西域:现新疆一带。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尝为官佣书以供养( ) ⑵以取封侯( ) ..

8、翻译句子

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9请结合选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

三名著阅读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

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

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

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

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

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

何出。宝玉道:“《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

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

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1、宝黛初见。宝玉对这个新来的妹妹十分好奇,细细地端详了一番、这个“神仙似的”妹

妹给宝玉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2、宝玉为黛玉起了“颦颦”这个表字,当初探春质疑宝玉起的这个表字的出处是他杜撰时,

宝玉回答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这体现出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现代文阅读文章的线索

一碗米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

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

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

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

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

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

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

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

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

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

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

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

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

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

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

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

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

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

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

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

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

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

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

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1.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3.“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3分)

4.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5.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3分)

二、课外文言文

班超①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

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尝辍业②投

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③当效傅介子、张骞④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

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竞立功封侯。

① 班超:汉朝名将,封定远侯。②辍业:停止工作。③志略:志向④傅介子、张骞:均为

西汉时人。曾出使西域。立过很大的功劳。⑤西域:现新疆一带。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尝为官佣书以供养( ) ⑵以取封侯( ) ..

8、翻译句子

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9请结合选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

三名著阅读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

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

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

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

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

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

何出。宝玉道:“《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

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

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1、宝黛初见。宝玉对这个新来的妹妹十分好奇,细细地端详了一番、这个“神仙似的”妹

妹给宝玉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2、宝玉为黛玉起了“颦颦”这个表字,当初探春质疑宝玉起的这个表字的出处是他杜撰时,

宝玉回答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这体现出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相关内容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 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感知能力:即对文章阅读后一种基本的感觉.知晓能力. 1.如阅读记人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人的什么事,表现了人物怎样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 2.阅读记事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通过事件反映了什么主题: 3.阅读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就要看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这 ...

  • 现代文阅读术语
  •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探究 "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2008年19套试卷有11套对其进行了考查.纵观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笔者发现,"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七个方面切人: 一.开头作用 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 ...

  •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2014.6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类型一: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 一.散文基础知识回顾: [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 : 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 ...

  •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 ...

  •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 中考语文答题方法大全 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考纲中的练习:<齐桓公登门访士>.<韩琦大度容人>.<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

  • 人教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散文阅读 一.梳理文章的线索 (1)先理出文章的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 ...

  • 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臵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 ...

  • 培训高一教师的讲座
  • 培训高一教师的讲座: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建议 1.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用 * 号标出)",同时还有"扩展阅读"和"名著导读",从而形成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单篇 ...

  • 现代汉语重难点填空题
  • 一. 填空题 1. 语文是( 书面语言 )和(口头语言 )的合称. 2. 语文课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 3.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 人文性 )它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4. 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质是(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5语文必须遵循的两律一是(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