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设计课堂
青云谱区教研室 涂玉萍
2009年4月, 有幸随南昌市十一五校长培训班赴大连市教育学院学习,聆听了大连教育学院李凤荣主任的精彩讲座, 题目是:《科学设计课堂》。题目就很吸引眼球。李主任的讲座让我们眼前一亮, 把她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在两个多小时的讲课之中, 让我们这些经过了一天一夜车舟之苦的“学生”疲倦全无。整个讲座李主任都是站着上的, 老师课堂上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调动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像大姐一样拍拍“学生”的肩,说上一两句幽默的话,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而且收获颇多,对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一、 科学分配课堂时间很重要
李老师让我们参加了一个记忆实验。根据亲身实验(也是科家多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一堂40分钟的课,包含两个黄金期,开1-20分钟是黄金一期,记忆效果最好,适合安排新信息技巧的内容,30-40分钟是黄金二期记忆效果次之,适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 导入新课,要把握在1-5分钟之内,超过5分钟的导入是不合格的课。导入课的目的主要是:A 、(学生必须在感到身体安全和情绪安定的情况下,才能将注意集中到认知学习方面) B、注意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一种学习情境产生怎样的感受,将决定其投入到其中的注意力程度” ) C、并使之兴奋(知之者不如乐之者、情绪和理智相互作用共同支持或抑制学习 、情绪在大脑加工过程中具有优先性,可以阻碍或促进认知学习情绪愉悦就能调动高级思维)
导入新课的主要手段有:情景导入法、知识整合法、提示课题法。 导入最好的办法是创设情景。 二、合作学习要适机、适时、适导。
李主任还讲了什么时候运用合作学习?(1)当个体学习遇到困难时,自己解决不了时,需要合作学习来、解决。(2)信息传递有困难时运用合作学习来交流加快信息传递。(如全班检查背课文,如果都是老师一对一地来检查,很费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检查。)(3)当课堂处于停滞状态时可以运用合作学习。停滞又分为:思维停滞、信息停滞、传递停滞。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理论,把人的认知分为知识、理解、应用、综合、评价等几个阶段,在小学阶段从理解开始到评价都是属于高级思维的层次。
合作学习多长时间为宜?这要看合作的内容而定。一般问题在3—5分钟之间。写话则必须5分钟以上。课堂一定要扎实。同桌互相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和矫正。
在学生合作时教师在干什么?(1)“参管”。教师要参与、了解,看人员是否按照分工人人尽责。对于没有尽责的人要管理。(2)调控。教师的位置主要是在教室的前面,掌控全局。关键是关注“外路精神”的学生。因为他们往往是只摆出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真正参与进去。教师要运用智慧和招数去调教学生。例如:指名让他代表小组来回答问题,或者指他附近的学生来回答,下次再指他来回答等。
三、课堂教学要体现主导、主体
(1)让学生提问,教师应当对问题进行归类,板书整理出主要问题。然后让你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汇报时反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2)真实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例分析:当学生说不出来时,教师决不代替,而是耐心倾听和引导。
(3)让学生自主但不是让其自由。错的应该及时纠正。学生表述不清楚的地方应该及时追问。
以学生为主体正确的做法是:(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2)给与指导,判断对错,让学生改正。(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新信息技术传授要重视过程
李主任强调新信息新技能内容的呈现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搭桥,找到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下就能过去。新信息新技能内容的呈现时要体现过程,理解比记忆更重要。 让学生储存经历(有丰富经历的人才是学习好的人)新信息新技能内容的呈现要体现层次性和系统性。
李主任认为新技术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心理、教学材料的发散部分、教学过程原理。设计要求:准(目的性)纸对折高于喜马拉雅山、形(直观性)草原、奇、巧(启发性)。我国著名心理学博士林崇德老师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数学课,上课内容有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老师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直角三角形,然后一个转身,故做奇地问学生,“我叫什么?”学生被问得不知所然,明白了过来
以后,说了老师的名字,然后老师又一个转身装个怪样后声音响亮地再问学生:“我叫什么?”学生有点傻眼了,今天老师怎么?学生心里有点害怕起来,还是怯生生地说了老师的名字。这时老师又做了一个恣势,以更神秘更响亮的口气问学生:“我叫什么?”学生真的怕了,老师今天怎么这样了?学生很害怕地再说了一次老师的名字。这时老师说:对了,我不管做何种姿势、声音再怎么响亮,我还是我,我没有变。这个直角三角形不管怎么放置,(倒的,斜的,正的、歪的)仍然还是直角三角形。这下学生终于明白了,原来老师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几十年以后,林崇德老师的同学他们的相认方式就是以做直角手势为暗号,问这是什么?回答是直角的,就认是小学同学,否则就不是他们的小学同学。小学老师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永远铭记。
五、及时整合知识加长时记忆
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李主任讲的整合知识。整合的是新旧知识构建的过程,内隐的过程,他一般是通过复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长时记忆的方法。
整合知识最佳时间:结束性整合:一节课末;程序性整合: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导引性整合:一节课始;系统性归类整合 :一天末或一周末(考试)。李老师说学生看着黑板说叫复述,记不住。李老师说,请大家合上参考资料,我们来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安静的湖面荡起一道波纹。李老师用眼睛扫射全班学员,大家没有一个敢怠慢的,我也拼命回忆刚才学的东西,发现
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还真没记住几点。我们你说一点,我说一点总算答案凑齐。让我佩服的是,李老师年那么大,不用看教案,能把所有答案烂熟于心,只见她在认真倾听,适时点拨,从不包办代替。后面部分的学习,我就用心多了,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这让我反思以前我们的教学更注重教什么,而忽略了怎么教,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教师更重视自己小结,而忽略了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整合所学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始终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而没落到实处。课堂上,讲完一个内容,李老师就把黑板上的内容用黑板擦擦去,让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去设计课堂,知道驾驭课堂又是何等有学问。我的脑子一下子就被重新格式化了!我可以回答我的问题了,我得到了什么?我科学地认识了课堂!
如何科学设计课堂
青云谱区教研室 涂玉萍
2009年4月, 有幸随南昌市十一五校长培训班赴大连市教育学院学习,聆听了大连教育学院李凤荣主任的精彩讲座, 题目是:《科学设计课堂》。题目就很吸引眼球。李主任的讲座让我们眼前一亮, 把她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在两个多小时的讲课之中, 让我们这些经过了一天一夜车舟之苦的“学生”疲倦全无。整个讲座李主任都是站着上的, 老师课堂上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调动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像大姐一样拍拍“学生”的肩,说上一两句幽默的话,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而且收获颇多,对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一、 科学分配课堂时间很重要
李老师让我们参加了一个记忆实验。根据亲身实验(也是科家多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一堂40分钟的课,包含两个黄金期,开1-20分钟是黄金一期,记忆效果最好,适合安排新信息技巧的内容,30-40分钟是黄金二期记忆效果次之,适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 导入新课,要把握在1-5分钟之内,超过5分钟的导入是不合格的课。导入课的目的主要是:A 、(学生必须在感到身体安全和情绪安定的情况下,才能将注意集中到认知学习方面) B、注意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一种学习情境产生怎样的感受,将决定其投入到其中的注意力程度” ) C、并使之兴奋(知之者不如乐之者、情绪和理智相互作用共同支持或抑制学习 、情绪在大脑加工过程中具有优先性,可以阻碍或促进认知学习情绪愉悦就能调动高级思维)
导入新课的主要手段有:情景导入法、知识整合法、提示课题法。 导入最好的办法是创设情景。 二、合作学习要适机、适时、适导。
李主任还讲了什么时候运用合作学习?(1)当个体学习遇到困难时,自己解决不了时,需要合作学习来、解决。(2)信息传递有困难时运用合作学习来交流加快信息传递。(如全班检查背课文,如果都是老师一对一地来检查,很费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检查。)(3)当课堂处于停滞状态时可以运用合作学习。停滞又分为:思维停滞、信息停滞、传递停滞。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理论,把人的认知分为知识、理解、应用、综合、评价等几个阶段,在小学阶段从理解开始到评价都是属于高级思维的层次。
合作学习多长时间为宜?这要看合作的内容而定。一般问题在3—5分钟之间。写话则必须5分钟以上。课堂一定要扎实。同桌互相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和矫正。
在学生合作时教师在干什么?(1)“参管”。教师要参与、了解,看人员是否按照分工人人尽责。对于没有尽责的人要管理。(2)调控。教师的位置主要是在教室的前面,掌控全局。关键是关注“外路精神”的学生。因为他们往往是只摆出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真正参与进去。教师要运用智慧和招数去调教学生。例如:指名让他代表小组来回答问题,或者指他附近的学生来回答,下次再指他来回答等。
三、课堂教学要体现主导、主体
(1)让学生提问,教师应当对问题进行归类,板书整理出主要问题。然后让你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汇报时反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2)真实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例分析:当学生说不出来时,教师决不代替,而是耐心倾听和引导。
(3)让学生自主但不是让其自由。错的应该及时纠正。学生表述不清楚的地方应该及时追问。
以学生为主体正确的做法是:(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2)给与指导,判断对错,让学生改正。(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新信息技术传授要重视过程
李主任强调新信息新技能内容的呈现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搭桥,找到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下就能过去。新信息新技能内容的呈现时要体现过程,理解比记忆更重要。 让学生储存经历(有丰富经历的人才是学习好的人)新信息新技能内容的呈现要体现层次性和系统性。
李主任认为新技术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心理、教学材料的发散部分、教学过程原理。设计要求:准(目的性)纸对折高于喜马拉雅山、形(直观性)草原、奇、巧(启发性)。我国著名心理学博士林崇德老师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数学课,上课内容有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老师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直角三角形,然后一个转身,故做奇地问学生,“我叫什么?”学生被问得不知所然,明白了过来
以后,说了老师的名字,然后老师又一个转身装个怪样后声音响亮地再问学生:“我叫什么?”学生有点傻眼了,今天老师怎么?学生心里有点害怕起来,还是怯生生地说了老师的名字。这时老师又做了一个恣势,以更神秘更响亮的口气问学生:“我叫什么?”学生真的怕了,老师今天怎么这样了?学生很害怕地再说了一次老师的名字。这时老师说:对了,我不管做何种姿势、声音再怎么响亮,我还是我,我没有变。这个直角三角形不管怎么放置,(倒的,斜的,正的、歪的)仍然还是直角三角形。这下学生终于明白了,原来老师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几十年以后,林崇德老师的同学他们的相认方式就是以做直角手势为暗号,问这是什么?回答是直角的,就认是小学同学,否则就不是他们的小学同学。小学老师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永远铭记。
五、及时整合知识加长时记忆
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李主任讲的整合知识。整合的是新旧知识构建的过程,内隐的过程,他一般是通过复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长时记忆的方法。
整合知识最佳时间:结束性整合:一节课末;程序性整合: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导引性整合:一节课始;系统性归类整合 :一天末或一周末(考试)。李老师说学生看着黑板说叫复述,记不住。李老师说,请大家合上参考资料,我们来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安静的湖面荡起一道波纹。李老师用眼睛扫射全班学员,大家没有一个敢怠慢的,我也拼命回忆刚才学的东西,发现
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还真没记住几点。我们你说一点,我说一点总算答案凑齐。让我佩服的是,李老师年那么大,不用看教案,能把所有答案烂熟于心,只见她在认真倾听,适时点拨,从不包办代替。后面部分的学习,我就用心多了,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这让我反思以前我们的教学更注重教什么,而忽略了怎么教,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教师更重视自己小结,而忽略了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整合所学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始终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而没落到实处。课堂上,讲完一个内容,李老师就把黑板上的内容用黑板擦擦去,让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去设计课堂,知道驾驭课堂又是何等有学问。我的脑子一下子就被重新格式化了!我可以回答我的问题了,我得到了什么?我科学地认识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