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情怀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月亮的情怀——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流淌着一条河,一条月亮之河。在“风花雪月、山水云雨”的大自然景观中,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咏月名章。仅以苏教版小语高年级教材而言,以月亮为主题或以月亮为衬托的文章就选择了近10篇。例如《月亮和云彩》、《嫦娥奔月》、《二泉映月》、《月光启蒙》、《望月》等。在教学时,教师可“顺学巧导”,开展一次以“月亮”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赏“月章”

中国人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轮明月给人们带来了无限遐想,又寄托了多少情思。

首先,关于“月”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蟾蜍蚀月”、“吴刚斫桂”、“灰飞轮阙”、“仙人乘鸾”等等。让学生去搜集、去讲述,让月亮借着神话的传说,飞进学生的心窝。

接着是从《诗经》一直流淌至晚清的关于“月”的诗、词、曲,丰富多彩。仅程章灿编著的古典诗词《月》中就选编了常见的咏月诗114首。《小学语文古诗必背及精读》91首诗中,与“月”有关的诗歌也有16首之多。诗人们借月写景,借月记事,借月抒情„„不管是初月、新月,还是满月、圆月、月亏月食都曾有诗人歌咏。

诗人对月的审美也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说月、待月、问月、送月、望月、拜月、对月,视角不同,情境自异,并有许多名句流传千古。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秋月,秋月光如练”。可组织学生查资料或上网,摘抄“咏月”诗,估计一般学生能搜集到30首左右,让学生诵读、品赏,亦可分小组或班级举行“咏月”赛诗会。

再次,让学生搜集课本及课外阅读中描写“月亮”的佳句,通过朗读,感悟语言美、月色美。如:冰心《寄小读者十二》中,“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又如《月光曲》中“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再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再者,还可组织中秋赏月佳句欣赏,如“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二、观“月景”

月亮在运动中,给人间留下了不断变化着的美丽身影。

在整合与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的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可根据时令,特别是夏夜,结合月亮变化的规律,尤其是月食或每年的中秋时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观看

月亮,并结合其他手段做好观月记录,使学生对月亮的外形变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还可对月亮的美称、雅号来一番交流。如:玉兔、婵娟、广寒宫„„

三、画“月境”

在观月、赏月的基础上,通过画月来发挥美术教学促进大语文学习的作用。

一画月形图,可单幅,可多幅,将月牙、羞涩的半边月、明亮的圆月等展现出来;二画月境图,以变化的月亮为衬托,辅以其他景物,将人们的情感、活动等融入画境,绘成一幅月境下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融为一体的情境图。如:可结合诗境画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思乡图;画出《观月》描写中“海上升明月,人在月宫行”的美境。

四、唱“月歌”

无论是童谣,还是小学音乐课本,甚至是流行歌曲中,都有不少以“咏月”为主题的曲调。如《弯弯的月亮》、《月亮船》、《半个月亮爬上来》、《欢乐的夜晚》、《十五的月亮》„„结合音乐教学或学校艺术节的开展,以“咏月”为形式,以表现某个主题为目的,让学生自由唱、联唱、合唱,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编舞、器乐表演都融合进去,甚至可以举行一次“月亮歌”的联欢节,让“弯弯的月儿”、“圆圆的月亮”的歌声伴随着学生快乐地成长。

五、写“月文”

可先从用“月”组词开始,到查成语中含月的词,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如:月亮,月光„„看谁组得多;“月”字成语知多少? 如:“月白风情、月下老人,日月如梭、闭月羞花,花好月圆、花容月貌,披星戴月、烘云托月”„„估计学生能查到20个左右含“月”的成语,并了解其大致意思。

其次,可以借鉴、学习古诗和现代文中写“月”的诗句,体会描写的精妙,帮助学生积淀优美的写月句子,可以背诵、填空为主要形式进行训练。如:野旷天低树,江清( )人;月落( )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鸡声( )月,人迹板桥霜;湖光( )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再者,让学生写自然界中的月,写童话世界中的月,写生活中的月。写自然界中的月,以学习写景为目的,以观察日记为训练形式,写月亮的变化,写月光的明暗,写月亏、月食的奇观,写夏夜繁星映月的美景。写童话中的月,学生对童话特别感兴趣,想象也非常丰富。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自编、续编有关月亮的故事。如:“月亮、星星、太阳的故事”,“嫦娥姐姐在月宫的趣闻”等,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写生活中的月,主要是以片断训练为主,借助环境描写,为事情的发展变化作铺垫,来衬托人们的心情。这样,借月写意,借月抒情,从而丰富文章的情感。如情境设计一:当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消息一传出,我推开门一看,全村(城) 沸腾了,月亮仿佛也露出了笑脸„„借助想象,以拟人的手法,把中国人民格外激动的情感表现出来。情境设计二:生活中也有许多烦心和恼人的事。如:今晚突然停了电,连月亮也好像故意与我作对似的,躲到云层的后面去了„„请结合情境、心境把月亮、人的心情写具体、生动些。

设计意图及活动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综合性学习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注意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倡跨领域学习”,而在小学课本中,巧妙地通过语言文字对大自然、对人文风情、对现代技术的发展等作了不少的分类介绍,这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像“月亮”仅是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能为教师组织开展其他类似的各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起到一点启迪作用。

活动时,横向可分小组分项进行,纵向可在某一方面作深入的探究,可集中进行汇报,亦可指导学生与其他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列,将大语文的学习融入学生的终身学习之中。

月亮的情怀——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流淌着一条河,一条月亮之河。在“风花雪月、山水云雨”的大自然景观中,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咏月名章。仅以苏教版小语高年级教材而言,以月亮为主题或以月亮为衬托的文章就选择了近10篇。例如《月亮和云彩》、《嫦娥奔月》、《二泉映月》、《月光启蒙》、《望月》等。在教学时,教师可“顺学巧导”,开展一次以“月亮”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赏“月章”

中国人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轮明月给人们带来了无限遐想,又寄托了多少情思。

首先,关于“月”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蟾蜍蚀月”、“吴刚斫桂”、“灰飞轮阙”、“仙人乘鸾”等等。让学生去搜集、去讲述,让月亮借着神话的传说,飞进学生的心窝。

接着是从《诗经》一直流淌至晚清的关于“月”的诗、词、曲,丰富多彩。仅程章灿编著的古典诗词《月》中就选编了常见的咏月诗114首。《小学语文古诗必背及精读》91首诗中,与“月”有关的诗歌也有16首之多。诗人们借月写景,借月记事,借月抒情„„不管是初月、新月,还是满月、圆月、月亏月食都曾有诗人歌咏。

诗人对月的审美也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说月、待月、问月、送月、望月、拜月、对月,视角不同,情境自异,并有许多名句流传千古。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秋月,秋月光如练”。可组织学生查资料或上网,摘抄“咏月”诗,估计一般学生能搜集到30首左右,让学生诵读、品赏,亦可分小组或班级举行“咏月”赛诗会。

再次,让学生搜集课本及课外阅读中描写“月亮”的佳句,通过朗读,感悟语言美、月色美。如:冰心《寄小读者十二》中,“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又如《月光曲》中“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再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再者,还可组织中秋赏月佳句欣赏,如“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二、观“月景”

月亮在运动中,给人间留下了不断变化着的美丽身影。

在整合与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的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可根据时令,特别是夏夜,结合月亮变化的规律,尤其是月食或每年的中秋时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观看

月亮,并结合其他手段做好观月记录,使学生对月亮的外形变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还可对月亮的美称、雅号来一番交流。如:玉兔、婵娟、广寒宫„„

三、画“月境”

在观月、赏月的基础上,通过画月来发挥美术教学促进大语文学习的作用。

一画月形图,可单幅,可多幅,将月牙、羞涩的半边月、明亮的圆月等展现出来;二画月境图,以变化的月亮为衬托,辅以其他景物,将人们的情感、活动等融入画境,绘成一幅月境下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融为一体的情境图。如:可结合诗境画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思乡图;画出《观月》描写中“海上升明月,人在月宫行”的美境。

四、唱“月歌”

无论是童谣,还是小学音乐课本,甚至是流行歌曲中,都有不少以“咏月”为主题的曲调。如《弯弯的月亮》、《月亮船》、《半个月亮爬上来》、《欢乐的夜晚》、《十五的月亮》„„结合音乐教学或学校艺术节的开展,以“咏月”为形式,以表现某个主题为目的,让学生自由唱、联唱、合唱,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编舞、器乐表演都融合进去,甚至可以举行一次“月亮歌”的联欢节,让“弯弯的月儿”、“圆圆的月亮”的歌声伴随着学生快乐地成长。

五、写“月文”

可先从用“月”组词开始,到查成语中含月的词,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如:月亮,月光„„看谁组得多;“月”字成语知多少? 如:“月白风情、月下老人,日月如梭、闭月羞花,花好月圆、花容月貌,披星戴月、烘云托月”„„估计学生能查到20个左右含“月”的成语,并了解其大致意思。

其次,可以借鉴、学习古诗和现代文中写“月”的诗句,体会描写的精妙,帮助学生积淀优美的写月句子,可以背诵、填空为主要形式进行训练。如:野旷天低树,江清( )人;月落( )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鸡声( )月,人迹板桥霜;湖光( )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再者,让学生写自然界中的月,写童话世界中的月,写生活中的月。写自然界中的月,以学习写景为目的,以观察日记为训练形式,写月亮的变化,写月光的明暗,写月亏、月食的奇观,写夏夜繁星映月的美景。写童话中的月,学生对童话特别感兴趣,想象也非常丰富。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自编、续编有关月亮的故事。如:“月亮、星星、太阳的故事”,“嫦娥姐姐在月宫的趣闻”等,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写生活中的月,主要是以片断训练为主,借助环境描写,为事情的发展变化作铺垫,来衬托人们的心情。这样,借月写意,借月抒情,从而丰富文章的情感。如情境设计一:当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消息一传出,我推开门一看,全村(城) 沸腾了,月亮仿佛也露出了笑脸„„借助想象,以拟人的手法,把中国人民格外激动的情感表现出来。情境设计二:生活中也有许多烦心和恼人的事。如:今晚突然停了电,连月亮也好像故意与我作对似的,躲到云层的后面去了„„请结合情境、心境把月亮、人的心情写具体、生动些。

设计意图及活动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综合性学习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注意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倡跨领域学习”,而在小学课本中,巧妙地通过语言文字对大自然、对人文风情、对现代技术的发展等作了不少的分类介绍,这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像“月亮”仅是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能为教师组织开展其他类似的各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起到一点启迪作用。

活动时,横向可分小组分项进行,纵向可在某一方面作深入的探究,可集中进行汇报,亦可指导学生与其他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列,将大语文的学习融入学生的终身学习之中。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2014.7.1) 一.问答题(40分) 1.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汪16-19.江26-29.吴3-6) 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思维.交际和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 ...

  • 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教学案例分析
  • 一年级<小小的船>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 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 ...

  •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1]
  •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的 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 ...

  • [绘本欣赏活动设计]教案 - 泉州幼儿师范
  • <图画文学·绘本欣赏活动设计>教学方案 吴建荔 一.本节课的专业背景分析: 1.授课对象是三年专初等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 2.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学有专长,具备初等教育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 育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小 ...

  • 学科:小学语文
  • 张扬儿童天性 感悟诗意表达 -- 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的课堂尝试与实践感悟 [摘 要]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的传承要从孩子抓起.其中,小学阶段的‚儿童诗词‛的创作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平台,也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根据中低年级文本特点.儿童认识水平及儿童诗创作能力,儿童诗 ...

  • 教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点滴体会
  • 实施新教材以来,我的感触较多,获益匪浅,更新了语文教学的观念,使学生处于"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的"大语文"学习环境中.现谈谈我教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肤浅体会. 第一.新教材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 新教材强调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独 ...

  • 小学语文课题小结
  • 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创 ...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a o e) 汉语拼音(i u ü) 汉语拼音(b p m f) 汉语拼音(d t n l) 复习一 汉语拼音(g k h) 汉语拼音(j q x) 汉语拼音(z c s) 汉语拼音(zh ...

  • 校本研修报告册.(语文)
  • 旬阳县中小学教师 校本研修报告册 (课堂教学研修类) 任教学校 旬阳县吕河镇中心学校 教师姓名专业职称主教学科起止时间 2013年9月至2014年 6 月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制 校本研修报告册填写须知 1.本报告册为教师完成一项校本研修(课堂教学研修类)任务的完整记录,一项校本研修的内容必须围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