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台州学生眼中的中德文化差异

通讯员 赵天翼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趁着假期去国外游学,我也曾作为一名交换生,去德国游学七日。

飞越了浩瀚的太平洋,在法兰克福机场下机,当看到那么多金发碧眼的白人来回走动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国外。初一看,法兰克福机场似乎与北京首都机场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只是语言变成了我不懂的语言。但是,在接下来的访德七日中,作为交换生的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中德文化的差异。

与德国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到了德国,校方安排我们住在德国中学生的家中。与我结对的德国中学生叫Patrick。

Patrick家有四口人,父亲、母亲以及弟弟Lars,他们一家住在城郊的别墅里。

当Patrick一家人与我见面时,我心中一阵紧张,担心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可是当我与他们见面时,心中的担忧却被Patrick母亲的微笑所融化:尽管语言并不相同,一抹真诚的微笑却总是能够直达内心。我觉得,这次的游学将会很顺利。

这个国家有太多的不同,不同的习惯、不同的语言,但是我碰到的所有德国人,说起自己的国家,总是能看到一种掩饰不住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自己的民族,为自己日耳曼人的血统以及自己的历史骄傲。

领队老师早已讲过,德国的语种是德语,但是德国大多数人都会讲英语,交流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我和他们都用非母语互相交流着,词到用时方恨少,我才发现自己的英语词汇是多么的不足,有时只能手舞足蹈地用肢体语言表达一些意思,对方也能笑着用英语说:“哈哈,我懂你的意思。”俨然世界通用语成了手语,而不是英语。

在这些发达国家,似乎总是如此:家境相对富裕的人住在乡间,因为那边安静,空气好,而那些经济条件不是那么好的人,住在城市中。中国却相反,人们拼命往城里涌,希望定居在城市。

当我坐车到他们家时,邻居出来与他们用德语攀谈了几句,显得很开心。德国人的邻里关系似乎很融洽,而中国的城市,哪怕是一幢楼的邻居恐怕也很少彼此能够叫得上名字的,关系融洽的更是少,只能是陌生人一般地走过。相隔一幢楼,他们却可以是好朋友,做了蛋糕什么的点心也会分给邻居一些。他们每家都有一个院子,养着花草和小动物,偶尔还会在后面一起烧烤,令我吃惊的是他们后院的围栏却非常低,只有膝盖那么高,别人随便就可以进入后院。而我们住的地方,每家每户都安装着防盗门和防盗窗。

德国人的家庭是和睦的,是团结的,时不时一家人结伴出去玩,邻里家庭经常有什么聚餐派对:他们的家长并不那么关心孩子的成绩,在他们看来那只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他们不会去插手,好差都不会在意,与中国的家长颇为不同,也许两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思想差异比较大。

他们的聚餐显得那么的惬意:几个家庭聚集在一个后院,一手拿着啤酒,一手拿着食物,在那边畅谈着,接待家庭的人一边和我聊着天,一边忙着拿炭,加火,拿酒。似乎工作压力都不复存在,唯一要做的就是闲谈与烧烤。友好的德国人看到我的到来,总是用英语向我问候,尽管在这样一个语言不怎么通达的国家,我却能够感到很亲切。

我眼中的德国课堂

当我与Patrick一起去他们的教室上课时,发现他们的教室只有三十多个人,座位可以随便坐,每天都可以换一个座位。

当我和他说起中国的教室座位是按个头的高低排,而且一个教室有五六十个人时,他很惊讶,甚至觉得这是匪夷所思的。

他们的上课方式也有着许多不同,显得轻松很多,节奏也没有那么快。尽管我不懂德语,无法感受到他们授课的具体内容,不过我却能够感受到他们课堂教学方式的随意:有时只是放一场电影,放到下课;有时把桌子分成两组,举行辩论赛;有时是去博物馆观看展览,很多时候学习就是在玩一般,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寓教于乐”。

在这种氛围下,教室里的学生们也很不“老实”,有些人甚至很有喜感地从家里搬了一个电风扇到教室,老师也只是笑笑,没有怎么样。下课后几个学生还和老师在闲聊,天南地北乱扯,师生之间显得很随意。

德国的法兰克福有很多很多的博物馆,全部对学生免费开放,有些不知道名字的博物馆展示着一些奇怪的东西,看着博物馆里那些奇怪的模型和模拟器,我充满了好奇。一个城市能够有那么多的博物馆,这个城市的文化积淀还是很深的。

与我们印象中的不同,德国学生同样看重学习成绩,在择校方面,学习不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Patrick面对考试也会紧张,也面临巨大的压力。无论老师的关系是否融洽,学习成绩是任何老师都要关注的。

与他们相比,我们对他们国度的了解,超过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在德国,总是有一些人问我,中国人是否吃猫,是否吃狗,我都一一解释。

坐在Patrick父母的车上兜风,穿梭在街道之间,那些交错的教堂、高楼给我一种奇妙的感觉。问及那些古欧洲风格的建筑时,Patrick不无骄傲地对我说,许多建筑都是几百年以前建的,现在仍然有人居住。看着一条条满是古建筑的街和街上来往穿着西服的人,我有种特别的感觉。看来追求现代化不是把街道上的建筑变成相同相貌的大楼,更不是把房子建了又拆,美其名曰“为了现代化建设”,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所在,在于其文化的感染力,而不是多少座新建的高楼。

我眼中的德国中学生

在德国七天,人与人之间给我一种明显的感觉,就是“和”,老师与学生,邻里之间,亲人之间,总是特别的和睦。

与中国人相比,德国人单纯且缺少心机,说话待人更加真诚。他们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便是直接说出来,不会藏在心里。尽管如此,他们同学之间的关系总是很融洽,不会有什么争吵。

德国的法兰克福是个冷清而洁净的城市,冷清是因为这里的人少,但感觉路上特别的干净,这恐怕是出国的中学生普遍都会有的感受。尽管很干净,我的德国伙伴Patrick却偶尔会对着地上的一点点垃圾发着牢骚,将垃圾捡起,抱怨说这边的人不够注意卫生。而中国人似乎就是把大街当做了一个巨大的垃圾箱,垃圾总是潇洒地扔在地上。当我们习以为常地乱扔垃圾,并将这种问题归咎于国情,德国的孩子却知道如何去改变,而不仅仅是抱怨。

每个国家都有学生守则,但是中德之间的学生守则差别不小,比如说,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等等,而德国小学生守则,却是这样规定的:1、总是称呼老师的尊姓。2、铃响后,进入教室。3、要有10小时的睡眠,以保证精力充沛。4、上课时,不要和同学说话,有事可举手,可以坐着和老师讲话。5、当老师提问时,知道答案的应该举手。6、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帮助。7、缺席时,向老师索要资料和请教。8、如果因紧急事情,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9、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10、做完作业后,按照第二天的课程要将书包整理好。11、考试不许作弊。12、如若生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到校,请电话通知学校的秘书,之后出示家长的请假条。13、如若必须提前离开学校,要有家长和监护人陪伴。14、学校不允许使用手机。15、注意交通安全。”我们总是被告知笼统的事项却不知道如何去做,而他们却知道具体情况该去做什么。

通讯员 赵天翼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趁着假期去国外游学,我也曾作为一名交换生,去德国游学七日。

飞越了浩瀚的太平洋,在法兰克福机场下机,当看到那么多金发碧眼的白人来回走动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国外。初一看,法兰克福机场似乎与北京首都机场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只是语言变成了我不懂的语言。但是,在接下来的访德七日中,作为交换生的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中德文化的差异。

与德国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到了德国,校方安排我们住在德国中学生的家中。与我结对的德国中学生叫Patrick。

Patrick家有四口人,父亲、母亲以及弟弟Lars,他们一家住在城郊的别墅里。

当Patrick一家人与我见面时,我心中一阵紧张,担心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可是当我与他们见面时,心中的担忧却被Patrick母亲的微笑所融化:尽管语言并不相同,一抹真诚的微笑却总是能够直达内心。我觉得,这次的游学将会很顺利。

这个国家有太多的不同,不同的习惯、不同的语言,但是我碰到的所有德国人,说起自己的国家,总是能看到一种掩饰不住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自己的民族,为自己日耳曼人的血统以及自己的历史骄傲。

领队老师早已讲过,德国的语种是德语,但是德国大多数人都会讲英语,交流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我和他们都用非母语互相交流着,词到用时方恨少,我才发现自己的英语词汇是多么的不足,有时只能手舞足蹈地用肢体语言表达一些意思,对方也能笑着用英语说:“哈哈,我懂你的意思。”俨然世界通用语成了手语,而不是英语。

在这些发达国家,似乎总是如此:家境相对富裕的人住在乡间,因为那边安静,空气好,而那些经济条件不是那么好的人,住在城市中。中国却相反,人们拼命往城里涌,希望定居在城市。

当我坐车到他们家时,邻居出来与他们用德语攀谈了几句,显得很开心。德国人的邻里关系似乎很融洽,而中国的城市,哪怕是一幢楼的邻居恐怕也很少彼此能够叫得上名字的,关系融洽的更是少,只能是陌生人一般地走过。相隔一幢楼,他们却可以是好朋友,做了蛋糕什么的点心也会分给邻居一些。他们每家都有一个院子,养着花草和小动物,偶尔还会在后面一起烧烤,令我吃惊的是他们后院的围栏却非常低,只有膝盖那么高,别人随便就可以进入后院。而我们住的地方,每家每户都安装着防盗门和防盗窗。

德国人的家庭是和睦的,是团结的,时不时一家人结伴出去玩,邻里家庭经常有什么聚餐派对:他们的家长并不那么关心孩子的成绩,在他们看来那只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他们不会去插手,好差都不会在意,与中国的家长颇为不同,也许两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思想差异比较大。

他们的聚餐显得那么的惬意:几个家庭聚集在一个后院,一手拿着啤酒,一手拿着食物,在那边畅谈着,接待家庭的人一边和我聊着天,一边忙着拿炭,加火,拿酒。似乎工作压力都不复存在,唯一要做的就是闲谈与烧烤。友好的德国人看到我的到来,总是用英语向我问候,尽管在这样一个语言不怎么通达的国家,我却能够感到很亲切。

我眼中的德国课堂

当我与Patrick一起去他们的教室上课时,发现他们的教室只有三十多个人,座位可以随便坐,每天都可以换一个座位。

当我和他说起中国的教室座位是按个头的高低排,而且一个教室有五六十个人时,他很惊讶,甚至觉得这是匪夷所思的。

他们的上课方式也有着许多不同,显得轻松很多,节奏也没有那么快。尽管我不懂德语,无法感受到他们授课的具体内容,不过我却能够感受到他们课堂教学方式的随意:有时只是放一场电影,放到下课;有时把桌子分成两组,举行辩论赛;有时是去博物馆观看展览,很多时候学习就是在玩一般,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寓教于乐”。

在这种氛围下,教室里的学生们也很不“老实”,有些人甚至很有喜感地从家里搬了一个电风扇到教室,老师也只是笑笑,没有怎么样。下课后几个学生还和老师在闲聊,天南地北乱扯,师生之间显得很随意。

德国的法兰克福有很多很多的博物馆,全部对学生免费开放,有些不知道名字的博物馆展示着一些奇怪的东西,看着博物馆里那些奇怪的模型和模拟器,我充满了好奇。一个城市能够有那么多的博物馆,这个城市的文化积淀还是很深的。

与我们印象中的不同,德国学生同样看重学习成绩,在择校方面,学习不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Patrick面对考试也会紧张,也面临巨大的压力。无论老师的关系是否融洽,学习成绩是任何老师都要关注的。

与他们相比,我们对他们国度的了解,超过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在德国,总是有一些人问我,中国人是否吃猫,是否吃狗,我都一一解释。

坐在Patrick父母的车上兜风,穿梭在街道之间,那些交错的教堂、高楼给我一种奇妙的感觉。问及那些古欧洲风格的建筑时,Patrick不无骄傲地对我说,许多建筑都是几百年以前建的,现在仍然有人居住。看着一条条满是古建筑的街和街上来往穿着西服的人,我有种特别的感觉。看来追求现代化不是把街道上的建筑变成相同相貌的大楼,更不是把房子建了又拆,美其名曰“为了现代化建设”,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所在,在于其文化的感染力,而不是多少座新建的高楼。

我眼中的德国中学生

在德国七天,人与人之间给我一种明显的感觉,就是“和”,老师与学生,邻里之间,亲人之间,总是特别的和睦。

与中国人相比,德国人单纯且缺少心机,说话待人更加真诚。他们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便是直接说出来,不会藏在心里。尽管如此,他们同学之间的关系总是很融洽,不会有什么争吵。

德国的法兰克福是个冷清而洁净的城市,冷清是因为这里的人少,但感觉路上特别的干净,这恐怕是出国的中学生普遍都会有的感受。尽管很干净,我的德国伙伴Patrick却偶尔会对着地上的一点点垃圾发着牢骚,将垃圾捡起,抱怨说这边的人不够注意卫生。而中国人似乎就是把大街当做了一个巨大的垃圾箱,垃圾总是潇洒地扔在地上。当我们习以为常地乱扔垃圾,并将这种问题归咎于国情,德国的孩子却知道如何去改变,而不仅仅是抱怨。

每个国家都有学生守则,但是中德之间的学生守则差别不小,比如说,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等等,而德国小学生守则,却是这样规定的:1、总是称呼老师的尊姓。2、铃响后,进入教室。3、要有10小时的睡眠,以保证精力充沛。4、上课时,不要和同学说话,有事可举手,可以坐着和老师讲话。5、当老师提问时,知道答案的应该举手。6、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帮助。7、缺席时,向老师索要资料和请教。8、如果因紧急事情,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9、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10、做完作业后,按照第二天的课程要将书包整理好。11、考试不许作弊。12、如若生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到校,请电话通知学校的秘书,之后出示家长的请假条。13、如若必须提前离开学校,要有家长和监护人陪伴。14、学校不允许使用手机。15、注意交通安全。”我们总是被告知笼统的事项却不知道如何去做,而他们却知道具体情况该去做什么。


相关内容

  • 放慢脚步,欣赏一路花开
  • 放慢脚步,欣赏一路花开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常山县青石镇中心小学 高红霞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讲述了一个诗化的故事:上帝派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虽然蜗牛已经尽力在走,可"我"总是嫌它走得慢,催促它.吓唬它 ...

  • "走进劳模"社会实践总结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在现代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过程中,各大高校都采用很多方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又以课堂内,书本内的教育为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之一的社会实践却因主客观因素未能在大学生中很好地开展起来。社会实践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 ...

  • 德国对中国负面看法超日 全国都视华为威胁
  • 资料图:李克强总理在中德工商界午宴上演讲. 中国青年报7月2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最近公布的2014年全球民意调查结果,传递出了一个让人感到惊讶的数据:德国是对中国看法最负面的国家.该国高达7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中国的&q ...

  • 2013猎头公司介绍
  • 猎头热线:4008-776-885 公司简介: 万仕达猎头公司,创办于2008年,位于经济特区-深圳,是国内知名的品牌猎头机构:提倡"精英文化",专为品牌和准品牌企业提供市场营销与管理精英:"零风险承诺,不满意可100%退款"! 服务过的客户有:全球500强企 ...

  •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 摘要:目前,一部分初中学生缺乏社会公德观念,没有诚信意识和远大的理想,自我意识膨胀,而集体主义观念缺失.作为"文以载道"的语文学科,担负着塑造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为青少年未来成长奠基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笔者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 ...

  • 同济德语系本科毕业论文(中德)1
  • 同济大学德语系历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德汉)1 2002 级 Der gegenwäritge Sinn der Romantik 浪漫主义的现实意义 Vergleich zwischen „am Beispiel meines Bruders" von Uwe Timm und „Bru ...

  • 2014台州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英语说课稿-[Howmany]
  • 台州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英语说课稿-<How many>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Unit 3 How many? 第二课时.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训练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询问多少的句型:How many„„ can you see? I can see „以及单词:el ...

  • 足球不仅仅是足球! 中德足球少年友谊地久天长
  •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还记得整整一周前,来自德国吕登沙伊德俱乐部的10多个小家伙刚刚走出2号航站楼到达口,脸上所洋溢出的兴奋.好奇之情.而在北京这七天的难忘时光,真的是转瞬即逝... ... 恒圣·胜瑞斯杯中德青年足球嘉年华活动上,这十几个孩子在"帝都"脚下,没有丝毫的保留,在与 ...

  • 大学生代表毕业演讲
  •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信息工程系08网络的张耀文.在此我很荣幸可以代表08级所有毕业生站在这里,向给我平台让我成长的母校表达一份不舍,向关心照顾我们的老师诉一声衷情,向一直无怨无悔支持我们的父母说一声感谢,向风雨中一直与我同行的朋友们道一声珍重. 还记得三年前初来这个学校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