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阅读答案

课外阅读(11分)面 子孙智慧㈠可怜天下父母心!城里的教学质量好,发了财的张生就打算把儿子送到城里读书。不久前,他的一个叔伯姐姐捎信来,说城里有套住房空着,让他先给看着,出租费好商量。张生高兴坏了,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更何况,平日里都是他有事求这个姐姐,现在这个姐姐居然也求到自己的头上了,总算把丢的面子拾回来了。㈡他姐姐的住房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二楼,100多平方米。张生搬进来后,每天除了做些小生意就是接儿子上下学。㈢时间一长,等他了解了居住的环境后,却生出一种自卑感。原来这是一个“干部楼”,住的都是干部,官衔倒是都不大,净是一些厂里的科长、局里的主任之类的。和他这个平民百姓一比,把他从他姐姐那儿拾起来的面子重又给弄得荡然无存,这明显是低人一等嘛。张生看到别人的笑脸就感到了尴尬,感到了无比的羞愧。㈣这天,他接儿子放学回家,走到胡同口走不动了,胡同口围满了人,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张生驮着儿子挤进里边看热闹,仔细一听,明白了。他楼上的一个邻居正和两名警察争论不休,警察要看他的驾驶证,那位邻居死活不让看,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办理。眼下,市里正在创“三优”,对交通秩序检查得紧。围观的人越聚越多,那邻居更抹不开面子了,和两名警察吵得脸红脖子粗。这时,张生的儿子跟张生要手机,说我给我同学打个电话。他儿子“滴滴”地按了一通,喂,杨志的爸爸吗?我找杨志。啊,杨志,没走远,好啊,我这儿出了点麻烦,能不能让你爸爸过来一趟。没多大工夫,一辆小面包车驶来,车身上写着“公安”俩字。从车上下来那个叫杨志的同学,来到张生的儿子面前,毕恭毕敬地问:班长,啥事?张生的儿子指了指那邻居,说我叔叔遇上了麻烦,想让你爸爸帮帮忙。那小子的爸爸径直走到那两名警察面前,低声耳语几句,两名警察放了行。一旁的张生看得呆了,行啊,臭小子,你也会来这一套了,不过,也给我长了面子。儿子不屑地撇撇嘴:我同学的爸爸是个大队长,我们班找他办事的多着呢。㈤这下,张生住的楼上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都没想到楼里还住着个神通广大的人哩。再有人看着张生笑,张生就不再感到尴尬了,他看出大家都带着一种羡慕的表情。儿子能在班上当班长,他爹能差到哪儿去?这么个小芝麻官竟然也能办到大人都办不了的事呢!张生更得意了,他不失时机地宣传他儿子,大家也都把他当成了个人物,张生感到和邻里的关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㈥这天,他又去学校门口接儿子。刚要扭身离去,又看见两名警察拦住一个骑摩托的人。张生觉得这个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儿子在旁边,那位同学肯定还没走远,一个电话打过去,问题就解决了。他拉着儿子往跟前凑。走到近前,他儿子倏地像骡子受惊了似的向他身后撤。干什么,你给老爸露脸的时候到了。张生呵斥儿子。他儿子却使了吃奶的劲把他拽到一边,说,那是我老师,我都听到她给我的那位同学他爸打电话了,谁稀罕咱帮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嘟囔着:怪不得我看着有些面熟呢!(选自《北文学》,有删节)1.张生这个人物形象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2分)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答:                                                                                                                             (2)张生觉得这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答:                                       3.文章第四段,作者是怎样通过场面描写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4.文章最后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分)

阅读答案:

【答案】

1.张生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爱面子。平时姐姐帮助他,他认为是丢了面子;姐姐有求于他,他认为是拾回了面子。看到同住一栋楼的人的地位比自己高,就感到无比羞愧,没有面子了;儿子一个电话解了邻居的围,便认为是儿子给自己挣了面子。第二次想让儿子再露露脸,却没有露成,就怏怏不乐。总之,张生是为面子而活着,不管这面子该不该挣。2.(1)正好需要(或非常及时),(2)张生想借儿子露露脸给熟人看,为自己再一次挣个面子。3.一是通过一邻居与警察的争吵来烘托张生的儿子,面对 警察看驾驶证的要求,邻居只能与警察由争论到吵得脸红脖子粗。二是通过围观的人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越聚越多的观众面对这场争执也无能为力。三是通过张生 来烘托其儿子,张生只是驮着儿子挤进去看热闹,根本就没有想到有能力去帮助解决这场争执,这时只见张生的儿子给同学打了一个电话,就请来一位公安局大队长,把一场争吵化为乌有。一个“小大能人”的形象,就在这众人的烘托下凸显出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借“小大能人”的形象对社会上存在的 “为了不应有的‘面子’却丢失了应有的‘面子’(原则)的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4.张生在老师直接给儿子的同学的父亲打电话的情况下,又一次感到失去了面子,丢了面子,心情顿时不乐,喜怒哀乐全被面子左右了。作者以此给张生这些一生就为所谓的面子活的人以辛辣的讽刺:死要面子,最终还是会失去面子。从而突出了主旨。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3.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4.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结合主旨作答。

课外阅读(11分)面 子孙智慧㈠可怜天下父母心!城里的教学质量好,发了财的张生就打算把儿子送到城里读书。不久前,他的一个叔伯姐姐捎信来,说城里有套住房空着,让他先给看着,出租费好商量。张生高兴坏了,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更何况,平日里都是他有事求这个姐姐,现在这个姐姐居然也求到自己的头上了,总算把丢的面子拾回来了。㈡他姐姐的住房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二楼,100多平方米。张生搬进来后,每天除了做些小生意就是接儿子上下学。㈢时间一长,等他了解了居住的环境后,却生出一种自卑感。原来这是一个“干部楼”,住的都是干部,官衔倒是都不大,净是一些厂里的科长、局里的主任之类的。和他这个平民百姓一比,把他从他姐姐那儿拾起来的面子重又给弄得荡然无存,这明显是低人一等嘛。张生看到别人的笑脸就感到了尴尬,感到了无比的羞愧。㈣这天,他接儿子放学回家,走到胡同口走不动了,胡同口围满了人,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张生驮着儿子挤进里边看热闹,仔细一听,明白了。他楼上的一个邻居正和两名警察争论不休,警察要看他的驾驶证,那位邻居死活不让看,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办理。眼下,市里正在创“三优”,对交通秩序检查得紧。围观的人越聚越多,那邻居更抹不开面子了,和两名警察吵得脸红脖子粗。这时,张生的儿子跟张生要手机,说我给我同学打个电话。他儿子“滴滴”地按了一通,喂,杨志的爸爸吗?我找杨志。啊,杨志,没走远,好啊,我这儿出了点麻烦,能不能让你爸爸过来一趟。没多大工夫,一辆小面包车驶来,车身上写着“公安”俩字。从车上下来那个叫杨志的同学,来到张生的儿子面前,毕恭毕敬地问:班长,啥事?张生的儿子指了指那邻居,说我叔叔遇上了麻烦,想让你爸爸帮帮忙。那小子的爸爸径直走到那两名警察面前,低声耳语几句,两名警察放了行。一旁的张生看得呆了,行啊,臭小子,你也会来这一套了,不过,也给我长了面子。儿子不屑地撇撇嘴:我同学的爸爸是个大队长,我们班找他办事的多着呢。㈤这下,张生住的楼上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都没想到楼里还住着个神通广大的人哩。再有人看着张生笑,张生就不再感到尴尬了,他看出大家都带着一种羡慕的表情。儿子能在班上当班长,他爹能差到哪儿去?这么个小芝麻官竟然也能办到大人都办不了的事呢!张生更得意了,他不失时机地宣传他儿子,大家也都把他当成了个人物,张生感到和邻里的关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㈥这天,他又去学校门口接儿子。刚要扭身离去,又看见两名警察拦住一个骑摩托的人。张生觉得这个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儿子在旁边,那位同学肯定还没走远,一个电话打过去,问题就解决了。他拉着儿子往跟前凑。走到近前,他儿子倏地像骡子受惊了似的向他身后撤。干什么,你给老爸露脸的时候到了。张生呵斥儿子。他儿子却使了吃奶的劲把他拽到一边,说,那是我老师,我都听到她给我的那位同学他爸打电话了,谁稀罕咱帮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嘟囔着:怪不得我看着有些面熟呢!(选自《北文学》,有删节)1.张生这个人物形象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2分)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答:                                                                                                                             (2)张生觉得这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答:                                       3.文章第四段,作者是怎样通过场面描写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4.文章最后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分)

阅读答案:

【答案】

1.张生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爱面子。平时姐姐帮助他,他认为是丢了面子;姐姐有求于他,他认为是拾回了面子。看到同住一栋楼的人的地位比自己高,就感到无比羞愧,没有面子了;儿子一个电话解了邻居的围,便认为是儿子给自己挣了面子。第二次想让儿子再露露脸,却没有露成,就怏怏不乐。总之,张生是为面子而活着,不管这面子该不该挣。2.(1)正好需要(或非常及时),(2)张生想借儿子露露脸给熟人看,为自己再一次挣个面子。3.一是通过一邻居与警察的争吵来烘托张生的儿子,面对 警察看驾驶证的要求,邻居只能与警察由争论到吵得脸红脖子粗。二是通过围观的人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越聚越多的观众面对这场争执也无能为力。三是通过张生 来烘托其儿子,张生只是驮着儿子挤进去看热闹,根本就没有想到有能力去帮助解决这场争执,这时只见张生的儿子给同学打了一个电话,就请来一位公安局大队长,把一场争吵化为乌有。一个“小大能人”的形象,就在这众人的烘托下凸显出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借“小大能人”的形象对社会上存在的 “为了不应有的‘面子’却丢失了应有的‘面子’(原则)的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4.张生在老师直接给儿子的同学的父亲打电话的情况下,又一次感到失去了面子,丢了面子,心情顿时不乐,喜怒哀乐全被面子左右了。作者以此给张生这些一生就为所谓的面子活的人以辛辣的讽刺:死要面子,最终还是会失去面子。从而突出了主旨。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3.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4.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结合主旨作答。


相关内容

  • 尊严是生命的基石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11分) 尊严是生命的基石 我的外祖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我至今依然很清晰地记得,在给外祖父出殡的时候,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来给外祖父送别.从家门口到坟地三公里的路上,满满的都是悲伤的人们. 现在想来,这在时处"文革"时期的年代里,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外 ...

  • 钱钟书[围城冬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围城冬夜 钱钟书 前情:方鸿渐作为方家的长子,又是留洋学生,寄托了家人的厚望,结婚后不仅事业上不如妻子强,生活上还得处处迁就孙柔嘉.孙柔嘉常对姑母发牢骚,且"两人一唱一和地笑骂".这严重地创伤了方鸿渐的自尊,并招致了他的强烈不满,终于 ...

  • 散文阅读指导1
  • 散文阅读指导 阅读散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散文的文体特征,深思散文的"形""神"关系,理清散文的行文思路. 散文文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只有真正的认识并很好的理解了散文的这一特征,才有可能真正做好散文阅读.很多应试者觉得散文抽 ...

  • 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语文中考试卷
  • 2010 年江苏省南通市语文中考试卷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喜欢书吧,她是 zhì huì的锦囊,力掌的 yuán quán,精神的家园!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①一④题必做,⑤⑥两题选做一题)(6 分) ①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②晴空一鹤 ...

  • 南方人北方人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四题. 南方人北方人 顾文显 太突然,他们那次相见. 一个在长白山下,吉林:另下个在黄山附近,安徽,相距5000公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 都穷困潦倒,也都有仇视那个穷困潦倒的家乡.他们不得不外出谋生,一个向南,一个向北,在山海关的车站里,两个人唠得很投机. 都很穷困 ...

  • 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 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参考答案及解析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 ...

  • 棋王郑时培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棋  王            郑时培 相思湾的傍晚,残阳如血.郑氏祠堂门口,少年郑寿直望着面前的棋盘焦躁不安,手里那枚已经捏出汗的黑子许久才犹犹豫豫地落下.对面的叶知春站起来狂笑道:"寿直,你输了!哈哈哈--" 这盘棋他们是下过赌注的,郑寿直事先发誓 ...

  • [成长不烦恼]教学设计
  • <成长不烦恼>教学设计 洪泽县第二中学 戴咸喜 教学内容: 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 下册) 第17课(上) 教学分析: 1.地位: 本课是第16课"长大的感觉"的继续.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本课主要是帮助学 ...

  • 2015年四师一中高三语文周测试卷 (原创)有答案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5班14班语文周测试卷 出卷人:王吉才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分值:90分 命题时间:2015年8月30日 一.现代文阅读(18分,每小题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节日无论今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节民众生活.由于古今社会文化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