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语规范化之我见
作者:陈梦圆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2期
[摘 要] 汉语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纽带。汉语规范化是汉语本身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语言文字工作者具有推广和宣传规范的语言文字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点滴做起,书写规范汉字,使用规范汉语。教学中应重视实践环节,情景法、语境法等方法并用,以保障语言教学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 汉语;规范化;实践
语言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汉语和汉字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经历漫长的历史考验后,它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日益完善和规范,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随着中华民族经济的日益发展,汉语作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走向国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汉语热”与“英语热”一时间成鼎足之势。但国人为走出国门,实现与国际接轨,加紧突击英语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曾经有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我们的学生对母语的接受和应用水平在整体滑坡,这让有关人士大为忧虑。我们可以仔细想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你在运用汉语和汉字时是否做到规范和标准?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技术经验的重要工具。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说:“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文化基础之时。”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汉字是中国通用的惟一交际工具,它是中国文化的脊梁。”
有人认为大谈语言规范化是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改变汉语语法习惯,掺杂外来词是和国际接轨的体现。殊不知,滥用语言文字就是对民族语言的不尊及对民族文化的破坏,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障碍,更不利于汉文化的对外传播。众所周知,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推广和提高,网络语言逐渐流行开来,“我“写成“偶”,“同学”变为“童鞋”反而成为一种时尚,其实这种“流行”正在破坏汉文化独特的魅力,这种语言扭曲现象值得深思。
语言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实践。不是每个人在平时与人沟通时都使用规范的汉语-普通话。对于生活中不讲普通话的人而言,要讲好普通话,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做到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怎样将方言中的意思用普通话中的规范词语代替等。作为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我们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反复训练,在实践中掌握这些发音及用词技巧,提高他们的普通话表达水平。
比如英汉翻译课程,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对等转换,更多的时候是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的交流,要做到有效而成功的交流,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精通英语知识和文化,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语规范化之我见
作者:陈梦圆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2期
[摘 要] 汉语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纽带。汉语规范化是汉语本身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语言文字工作者具有推广和宣传规范的语言文字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点滴做起,书写规范汉字,使用规范汉语。教学中应重视实践环节,情景法、语境法等方法并用,以保障语言教学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 汉语;规范化;实践
语言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汉语和汉字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经历漫长的历史考验后,它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日益完善和规范,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随着中华民族经济的日益发展,汉语作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走向国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汉语热”与“英语热”一时间成鼎足之势。但国人为走出国门,实现与国际接轨,加紧突击英语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曾经有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我们的学生对母语的接受和应用水平在整体滑坡,这让有关人士大为忧虑。我们可以仔细想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你在运用汉语和汉字时是否做到规范和标准?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技术经验的重要工具。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说:“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文化基础之时。”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汉字是中国通用的惟一交际工具,它是中国文化的脊梁。”
有人认为大谈语言规范化是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改变汉语语法习惯,掺杂外来词是和国际接轨的体现。殊不知,滥用语言文字就是对民族语言的不尊及对民族文化的破坏,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障碍,更不利于汉文化的对外传播。众所周知,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推广和提高,网络语言逐渐流行开来,“我“写成“偶”,“同学”变为“童鞋”反而成为一种时尚,其实这种“流行”正在破坏汉文化独特的魅力,这种语言扭曲现象值得深思。
语言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实践。不是每个人在平时与人沟通时都使用规范的汉语-普通话。对于生活中不讲普通话的人而言,要讲好普通话,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做到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怎样将方言中的意思用普通话中的规范词语代替等。作为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我们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反复训练,在实践中掌握这些发音及用词技巧,提高他们的普通话表达水平。
比如英汉翻译课程,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对等转换,更多的时候是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的交流,要做到有效而成功的交流,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精通英语知识和文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