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注意事项及疗法

刮痧注意事项

1.要了解病情,辩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

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手法。

3.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

4.小儿臼门未合者禁刮。

5.皮肤有感染疮疗、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

6.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采取相应手法。

7.血本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谨慎刮试。

8.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

9.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晶、瓷器、红花油,好得快)。

10.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着衣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门的刮痧油。

11.刮完在痧退后再刮痧,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作用。

12.刮痧时,有一定量的毛细血管出血,渗到附迈组织,然后再行吸收,这是增加抵抗力的一种方法。 13.怕疼的人,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痛。

14.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

15.刮痧后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作的排出。

16.根除顽症,除刮痧,排毒(服用清肠食品)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乐多寿系列,迪芬斯系列)。17.刮痧不必强出痧。

18.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足每个部位,第条经脉,都刮拭8次,每天3-10分钟,自然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了。

一、刮痧前的注意事项:

(1) 要了解病情,辨证施治,问病求因,确定刮试的部位。

(2) 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补泻手法。

(3) 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补刮或平补平泻刮试。

(4) 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

(5) 不要采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品、瓷器、红花油、好得快)等。

(6) 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着衣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用的刮痧油。

(7) 痛觉敏感的人,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后再刮痧,以减少疼痛。

二、刮痧中的注意事项:

(1) 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谨慎刮拭,补刮为宜。

(2) 刮痧操作时朝一个方向刮拭,不可来回刮。

(3) 刮痧不必强行出痧。

(4) 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足每个部位、每条经脉,都刮拭8次(背部请家人帮忙)每天3-10分钟,自然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了

三、刮痧后的注意事项:

(1) 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

(2) 刮完一般在五至七天痧退后再刮拭,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的作用

(3) 刮痧后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刮痧、排毒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脏腑营养。

好轻松刮痧疗法的好处

(一)调节阴阳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核心。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刮痧保健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刮痧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腧穴配伍和刮痧手法来实现的。例如:病在经络、在皮肉者属表,刮痧宜轻刮;病在脏腑、在筋骨者属里,宜重刮。刮痧对阴阳平衡的调节是呈双向性的,如血压不稳者,经刮拭躯干、四肢腧穴后,偏低的血压可升高;偏高的血压亦可降低。

(二)活血化瘀

人体肌肉、韧带、骨骼一旦受到损伤,在局部产生淤血,使经络气血流通不畅,若瘀血不消,则疼痛不止。这时在局部或相应腧穴刮拭,可使淤血消除,新血得生,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这就是刮痧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清热消肿

根据中医治法中“热则疾之”的原理,通过放痧手法的刺激,使热邪疾出,以达清热之目的,使内部阳热之邪透达体表,最终排出体外,以清体内之瘀热、肿毒。

(四)祛痰解痉,软坚散结

由痰湿所致的体表包块及风证,通过刮痧、放痧治疗,使腠理宣畅,痰热脓毒外泄,有明显的止痉散结效果。

(五)扶正祛邪

刮治病变相应腧穴的皮肤,使之出现青、紫充血的痧痕,使腠理得以开启疏通,将滞于经络腧穴及相应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经络得以疏通。

好轻松团队分享

中国标准刮痧手法

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扶阳罐,集温刮、温灸、磁疗、红外线于一体,国家专利产品,为新一代的刮痧医疗器械,据专家介绍,传统刮痧都伴有疼痛,一种结合了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的全新温通经络医疗器械“扶阳罐”,它所倡导的“无痛刮痧,扶阳养生”新理念逐渐被社会认识并认同,因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被人们广为推崇。

《痧胀玉衡》记载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 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 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民间刮痧法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选取刮拭部位,基本上采取哪疼刮哪的“阿是”穴取穴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中暑、急性胃肠炎、其它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初起,肩、背、臂肘、腿膝疼痛等一类症证。刮痧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以其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既在民间流传不衰,也被医家广泛重视。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这些都是最常用的。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好轻松健康诚信创新团队

咽喉肿痛是口咽部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本病包括咽部黏膜炎症和淋巴组织炎症,如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

一、风热外袭

(一)症状

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有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伴恶寒发热。

(二)治法

(1)选穴 尺泽、合谷、廉泉、天突。

放痧:少商、商阳。(见图7-2-3、图7-3-2、图7-4-3、图7-5-1、图7-5-2)

(2)定位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尺择: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廉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天突、廉泉,再刮前臂尺泽,然后刮手部合谷,最后放痧少商、商阳。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然后刮拭廉泉穴,30次,不宜过重,稍出痧即可。重刮前臂尺泽穴,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手部合谷穴,30次,可不出痧。少商、商阳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肺胃实热

(一)症状

表现为咽喉赤肿疼痛,痛连耳根和颌下,颌有硬结,压痛明显,伴高热、头痛、腹胀、便秘。

(二)治法

(1)选穴 内庭、天突、丰隆、支沟、天枢。(见图7-l-4、图7-1-5、图7- 3-2、图7-5-1、图7-5-3、图7-3-4)

放痧:少商。

(2)定位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问缝纹端。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天枢:脐中旁开2寸。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天突,然后刮腹部天枢,再刮前臂支沟,放痧少商,刮下肢丰隆,最后刮足部内庭。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龟点刮30次。然后刮腹部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 咽喉肿痛是口咽部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本病包括咽部黏膜炎症和淋巴组织炎症,如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

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外侧部支沟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受。少商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岳.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然后刮下肢外侧丰隆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内庭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三、病例

赖某某,女,30岁:因患急性咽喉痛,咽下疼痛难忍,甚则饮水也感疼痛,伴有发热恶寒.四肢酸痛,烦躁无汗,表情痛苦。取尺泽、合谷、廉泉、天突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并予以少商、商阳放痧。1周后,发热恶寒、四肢酸痛、烦躁无汗、表情痛苦症状消除,但仍有吞咽困难。继续治疗1周,症状消除,患者痊愈。

扁桃体炎的刮痧疗法

扁桃体炎为咽喉部两侧的喉核红肿、疼痛,表面有白色或黄色的脓性分泌物的病症。

扁桃体炎为咽喉部两侧的喉核红肿、疼痛,表面有白色或黄色的脓性分泌物的病症。

本病的主要症状有:①有反复发作的咽痛、易感冒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病史。平时症状多不明显,但常有急性发作病史。②常自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轻微症状。如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③常有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症状。④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呈弥漫性充血,隐窝口可见黄、白色于酪样点状物;这些点状物有时需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才能自窝内排出。⑤扁桃体大小不定。儿童、青年多属增生者,扁桃体肥大;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常有粘连。患者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初起为风热外袭所致,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咽部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伴发热重,恶塞轻,头痛口渴,咽喉疼痛剧烈,可放射至耳部或颈部,吞咽困难,有堵塞感,声音嘶哑,扁桃体肿胀明显,或有黄白色脓点,大便秘结,口干喜饮。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曲池、合谷、天突、翳风、太溪。

放痧:内庭、少商、鱼际(见图7-5-1、图7-6-1、图7-6-2、图7-6-3、图7-6-4、图7-6-5、图7-6-6)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少商:在手拇指节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翳风: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重刮颈部大椎,耳后翳风,刮颈前天突,然后刮前臂曲池,刮手部合谷,放痧少商、鱼际,最后刮太溪,放痧内庭。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颈后翳风穴,用力宜轻容,出痧为度。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然后刮上肢外侧曲池穴和手部合谷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少商、鱼际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人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最后重刮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在内庭穴以同法操作放痧。

二、病例

王某,女,26岁。发热、咽痛4天,吞咽困难、呼吸急促2天。患者自述4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自测体温达39.5℃,于当地医院静脉输注生理

盐水250ml加阿奇霉素O.5g静脉滴注,但体温一直没有下降,并出现吞咽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查体:T 40.1℃,R 29次/分,P 112次/分,BP 100/70nmmHg。急性病容,面颊赤红。咽部检查见:咽腔充血,双测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见脓性分泌物。颈部、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触痛。辅助检查:WBC 3.1×10°/L,PLT 134×10°/L,血糖

4.8mmol/L。Cr 68μmol/L,总胆红素 7.1μmol/L。取大椎、曲池、合谷、天突、翳风、太溪,并放痧内庭、少商、鱼际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日1次。2天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治疗72小时后体温恢复至37℃,心率86次/分,呼吸16次/分。治疗7天,患者症状消失,体温36.5℃,各项体征正常。

面部色斑的刮痧疗法 面部色斑是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斑,为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肝斑”、“黧黑斑”,多发于中年妇女。

面部色斑是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斑,为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肝斑”、“黧黑斑”,多发于中年妇女。

临床表现为对称发生于颜面,损害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片状色素沉着,边缘一般明显,形状不规则,尤以两颊、额部、鼻、唇等处多见。多见于女性。日光照射可促发本病或使其加重。呈慢性过程,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中医分为肝郁气滞、肝肾不足2种类型。

一、肝郁气滞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郁或易怒、口苦、口干便秘。

(二)治法

(1)选穴 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太冲。(见图9-1-1、图9-1-2、图9-1-3)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局部病变部位,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变部位,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外侧阳陵泉穴和足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二、肝肾不足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夜间加重。

(二)治法

(1)选穴 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图9-1-1、图

9-1-4)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点揉头面部下关、颊车,再刮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最后刮下肢三阴交及太溪穴。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变部位,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三、病例

郑某,女,32岁。面颊出现黄褐斑4年,4年前妊娠后褐斑一直未退,面颊、鼻部及口唇部均有褐色素沉着。每至月经前,色斑加深,月经后变浅,经西药白降汞软膏、维生素类药物及中药滋补肝肾药治疗后效果不显,要求刮痧治疗。视其面颊、鼻柱、眉上及口唇部呈黄褐色蝶翼状斑,面颊与鼻柱表面被有灰垢。伴腰膝酸软无力,身体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1)刮背部:持刮痧板与皮肤呈45°角斜向下,涂活血剂。①督脉:重点刮大椎、灵台、命门;②膀胱经:重点刮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从上至下拉长刮20~30次。(2)辨证循经刮:气滞血瘀证取肝经、脾经、督脉,重点刮血海、三阴交、太冲、膈俞;肝肾阴虚证取肝经、肾经、任脉、督脉,重点刮太冲、太溪、关元、气海、肝俞、肾俞、命门。(3)局部刮:前额从前正中线向左右两边外刮30下;从人中穴向左右各横刮;从承浆穴向左右两边斜向上到太阳穴;从太阳穴入发际推向耳上方。病变在眼周围者,睛明一攒竹、鱼腰一瞳子骨、太阳穴,轻微按压刮,黄褐班处可稍加重些。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第1个疗程后色素斑已渐浅,两个疗程后色素斑全部消退,后又刮3次以巩固疗效。

咳嗽的刮痧疗法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本病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外感咳嗽,即急性咳嗽,除咳嗽主症外可兼见表症,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是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肺脏虚损,气阴两伤,肃降无权而为咳,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

一、外感咳嗽

(一)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 放痧穴:肺俞、太冲。(见图2-2-1、图2-2-2、图

2-2-3)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府: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问隙。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问隙的后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4)刮拭方法 泻法。太冲、肺俞可放痧。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肺俞、太冲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内伤咳嗽

(一)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证。

(二)治法

(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见图2-2-1、图2-2-2)

(2)定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中府、膻中。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再至肾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

三、病例

冯某,女,81岁。自述去冬患咳嗽,兼气喘,数月不愈。愈咳愈剧,不能平卧,咳吐稀白痰涎,其味咸,小

便频数清长,咳甚时有小便遗出,畏寒肢冷,两足微肿,腰背酸疼,舌淡苔白,脉沉细。长期服用中药,但效果不佳。取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在涂抹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治疗4次之后,症状

明显改善。感冒的刮痧疗法

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有风寒、风热和暑湿之分。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见图2-1-1、图2-1-2、图2-1-3、图2-1-4)

(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风热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见图2-1-1、图

2-1-5)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风池。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问,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外关:在前臂背侧,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从风池穴直向下刮3寸,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宜过重。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

三、暑湿感冒

(一)症状

多见于夏季,感受当令暑邪

,暑多夹湿,暑湿并重,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见图2-1-2、图2-1-3、图2-1-4、图2-1-5、图

2-1-6)

(2)定位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

支沟: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的中脘,然后是上肢内侧的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膻中至中脘,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可过重。然后刮上肢内侧孔最,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顺序都为由上至下。

四、病例

陈某,女,32岁。晨起骑车受风感冒2天,伴微热恶寒,头痛,微汗,流清涕,咳嗽,痰稀白,舌苔薄白。曾自服西药,效果不明显。取风池、大椎、风门、肺俞、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在涂抹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又取少商、大椎、太阳、印堂采用放痧法,使少量出血。治疗2次之后,症状消失,继续治疗1次而愈。

落枕的刮痧疗法 落枕为单纯性肌肉痉挛,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由于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或因负重颈部扭转或风寒侵袭项背,局部脉络受损,经气不调所致。以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落枕为单纯性肌肉痉挛,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由于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或因负重颈部扭转或风寒侵袭项背,局部脉络受损,经气不调所致。以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两侧俱痛,或一侧重,一侧轻。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凉等因素。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气滞血瘀型落枕临床表现为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病侧,舌脉如常人;风寒外袭型则表现为颈部疼痛、头转侧受限,并伴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舌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列缺、阿是穴。(见图3-2-1、图3-2-2、图3-2-3、图3-2-4)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肩外俞: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后溪:微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颈部的大椎、天柱、肩外俞,然后刮手、臂部的后溪、列缺,最后刮下肢悬钟穴。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大椎穴,由上至下,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然后刮天柱穴至肩外俞穴,两侧都要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之后刮上肢手、臂部的后溪、列缺,用力宜重,出痧。最后刮下肢外侧的悬钟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

二、病例

席某,男,31岁。患者晨起颈项不舒服,转头时疼痛。颈项强直,不得转侧。取大椎、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列缺、阿是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治疗1次后患者症状即消除。

颈椎病的刮痧疗法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中老年疾病,表现为在生理退行性变化过程中,因某些创伤及劳损因素,使颈椎逐渐发生一系列解剖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颈神经根椎体周围软组织、颈脊髓受刺激或压迫,出现以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等症状。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中老年疾病,表现为在生理退行性变化过程中,因某些创伤及劳损因素,使颈椎逐渐发生一系列解剖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颈神经根椎体周围软组织、颈脊髓受刺激或压迫,出现以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等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根据组织结构及症状不同,分为6种类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以前两者最为常见。

(1)颈型颈椎病:颈项疼痛常常是其首发症状。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多由于睡眠时头颈部位置不当,受寒或体力活动时颈部突然扭转而诱发,呈持续性酸痛或钻痛,头部活动时加重,可向肩背部及头后上肢扩散,疼痛伴有颈部僵硬感,转动时颈部可发生响声。检查颈部有明显的压痛,无神经功能障碍表现,x线检查常显示弯曲度改变。

(2)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脊椎病主要发于中、老年人,发生率仅次于颈型。主要是颈椎、椎间孔、邻近组织粘连,关节错位等病变使神经受压刺激所致,其中以颈5、颈6、颈7神经受累多见。其症状是受累一侧单根或几根神经根由颈部向肩、臂、前臂及手部呈电击样放射,常为钻痛或刀割样痛,多数还可表现患侧上肢沉重无力、麻木等,病程较长者可发生肌肉萎缩,咳嗽、打喷嚏、头颈过伸或过屈等活动诱发加剧。检查患者颈项强硬,活动受限,颈生理前凸变小,颈部有多处压痛点,最有诊断意义的是相应颈椎两侧有放射性压痛。压头试验、上举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常为阳性,X线检查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问隙变窄,钩椎关节骨刺,椎间孔缩小,少数有椎体或关节脱位等改变。本病临床分为风寒阻络与气血瘀滞2型。

一、风寒阻络

(一)症状

以颈项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畏寒无汗,舌淡苔白为典型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见图3-1-1、图

3-1-2)

(2)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足部昆仑穴。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

二、气血瘀滞

(一)症状

以颈项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胸闷心悸,舌质黯为典型症状。

(二)治法

(1)选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见图3-1-1、图3-1-2、图3-1-3、图

3-1-4)

(2)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

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膈俞:在背部,当笫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最后刮下肢的血海、昆仑、三阴交。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背部膈俞穴,宜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重刮,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和下肢内侧三阴交穴,重刮,各30次,出痧为度。

三、病例

王某,男,45岁。因颈项不适、双上肢麻木、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来诊。查:颈部活动僵硬,颈5-颈6棘突压痛,双上肢肌张力增高,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下肢痛温觉降低。MRI示:颈5-颈6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变形。病人因惧怕手术而来我院。住院后给予颈托固定、床头牵引等综合治疗,并予以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穴行刮痧治疗。治疗3个月,康复出院。

刮痧注意事项

1.要了解病情,辩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

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手法。

3.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

4.小儿臼门未合者禁刮。

5.皮肤有感染疮疗、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

6.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采取相应手法。

7.血本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谨慎刮试。

8.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

9.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晶、瓷器、红花油,好得快)。

10.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着衣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门的刮痧油。

11.刮完在痧退后再刮痧,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作用。

12.刮痧时,有一定量的毛细血管出血,渗到附迈组织,然后再行吸收,这是增加抵抗力的一种方法。 13.怕疼的人,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痛。

14.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

15.刮痧后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作的排出。

16.根除顽症,除刮痧,排毒(服用清肠食品)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乐多寿系列,迪芬斯系列)。17.刮痧不必强出痧。

18.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足每个部位,第条经脉,都刮拭8次,每天3-10分钟,自然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了。

一、刮痧前的注意事项:

(1) 要了解病情,辨证施治,问病求因,确定刮试的部位。

(2) 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补泻手法。

(3) 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补刮或平补平泻刮试。

(4) 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

(5) 不要采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品、瓷器、红花油、好得快)等。

(6) 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着衣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用的刮痧油。

(7) 痛觉敏感的人,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后再刮痧,以减少疼痛。

二、刮痧中的注意事项:

(1) 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谨慎刮拭,补刮为宜。

(2) 刮痧操作时朝一个方向刮拭,不可来回刮。

(3) 刮痧不必强行出痧。

(4) 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足每个部位、每条经脉,都刮拭8次(背部请家人帮忙)每天3-10分钟,自然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了

三、刮痧后的注意事项:

(1) 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

(2) 刮完一般在五至七天痧退后再刮拭,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的作用

(3) 刮痧后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刮痧、排毒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脏腑营养。

好轻松刮痧疗法的好处

(一)调节阴阳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核心。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刮痧保健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刮痧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腧穴配伍和刮痧手法来实现的。例如:病在经络、在皮肉者属表,刮痧宜轻刮;病在脏腑、在筋骨者属里,宜重刮。刮痧对阴阳平衡的调节是呈双向性的,如血压不稳者,经刮拭躯干、四肢腧穴后,偏低的血压可升高;偏高的血压亦可降低。

(二)活血化瘀

人体肌肉、韧带、骨骼一旦受到损伤,在局部产生淤血,使经络气血流通不畅,若瘀血不消,则疼痛不止。这时在局部或相应腧穴刮拭,可使淤血消除,新血得生,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这就是刮痧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清热消肿

根据中医治法中“热则疾之”的原理,通过放痧手法的刺激,使热邪疾出,以达清热之目的,使内部阳热之邪透达体表,最终排出体外,以清体内之瘀热、肿毒。

(四)祛痰解痉,软坚散结

由痰湿所致的体表包块及风证,通过刮痧、放痧治疗,使腠理宣畅,痰热脓毒外泄,有明显的止痉散结效果。

(五)扶正祛邪

刮治病变相应腧穴的皮肤,使之出现青、紫充血的痧痕,使腠理得以开启疏通,将滞于经络腧穴及相应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经络得以疏通。

好轻松团队分享

中国标准刮痧手法

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扶阳罐,集温刮、温灸、磁疗、红外线于一体,国家专利产品,为新一代的刮痧医疗器械,据专家介绍,传统刮痧都伴有疼痛,一种结合了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的全新温通经络医疗器械“扶阳罐”,它所倡导的“无痛刮痧,扶阳养生”新理念逐渐被社会认识并认同,因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被人们广为推崇。

《痧胀玉衡》记载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 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 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民间刮痧法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选取刮拭部位,基本上采取哪疼刮哪的“阿是”穴取穴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中暑、急性胃肠炎、其它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初起,肩、背、臂肘、腿膝疼痛等一类症证。刮痧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以其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既在民间流传不衰,也被医家广泛重视。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这些都是最常用的。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好轻松健康诚信创新团队

咽喉肿痛是口咽部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本病包括咽部黏膜炎症和淋巴组织炎症,如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

一、风热外袭

(一)症状

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有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伴恶寒发热。

(二)治法

(1)选穴 尺泽、合谷、廉泉、天突。

放痧:少商、商阳。(见图7-2-3、图7-3-2、图7-4-3、图7-5-1、图7-5-2)

(2)定位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尺择: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廉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天突、廉泉,再刮前臂尺泽,然后刮手部合谷,最后放痧少商、商阳。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然后刮拭廉泉穴,30次,不宜过重,稍出痧即可。重刮前臂尺泽穴,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手部合谷穴,30次,可不出痧。少商、商阳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肺胃实热

(一)症状

表现为咽喉赤肿疼痛,痛连耳根和颌下,颌有硬结,压痛明显,伴高热、头痛、腹胀、便秘。

(二)治法

(1)选穴 内庭、天突、丰隆、支沟、天枢。(见图7-l-4、图7-1-5、图7- 3-2、图7-5-1、图7-5-3、图7-3-4)

放痧:少商。

(2)定位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问缝纹端。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天枢:脐中旁开2寸。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天突,然后刮腹部天枢,再刮前臂支沟,放痧少商,刮下肢丰隆,最后刮足部内庭。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龟点刮30次。然后刮腹部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 咽喉肿痛是口咽部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本病包括咽部黏膜炎症和淋巴组织炎症,如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

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外侧部支沟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受。少商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岳.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然后刮下肢外侧丰隆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内庭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三、病例

赖某某,女,30岁:因患急性咽喉痛,咽下疼痛难忍,甚则饮水也感疼痛,伴有发热恶寒.四肢酸痛,烦躁无汗,表情痛苦。取尺泽、合谷、廉泉、天突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并予以少商、商阳放痧。1周后,发热恶寒、四肢酸痛、烦躁无汗、表情痛苦症状消除,但仍有吞咽困难。继续治疗1周,症状消除,患者痊愈。

扁桃体炎的刮痧疗法

扁桃体炎为咽喉部两侧的喉核红肿、疼痛,表面有白色或黄色的脓性分泌物的病症。

扁桃体炎为咽喉部两侧的喉核红肿、疼痛,表面有白色或黄色的脓性分泌物的病症。

本病的主要症状有:①有反复发作的咽痛、易感冒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病史。平时症状多不明显,但常有急性发作病史。②常自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轻微症状。如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③常有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症状。④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呈弥漫性充血,隐窝口可见黄、白色于酪样点状物;这些点状物有时需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才能自窝内排出。⑤扁桃体大小不定。儿童、青年多属增生者,扁桃体肥大;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常有粘连。患者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初起为风热外袭所致,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咽部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伴发热重,恶塞轻,头痛口渴,咽喉疼痛剧烈,可放射至耳部或颈部,吞咽困难,有堵塞感,声音嘶哑,扁桃体肿胀明显,或有黄白色脓点,大便秘结,口干喜饮。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曲池、合谷、天突、翳风、太溪。

放痧:内庭、少商、鱼际(见图7-5-1、图7-6-1、图7-6-2、图7-6-3、图7-6-4、图7-6-5、图7-6-6)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少商:在手拇指节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翳风: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重刮颈部大椎,耳后翳风,刮颈前天突,然后刮前臂曲池,刮手部合谷,放痧少商、鱼际,最后刮太溪,放痧内庭。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颈后翳风穴,用力宜轻容,出痧为度。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然后刮上肢外侧曲池穴和手部合谷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少商、鱼际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人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最后重刮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在内庭穴以同法操作放痧。

二、病例

王某,女,26岁。发热、咽痛4天,吞咽困难、呼吸急促2天。患者自述4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自测体温达39.5℃,于当地医院静脉输注生理

盐水250ml加阿奇霉素O.5g静脉滴注,但体温一直没有下降,并出现吞咽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查体:T 40.1℃,R 29次/分,P 112次/分,BP 100/70nmmHg。急性病容,面颊赤红。咽部检查见:咽腔充血,双测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见脓性分泌物。颈部、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触痛。辅助检查:WBC 3.1×10°/L,PLT 134×10°/L,血糖

4.8mmol/L。Cr 68μmol/L,总胆红素 7.1μmol/L。取大椎、曲池、合谷、天突、翳风、太溪,并放痧内庭、少商、鱼际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日1次。2天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治疗72小时后体温恢复至37℃,心率86次/分,呼吸16次/分。治疗7天,患者症状消失,体温36.5℃,各项体征正常。

面部色斑的刮痧疗法 面部色斑是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斑,为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肝斑”、“黧黑斑”,多发于中年妇女。

面部色斑是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斑,为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肝斑”、“黧黑斑”,多发于中年妇女。

临床表现为对称发生于颜面,损害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片状色素沉着,边缘一般明显,形状不规则,尤以两颊、额部、鼻、唇等处多见。多见于女性。日光照射可促发本病或使其加重。呈慢性过程,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中医分为肝郁气滞、肝肾不足2种类型。

一、肝郁气滞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郁或易怒、口苦、口干便秘。

(二)治法

(1)选穴 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太冲。(见图9-1-1、图9-1-2、图9-1-3)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局部病变部位,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变部位,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外侧阳陵泉穴和足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二、肝肾不足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夜间加重。

(二)治法

(1)选穴 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图9-1-1、图

9-1-4)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点揉头面部下关、颊车,再刮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最后刮下肢三阴交及太溪穴。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变部位,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三、病例

郑某,女,32岁。面颊出现黄褐斑4年,4年前妊娠后褐斑一直未退,面颊、鼻部及口唇部均有褐色素沉着。每至月经前,色斑加深,月经后变浅,经西药白降汞软膏、维生素类药物及中药滋补肝肾药治疗后效果不显,要求刮痧治疗。视其面颊、鼻柱、眉上及口唇部呈黄褐色蝶翼状斑,面颊与鼻柱表面被有灰垢。伴腰膝酸软无力,身体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1)刮背部:持刮痧板与皮肤呈45°角斜向下,涂活血剂。①督脉:重点刮大椎、灵台、命门;②膀胱经:重点刮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从上至下拉长刮20~30次。(2)辨证循经刮:气滞血瘀证取肝经、脾经、督脉,重点刮血海、三阴交、太冲、膈俞;肝肾阴虚证取肝经、肾经、任脉、督脉,重点刮太冲、太溪、关元、气海、肝俞、肾俞、命门。(3)局部刮:前额从前正中线向左右两边外刮30下;从人中穴向左右各横刮;从承浆穴向左右两边斜向上到太阳穴;从太阳穴入发际推向耳上方。病变在眼周围者,睛明一攒竹、鱼腰一瞳子骨、太阳穴,轻微按压刮,黄褐班处可稍加重些。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第1个疗程后色素斑已渐浅,两个疗程后色素斑全部消退,后又刮3次以巩固疗效。

咳嗽的刮痧疗法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本病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外感咳嗽,即急性咳嗽,除咳嗽主症外可兼见表症,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是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肺脏虚损,气阴两伤,肃降无权而为咳,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

一、外感咳嗽

(一)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 放痧穴:肺俞、太冲。(见图2-2-1、图2-2-2、图

2-2-3)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府: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问隙。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问隙的后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4)刮拭方法 泻法。太冲、肺俞可放痧。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肺俞、太冲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内伤咳嗽

(一)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证。

(二)治法

(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见图2-2-1、图2-2-2)

(2)定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中府、膻中。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再至肾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

三、病例

冯某,女,81岁。自述去冬患咳嗽,兼气喘,数月不愈。愈咳愈剧,不能平卧,咳吐稀白痰涎,其味咸,小

便频数清长,咳甚时有小便遗出,畏寒肢冷,两足微肿,腰背酸疼,舌淡苔白,脉沉细。长期服用中药,但效果不佳。取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在涂抹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治疗4次之后,症状

明显改善。感冒的刮痧疗法

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有风寒、风热和暑湿之分。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见图2-1-1、图2-1-2、图2-1-3、图2-1-4)

(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风热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见图2-1-1、图

2-1-5)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风池。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问,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外关:在前臂背侧,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从风池穴直向下刮3寸,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宜过重。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

三、暑湿感冒

(一)症状

多见于夏季,感受当令暑邪

,暑多夹湿,暑湿并重,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见图2-1-2、图2-1-3、图2-1-4、图2-1-5、图

2-1-6)

(2)定位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

支沟: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的中脘,然后是上肢内侧的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膻中至中脘,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可过重。然后刮上肢内侧孔最,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顺序都为由上至下。

四、病例

陈某,女,32岁。晨起骑车受风感冒2天,伴微热恶寒,头痛,微汗,流清涕,咳嗽,痰稀白,舌苔薄白。曾自服西药,效果不明显。取风池、大椎、风门、肺俞、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在涂抹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又取少商、大椎、太阳、印堂采用放痧法,使少量出血。治疗2次之后,症状消失,继续治疗1次而愈。

落枕的刮痧疗法 落枕为单纯性肌肉痉挛,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由于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或因负重颈部扭转或风寒侵袭项背,局部脉络受损,经气不调所致。以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落枕为单纯性肌肉痉挛,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由于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或因负重颈部扭转或风寒侵袭项背,局部脉络受损,经气不调所致。以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两侧俱痛,或一侧重,一侧轻。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凉等因素。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气滞血瘀型落枕临床表现为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病侧,舌脉如常人;风寒外袭型则表现为颈部疼痛、头转侧受限,并伴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舌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列缺、阿是穴。(见图3-2-1、图3-2-2、图3-2-3、图3-2-4)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肩外俞: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后溪:微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颈部的大椎、天柱、肩外俞,然后刮手、臂部的后溪、列缺,最后刮下肢悬钟穴。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大椎穴,由上至下,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然后刮天柱穴至肩外俞穴,两侧都要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之后刮上肢手、臂部的后溪、列缺,用力宜重,出痧。最后刮下肢外侧的悬钟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

二、病例

席某,男,31岁。患者晨起颈项不舒服,转头时疼痛。颈项强直,不得转侧。取大椎、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列缺、阿是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治疗1次后患者症状即消除。

颈椎病的刮痧疗法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中老年疾病,表现为在生理退行性变化过程中,因某些创伤及劳损因素,使颈椎逐渐发生一系列解剖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颈神经根椎体周围软组织、颈脊髓受刺激或压迫,出现以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等症状。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中老年疾病,表现为在生理退行性变化过程中,因某些创伤及劳损因素,使颈椎逐渐发生一系列解剖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颈神经根椎体周围软组织、颈脊髓受刺激或压迫,出现以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等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根据组织结构及症状不同,分为6种类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以前两者最为常见。

(1)颈型颈椎病:颈项疼痛常常是其首发症状。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多由于睡眠时头颈部位置不当,受寒或体力活动时颈部突然扭转而诱发,呈持续性酸痛或钻痛,头部活动时加重,可向肩背部及头后上肢扩散,疼痛伴有颈部僵硬感,转动时颈部可发生响声。检查颈部有明显的压痛,无神经功能障碍表现,x线检查常显示弯曲度改变。

(2)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脊椎病主要发于中、老年人,发生率仅次于颈型。主要是颈椎、椎间孔、邻近组织粘连,关节错位等病变使神经受压刺激所致,其中以颈5、颈6、颈7神经受累多见。其症状是受累一侧单根或几根神经根由颈部向肩、臂、前臂及手部呈电击样放射,常为钻痛或刀割样痛,多数还可表现患侧上肢沉重无力、麻木等,病程较长者可发生肌肉萎缩,咳嗽、打喷嚏、头颈过伸或过屈等活动诱发加剧。检查患者颈项强硬,活动受限,颈生理前凸变小,颈部有多处压痛点,最有诊断意义的是相应颈椎两侧有放射性压痛。压头试验、上举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常为阳性,X线检查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问隙变窄,钩椎关节骨刺,椎间孔缩小,少数有椎体或关节脱位等改变。本病临床分为风寒阻络与气血瘀滞2型。

一、风寒阻络

(一)症状

以颈项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畏寒无汗,舌淡苔白为典型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见图3-1-1、图

3-1-2)

(2)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足部昆仑穴。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

二、气血瘀滞

(一)症状

以颈项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胸闷心悸,舌质黯为典型症状。

(二)治法

(1)选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见图3-1-1、图3-1-2、图3-1-3、图

3-1-4)

(2)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

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膈俞:在背部,当笫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最后刮下肢的血海、昆仑、三阴交。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背部膈俞穴,宜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重刮,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和下肢内侧三阴交穴,重刮,各30次,出痧为度。

三、病例

王某,男,45岁。因颈项不适、双上肢麻木、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来诊。查:颈部活动僵硬,颈5-颈6棘突压痛,双上肢肌张力增高,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下肢痛温觉降低。MRI示:颈5-颈6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变形。病人因惧怕手术而来我院。住院后给予颈托固定、床头牵引等综合治疗,并予以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穴行刮痧治疗。治疗3个月,康复出院。


相关内容

  • 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
  • 一.刮痧疗法的种类: 中医刮痧的方法 1.刮痧法 在中医刮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刮痧法,因为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多,而且作用也最为明显. 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 ...

  • 面部刮痧美容保健疗法
  • 我们将刮痧疗法,应用于面部美容,可起到驻颜护肤的作用.我们对某些棘手的面部疾患,用刮痧疗法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1997年11月-1998年11月,我们观察了352例,其中男29例,女323例,黑眼圈97例,眼袋46例,皱纹135例,黄褐斑2 ...

  •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概述急救? 谈到急救,一百个人中,至少会有九十九个心中可能都会想到救护车.氧气瓶.止血袋.注射针等现代西医急救的一系列工具和器材. 是否会有一个人心中想到针灸.中药?这恐怕有很大的疑问.其实,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医学是惟一的医学,因此,中医学必然有很多急救的理论和方法,否则中国 ...

  • 案例 | 刮痧疗法干预痤疮的案例分析
  • 刮痧疗法干预痤疮的案例分析 江苏省中医院 胡倩 经过"张秀勤教授刮痧传承弟子班"的学习,对于刮痧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意识到中医辨证刮痧的微妙之处.精准的诊断技巧(刮痧诊断.中医四诊)铸就了刮痧的临床效果.现分享一例刮痧疗法干预痤疮案例. 一.病史资料 患者,女,26岁,因" ...

  • 康复理疗师复习大纲
  • 康复理疗师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理论中阴阳之划分,下午为: ( ) A 阴中之阳 B 阴中之阴 C 阳中之阴 2.五脏中,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在志为思,思虑过度,易伤( )脏. A 心 B 肺 C 脾 3.湿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易侵袭下部.湿邪最易出现在( )季节. A 春季 ...

  • 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 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 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 ...

  • 中医适宜技1
  • 中医适宜技术 概论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 ...

  • 白发---与脏腑和经络密不可分的身体关系
  • 白发 --- 与脏腑和经络密不可分的身体关系 (2012-11-20 14:34:05) 转载▼ 标签: 分类: 健康知识 转载 原文地址:白发 --- 与脏腑和经络密不可分的身体关系作者:夏一文 现在白发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年龄的象征了,而是越来越普遍,无论男女老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发现象.这种现 ...

  • 电影[刮痧]所揭示的中美文化差异及和谐交际
  • 2001年的国产电影<刮痧>描述了以我国传统中医治疗手法――刮痧为中心点,铺陈了一场由于中美文化之差异而产生强烈冲突的情节跌宕起伏的活剧. <刮痧>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的圣路易斯,主角许大同是新媒介公司的电子游戏设计师,与从事房地产工作的妻子简宁和五岁的儿子丹尼斯一家三口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