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沙锅"问"到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

[摘要]“疑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能诱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 质疑教学 能力

一、背景

质疑,即提出疑问。“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我们认为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质疑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一次,我在上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二、课堂实录

师:(下课前8分钟)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这句话我随便说的,没指望学生提问,因为快下课了。)

生:老师,我认为“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这一句有毛病。流星应当是倾斜的,不可能笔直地往下落。

(学生振振有词)

师:这位同学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个错误,老师都没发现,你可真了不起。

(这一表扬可好了,“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学生都来劲了。)

生:我认为“两座山峰之间相距约六米左右”这句话有毛病,其中“约”和“左右”都是对六米的限制,都表示估计,只需一个就行了。

师:你真细心啊!作者用词重复,是吗?说得有道理。

(这时,许多同学频频点头,眼神中透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眼睛一亮,计从心来。)

师:同学们,刚才王峥、沃时佳同学提的问题很好,你们还有另外的见解吗?老师希望你们大胆质疑,畅所欲言。(虽然时间不多,但我预感接下来会更精彩,所以继续问了。学生竟真的一发而不可收拾。)

生:老师,“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它们掉到河里,怎么能“粉身碎骨”呢?(同学们响起了掌声。)

师:是啊,你真棒!

生:老师,作者写“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这句话不好。老斑羚这里表现的是对生的渴望,是宁死不屈的精神,说它“老眼昏花”或“故意要逞能”是贬低老斑羚。(掌声)

师:你为老斑羚抱不平了,是吗?我赞成你的看法。(学生笑)

生:“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这一句不真实。人有可能被感动,那么狗也可能被感动到吗?猎狗的狗性决定,它这个时候只能是精神亢奋地追逐、围捕、狂吠、撕咬,而不可能被感动得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师:同学们,你们说呢?

生1:是的。

生2:不,这里是采用夸张的手法来写,我觉得无关紧要。 师:各有见解,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就行。

生:老师,伤心崖“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剖开”不如“劈开”。“剖开”的东西应该比较小。(掌声)

师:这掌声是对你看法的肯定,真不错!

生:我觉得他们不可理解

他们是来打猎的,但为什么在羚羊都要摔死的时候不开枪呢? 师:他们可能是被感动了。

生:如果是被感动了,那为什么不撤退,放羚羊一条生路呢? 师:就是啊,我也不理解。

生:“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不真实,你看得目瞪口呆了,就根本不会注意到狗和其他猎人了。

生:老师你刚上课时说,斑羚是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可是作者却

说它们有七八十只。

师:同学们通过研讨,发现了课文的失真之处,这是我们这节课的一大收获,而更大的收获是同学们敢于质疑教材,探索真理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

三、分析与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杠杆

以前,我总是根据自己的既定设计对学生进行“追问”,把学生的思路框定在自己的准备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总是急匆匆地直奔“预设”的目标,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我就担心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于是,我常打断学生活动,把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上课不爱发言,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他们始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而今天的教学,学生更主动了,理解也更深刻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课堂也更精彩了。因为我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所谓“师道尊严”的架子,创造一种平等的、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以“先知先觉的朋友”的身份出现,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那才是教学的目的。

(三)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去回答,去越疽代庖,这是学生互动所激发的思维契机,教师只要在课堂上作适当的引导就够了。否则,“师问生答”演变成“生问师答”,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还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要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正是体现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与平等对话的新课程理念。

(四)教给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质量

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受益无穷。”这句话从侧面记述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应切实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完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飞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学生质疑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常让“质疑”入课堂,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

打破沙锅“问”到底

[摘要]“疑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能诱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 质疑教学 能力

一、背景

质疑,即提出疑问。“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我们认为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质疑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一次,我在上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二、课堂实录

师:(下课前8分钟)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这句话我随便说的,没指望学生提问,因为快下课了。)

生:老师,我认为“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这一句有毛病。流星应当是倾斜的,不可能笔直地往下落。

(学生振振有词)

师:这位同学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个错误,老师都没发现,你可真了不起。

(这一表扬可好了,“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学生都来劲了。)

生:我认为“两座山峰之间相距约六米左右”这句话有毛病,其中“约”和“左右”都是对六米的限制,都表示估计,只需一个就行了。

师:你真细心啊!作者用词重复,是吗?说得有道理。

(这时,许多同学频频点头,眼神中透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眼睛一亮,计从心来。)

师:同学们,刚才王峥、沃时佳同学提的问题很好,你们还有另外的见解吗?老师希望你们大胆质疑,畅所欲言。(虽然时间不多,但我预感接下来会更精彩,所以继续问了。学生竟真的一发而不可收拾。)

生:老师,“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它们掉到河里,怎么能“粉身碎骨”呢?(同学们响起了掌声。)

师:是啊,你真棒!

生:老师,作者写“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这句话不好。老斑羚这里表现的是对生的渴望,是宁死不屈的精神,说它“老眼昏花”或“故意要逞能”是贬低老斑羚。(掌声)

师:你为老斑羚抱不平了,是吗?我赞成你的看法。(学生笑)

生:“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这一句不真实。人有可能被感动,那么狗也可能被感动到吗?猎狗的狗性决定,它这个时候只能是精神亢奋地追逐、围捕、狂吠、撕咬,而不可能被感动得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师:同学们,你们说呢?

生1:是的。

生2:不,这里是采用夸张的手法来写,我觉得无关紧要。 师:各有见解,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就行。

生:老师,伤心崖“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剖开”不如“劈开”。“剖开”的东西应该比较小。(掌声)

师:这掌声是对你看法的肯定,真不错!

生:我觉得他们不可理解

他们是来打猎的,但为什么在羚羊都要摔死的时候不开枪呢? 师:他们可能是被感动了。

生:如果是被感动了,那为什么不撤退,放羚羊一条生路呢? 师:就是啊,我也不理解。

生:“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不真实,你看得目瞪口呆了,就根本不会注意到狗和其他猎人了。

生:老师你刚上课时说,斑羚是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可是作者却

说它们有七八十只。

师:同学们通过研讨,发现了课文的失真之处,这是我们这节课的一大收获,而更大的收获是同学们敢于质疑教材,探索真理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

三、分析与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杠杆

以前,我总是根据自己的既定设计对学生进行“追问”,把学生的思路框定在自己的准备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总是急匆匆地直奔“预设”的目标,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我就担心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于是,我常打断学生活动,把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上课不爱发言,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他们始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而今天的教学,学生更主动了,理解也更深刻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课堂也更精彩了。因为我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所谓“师道尊严”的架子,创造一种平等的、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以“先知先觉的朋友”的身份出现,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那才是教学的目的。

(三)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去回答,去越疽代庖,这是学生互动所激发的思维契机,教师只要在课堂上作适当的引导就够了。否则,“师问生答”演变成“生问师答”,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还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要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正是体现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与平等对话的新课程理念。

(四)教给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质量

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受益无穷。”这句话从侧面记述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应切实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完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飞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学生质疑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常让“质疑”入课堂,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


相关内容

  • 苏泊尔质量门打破沙锅问到底
  • 苏泊尔质量门打破沙锅问到底 苏泊尔不合格产品型号49种被查扣,200元以下产品全部不合格,苏泊尔81个规格炊具被认定不合格产品--一时间,央视曝出的苏泊尔质量门在社会掀起轩然大波,是什么导致苏泊尔质量门,又是什么让苏泊尔质量门再度升级呢? 一方面是铺天盖地的质量信息,苏泊尔锰超标,这直接导致苏泊尔下 ...

  • 打破沙锅---问到底_1200字
  •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是谁,隐居五柳树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生只为寻问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因: 是谁,一生浪迹天涯,高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生只为询问清楚为何"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又是谁,忧国忧民,仕途失 ...

  • 男人为啥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_
  • 许多女人对自家男人感到最烦的事是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那种孜孜不倦真的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女人不明白,男人的这种习性究竟是天生的呢?还是嫉妒造成的.从女人的角度来讲,通常都比较看重对方的是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旦同意跟心仪的男人约会和明确恋爱关系,一般都不再对男人的过去追根问底. 然而,女人 ...

  • 打破砂锅的歇后语
  • 打破砂锅的歇后语 打破沙锅--问到底 沙锅:用陶土和沙烧成的锅,不易与酸和碱起化学变化,常用来做菜或熬药"璺"与"问"谐音璺: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比喻追问到底,弄清真相 纹和问谐音,[典故]:"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q ...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内容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内容 "科学精神"是本单元的学习主题. 第18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 . 复习课文 1.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运用了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2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题中的"美 ...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20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检查预习 1.小组读课文,评议. 2.课文主要讲了 3.理解词语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沙锅问到底: 4.听写: 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这种漩(xuán xuàn)涡与地球的自转( ...

  • 人教版_六年级下册_语文_配套练习册答案
  • 11 灯 光 我会选B 精彩回读 1.强烈 崭新 默默无闻 跟进阅读 1.颤抖 哭诉 一线 失掉了 长久 幸福 横 沉重 压 2. (1)希望破灭后的失望. 3.失望 痛苦 后悔 对姐姐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4.出自欧洲的古老传说,哈立希岛上的姐姐为航海的弟弟点起长夜孤灯.用"爱尔克的 ...

  •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 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渴望知道更多的东西,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这种归根结底的精神,正是潜力开发的体现.学生在主动探究新事物时,常有强力的热情和冲动,他们有对事物的好奇达到了入迷的程度,此时,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引 ...

  • 六下优化作业(五)
  • 优化作业(五) 姓名: 1.<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是一篇赞美的文章,文章以" "为主线,表明了美丽不在于 ,而在于 和 . 作者采用 的手法. 2."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淡蓝色的荧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