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专题讲解

全等三角形专题讲解

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判别方法的应用

专题概说: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一般有以下4种: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AS”)

而在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除了可以应用以上4种判别方法外,还可以应用“斜边、直角边”,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HL”).也就是说“斜边、直角边”是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有的方法,它仅适用于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呢?

(1)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

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而从近年的中考题来看,这类试题难度不大,证明两个三角形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1 已知:如图1,CE⊥AB于点E,BD⊥AC于点D,BD、CE交于点O,且AO平分∠BAC.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___对.

分析:由CE⊥AB,BD⊥AC,得∠AEO=∠ADO=90º.由AO平分∠BAC,得∠EAO=∠DAO.又AO为公共边,所以△AEO≌△ADO.所以EO=DO,AE=AD.又∠BEO=∠CDO=90º,

∠BOE=∠COD,所以△BOE≌△COD.由

AE=AD,∠AEO=∠ADO=90º,∠BAC为公

E

O

BCDA共角,所以△EAC≌DAO.所以AB=AC.又 ∠EAO=∠DAO, AO为公共边,所以△ABO≌△ACO. 图1 所以图中全等的三角形一共有4对.

(2)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别方法

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使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

例2 如图2,已知AB=AD,∠1=∠2,要使△ABC≌△ADE,还需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填一个)_____.

A

B 分析:要使△ABC≌△ADE,注意到∠1=∠2,

所以∠1+∠DAC=∠2+∠DAC,即∠BAC=∠EAC. D

CE要使△ABC≌△ADE,根据SAS可知只需AC=AE 图2

即可;根据ASA可知只需∠B=∠D;根据AAS可知只需∠C=∠E.故可添加的条件是AC=AE或∠B=∠D或∠C=∠E.

(3)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别方法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3 已知:如图3,AB=AC,∠1=∠2.

求证:AO平分∠BAC.

分析:要证AO平分∠BAC,即证∠BAO=∠BCO,

要证∠BAO=∠BCO,只需证∠BAO和∠BCO所在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而由已知条件知,只需再证明BO=CO即可.

1证明:连结BC.

因为AB=AC,所以∠ABC=∠ACB. AO2因为∠1=∠2,所以∠ABC-∠1=∠ACB-∠2. 图3 即∠3=∠4,所以BO=CO.

因为AB=AC,BO=CO,AO=AO,

所以△ABO≌△ACO.

所以∠BAO=∠CAO,即AO平分∠BAC.

(4)条件中没有现成的全等三角形时,会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用判别方法

有些几何问题中,往往不能直接证明一对三角形全等,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4 已知:如图4,在Rt△ABC中,∠ACB=90º,AC=BC,D为BC的中点,CE⊥AD于E,交AB于F,连接DF.

求证:∠ADC=∠BDF.

证明:过B作BG⊥BC交CF延长线于G,

所以BG∥AC.所以∠G=∠ACE.因为AC⊥BC,

CE⊥AD,所以∠ACE=∠ADC.所以∠G=∠ADC. A

因为AC=BC,∠ACD=∠CBG=90º,所以 图4 BCCEFDBG△ACD≌△CBG.所以BG=CD=BD.因为∠CBF=∠GBF=45º,BF=BF,所以△GBF≌△DBF.所以∠G=∠BDF.所以∠ADC=∠BDF.所以∠ADC=∠BDF.

说明:常见的构造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如下三种:①涉及三角形的中线问题时,常采用延长中线一倍的方法,构造出一对全等三角形;②涉及角平分线问题时,经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可以得到一对全等三角形;

③证明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用“截长补短”法可以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5)会在实际问题中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注意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近年中考出现的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体现了这一数学理念,应当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例5 要在湖的两岸A、B间建一座观赏桥,由于条件

限制,无法直接度量A,B两点间的距离﹒请你用学过的数

学知识按以下要求设计一测量方案﹒

(1)画出测量图案﹒

(2)写出测量步骤(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 图5

(3)计算A、B的距离(写出求解或推理过程,结果用字母表示)﹒ 分析:可把此题转化为证两个三角形全等.第(1)题,测量图案如图5所示.第(2)题,测量步骤:先在陆地上找到一点O,在AO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并测得OC=OA,在BO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并测得OD=OB,这时测得CD的长为a,则AB的长就是a.第(3)题易证△AOB≌△COD,所以AB=CD,测得CD的长即可得AB的长.

解:(1)如图6示.

(2)在陆地上找到可以直接到达A、B的一点O,在AO的延长线上取

A一点C,并测得OC=OA,在BO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并测

得OD=OB,这时测出CD的长为a,则AB的长就是a.

(3)理由:由测法可得OC=OA,OD=OB.

又∠COD=∠AOB,∴△COD≌△AOB.

∴CD=AB=a. 图6 D评注:本题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提供了一个学生

动手操作的机会,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了

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练习:1.已知:如图7,D是△ABC的边

AAB上一点,AB∥FC,DF交AC于点E,DE=FE. B 图7

求证:AE=CE.

2.如图8,在△ABC中,点E在BC上,点

D在AE上,已知∠ABD=∠ACD,∠BDE=∠CDED

COCBADEFCAM

P求证:BD=CD. B E3.用有刻度的直尺能平分任意角吗?下面是一种 图8

方法:如图9所示,先在∠AOB的两边上取OP=OQ,

再取PM=QN,连接PN、QM,得交点C,则射线OC

平分∠AOB.你能说明道理吗? 图9 4.如图10,△ABC中,AB=AC,过点A作

COQNB

A

G

E

FHDCGE∥BC,角平分线BD、CF相交于点H,它们的

延长线分别交GE于点E、G.试在图10中找出3 B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给出证明. P 图10

5.已知:如图11,点C、D在线段

AB上,PC=P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

中存在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所添条件为__________,你得到的一 A C

对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__. 图11

6.如图12,∠1=∠2,BC=EF,那么需要

补充一个直接条件_____(写出一个即可),才能

12 A

ADBFBCDE使△ABC≌△DEF. 图

7.如图13,在△ABD和△ACD中, DAB=AC,∠B=∠C.

求证:△ABD≌△ACD. 图13

8.如图14,直线AD与BC相交于点O, BCCOD且AC=BD,AD=BC. A

A 图14 求证:CO=DO. 9.已知△ABC,AB=AC,E、F分别 E

A为AB和AC延长线上的点,且BE=CF,EF C

交BC于G.求证:EG=GF. 图15 BG

FB

B10.已知:如图16,AB=AE,BC=ED,

点F是CD的中点,AF⊥CD. CFD求证:∠B=∠E. 图16 E

11.如图17,某同学把一把三角形的玻璃

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

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和②去 (B)带①去

(C)带②去 (D)带③去 图17

12.有一专用三角形模具,损坏后,只剩下

如图18中的阴影部分,你对图中做哪些数据度量后,

就可以重新制作一块与原模具完全一样的模具,并

说明其中的道理. 图18

13.如图19,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 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 图19

专题二 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把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而且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再加上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因此当题目中有角的平分线时,可根据角的平分线性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或利用角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来寻找解题思路.

(1)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例6 如图20,∠1=∠2,AE⊥OB于E,

BD⊥OA于D,交点为C.

AD3O1EC4求证:AC=BC. 图20

证法:∵AE⊥OB,BD⊥OA,∴∠ADC=∠BEC=90︒.

∵∠1=∠2,∴CD=CE.

在△ACD和△BCE中, B

∠ADC=∠BEC,CD=CE,∠3=∠4.

∴△ACD≌△BCE(ASA),∴AC=BC.

说明:本题若用全等方法证明点C到OA、OB距离相等,浪费时间和笔墨,不如直接应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原因在于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用全等的方法,不善于直接应用定理,仍去找全等三角形,结果相当于重新证明了一次定理,以后再学新定理,应用时要注意全等定势的干扰,注意采用简捷A证法.

例7 已知:如图21,△ABC中,BD=CD,∠1=∠E2 F

1D2求证:AD平分∠BAC.

B证明:过D作DE⊥AB于E,DF⊥AC于F. 图21

在△BED与△CFD中,∠1=∠2,∠BED=∠CFD=90︒,BD=CD, ∴△BED≌△CFD(AAS).

∴DE=DF,∴AD平分∠BAC.

说明:遇到有关角平分线的问题时,可引角的两边的垂线,先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垂线段相等,再利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得出两角相等.

(2)利用角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①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

例8 如图22,AB∥CD,E为AD上一点,且BE、CE分别平分∠ABC、∠BCD.

求证:AE=ED.

分析:由于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而点E是两条角

平分线的交点,因此我们自然想到过点E分别作AB、BC、CD的垂线段.

证明:过点E作EF⊥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F,作EG⊥BC,垂足为G,作EH⊥CD,垂足为H.

∵BE平分∠ABC,EF⊥AB,EG⊥BC,

∴EF=EG.同理EG =EH.∴EF=EH. A

CFEHDBG∵AB∥CD,∴∠FAE=∠D.

∵EF⊥AB,EH⊥CD,∴∠AFE=∠DHE=90º. 图22

在△AFE和△DHE中,∠AFE=∠DHE,EF=EH,∠FAE=∠D.

∴△AFE≌△DHE.∴AE=ED.

②以角的平分线为对称轴构造对称图形

例9 如图23,在△ABC中,AD平分∠BAC,∠C=2∠B.

求证:AB=AC+CD.

分析: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这个角的对称轴,因此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我们就能构造出一对全等三角形,从而将线段AB分成AAE和BE两段,只需证明BE=CD就可以了.

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 E

∵AD平分∠BAC,∴∠EAD=∠CAD. B 图D23 C

在△EAD和△CAD中,∠EAD=∠CAD,AD=AD,AE=AC,

∴△EAD≌△CAD.∴∠AED=∠C,CD=DE.

∵∠C=2∠B,∴∠AED=2∠B.

∵∠AED=∠B+∠EBD,∴∠B=∠EDB.

∴BE=ED.∴BE=CD.

∵AB=AE+BE,∴AB=AC+CD.

③延长角平分线的垂线段,使角平分线成为垂直平分线

例10 如图24,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于E.

求证:∠ACE=∠B+∠ECD.

分析:注意到AD平分∠BAC,CE⊥AD,于是可延长CE交AB于点F,即可构造全等三角形.

证明:延长CE交AB于点F.

∵AD平分∠BAC,∴∠FAE=∠CAE.

∵CE⊥AD,∴∠FEA=∠CEA=90º.

在△FEA和△CEA中, FBEDCA

∠FAE=∠CAE,AE=AE,∠FEA=∠CEA. 图24

∴△FEA≌△CEA.∴∠ACE=∠AFE.

∵∠AFE=∠B+∠ECD,∴∠ACE=∠B+∠ECD.

(3)利用角的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图25,在△ABC中,AD平分∠BAC,过点D作 CED

DE∥AB,DE交AC于点E.易证△AED是等腰三角形.

因此,我们可以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

构造等腰三角形. 图25

例11 如图26,在△ABC中,AB=AC,BD平分∠ABC,DE⊥BD于D,交BC于点E.

求证:CD=1

2BE.

1

2分析:要证CD=

两条线段都相等. BE,可将BE分成两条线段,然后再证明CD与这

证明:过点D作DF∥AB交BC于点F.

∵BD平分∠ABC,∴∠1=∠2.

∵DF∥AB,∴∠1=∠3,∠4=∠ABC. 图26

∴∠2=∠3,∴DF=BF.

∵DE⊥BD,∴∠2+∠DEF=90º,∠3+∠5=90º.

∴∠DEF=∠5.∴DF=EF.

∵AB=AC,∴∠ABC=∠C.

∴∠4=∠C,CD=DF.

∴CD=EF=BF,即CD=1

2BE.

A练习:1.如图27,在△ABC中,∠B=90º, AD为∠BAC的平分线,DF⊥AC于F,DE=DC.

求证:BE=CF. 图27

2.已知:如图28,AD是△ABC的中线, E

DE⊥AB于E,DF⊥AC于F,且BE=CF. BAFDC

求证:(1)AD是∠BAC的平分线;(2)AB=AC. 图28

Q3.在△ABC中,∠BAC=60º,∠C=40º,

AP平分∠BAC交BC于P,BQ平分∠ABC交AC于QB求证:AB+BP=BQ+AQ. A 图29

4.如图30,在△ABC中,AD平分

∠BAC,AB=AC+CD. BD求证:∠C=2∠B. 图30

5.如图31,E为△ABC的∠A的平分线

AD上一点,AB>AC.

D求证:AB-AC>EB-EC. B 图31

6.如图32,在四边形ABCD中,BC>BA, ECBCPCCAADAD=CD,BD平分∠ABC. 图32 求证:∠A+∠C=180º.

7.如图33所示,已知AD∥BC,∠1=∠2,

EDC

∠3=∠4,直线DC过点E作交AD于点D,交

BC于点C. A

求证:AD+BC=AB. 图33

8.已知,如图34,△ABC中,∠ABC=90AB=BC,AE是∠A的平分线,CD⊥AE于D求证:CD=1

2CDBAE. A 图34

D

C9.△ABC中,AB=AC,∠A=100º,BD是∠B的平分线. B求证:AD+BD=BC. 图35

10.如图36,∠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 AFE

CDE,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 ) A

A.9 B.8 C.7 D.6 B 图36

11.如图37,△ABC中,AD平分∠BAC,

AD交BC于点D,且D是BC的中点.

BDC求证:AB=AC. 图37

M12.已知:如图38,△ABC中,AD是∠BAC

的平分线,E是BC的中点,EF∥AD,交AB于M, 交CA的延长线于F. BEDFAC

求证:BM=CF. 图38

全等三角形专题讲解

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判别方法的应用

专题概说: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一般有以下4种: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AS”)

而在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除了可以应用以上4种判别方法外,还可以应用“斜边、直角边”,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HL”).也就是说“斜边、直角边”是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有的方法,它仅适用于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呢?

(1)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

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而从近年的中考题来看,这类试题难度不大,证明两个三角形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1 已知:如图1,CE⊥AB于点E,BD⊥AC于点D,BD、CE交于点O,且AO平分∠BAC.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___对.

分析:由CE⊥AB,BD⊥AC,得∠AEO=∠ADO=90º.由AO平分∠BAC,得∠EAO=∠DAO.又AO为公共边,所以△AEO≌△ADO.所以EO=DO,AE=AD.又∠BEO=∠CDO=90º,

∠BOE=∠COD,所以△BOE≌△COD.由

AE=AD,∠AEO=∠ADO=90º,∠BAC为公

E

O

BCDA共角,所以△EAC≌DAO.所以AB=AC.又 ∠EAO=∠DAO, AO为公共边,所以△ABO≌△ACO. 图1 所以图中全等的三角形一共有4对.

(2)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别方法

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使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

例2 如图2,已知AB=AD,∠1=∠2,要使△ABC≌△ADE,还需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填一个)_____.

A

B 分析:要使△ABC≌△ADE,注意到∠1=∠2,

所以∠1+∠DAC=∠2+∠DAC,即∠BAC=∠EAC. D

CE要使△ABC≌△ADE,根据SAS可知只需AC=AE 图2

即可;根据ASA可知只需∠B=∠D;根据AAS可知只需∠C=∠E.故可添加的条件是AC=AE或∠B=∠D或∠C=∠E.

(3)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别方法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3 已知:如图3,AB=AC,∠1=∠2.

求证:AO平分∠BAC.

分析:要证AO平分∠BAC,即证∠BAO=∠BCO,

要证∠BAO=∠BCO,只需证∠BAO和∠BCO所在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而由已知条件知,只需再证明BO=CO即可.

1证明:连结BC.

因为AB=AC,所以∠ABC=∠ACB. AO2因为∠1=∠2,所以∠ABC-∠1=∠ACB-∠2. 图3 即∠3=∠4,所以BO=CO.

因为AB=AC,BO=CO,AO=AO,

所以△ABO≌△ACO.

所以∠BAO=∠CAO,即AO平分∠BAC.

(4)条件中没有现成的全等三角形时,会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用判别方法

有些几何问题中,往往不能直接证明一对三角形全等,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4 已知:如图4,在Rt△ABC中,∠ACB=90º,AC=BC,D为BC的中点,CE⊥AD于E,交AB于F,连接DF.

求证:∠ADC=∠BDF.

证明:过B作BG⊥BC交CF延长线于G,

所以BG∥AC.所以∠G=∠ACE.因为AC⊥BC,

CE⊥AD,所以∠ACE=∠ADC.所以∠G=∠ADC. A

因为AC=BC,∠ACD=∠CBG=90º,所以 图4 BCCEFDBG△ACD≌△CBG.所以BG=CD=BD.因为∠CBF=∠GBF=45º,BF=BF,所以△GBF≌△DBF.所以∠G=∠BDF.所以∠ADC=∠BDF.所以∠ADC=∠BDF.

说明:常见的构造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如下三种:①涉及三角形的中线问题时,常采用延长中线一倍的方法,构造出一对全等三角形;②涉及角平分线问题时,经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可以得到一对全等三角形;

③证明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用“截长补短”法可以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5)会在实际问题中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注意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近年中考出现的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体现了这一数学理念,应当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例5 要在湖的两岸A、B间建一座观赏桥,由于条件

限制,无法直接度量A,B两点间的距离﹒请你用学过的数

学知识按以下要求设计一测量方案﹒

(1)画出测量图案﹒

(2)写出测量步骤(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 图5

(3)计算A、B的距离(写出求解或推理过程,结果用字母表示)﹒ 分析:可把此题转化为证两个三角形全等.第(1)题,测量图案如图5所示.第(2)题,测量步骤:先在陆地上找到一点O,在AO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并测得OC=OA,在BO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并测得OD=OB,这时测得CD的长为a,则AB的长就是a.第(3)题易证△AOB≌△COD,所以AB=CD,测得CD的长即可得AB的长.

解:(1)如图6示.

(2)在陆地上找到可以直接到达A、B的一点O,在AO的延长线上取

A一点C,并测得OC=OA,在BO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并测

得OD=OB,这时测出CD的长为a,则AB的长就是a.

(3)理由:由测法可得OC=OA,OD=OB.

又∠COD=∠AOB,∴△COD≌△AOB.

∴CD=AB=a. 图6 D评注:本题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提供了一个学生

动手操作的机会,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了

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练习:1.已知:如图7,D是△ABC的边

AAB上一点,AB∥FC,DF交AC于点E,DE=FE. B 图7

求证:AE=CE.

2.如图8,在△ABC中,点E在BC上,点

D在AE上,已知∠ABD=∠ACD,∠BDE=∠CDED

COCBADEFCAM

P求证:BD=CD. B E3.用有刻度的直尺能平分任意角吗?下面是一种 图8

方法:如图9所示,先在∠AOB的两边上取OP=OQ,

再取PM=QN,连接PN、QM,得交点C,则射线OC

平分∠AOB.你能说明道理吗? 图9 4.如图10,△ABC中,AB=AC,过点A作

COQNB

A

G

E

FHDCGE∥BC,角平分线BD、CF相交于点H,它们的

延长线分别交GE于点E、G.试在图10中找出3 B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给出证明. P 图10

5.已知:如图11,点C、D在线段

AB上,PC=P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

中存在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所添条件为__________,你得到的一 A C

对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__. 图11

6.如图12,∠1=∠2,BC=EF,那么需要

补充一个直接条件_____(写出一个即可),才能

12 A

ADBFBCDE使△ABC≌△DEF. 图

7.如图13,在△ABD和△ACD中, DAB=AC,∠B=∠C.

求证:△ABD≌△ACD. 图13

8.如图14,直线AD与BC相交于点O, BCCOD且AC=BD,AD=BC. A

A 图14 求证:CO=DO. 9.已知△ABC,AB=AC,E、F分别 E

A为AB和AC延长线上的点,且BE=CF,EF C

交BC于G.求证:EG=GF. 图15 BG

FB

B10.已知:如图16,AB=AE,BC=ED,

点F是CD的中点,AF⊥CD. CFD求证:∠B=∠E. 图16 E

11.如图17,某同学把一把三角形的玻璃

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

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和②去 (B)带①去

(C)带②去 (D)带③去 图17

12.有一专用三角形模具,损坏后,只剩下

如图18中的阴影部分,你对图中做哪些数据度量后,

就可以重新制作一块与原模具完全一样的模具,并

说明其中的道理. 图18

13.如图19,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 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 图19

专题二 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把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而且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再加上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因此当题目中有角的平分线时,可根据角的平分线性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或利用角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来寻找解题思路.

(1)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例6 如图20,∠1=∠2,AE⊥OB于E,

BD⊥OA于D,交点为C.

AD3O1EC4求证:AC=BC. 图20

证法:∵AE⊥OB,BD⊥OA,∴∠ADC=∠BEC=90︒.

∵∠1=∠2,∴CD=CE.

在△ACD和△BCE中, B

∠ADC=∠BEC,CD=CE,∠3=∠4.

∴△ACD≌△BCE(ASA),∴AC=BC.

说明:本题若用全等方法证明点C到OA、OB距离相等,浪费时间和笔墨,不如直接应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原因在于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用全等的方法,不善于直接应用定理,仍去找全等三角形,结果相当于重新证明了一次定理,以后再学新定理,应用时要注意全等定势的干扰,注意采用简捷A证法.

例7 已知:如图21,△ABC中,BD=CD,∠1=∠E2 F

1D2求证:AD平分∠BAC.

B证明:过D作DE⊥AB于E,DF⊥AC于F. 图21

在△BED与△CFD中,∠1=∠2,∠BED=∠CFD=90︒,BD=CD, ∴△BED≌△CFD(AAS).

∴DE=DF,∴AD平分∠BAC.

说明:遇到有关角平分线的问题时,可引角的两边的垂线,先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垂线段相等,再利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得出两角相等.

(2)利用角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①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

例8 如图22,AB∥CD,E为AD上一点,且BE、CE分别平分∠ABC、∠BCD.

求证:AE=ED.

分析:由于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而点E是两条角

平分线的交点,因此我们自然想到过点E分别作AB、BC、CD的垂线段.

证明:过点E作EF⊥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F,作EG⊥BC,垂足为G,作EH⊥CD,垂足为H.

∵BE平分∠ABC,EF⊥AB,EG⊥BC,

∴EF=EG.同理EG =EH.∴EF=EH. A

CFEHDBG∵AB∥CD,∴∠FAE=∠D.

∵EF⊥AB,EH⊥CD,∴∠AFE=∠DHE=90º. 图22

在△AFE和△DHE中,∠AFE=∠DHE,EF=EH,∠FAE=∠D.

∴△AFE≌△DHE.∴AE=ED.

②以角的平分线为对称轴构造对称图形

例9 如图23,在△ABC中,AD平分∠BAC,∠C=2∠B.

求证:AB=AC+CD.

分析: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这个角的对称轴,因此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我们就能构造出一对全等三角形,从而将线段AB分成AAE和BE两段,只需证明BE=CD就可以了.

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 E

∵AD平分∠BAC,∴∠EAD=∠CAD. B 图D23 C

在△EAD和△CAD中,∠EAD=∠CAD,AD=AD,AE=AC,

∴△EAD≌△CAD.∴∠AED=∠C,CD=DE.

∵∠C=2∠B,∴∠AED=2∠B.

∵∠AED=∠B+∠EBD,∴∠B=∠EDB.

∴BE=ED.∴BE=CD.

∵AB=AE+BE,∴AB=AC+CD.

③延长角平分线的垂线段,使角平分线成为垂直平分线

例10 如图24,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于E.

求证:∠ACE=∠B+∠ECD.

分析:注意到AD平分∠BAC,CE⊥AD,于是可延长CE交AB于点F,即可构造全等三角形.

证明:延长CE交AB于点F.

∵AD平分∠BAC,∴∠FAE=∠CAE.

∵CE⊥AD,∴∠FEA=∠CEA=90º.

在△FEA和△CEA中, FBEDCA

∠FAE=∠CAE,AE=AE,∠FEA=∠CEA. 图24

∴△FEA≌△CEA.∴∠ACE=∠AFE.

∵∠AFE=∠B+∠ECD,∴∠ACE=∠B+∠ECD.

(3)利用角的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图25,在△ABC中,AD平分∠BAC,过点D作 CED

DE∥AB,DE交AC于点E.易证△AED是等腰三角形.

因此,我们可以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

构造等腰三角形. 图25

例11 如图26,在△ABC中,AB=AC,BD平分∠ABC,DE⊥BD于D,交BC于点E.

求证:CD=1

2BE.

1

2分析:要证CD=

两条线段都相等. BE,可将BE分成两条线段,然后再证明CD与这

证明:过点D作DF∥AB交BC于点F.

∵BD平分∠ABC,∴∠1=∠2.

∵DF∥AB,∴∠1=∠3,∠4=∠ABC. 图26

∴∠2=∠3,∴DF=BF.

∵DE⊥BD,∴∠2+∠DEF=90º,∠3+∠5=90º.

∴∠DEF=∠5.∴DF=EF.

∵AB=AC,∴∠ABC=∠C.

∴∠4=∠C,CD=DF.

∴CD=EF=BF,即CD=1

2BE.

A练习:1.如图27,在△ABC中,∠B=90º, AD为∠BAC的平分线,DF⊥AC于F,DE=DC.

求证:BE=CF. 图27

2.已知:如图28,AD是△ABC的中线, E

DE⊥AB于E,DF⊥AC于F,且BE=CF. BAFDC

求证:(1)AD是∠BAC的平分线;(2)AB=AC. 图28

Q3.在△ABC中,∠BAC=60º,∠C=40º,

AP平分∠BAC交BC于P,BQ平分∠ABC交AC于QB求证:AB+BP=BQ+AQ. A 图29

4.如图30,在△ABC中,AD平分

∠BAC,AB=AC+CD. BD求证:∠C=2∠B. 图30

5.如图31,E为△ABC的∠A的平分线

AD上一点,AB>AC.

D求证:AB-AC>EB-EC. B 图31

6.如图32,在四边形ABCD中,BC>BA, ECBCPCCAADAD=CD,BD平分∠ABC. 图32 求证:∠A+∠C=180º.

7.如图33所示,已知AD∥BC,∠1=∠2,

EDC

∠3=∠4,直线DC过点E作交AD于点D,交

BC于点C. A

求证:AD+BC=AB. 图33

8.已知,如图34,△ABC中,∠ABC=90AB=BC,AE是∠A的平分线,CD⊥AE于D求证:CD=1

2CDBAE. A 图34

D

C9.△ABC中,AB=AC,∠A=100º,BD是∠B的平分线. B求证:AD+BD=BC. 图35

10.如图36,∠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 AFE

CDE,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 ) A

A.9 B.8 C.7 D.6 B 图36

11.如图37,△ABC中,AD平分∠BAC,

AD交BC于点D,且D是BC的中点.

BDC求证:AB=AC. 图37

M12.已知:如图38,△ABC中,AD是∠BAC

的平分线,E是BC的中点,EF∥AD,交AB于M, 交CA的延长线于F. BEDFAC

求证:BM=CF. 图38


相关内容

  •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数学教学设计
  •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性质,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 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并能寻找到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交流.发现等活动,发展平面几何观念: 2. ...

  • 知识点讲解:函数与导数的重要性
  • [摘要]:目前高三同学已经进入第一轮备考阶段,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各科目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数学函数与导数的重要性一文,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高考数学的六大知识点模块高考数学主要有六大模块,分别是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和概率统计.三角函数本身就 ...

  • 关于学习奥数的意义
  • 听说,只需要七年时间,就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抛开华杯赛而言,小学奥数对初中数学到底有没有影响? 1小学时期奥数作用 其实,奥数已经存在孩子们的课本里,有心的家长也许早就看到,孩子们的数学课本有一个单元:数学广角,里面经常会就一个奥数专题进行讲解,可能就是难度有限而已. 总在听老师们强调,小学数学 ...

  • 初二数学暑假学习计划要点
  • 初二数学暑假学习计划要点 09-08-21 16:59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作者:佚名 [打印] [ 初二数学暑假学习计划要点如下: 新课标数学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如下的特点:初一知识点多,初二难点多,初三考点多.同时,新课标数学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 ...

  • 初一学生暑假学习计划
  • 亲爱的同学们:   再过一个月,我们将面临初二年级的学习。初二是关键,它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利用这一年好好学习,改变自己“后进的面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利用这一年可以快马扬鞭、乘胜追击,继续保持“先进的状态”。初二又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分水岭,初二这一年所学的知识点难度比较大 ...

  • 中位线定理专题
  • 中位线定理专题 烟台市祥和中学初春晓2013年7月16日 09:33浏览:149评论:13鲜花:0专家浏览:4指导教师浏览:13 指导教师 孙春红于13-7-17 09:11推荐精心进行主题单元设计,思维导图设计得很细致,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一篇原创 ...

  • 提高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之策略
  • 提高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之策略 ──小议高考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技巧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 林泽纯 摘要:本文以高考试题为例,从提取信息不全面和不准确两个角度剖析了学生在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 力方面的缺陷,进而从重视审题训练.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三个方面提出了 如何培养学生 ...

  • 初三毕业班2011届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2月中旬~一模)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 ...

  • 2014注册会计师课程介绍新
  • 2014注册会计师课程介绍 课程为双校实验班课程 视频+音频+讲义+习题 ,是双校实验班课程.实验班涵盖了 所有老师的所有班次课程,是最贵最全的课程.课程既提供视频.也提供音频,同时提供网校的讲义,习题,考前的押题无一遗漏的提供给大家. 现2014年课程开课了,同时送13年课程,早学习哦 东奥的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