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课改,教师应如何关注数学学困生

面对课改,教师应如何关注“数学学困生”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孩子表现为

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讨厌数学,不想上数学课,从一、二年级就开始了两极分

化。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该怎么办?面对学困生,有时真的感觉

好无奈!有时候在想,对于个别的确无法转化的学困生是不是该放弃?明知道无

论我们怎么努力他都不可能“及格”。但新课标指出: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

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数学发展,为了“学困生”的个性数学

发展。因此转化“学困生”工作刻不容缓,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

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所谓“数学学困生” 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

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一般数学基础差,

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

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

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以下简称“学困生” )。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及成因分析

1、 从学困生自身原因分析

(1)学困生感知整体性差,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往

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因而容易

产生解题失误。

(2)学困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短、稳定性差,有意注意的转移能力差,容易受

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

(3)对数学学习本身不感兴趣,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

(4)学习习惯差,不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不刻苦,做事也浅尝

辄止,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2、从教师的原因分析。

(1)教师的知识水平及上课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困难生的

漠视,会使他们消极悲观、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二、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分析

1、你喜欢数学老师吗?为什么?你最喜欢怎样的老师呢? 2、你喜欢数学吗?为什么?

3、你想怎样和数学成为好朋友呢?

4、你喜欢做数学作业吗?

第一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与自己很接近的老师。其中

80%的学生还因为老师有渊博的知识、教给自己很多东西;10%的学生是因为老师

让他当小组长等能管别人的“官”;还有10%的学生则是因为老师的容貌、才艺

等因素而喜欢某位老师。而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则具有以下优点:亲切的谈吐、关

爱学生的心、不偏心、讲道理、拥有多方面的才能。这个问题的调查说明:教师

自身的素质对学生学习兴趣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喜欢数学的占68%,不喜欢的占8%,不喜欢也不讨

厌的占24%。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知识很有趣的占38% ,数学很重要的占5% ,

数学老师对我好的占37% 。这个问题的调查说明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影

响到对学科的喜爱,这种现象在小学低年级尤为突出。

第三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想通过多做练习的途径和数学成为好朋友的占

60%,认为多动脑、多思考就能和数学成为好朋友的占25%,认为只要不懂就问、

学习认真、专心听讲等好习惯能使自己学好数学的占15%。这些现象表明: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与他能否自觉地形成某种发展性学习习惯存在着较大的正相关。但

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还不能明确地认识到应该养成哪些有利的习惯,在这样的

基础上如何去正确地引导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又一任务。

第四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认为数学作业量刚好、时间适宜的占35%,认

为作业量太大、时间太长的占28%,认为不要布置家庭作业23%,让我多参加课

外实践活动的占14%。这个问题的调查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警钟:说明我们的数学

作业不受学生的欢迎,我们要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

三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致力于探

索、创造发挥学困生主体精神的教育教学策略,创设充满情感、灵性的课堂氛围,

设计全面又有效的作业激发快乐的作业情绪,实施发展的、积极的评价策略激励

进取的意志,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显现魅力。

(一)、课堂教学的感性化策略

课堂教学中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用高度的责任感,细心和耐心,培养学困

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1、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育,是培养信心,浇灌希望的活动。而这个活动的前提就是尊重、信任每

一个学困生,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唤起学困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

信心,建立情感合作的基石,鼓励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

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

滋味。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备和批评都更有力

量。因为赞语中充满了教师的信任和激励,这种信任和激励会化作一种力量,激

励人自省、自律、自强。

罗佳婷(女):数学基础差(没有接受过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学习能力弱,

学习习惯差,被动接受上课内容,习惯死记硬背,缺乏理解掌握能力,缺乏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往往遇见思维性稍强一点的题就束手无策;同时计算能力、背诵

能力也都要比同龄人差一些。罗佳婷算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但因为成绩不好、

习惯不好,常常感到自卑,在同学们面前也觉得抬不起头来。为了帮助她树立信

心,在二年级开学初,我给她提前预习学习内容,把难学的内容提前让她学会,

我还鼓励她上课多发言,在一次有一次的鼓励下,她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而

且有些有难度的问题也能回答出来了,可以看出她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自信

心与日俱增。在经过不断的努力之后,罗佳婷终于取得了自己单元测试的第一个

优秀,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惊喜。

利用这次机会,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她进行了表扬,并且请她来给大家介

绍自己这一段时间是怎么学习的,让大家向她学习。

通过罗佳婷的进步,大家都认识到,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

地方。她的阶段性的成功无疑给我也给班里的其他学困生增加了信心,使我们都

认识到只要有自强不息的学习信念,每个人都可以学好的。

2、逐渐转变不良的学习行为

研究调查也表明超常儿童和低能儿童都是极个别的,为什么智商相当的孩子

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会有很大差距?其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发挥了重

要作用。有的学生养成了预习习惯,能主动思考,努力理解,课前消化一些问题,

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这些同学表现为:思维积极,大胆发言,勇于

实践,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课堂效率非常高。而另一些同学则沉默少言、羞于开

口,懒于实践,对于小组活动不理不彩,上课的效率就可想而知。有的学生养成

了检查作业的习惯,解完题后,能够对解题过程和运算结果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

完善,检查答案是否完整全面,书写是否认真规范。而有的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

做完作业把作业本一扔,甚至连书包也不整理,更谈不上检查作业是否做完,做

对。

由于学困生不良行为形成时间较长,因此在转变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在平

时的学习中,对学困生的要求要稍微低一点,把学习目标细化,当他们达到一个

目标后再依次地递增。如果学困生仍不能按时做完作业时,不马上进行负面地评

价,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在取得了第一个优秀以后,罗佳婷紧接着的一个单元测试的成绩就不太理

想,刚刚达标,她觉得有些泄气。有几天的时间听讲又开始心不在焉了,作业完

成的质量也很差,我及时地找到她进行了谈话,告诉她这个单元是比较难的一个

单元,很多同学学习起来都觉得比较吃力,而她竟然还保持了达标,也是非常不

容易的,让她重新拾起信心,争取下一个优秀。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她已经能自

觉、独立地完成作业,上课也能积极举手发言,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3、给学困生多一些关注

为了让学困生考及格,特别是在期末考试前教师会见缝插针地对他们进行

“填鸭式”的灌输补习,教师的“好心”反而害了学生,学困生学习负担加重,

就容易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因而必须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落实在课堂教

学中。这就要求老师教学时特别照顾学困生,使学困生能在最近发展区上积极参

与教学活动、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多倾听“学困生”的声音。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最近

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能回答、想回答,在鼓励与表扬声中激起他们主动参与学

习的欲望,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2)多展示“学困生”的作业作品。学习差的学生,不敢表现自我,甚至

根本不屑于课堂学习的一切活动。针对此,我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总要选 “学

困生”的作品作业在投影仪上展示,有时干脆让他们上讲台板演。这样的展示不

仅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还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

把握;更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学习无动力为有压力、有动

力。

(3)多指导 “学困生”的独立活动。“学困生”往往依赖性比较强,教师

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让“学困生”感到学有靠山。比如小组交流前的独立思考给

学困生适当指导;课堂练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当面

辅导,帮助“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

(二)、作业设计的全面性策略

1、习题目标分层化

目标是对学生成绩及终结的具体描述,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

差异,因而,习题的目标也应有差异,这种目标的差异体现在目标的主动性、层

次性和动态性。如:在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后,在进行练习前教

师出示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技能目标),这三层次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后一

层是前一层的延续和发展,目标分层的网络图如下:

在达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鼓励引导学困生完成基

本目标,同时向高一层次的目标递进。

2、习题内容弹性化

提倡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都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有

选择的余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完成作业数量上不做

规定要求,让学困生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量。其次在作业难度上做分层要求,布

置有层次的习题,让学困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自由选做弹性题,尽量给学

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一般分三个层次组题:

3、作业形式多样化

如果每次作业都以一样的形式要求学生的话,作业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有时

学困生不得已而为之或干脆不做。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资源尝试一些不寻常的作

业形式,减少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把传统的单一性的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

样化作业结合在一起,采取趣味性、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困生看了就想做 。

(1)有趣的作业。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

反之则消极对待。所以设计学困生感兴趣的数学作业,能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

点燃作业的热情。例如学了“克与千克”后布置:请用红笔批改亮亮的数学日记,

相信你会是个好老师。

早晨6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

杯2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重的鸡蛋,然后,背着约3克重的书包去上

学„„”

(2)实用的作业。开放作业时空,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学校、家庭、

社区、大自然都是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

生活,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例如学习“统计”之后,布置如下作业: 我当老板

先调查身边的人最喜欢吃的水果,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

你是水果店老板,你会怎样做?

(3)开放的作业。开放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励学生乐于学习,

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后,我要求学生以“人

民币知识知多少”为题写数学日记,学生的作业真是五花八门,有限于课本知识的复述,也有古币、外币等的拓展。这样的作业使学困生做得了,优生做得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获取知识的最大乐趣,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精神。

(4)操作的作业。适时安排操作式作业能使学困生觉得做作业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例如学习“长度单位”后,让学生对人的身高、步长,家具的长、宽、高等先估,再量。

(三)成绩评价的发展性策略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如果说学困生象一杯没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是看到“一半是空的”,而要总看到“一半是满的”,这样变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从而在更高层面上提升学困生内心世界渴求进取、向上、完美的崇高欲望。

1、日常作业——评价的基本途径。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不管是谁的作业,尽量捕捉他们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不仅字写得好而且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并获“作业能手”称号。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必然在提高。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功”。

(3)多向评价,体验成功。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为了刺激学生对作业的参与度,就必须把反馈评价的权力尽量地还给学生,把

评价的喜悦留给学生。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业评价可设制几个奖项:最佳策略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操作奖。每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先提名或自荐,再把讨论表决的结果表述为人气指数,选出与奖项相适的、人气指数较高的学生。与课堂学习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班级每月的小干部竞选、学期评优的依据,每月家校联系单的内容。

2、阶段检测——评价的重要方式。

(1)考前给学困生“开小灶”。在考试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完成类似的题目,根据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

(2)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二次评价”指的是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对学生做错的地方不打叉,而改用打点,在发卷子前提前让他订正,学生订正好以后再把点改成勾,然后记上改正以后的成绩。这种做法告诉全体学生:学习有快慢是允许存在的,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这位学生就被贴上坏的标签了。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学困生来说,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动力。

(四)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策略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奠基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家庭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是人生启蒙的也是终生的学校,因此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学校教育,还影响一个人的终生”。这段话十分精辟地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争取家长的支持,加强家庭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配合学校教育,让家校合作成为促进学困生情感发展的摇篮,从外部因素上保证学困生良好的情感的养成,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为了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我特别制作了一个成长记录卡,里面有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记录,比如课堂听讲情况、课堂作业情况;同时也有需要家长记录的家庭学习情况,比如家庭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每一周和家长交流一次学习情况,及时对家长汇报学习检测成绩,与家长一起分析失误的原因,

总结进步的经验,鼓励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同时,我还及时家访或要求家长定期校访,介绍有关教育方法、理论及学生心理特征书籍,及时提高家长对学困生教育的认识,提高家长素质;同家长互通情报,就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共商措施,达成共识,形成转化合力,携手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最大程度的保证数学学困生良好情感的养成。

“数学学困生”虽然令我头疼心烦,但是他们却是我的数学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等待着我用教育教学的艺术去开发。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爱学数学,都能自主地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也许就是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最高的成就和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主著,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彭钢、蔡守龙主编,小学数学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4、李志宏、王晓文主编,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开明出版社,2003年。

面对课改,教师应如何关注“数学学困生”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孩子表现为

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讨厌数学,不想上数学课,从一、二年级就开始了两极分

化。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该怎么办?面对学困生,有时真的感觉

好无奈!有时候在想,对于个别的确无法转化的学困生是不是该放弃?明知道无

论我们怎么努力他都不可能“及格”。但新课标指出: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

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数学发展,为了“学困生”的个性数学

发展。因此转化“学困生”工作刻不容缓,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

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所谓“数学学困生” 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

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一般数学基础差,

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

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

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以下简称“学困生” )。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及成因分析

1、 从学困生自身原因分析

(1)学困生感知整体性差,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往

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因而容易

产生解题失误。

(2)学困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短、稳定性差,有意注意的转移能力差,容易受

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

(3)对数学学习本身不感兴趣,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

(4)学习习惯差,不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不刻苦,做事也浅尝

辄止,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2、从教师的原因分析。

(1)教师的知识水平及上课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困难生的

漠视,会使他们消极悲观、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二、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分析

1、你喜欢数学老师吗?为什么?你最喜欢怎样的老师呢? 2、你喜欢数学吗?为什么?

3、你想怎样和数学成为好朋友呢?

4、你喜欢做数学作业吗?

第一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与自己很接近的老师。其中

80%的学生还因为老师有渊博的知识、教给自己很多东西;10%的学生是因为老师

让他当小组长等能管别人的“官”;还有10%的学生则是因为老师的容貌、才艺

等因素而喜欢某位老师。而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则具有以下优点:亲切的谈吐、关

爱学生的心、不偏心、讲道理、拥有多方面的才能。这个问题的调查说明:教师

自身的素质对学生学习兴趣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喜欢数学的占68%,不喜欢的占8%,不喜欢也不讨

厌的占24%。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知识很有趣的占38% ,数学很重要的占5% ,

数学老师对我好的占37% 。这个问题的调查说明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影

响到对学科的喜爱,这种现象在小学低年级尤为突出。

第三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想通过多做练习的途径和数学成为好朋友的占

60%,认为多动脑、多思考就能和数学成为好朋友的占25%,认为只要不懂就问、

学习认真、专心听讲等好习惯能使自己学好数学的占15%。这些现象表明: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与他能否自觉地形成某种发展性学习习惯存在着较大的正相关。但

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还不能明确地认识到应该养成哪些有利的习惯,在这样的

基础上如何去正确地引导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又一任务。

第四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认为数学作业量刚好、时间适宜的占35%,认

为作业量太大、时间太长的占28%,认为不要布置家庭作业23%,让我多参加课

外实践活动的占14%。这个问题的调查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警钟:说明我们的数学

作业不受学生的欢迎,我们要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

三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致力于探

索、创造发挥学困生主体精神的教育教学策略,创设充满情感、灵性的课堂氛围,

设计全面又有效的作业激发快乐的作业情绪,实施发展的、积极的评价策略激励

进取的意志,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显现魅力。

(一)、课堂教学的感性化策略

课堂教学中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用高度的责任感,细心和耐心,培养学困

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1、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育,是培养信心,浇灌希望的活动。而这个活动的前提就是尊重、信任每

一个学困生,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唤起学困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

信心,建立情感合作的基石,鼓励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

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

滋味。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备和批评都更有力

量。因为赞语中充满了教师的信任和激励,这种信任和激励会化作一种力量,激

励人自省、自律、自强。

罗佳婷(女):数学基础差(没有接受过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学习能力弱,

学习习惯差,被动接受上课内容,习惯死记硬背,缺乏理解掌握能力,缺乏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往往遇见思维性稍强一点的题就束手无策;同时计算能力、背诵

能力也都要比同龄人差一些。罗佳婷算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但因为成绩不好、

习惯不好,常常感到自卑,在同学们面前也觉得抬不起头来。为了帮助她树立信

心,在二年级开学初,我给她提前预习学习内容,把难学的内容提前让她学会,

我还鼓励她上课多发言,在一次有一次的鼓励下,她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而

且有些有难度的问题也能回答出来了,可以看出她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自信

心与日俱增。在经过不断的努力之后,罗佳婷终于取得了自己单元测试的第一个

优秀,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惊喜。

利用这次机会,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她进行了表扬,并且请她来给大家介

绍自己这一段时间是怎么学习的,让大家向她学习。

通过罗佳婷的进步,大家都认识到,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

地方。她的阶段性的成功无疑给我也给班里的其他学困生增加了信心,使我们都

认识到只要有自强不息的学习信念,每个人都可以学好的。

2、逐渐转变不良的学习行为

研究调查也表明超常儿童和低能儿童都是极个别的,为什么智商相当的孩子

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会有很大差距?其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发挥了重

要作用。有的学生养成了预习习惯,能主动思考,努力理解,课前消化一些问题,

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这些同学表现为:思维积极,大胆发言,勇于

实践,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课堂效率非常高。而另一些同学则沉默少言、羞于开

口,懒于实践,对于小组活动不理不彩,上课的效率就可想而知。有的学生养成

了检查作业的习惯,解完题后,能够对解题过程和运算结果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

完善,检查答案是否完整全面,书写是否认真规范。而有的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

做完作业把作业本一扔,甚至连书包也不整理,更谈不上检查作业是否做完,做

对。

由于学困生不良行为形成时间较长,因此在转变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在平

时的学习中,对学困生的要求要稍微低一点,把学习目标细化,当他们达到一个

目标后再依次地递增。如果学困生仍不能按时做完作业时,不马上进行负面地评

价,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在取得了第一个优秀以后,罗佳婷紧接着的一个单元测试的成绩就不太理

想,刚刚达标,她觉得有些泄气。有几天的时间听讲又开始心不在焉了,作业完

成的质量也很差,我及时地找到她进行了谈话,告诉她这个单元是比较难的一个

单元,很多同学学习起来都觉得比较吃力,而她竟然还保持了达标,也是非常不

容易的,让她重新拾起信心,争取下一个优秀。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她已经能自

觉、独立地完成作业,上课也能积极举手发言,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3、给学困生多一些关注

为了让学困生考及格,特别是在期末考试前教师会见缝插针地对他们进行

“填鸭式”的灌输补习,教师的“好心”反而害了学生,学困生学习负担加重,

就容易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因而必须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落实在课堂教

学中。这就要求老师教学时特别照顾学困生,使学困生能在最近发展区上积极参

与教学活动、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多倾听“学困生”的声音。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最近

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能回答、想回答,在鼓励与表扬声中激起他们主动参与学

习的欲望,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2)多展示“学困生”的作业作品。学习差的学生,不敢表现自我,甚至

根本不屑于课堂学习的一切活动。针对此,我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总要选 “学

困生”的作品作业在投影仪上展示,有时干脆让他们上讲台板演。这样的展示不

仅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还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

把握;更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学习无动力为有压力、有动

力。

(3)多指导 “学困生”的独立活动。“学困生”往往依赖性比较强,教师

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让“学困生”感到学有靠山。比如小组交流前的独立思考给

学困生适当指导;课堂练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当面

辅导,帮助“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

(二)、作业设计的全面性策略

1、习题目标分层化

目标是对学生成绩及终结的具体描述,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

差异,因而,习题的目标也应有差异,这种目标的差异体现在目标的主动性、层

次性和动态性。如:在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后,在进行练习前教

师出示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技能目标),这三层次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后一

层是前一层的延续和发展,目标分层的网络图如下:

在达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鼓励引导学困生完成基

本目标,同时向高一层次的目标递进。

2、习题内容弹性化

提倡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都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有

选择的余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完成作业数量上不做

规定要求,让学困生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量。其次在作业难度上做分层要求,布

置有层次的习题,让学困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自由选做弹性题,尽量给学

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一般分三个层次组题:

3、作业形式多样化

如果每次作业都以一样的形式要求学生的话,作业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有时

学困生不得已而为之或干脆不做。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资源尝试一些不寻常的作

业形式,减少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把传统的单一性的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

样化作业结合在一起,采取趣味性、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困生看了就想做 。

(1)有趣的作业。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

反之则消极对待。所以设计学困生感兴趣的数学作业,能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

点燃作业的热情。例如学了“克与千克”后布置:请用红笔批改亮亮的数学日记,

相信你会是个好老师。

早晨6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

杯2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重的鸡蛋,然后,背着约3克重的书包去上

学„„”

(2)实用的作业。开放作业时空,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学校、家庭、

社区、大自然都是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

生活,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例如学习“统计”之后,布置如下作业: 我当老板

先调查身边的人最喜欢吃的水果,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

你是水果店老板,你会怎样做?

(3)开放的作业。开放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励学生乐于学习,

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后,我要求学生以“人

民币知识知多少”为题写数学日记,学生的作业真是五花八门,有限于课本知识的复述,也有古币、外币等的拓展。这样的作业使学困生做得了,优生做得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获取知识的最大乐趣,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精神。

(4)操作的作业。适时安排操作式作业能使学困生觉得做作业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例如学习“长度单位”后,让学生对人的身高、步长,家具的长、宽、高等先估,再量。

(三)成绩评价的发展性策略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如果说学困生象一杯没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是看到“一半是空的”,而要总看到“一半是满的”,这样变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从而在更高层面上提升学困生内心世界渴求进取、向上、完美的崇高欲望。

1、日常作业——评价的基本途径。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不管是谁的作业,尽量捕捉他们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不仅字写得好而且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并获“作业能手”称号。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必然在提高。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功”。

(3)多向评价,体验成功。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为了刺激学生对作业的参与度,就必须把反馈评价的权力尽量地还给学生,把

评价的喜悦留给学生。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业评价可设制几个奖项:最佳策略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操作奖。每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先提名或自荐,再把讨论表决的结果表述为人气指数,选出与奖项相适的、人气指数较高的学生。与课堂学习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班级每月的小干部竞选、学期评优的依据,每月家校联系单的内容。

2、阶段检测——评价的重要方式。

(1)考前给学困生“开小灶”。在考试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完成类似的题目,根据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

(2)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二次评价”指的是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对学生做错的地方不打叉,而改用打点,在发卷子前提前让他订正,学生订正好以后再把点改成勾,然后记上改正以后的成绩。这种做法告诉全体学生:学习有快慢是允许存在的,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这位学生就被贴上坏的标签了。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学困生来说,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动力。

(四)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策略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奠基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家庭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是人生启蒙的也是终生的学校,因此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学校教育,还影响一个人的终生”。这段话十分精辟地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争取家长的支持,加强家庭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配合学校教育,让家校合作成为促进学困生情感发展的摇篮,从外部因素上保证学困生良好的情感的养成,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为了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我特别制作了一个成长记录卡,里面有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记录,比如课堂听讲情况、课堂作业情况;同时也有需要家长记录的家庭学习情况,比如家庭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每一周和家长交流一次学习情况,及时对家长汇报学习检测成绩,与家长一起分析失误的原因,

总结进步的经验,鼓励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同时,我还及时家访或要求家长定期校访,介绍有关教育方法、理论及学生心理特征书籍,及时提高家长对学困生教育的认识,提高家长素质;同家长互通情报,就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共商措施,达成共识,形成转化合力,携手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最大程度的保证数学学困生良好情感的养成。

“数学学困生”虽然令我头疼心烦,但是他们却是我的数学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等待着我用教育教学的艺术去开发。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爱学数学,都能自主地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也许就是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最高的成就和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主著,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彭钢、蔡守龙主编,小学数学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4、李志宏、王晓文主编,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开明出版社,2003年。


相关内容

  • 高效课堂实施汇报材料两篇
  • (篇一) 每每接触到新的理念,都会给我们教师提供重新学习,深入思考的机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带来多维度的思索和多角度的探究.我县"高效课堂" 的倡导,让我们形成了符合校情.学情的自己独特的"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课堂导学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

  • 新课改具体做法
  • 细化教学常规管理 大力推进新课改 --南阳市第四小学新课改具体做法 开学以来,我校认真落实区教体局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作为我校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多策并举,不断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开展新课改的能力,现将我校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 成立课改小组 去年秋期 ...

  • 数学组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 本学期数学组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创建全新的教研形式,全面进行教学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全面提高我区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服务。为了科学规划未来,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进一步学习数学新课 ...

  • 研究报告梁小芹
  • <农村小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自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学校教师转变思想,都在尝试.探讨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好的目标和方法,<数学课程 ...

  •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后感
  • 暑假,我认真阅读了张丹教授所著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真是受益匪浅.该书包含五个章节, 分别是:数学教学策略概述, 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让我对小学数学教 ...

  • 小学数学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 小学数学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改意识,改革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总体目标 总目标:通过努力,基本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教师 ...

  • 初中教育教学先进材料
  • xxxx—xxxx学年是我们xx初中充实而又辉煌的一年。一年来,我们以“面向全体,注重过程,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育局教学常规和校本教研要求为依据,以《xx初中07—08学年度工作目标》为纲领,以《xx初中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为指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狠抓常规,有效教研 ...

  • 开放周总结
  • 江夏中心校(本部)2010-2011学年度(上) 开放周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本着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经中心校研究决定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稳步实施新课程.推进教育 ...

  • 中职学校教学计划
  • 篇一:学校教学计划 一.目标 本学期,认真贯彻落实市及镇教研室关于教育教学的有关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规范办学标准,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理念 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以谋取学生终生幸福为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