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视角下的李娃形象
——唐传奇《李娃传》中女性形象塑造方法探微
韦应花
摘要:《李娃传》中的李娃是一个充分展现人性复杂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与男性对女性的关注、同情、欣赏以及尊重是分不开的,因此在男性视角下塑造的女性形象独具魅力。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男性视角;人物形象;塑造
一
“传奇”,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始于唐代。唐传奇,“盖源出于志怪”[1],其文学性体现在“文辞华艳,讲述故事委婉曲折,引人入胜;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2]。尤其是唐传奇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对爱情的描写比以往的作品要深刻的多。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着重渲染的都是恋爱双方中女性一方,因而使我国的小说创作初次涌现出一批形象生动、性格鲜明,以不同形式热烈追求自由恋爱的女子形象,如任氏、柳氏、崔莺莺、李娃、霍小玉、洞庭龙女等等”
[3]。她们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展现了饱满的原始生命力,焕发出青春朴素的健康美;她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渴望,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女性的形象塑造更是别具一格,人物性格也更复杂、更丰满、更具有艺术性。她们大都为了爱情而敢于大胆反抗,敢于不顾世俗眼光和禁锢的社会制度而执着追求,哪怕得来的爱情是极短暂的,甚至于是以被背叛的悲剧为结果的。(如《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崔莺莺传》中的崔莺莺等)《李娃传》中的女主人公李娃,正是这样一位女性。《李娃传》原是白行简根据民间所讲说的《一枝花》改写的,因此李娃身上本身就具有民间女子的大胆与传奇性,这也充分反映了人们群众的意愿。《李娃传》开篇即点明了李娃的身份地位,“瀐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
[4],一个身份低微的妓女,被封为瀐国夫人,这在森严的封建门阀制度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作者的笔下,一个妓女却被赋予如此之高的荣誉,其真伪暂且不
论,我们却可以由此窥见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妓女拥有如此荣耀的地位,从其自身来看,想必定是具有独特魅力,方能得到如此殊荣。
李娃,是具有独特性格的妓女形象。“她既有真善美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她身上既有传统女性的美德,又体现出时代背景下女性的个性解放与独立人格的追求;她既不同于妖界的凡人任氏,也不同于人间的仙子霍小玉。她是具有丰富、复杂性格的活生生的人,是黑格尔所谓的‘这一个’”[5]。李娃虽为妓女,却和普通女子一样,对爱情仍怀有憧憬,当遇到荥阳生时,她仍保持女性的矜持,不像一般的妓女那样倚门卖俏,却是“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爱情是可贵的、美好的,更何况是两情相悦,但在现实面前,任何虚无的美好都会被生活的现实击的粉碎,即使是最珍贵的感情。“李娃毕竟不是纯情少女,她的一切都维系在妓女制度上。这个制度委派给她的是卖笑不是动情。当卖笑与动情不相矛盾时,二者可以兼顾,而一旦引起冲突,她心灵的那块圣地便难以抵抗现实的侵袭”。
[7][6]当荥阳生耗尽钱财、一无所有时,她还是配合鸨母从容地上演了“倒宅记”,毅然决然的抛弃了荥阳生,这为其恶的一面,也为她善的一面做了很好的铺垫。很自然,后面就有了李娃救荥阳生并“护读”的情节。正是由于她善良的举动和对荥阳生为泯灭的真情,使她将要得到让世人都殷羡的美好姻缘,但是,她最终还是拒绝了荥阳生的求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唐代的门第观念、门阀制度的毒害已根植于人们的血液里。李娃的“拒婚”,更重要的体现了她“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反叛,对于女性权利、女性独立意识的一种张扬”。[8]李娃没有把爱情看得至上,没有把婚姻当作自己生存的唯一依靠。她似乎没有霍小玉的忠贞,也没有杜十娘的刚烈,但却对女性权利、生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捍卫着女性特有的人格和尊严。
二
唐传奇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这其中尤以女性居多。最出色的唐传奇作品也是以女性爱情为题材的,如《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这些作品中展现出的女性大都具有独特的引人注目的魅力。殊不知,这些女
性形象的塑造者都是男性,这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这些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所受到的来自男性及社会的肯定,尊重甚至崇敬的程度都达到空前的高度”, [9]而这与当时唐朝社会的背景是分不开的。唐代社会发展的轨迹是以天宝末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同样,唐代女性地位的发展变化也大致遵循这一演变轨迹,呈现前高后低,前升后降的特点。正如段塔丽在《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中所指出的,考查古时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注重其‘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即女性地位“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这不仅表现为封建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有差别,而且同一朝代不同时段因社会环境变迁也会出现某些差异”。[10]以爱情为题材的唐传奇出现在盛唐时期,这也不是偶然现象。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思想自由,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中国文化吸收了许多不同于自身传统的文化营养,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样,“唐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就不止是‘发乎情,止乎礼’的儒家禁欲主义的一种,而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品味和放情纵欲的性开放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11]而这些先进的思想首先就影响了唐代的知识分子。“唐传奇的作者大都是男性,又多是封建士子,经他们之手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的典型性已超出她们所从属的那一个阶层而具有更广泛反映女性共性的社会意义”[12],其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也反映了那些有机会和男性自由交往的女性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已经觉醒,对人身权利的追求已经开始。历史上,男性对女性而言,一直处于“压迫者”的地位,当“压迫者”已经觉悟,并开始关注、同情、尊重,甚至于欣赏“被压迫者”时,这对女性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对从男性视角塑造富于变化,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下面就从四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男性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塑造,着重以《李娃传》中的李娃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一)对女性群体的关注
在唐传奇中,处处都留有男性对女性关注的目光。从数量上来说,“在鲁迅先生选编的《唐宋传奇集》中,前五卷共32篇,有关女性的名篇就有23篇,约
占72%的比例”[13],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仅仅被提及或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女子,仅从这个数字就可看出当时男性群体对女性的关注。从范围上来说,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上占尽了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各种类型。有貌美专情的狐女任氏,温柔多情的莺莺,智慧非凡的红拂女,“节行瑰奇,有足称者”的妓女李娃等等。从描写内容上来说,女性的爱情、婚恋、道德观、价值观,甚至生老病死一切内容无不囊括。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地位来说,“在中国古代儒家礼法中,女性在家庭里有着多重身份,她们的身份与社会性别一样受到重视。她既是父母的女儿,又是儿女的母亲;既是一个男人的妻子或滕妾,又是一个大家族的固定成员;既是儿媳,又是婆婆;既是丈夫的内助,又是整个大家族的管家婆。女性便是这些多重身份的交织与重叠。”[14]也正因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身份地位,才会引起男性群体的关注。在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开放的文化环境里,“唐前期妇女的地位呈明显上升趋势,妇女的自然天性和社会能力在当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15]集于如此的聚光灯之下,大部分唐传奇作品围绕女性主题而展开,也使那些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被赋予了唐传奇委婉曲折的情节和独特的魅力。《李娃传》中的李娃,就是这些璀璨云集的女性形象中的一朵奇葩,虽为身份低微的妓女,却有着追求真挚爱情的强烈愿望。“唐人传奇的作者都是受封建礼教束缚较大的士人举子,与娼妓的交游几乎是他们有可能产生真正爱情关系的唯一社会活动。由此,我们可以说,正是倡优女子促使他们懂得了现代意义上的爱情”。[16]相比较其他女性而言,妓女在人身不自由中还保留有一块情感选择的余地,因此,她们是唐代妇女爱情自由和主动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成为唐代士大夫文人才子爱情追求的最佳对象之一,在唐传奇中占有突出地位。“恩格斯说: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在奴隶的爱情关系以外,我们所遇到的爱情关系只是灭亡中的古代世界的崩溃的产物,而且是与同样也处在官方社会以外的妓女——艺妓,即异地妇女或被释放的女奴隶发生
[17]关系。”由此,她们的形象不仅为以爱情为题材的传奇提供了丰富的人物原型,为唐传奇爱情题材创造充分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反映了唐代士大夫文人对爱情的
执着追求,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创作心态,流动着热情、浪漫、豁达、自信的精神世界。
(二) 对女性命运的同情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在唐前期,女性地位虽较高,却也没有达到“男女平等”的地步,唐后期女性地位较低,也只是相对前期地位较高而言。唐传奇中虽然塑造了一系列光鲜亮丽的女性形象,但仍不能掩盖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悲剧性的命运。“唐传奇中女主人公爱情婚姻的悲剧命运,是唐代社会家庭婚姻悲剧的艺术再现,是唐代法、礼对妇女作用的结果。”[18]同时也与唐代的社会现实、文人的生存状态及婚姻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唐代,仕途、婚姻、重视门第蔚然成风,身份低微、门第不高的女性大都没有好的结局。何况“唐朝社会的文人生活方式有一定的独特性。整个社会,充斥着一种押妓风尚和对风流韵事的欣赏与津津乐道,而文人对婚姻的追求也多数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他们联姻的对象多为名门望族。”
[19]然而,《李娃传》却是个例外,作品中的主人公李娃虽为娼妓,却最终被封为国夫人。这一结局,历来颇受争议,“或者说,这是作者的败笔,因为在唐朝那门阀制度、等级观念甚严的年代,一个娼妓根本不可能跻身上流社会;上流社会也根本不可能容纳这样的‘娼荡之妇’,更不要说封其为‘瀐国夫人’。作者这样写,违背了历史真实,起了如鲁迅所说的‘瞒和骗’的作用。或者说,正是由于不可能,才具有进步意义。因为它表现了作者的社会思想和现实的思想观念与价值的矛盾,因而具有‘强烈的反门阀制度的意义’。”[20]不论争议如何,但就从形象塑造来说,正是因为这样的结局,才造就了唐代妇女形象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子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白行简在《催徽传》中已侧面表现了他对倡优女子的极大同情及对她们的多情的赞美,在《李娃传》中他进而虚构出一个娼妓不但与所爱士人圆满结合并且获得了封建时代妇女所能得到的
[21]最大荣耀的理想化故事来正面表现这种同情和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门
阀制度的反感,反映了他对受压迫受侮辱的妓女的极大同情,具有强烈的斗争性。
而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同情下层妇女的悲剧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也是唐传奇的积极思想意义之所在。
(三)对女性才情的欣赏
唐传奇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一方面来自男性对女性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唐传奇中的杰出女子以自己的才情赢得了正直文人的欣赏,文人们为有着这样突出才情的女子不为命运所垂怜的叹惋。因此,在同情女性命运的同时,对女性的才情也给予欣赏。在唐传奇中,女性被赋予了诗才等多方面的才华,尽管这些才情在很多时候只是对女性外貌的一个装点,但这些女性毕竟借助表现她们的文学修养以交际智慧,从而得到一种与美色不同的自我价值。从文学素养来说,唐传奇中的很多女性形象,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丰厚的才学。她们虽说不能做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诗文联句还是能够做到信手拈来的。如《莺莺传》中的崔莺莺,《飞烟传》中的步飞烟,《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等,无一不是诗文才女,而这些作品中描写的爱情,亦都是缘诗而起、借诗传情的。这不仅表现出女性的才华横溢,也反映出在男性视角下塑造的完美女性形象,必定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士人出于自己的心理习性,而要起情侣也能具备较高的雅的情致来参与情爱活动,以符合自己的细腻精致的特有心理要求的表现。”
[22]《李娃传》中的李娃便是如此,作为一个久经风月场的娼妓,不仅会诗文,更重要的是她具有睿智,经验以及坚定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无疑给李娃这个形象增添了许多令人夺目的光彩,更体现出唐代士子文人对女性才情的欣赏肯定。
(四)对女性能力的尊重
男性对女性零距离的接触和欣赏才会让他们对贱弃已久的女性刮目相看,在发现女子美的同时,也看到了潜藏在女子身上的毫不逊色于男子的能力,因而在唐传奇中男性对女性的能力也表现出尊重的态度。“在唐朝科举制度下,从理论上讲,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勤学苦读而入仕为官,并从根本上改变个人和家庭的政治地位、经济水平。为学和求官的紧密结合有力地调动了求学者学习的积极性”,
[23]而步入仕途前后的巨大反差,也给普通人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刺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唐代士人对科举这条出路的重视和推崇,也窥见了唐人积极进取以求仕进的强烈愿望。《李娃传》中的李娃,不仅救助被抛弃且沦为乞丐的荥阳生,而且租住一院,细心照顾,继而劝他恢复往日的学业,再到鼓励他做成了成都府参军。“荥阳郑氏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名门望族 ,到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士族集团开始受到冲击,这种冲击在中唐以后显得格外明显 ,许多世家大族纷纷开始选择科举之路,荥阳郑氏也不例外 ,荥阳公为了保持家族的地位对儿子通过科举考试抱有近乎绝望的希望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家族败落的命运。”[24]因而荥阳公在得知荥阳生取得功名后,不但与儿子和好如初,而且同意荥阳生引娶李娃为妻,即使她身份低微。这一切都反映出李娃的眼光、见识、气度直压倒须眉。“尤其是她严格要求、审时度势,两次曰‘未也’,一次曰‘可行矣’,恰到好处地把握时机,果断果行,战战告捷,自然令人联想到《左传》长勺之战中曹刿对鲁庄公的临战指导。”[25]本来命悬一线,等待死亡的荥阳生,却在李娃的拯救之下,功成名就,并被授予成都府参军,重新踏入上流社会,这其中无不体现出李娃的涉世经验及个人能力。“李娃形象蕴含着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已在唐传奇中达到空前的高度,这种转变既表现着作者对妓女人性和人格的尊重,也标志着作者对女性的态度已从传统的欣赏、爱恋、追求和享用发展到赞美、尊重和敬重的程度。”[26]作品最终以李娃明媒正娶地嫁到荥阳生家,并被封为国夫人的大团圆为结局,从某些方面来说,体现出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女性能力的尊重。
唐传奇作为我国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特征较为丰满复杂,情感世界较为真实完整的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出一种新的美学风貌。然而,这在男性意识占主导地位,男性权利时时被强化的社会背景下,唐传奇中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必然与当时男性对女性的态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男性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就不难发现,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与男性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对女性才情的欣赏以及对女性能力的尊重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从这一
角度出发,着重以《李娃传》中李娃的形象塑造为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凸显在唐代经济发展、思想文明都达到空前高度的社会背景下,男性对女性的地位、能力的态度及看法,从而展现唐传奇中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55.
[2]崔德全. 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的现状与出路[J].青年作家,2010(7).
[3][16][17][21]李宗为. 唐人传奇[M].北京:中华书局1985(11),57.58.56.56.
[4][6][7][20]叶桂刚、王贵元. 中国十大传奇赏析(上)[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
社,1992(12),88.88.129.125.
[5][8]李小华. 千面娇娃,女性颂歌[J].德州学院学报,2007(2).
[9][12][26]阎来恩. 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升华[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6).
[10][14][15][18]贾彦彬.20世纪80年代后的唐传奇女性主题研究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3).
[11]曹治邦. 从唐代文人与妓女的爱情传奇看唐代的社会风貌和士大夫的时代心理[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5.
[13]刘波、梁俊仙. 从《李娃传》看唐传奇对女性个体价值的凸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1).
[19]张鹤、张安. 试论唐传奇婚姻爱情中的悲剧成因[J].大舞台单月号,2009(5).
[22][23]朱珂. 唐传奇中的士人生活[J].成功·教育,2006(3).
[24]肖魁伟. 《李娃传》中父子关系与唐代士族变迁[J].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5]乔华瑜、牟洪明. 爱情与梦幻: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J].现代语文,2006(7).
男性视角下的李娃形象
——唐传奇《李娃传》中女性形象塑造方法探微
韦应花
摘要:《李娃传》中的李娃是一个充分展现人性复杂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与男性对女性的关注、同情、欣赏以及尊重是分不开的,因此在男性视角下塑造的女性形象独具魅力。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男性视角;人物形象;塑造
一
“传奇”,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始于唐代。唐传奇,“盖源出于志怪”[1],其文学性体现在“文辞华艳,讲述故事委婉曲折,引人入胜;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2]。尤其是唐传奇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对爱情的描写比以往的作品要深刻的多。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着重渲染的都是恋爱双方中女性一方,因而使我国的小说创作初次涌现出一批形象生动、性格鲜明,以不同形式热烈追求自由恋爱的女子形象,如任氏、柳氏、崔莺莺、李娃、霍小玉、洞庭龙女等等”
[3]。她们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展现了饱满的原始生命力,焕发出青春朴素的健康美;她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渴望,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女性的形象塑造更是别具一格,人物性格也更复杂、更丰满、更具有艺术性。她们大都为了爱情而敢于大胆反抗,敢于不顾世俗眼光和禁锢的社会制度而执着追求,哪怕得来的爱情是极短暂的,甚至于是以被背叛的悲剧为结果的。(如《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崔莺莺传》中的崔莺莺等)《李娃传》中的女主人公李娃,正是这样一位女性。《李娃传》原是白行简根据民间所讲说的《一枝花》改写的,因此李娃身上本身就具有民间女子的大胆与传奇性,这也充分反映了人们群众的意愿。《李娃传》开篇即点明了李娃的身份地位,“瀐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
[4],一个身份低微的妓女,被封为瀐国夫人,这在森严的封建门阀制度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作者的笔下,一个妓女却被赋予如此之高的荣誉,其真伪暂且不
论,我们却可以由此窥见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妓女拥有如此荣耀的地位,从其自身来看,想必定是具有独特魅力,方能得到如此殊荣。
李娃,是具有独特性格的妓女形象。“她既有真善美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她身上既有传统女性的美德,又体现出时代背景下女性的个性解放与独立人格的追求;她既不同于妖界的凡人任氏,也不同于人间的仙子霍小玉。她是具有丰富、复杂性格的活生生的人,是黑格尔所谓的‘这一个’”[5]。李娃虽为妓女,却和普通女子一样,对爱情仍怀有憧憬,当遇到荥阳生时,她仍保持女性的矜持,不像一般的妓女那样倚门卖俏,却是“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爱情是可贵的、美好的,更何况是两情相悦,但在现实面前,任何虚无的美好都会被生活的现实击的粉碎,即使是最珍贵的感情。“李娃毕竟不是纯情少女,她的一切都维系在妓女制度上。这个制度委派给她的是卖笑不是动情。当卖笑与动情不相矛盾时,二者可以兼顾,而一旦引起冲突,她心灵的那块圣地便难以抵抗现实的侵袭”。
[7][6]当荥阳生耗尽钱财、一无所有时,她还是配合鸨母从容地上演了“倒宅记”,毅然决然的抛弃了荥阳生,这为其恶的一面,也为她善的一面做了很好的铺垫。很自然,后面就有了李娃救荥阳生并“护读”的情节。正是由于她善良的举动和对荥阳生为泯灭的真情,使她将要得到让世人都殷羡的美好姻缘,但是,她最终还是拒绝了荥阳生的求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唐代的门第观念、门阀制度的毒害已根植于人们的血液里。李娃的“拒婚”,更重要的体现了她“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反叛,对于女性权利、女性独立意识的一种张扬”。[8]李娃没有把爱情看得至上,没有把婚姻当作自己生存的唯一依靠。她似乎没有霍小玉的忠贞,也没有杜十娘的刚烈,但却对女性权利、生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捍卫着女性特有的人格和尊严。
二
唐传奇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这其中尤以女性居多。最出色的唐传奇作品也是以女性爱情为题材的,如《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这些作品中展现出的女性大都具有独特的引人注目的魅力。殊不知,这些女
性形象的塑造者都是男性,这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这些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所受到的来自男性及社会的肯定,尊重甚至崇敬的程度都达到空前的高度”, [9]而这与当时唐朝社会的背景是分不开的。唐代社会发展的轨迹是以天宝末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同样,唐代女性地位的发展变化也大致遵循这一演变轨迹,呈现前高后低,前升后降的特点。正如段塔丽在《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中所指出的,考查古时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注重其‘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即女性地位“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这不仅表现为封建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有差别,而且同一朝代不同时段因社会环境变迁也会出现某些差异”。[10]以爱情为题材的唐传奇出现在盛唐时期,这也不是偶然现象。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思想自由,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中国文化吸收了许多不同于自身传统的文化营养,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样,“唐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就不止是‘发乎情,止乎礼’的儒家禁欲主义的一种,而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品味和放情纵欲的性开放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11]而这些先进的思想首先就影响了唐代的知识分子。“唐传奇的作者大都是男性,又多是封建士子,经他们之手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的典型性已超出她们所从属的那一个阶层而具有更广泛反映女性共性的社会意义”[12],其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也反映了那些有机会和男性自由交往的女性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已经觉醒,对人身权利的追求已经开始。历史上,男性对女性而言,一直处于“压迫者”的地位,当“压迫者”已经觉悟,并开始关注、同情、尊重,甚至于欣赏“被压迫者”时,这对女性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对从男性视角塑造富于变化,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下面就从四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男性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塑造,着重以《李娃传》中的李娃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一)对女性群体的关注
在唐传奇中,处处都留有男性对女性关注的目光。从数量上来说,“在鲁迅先生选编的《唐宋传奇集》中,前五卷共32篇,有关女性的名篇就有23篇,约
占72%的比例”[13],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仅仅被提及或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女子,仅从这个数字就可看出当时男性群体对女性的关注。从范围上来说,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上占尽了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各种类型。有貌美专情的狐女任氏,温柔多情的莺莺,智慧非凡的红拂女,“节行瑰奇,有足称者”的妓女李娃等等。从描写内容上来说,女性的爱情、婚恋、道德观、价值观,甚至生老病死一切内容无不囊括。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地位来说,“在中国古代儒家礼法中,女性在家庭里有着多重身份,她们的身份与社会性别一样受到重视。她既是父母的女儿,又是儿女的母亲;既是一个男人的妻子或滕妾,又是一个大家族的固定成员;既是儿媳,又是婆婆;既是丈夫的内助,又是整个大家族的管家婆。女性便是这些多重身份的交织与重叠。”[14]也正因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身份地位,才会引起男性群体的关注。在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开放的文化环境里,“唐前期妇女的地位呈明显上升趋势,妇女的自然天性和社会能力在当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15]集于如此的聚光灯之下,大部分唐传奇作品围绕女性主题而展开,也使那些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被赋予了唐传奇委婉曲折的情节和独特的魅力。《李娃传》中的李娃,就是这些璀璨云集的女性形象中的一朵奇葩,虽为身份低微的妓女,却有着追求真挚爱情的强烈愿望。“唐人传奇的作者都是受封建礼教束缚较大的士人举子,与娼妓的交游几乎是他们有可能产生真正爱情关系的唯一社会活动。由此,我们可以说,正是倡优女子促使他们懂得了现代意义上的爱情”。[16]相比较其他女性而言,妓女在人身不自由中还保留有一块情感选择的余地,因此,她们是唐代妇女爱情自由和主动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成为唐代士大夫文人才子爱情追求的最佳对象之一,在唐传奇中占有突出地位。“恩格斯说: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在奴隶的爱情关系以外,我们所遇到的爱情关系只是灭亡中的古代世界的崩溃的产物,而且是与同样也处在官方社会以外的妓女——艺妓,即异地妇女或被释放的女奴隶发生
[17]关系。”由此,她们的形象不仅为以爱情为题材的传奇提供了丰富的人物原型,为唐传奇爱情题材创造充分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反映了唐代士大夫文人对爱情的
执着追求,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创作心态,流动着热情、浪漫、豁达、自信的精神世界。
(二) 对女性命运的同情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在唐前期,女性地位虽较高,却也没有达到“男女平等”的地步,唐后期女性地位较低,也只是相对前期地位较高而言。唐传奇中虽然塑造了一系列光鲜亮丽的女性形象,但仍不能掩盖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悲剧性的命运。“唐传奇中女主人公爱情婚姻的悲剧命运,是唐代社会家庭婚姻悲剧的艺术再现,是唐代法、礼对妇女作用的结果。”[18]同时也与唐代的社会现实、文人的生存状态及婚姻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唐代,仕途、婚姻、重视门第蔚然成风,身份低微、门第不高的女性大都没有好的结局。何况“唐朝社会的文人生活方式有一定的独特性。整个社会,充斥着一种押妓风尚和对风流韵事的欣赏与津津乐道,而文人对婚姻的追求也多数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他们联姻的对象多为名门望族。”
[19]然而,《李娃传》却是个例外,作品中的主人公李娃虽为娼妓,却最终被封为国夫人。这一结局,历来颇受争议,“或者说,这是作者的败笔,因为在唐朝那门阀制度、等级观念甚严的年代,一个娼妓根本不可能跻身上流社会;上流社会也根本不可能容纳这样的‘娼荡之妇’,更不要说封其为‘瀐国夫人’。作者这样写,违背了历史真实,起了如鲁迅所说的‘瞒和骗’的作用。或者说,正是由于不可能,才具有进步意义。因为它表现了作者的社会思想和现实的思想观念与价值的矛盾,因而具有‘强烈的反门阀制度的意义’。”[20]不论争议如何,但就从形象塑造来说,正是因为这样的结局,才造就了唐代妇女形象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子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白行简在《催徽传》中已侧面表现了他对倡优女子的极大同情及对她们的多情的赞美,在《李娃传》中他进而虚构出一个娼妓不但与所爱士人圆满结合并且获得了封建时代妇女所能得到的
[21]最大荣耀的理想化故事来正面表现这种同情和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门
阀制度的反感,反映了他对受压迫受侮辱的妓女的极大同情,具有强烈的斗争性。
而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同情下层妇女的悲剧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也是唐传奇的积极思想意义之所在。
(三)对女性才情的欣赏
唐传奇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一方面来自男性对女性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唐传奇中的杰出女子以自己的才情赢得了正直文人的欣赏,文人们为有着这样突出才情的女子不为命运所垂怜的叹惋。因此,在同情女性命运的同时,对女性的才情也给予欣赏。在唐传奇中,女性被赋予了诗才等多方面的才华,尽管这些才情在很多时候只是对女性外貌的一个装点,但这些女性毕竟借助表现她们的文学修养以交际智慧,从而得到一种与美色不同的自我价值。从文学素养来说,唐传奇中的很多女性形象,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丰厚的才学。她们虽说不能做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诗文联句还是能够做到信手拈来的。如《莺莺传》中的崔莺莺,《飞烟传》中的步飞烟,《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等,无一不是诗文才女,而这些作品中描写的爱情,亦都是缘诗而起、借诗传情的。这不仅表现出女性的才华横溢,也反映出在男性视角下塑造的完美女性形象,必定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士人出于自己的心理习性,而要起情侣也能具备较高的雅的情致来参与情爱活动,以符合自己的细腻精致的特有心理要求的表现。”
[22]《李娃传》中的李娃便是如此,作为一个久经风月场的娼妓,不仅会诗文,更重要的是她具有睿智,经验以及坚定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无疑给李娃这个形象增添了许多令人夺目的光彩,更体现出唐代士子文人对女性才情的欣赏肯定。
(四)对女性能力的尊重
男性对女性零距离的接触和欣赏才会让他们对贱弃已久的女性刮目相看,在发现女子美的同时,也看到了潜藏在女子身上的毫不逊色于男子的能力,因而在唐传奇中男性对女性的能力也表现出尊重的态度。“在唐朝科举制度下,从理论上讲,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勤学苦读而入仕为官,并从根本上改变个人和家庭的政治地位、经济水平。为学和求官的紧密结合有力地调动了求学者学习的积极性”,
[23]而步入仕途前后的巨大反差,也给普通人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刺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唐代士人对科举这条出路的重视和推崇,也窥见了唐人积极进取以求仕进的强烈愿望。《李娃传》中的李娃,不仅救助被抛弃且沦为乞丐的荥阳生,而且租住一院,细心照顾,继而劝他恢复往日的学业,再到鼓励他做成了成都府参军。“荥阳郑氏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名门望族 ,到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士族集团开始受到冲击,这种冲击在中唐以后显得格外明显 ,许多世家大族纷纷开始选择科举之路,荥阳郑氏也不例外 ,荥阳公为了保持家族的地位对儿子通过科举考试抱有近乎绝望的希望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家族败落的命运。”[24]因而荥阳公在得知荥阳生取得功名后,不但与儿子和好如初,而且同意荥阳生引娶李娃为妻,即使她身份低微。这一切都反映出李娃的眼光、见识、气度直压倒须眉。“尤其是她严格要求、审时度势,两次曰‘未也’,一次曰‘可行矣’,恰到好处地把握时机,果断果行,战战告捷,自然令人联想到《左传》长勺之战中曹刿对鲁庄公的临战指导。”[25]本来命悬一线,等待死亡的荥阳生,却在李娃的拯救之下,功成名就,并被授予成都府参军,重新踏入上流社会,这其中无不体现出李娃的涉世经验及个人能力。“李娃形象蕴含着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已在唐传奇中达到空前的高度,这种转变既表现着作者对妓女人性和人格的尊重,也标志着作者对女性的态度已从传统的欣赏、爱恋、追求和享用发展到赞美、尊重和敬重的程度。”[26]作品最终以李娃明媒正娶地嫁到荥阳生家,并被封为国夫人的大团圆为结局,从某些方面来说,体现出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女性能力的尊重。
唐传奇作为我国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特征较为丰满复杂,情感世界较为真实完整的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出一种新的美学风貌。然而,这在男性意识占主导地位,男性权利时时被强化的社会背景下,唐传奇中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必然与当时男性对女性的态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男性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就不难发现,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与男性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对女性才情的欣赏以及对女性能力的尊重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从这一
角度出发,着重以《李娃传》中李娃的形象塑造为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凸显在唐代经济发展、思想文明都达到空前高度的社会背景下,男性对女性的地位、能力的态度及看法,从而展现唐传奇中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55.
[2]崔德全. 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的现状与出路[J].青年作家,2010(7).
[3][16][17][21]李宗为. 唐人传奇[M].北京:中华书局1985(11),57.58.56.56.
[4][6][7][20]叶桂刚、王贵元. 中国十大传奇赏析(上)[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
社,1992(12),88.88.129.125.
[5][8]李小华. 千面娇娃,女性颂歌[J].德州学院学报,2007(2).
[9][12][26]阎来恩. 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升华[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6).
[10][14][15][18]贾彦彬.20世纪80年代后的唐传奇女性主题研究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3).
[11]曹治邦. 从唐代文人与妓女的爱情传奇看唐代的社会风貌和士大夫的时代心理[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5.
[13]刘波、梁俊仙. 从《李娃传》看唐传奇对女性个体价值的凸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1).
[19]张鹤、张安. 试论唐传奇婚姻爱情中的悲剧成因[J].大舞台单月号,2009(5).
[22][23]朱珂. 唐传奇中的士人生活[J].成功·教育,2006(3).
[24]肖魁伟. 《李娃传》中父子关系与唐代士族变迁[J].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5]乔华瑜、牟洪明. 爱情与梦幻: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J].现代语文,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