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PPT,基准和轮廓度公差

第九讲 基准和轮廓度公差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基准是具有正确形状的理想要素,是确定被测要素方 向或位置的依据,在规定位置公差时,一般都要注出基 准。

在实际应用时,则由基准实际要素来确定。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建立

由于实际基准要素存在形位误差,因此由实际基准要

素建立理想基准要素(基准)时,应先对实际基准要素作 最小包容区域,再来确定基准。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建立

1)单一基准 (中心要素) 由实际轴线建立基准轴线

时,基准轴线为穿过基准实际 轴线,且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 轴线;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建立

1)单一基准 (轮廓要素)  由实际表面建立基准平面时,

基准平面为处于材料之外并与 基准实际表面接触、符合最小 条件的理想平面。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建立

2) 组合基准(公共基准)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实际轴线建立而作为一个独立基准

使用的公共基准轴线时,公共基准轴线为这些实际轴线所 共有的理想轴线。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应用三基面体系时,设计者在图样上标注基准应特别 1.基准的建立 注意基准的顺序,在加工或检验时,不得随意更换这些基 准顺序。 3)基准体系(三基面体系)

当单一基准或组合基准不能对关联要素提供完整的走 确定关联被测要素位置时,可以同时使用三个基准平 面,也可使用其中的两个或一个。由此可见,单一基准平 向或定位时,就有必要采用基准体系。基准体系即三基面 面是三基准体系中的一个基准平面。 体系,它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基准平面构成。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建立 4)任选基准 有相对位置要求的两要素中,基准可以任意选定。主要用 于两要素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完全相同的零件,或在

设计要求中,各要素之间的基准有可以互换的条件,从而 使零件无论上下、反正、颠倒装配仍能满足互换性要求,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2.基准的体现

建立基准的基本原则是基准应符合最小条件,但在实

际应用中,允许在测量时用近似方法体现。 基准的常用体现方法有:模拟法 、直接法、分析法和 目标法等。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2.基准的体现

1) 模拟法

通常采用具有足够形位精度的表面来体现基准平面和 基准轴线。 用平板表面体现基准平面。 用心轴表面体现内圆柱面的轴线。 用V形块表面体现外圆柱面的轴线。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2.基准的体现

2)直接法

当基准实际要素具有足够形状精度时,可直接作为基 准。如在平板上测量零件,就是将平板作为直接基准

二、轮廓度公差

1.线轮廓度公差 线轮廓度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轮廓线所允许的 变动全量。用来控制平面曲线(或曲面的截面轮廓)的 形状或位置误差。

二、轮廓度公差

1.线轮廓度公差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内,被测实际要素的实 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想

方向或理想位置的尺寸。该尺寸 1)线轮廓度公差未标注基准 (属形状公差 ) 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 0.04mm 、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 不带公差,标注在方框中。

布的两等距曲线间区域内。理想轮廓线由 R25、2×R10 和 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 t、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布的 两等距曲线间的区域,理想轮廓线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22 确定。公差带位置浮动。

二、轮廓度公差

1.线轮廓度公差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内,被测实际要素的实 2)线轮廓度公差标注基准(属位置公差) 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0.04mm、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 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t、对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轮 布的两等距曲线间区域内。理想轮廓线由R30、R15 和 22 廓线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线间的区域。理想轮廓线的位置 确定,而其位置由基准 A、B和理论正确尺寸12 和 25确定, 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确定。 公差带位置固定。

二、 轮廓度公差

1.线轮廓度 3)线轮廓度误差测量 线轮廓度测量的仪器有轮廓样板、投影仪、仿形测

量装置和三坐标测量机等

二、轮廓度公差

2.面轮廓度公差 面轮廓度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轮廓面所允许 的变动全量。用来控制空间曲面的形状或位置误差。

面轮廓度是一项综合公差,它既控制面轮廓度误差, 又可控制曲面上任一截面轮廓的线轮廓度误差。

二、轮廓度公差

2.面轮廓度公差 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0.02mm、 1)面轮廓度公差未标注基准(属形状公差) 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面间区域内。 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 t、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 理想轮廓面由 SR 35 确定,而其位置可在尺寸 40 ± 0.2 范围 两等距曲面间的区域。理想轮廓面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内浮动。 而其位置是浮动的。

二、轮廓度公差

2.面轮廓度公差 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面必须位于距离为0.02mm、 2)面轮廓度公差标注基准(属位置公差) 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面间区域内。 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t、对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 轮廓线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线间的区域。 理想轮廓面由SR35确定,而其位置由基准A和理论正确 理想轮廓面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确定。 尺寸 40,公差带位置固定。

二、 轮廓度公差

2.面轮廓度 3)面轮廓度误差测量 面轮廓度测量的仪器有成套截面轮廓样板、仿形测

量装置、坐标测量装置和光学跟踪轮廓测量仪等。

第九讲 基准和轮廓度公差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基准是具有正确形状的理想要素,是确定被测要素方 向或位置的依据,在规定位置公差时,一般都要注出基 准。

在实际应用时,则由基准实际要素来确定。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建立

由于实际基准要素存在形位误差,因此由实际基准要

素建立理想基准要素(基准)时,应先对实际基准要素作 最小包容区域,再来确定基准。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建立

1)单一基准 (中心要素) 由实际轴线建立基准轴线

时,基准轴线为穿过基准实际 轴线,且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 轴线;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建立

1)单一基准 (轮廓要素)  由实际表面建立基准平面时,

基准平面为处于材料之外并与 基准实际表面接触、符合最小 条件的理想平面。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建立

2) 组合基准(公共基准)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实际轴线建立而作为一个独立基准

使用的公共基准轴线时,公共基准轴线为这些实际轴线所 共有的理想轴线。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应用三基面体系时,设计者在图样上标注基准应特别 1.基准的建立 注意基准的顺序,在加工或检验时,不得随意更换这些基 准顺序。 3)基准体系(三基面体系)

当单一基准或组合基准不能对关联要素提供完整的走 确定关联被测要素位置时,可以同时使用三个基准平 面,也可使用其中的两个或一个。由此可见,单一基准平 向或定位时,就有必要采用基准体系。基准体系即三基面 面是三基准体系中的一个基准平面。 体系,它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基准平面构成。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基准的建立 4)任选基准 有相对位置要求的两要素中,基准可以任意选定。主要用 于两要素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完全相同的零件,或在

设计要求中,各要素之间的基准有可以互换的条件,从而 使零件无论上下、反正、颠倒装配仍能满足互换性要求,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2.基准的体现

建立基准的基本原则是基准应符合最小条件,但在实

际应用中,允许在测量时用近似方法体现。 基准的常用体现方法有:模拟法 、直接法、分析法和 目标法等。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2.基准的体现

1) 模拟法

通常采用具有足够形位精度的表面来体现基准平面和 基准轴线。 用平板表面体现基准平面。 用心轴表面体现内圆柱面的轴线。 用V形块表面体现外圆柱面的轴线。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2.基准的体现

2)直接法

当基准实际要素具有足够形状精度时,可直接作为基 准。如在平板上测量零件,就是将平板作为直接基准

二、轮廓度公差

1.线轮廓度公差 线轮廓度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轮廓线所允许的 变动全量。用来控制平面曲线(或曲面的截面轮廓)的 形状或位置误差。

二、轮廓度公差

1.线轮廓度公差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内,被测实际要素的实 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想

方向或理想位置的尺寸。该尺寸 1)线轮廓度公差未标注基准 (属形状公差 ) 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 0.04mm 、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 不带公差,标注在方框中。

布的两等距曲线间区域内。理想轮廓线由 R25、2×R10 和 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 t、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布的 两等距曲线间的区域,理想轮廓线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22 确定。公差带位置浮动。

二、轮廓度公差

1.线轮廓度公差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内,被测实际要素的实 2)线轮廓度公差标注基准(属位置公差) 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0.04mm、对理想轮廓线对称分 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t、对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轮 布的两等距曲线间区域内。理想轮廓线由R30、R15 和 22 廓线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线间的区域。理想轮廓线的位置 确定,而其位置由基准 A、B和理论正确尺寸12 和 25确定, 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确定。 公差带位置固定。

二、 轮廓度公差

1.线轮廓度 3)线轮廓度误差测量 线轮廓度测量的仪器有轮廓样板、投影仪、仿形测

量装置和三坐标测量机等

二、轮廓度公差

2.面轮廓度公差 面轮廓度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轮廓面所允许 的变动全量。用来控制空间曲面的形状或位置误差。

面轮廓度是一项综合公差,它既控制面轮廓度误差, 又可控制曲面上任一截面轮廓的线轮廓度误差。

二、轮廓度公差

2.面轮廓度公差 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0.02mm、 1)面轮廓度公差未标注基准(属形状公差) 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面间区域内。 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 t、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 理想轮廓面由 SR 35 确定,而其位置可在尺寸 40 ± 0.2 范围 两等距曲面间的区域。理想轮廓面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内浮动。 而其位置是浮动的。

二、轮廓度公差

2.面轮廓度公差 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面必须位于距离为0.02mm、 2)面轮廓度公差标注基准(属位置公差) 对理想轮廓面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面间区域内。 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t、对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 轮廓线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线间的区域。 理想轮廓面由SR35确定,而其位置由基准A和理论正确 理想轮廓面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确定。 尺寸 40,公差带位置固定。

二、 轮廓度公差

2.面轮廓度 3)面轮廓度误差测量 面轮廓度测量的仪器有成套截面轮廓样板、仿形测

量装置、坐标测量装置和光学跟踪轮廓测量仪等。


相关内容

  • 极限配合试题答案2
  • <极限配合> 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孔或轴允许尺寸的两个极端称为 2.. 配合基准制分_和__两种.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____ 5. 某一尺寸减去__________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偏差. 6.国标规定基准孔 ...

  • 常见机械设计问题
  • //工作总结: 1.不能过标注(过定义), 均布后不用标角度(特殊位置尺寸除外); 2.中心线不应过长,一般长出对称实体1-3mm 3 4.尽量辟免以非加工面为定位基准,定位基准一般采用组合体(或.. 基本形体)的对称中心线.轴线和大的平面作为尺寸基准: 5.同一方向上的连续标注的几个尺寸尽量配置在 ...

  •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设计
  • 摘 要 数控技术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使用的最基本的装备. 当今世界各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现在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政府正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我国的数控产业,把发展数控技术作为振兴机械工业的重中 ...

  • 公差配合试题库[1]
  • 公差配合试题库 一.填空 1.Ф30的轴,上偏差是-0.010,下偏差是-0.036,其最大极限尺寸是_Ф29.99_最小极限尺寸是_Ф29.964_. 5.下图中50分度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10.52_mm. 6.100.1+0.05mm的上极限尺寸是_100.15_mm,下极限尺寸是100.05_ ...

  • 形位公差定义和图例说明
  • 形位公差定义和图例说明 直 线 度 a. 在给定平面内的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b. 在给定方向上的公差带定义--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公差带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t 1×t2的四棱柱内的区 ...

  • 2013互换性试卷)
  • 诚信应考, 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考试中心填写: (2013闭卷) A. 间隙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D.无法确定 4. 普通平键的配合尺寸是( ). A .键宽与槽宽 B.键高与槽深 C.键长与槽长 D.键宽和键高 5. 表面粗糙度是一种( ). A. 形状误差 B.位置误差 C.宏 ...

  • 公差与配合教案
  • 公差与配合教案 公差与配合篇 1.互换性概念 互换性定义 互换性是指从一批相同的零件中任取一件,不经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或部件中,并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 互换性意义 零件具有互换性有利于组织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及方便装配,维修有重要意义. 尺寸公差的术语和定义 1)基本尺寸--设 ...

  • [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图解]
  • 形 状 和 位形 置 公 差 公差 国 家 标 准图解 状和位置 国家标准 公差特征项目符号 公 差 特征项目 直线度 符号 有或无基准要求 无 线对线平行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 基准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1 且在给定方向上 ...

  • 机械专业知识面试必备(1)
  • 形位公差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 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 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 gongcha 形位公差 tolerance of fo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