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企改革托管服务中心组建以来,把老干部工作摆在中心工作之首,坚持以人为本,真情关爱,用心服务,把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各项待遇落到实处。挥去了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心目中存在的企业破产了,自己无人管,无归宿的心理阴影。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使老干部们充分体会到党的政策温暖,正如离休老干部所说的那样:企业破产了,进入托管中心,我们又有了新的单位,温暖的家。 一、健全机构,保障政策待遇落实。截止到二0一一年三月底,托管中心共接收市直滁州电扇总厂、安徽第二纺织机械厂、皖华人造板有限公司、市第二医药公司、滁州制药厂等14家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20名。为了把老干部服务好,中心党总支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办厅[2005]12号和省两办[2006]11号文件精神,把老干部工作视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指定办公室为老干部工作部门,建立了老干部工作制度,配备了三名年富力强同志专门为老干部服务。二是留足各项费用。 二、深入走访了解,建立信息档案。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移交中心后,首先举行欢迎座谈会,向老同志报告当前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心工作,全面征求和听取他们建议和意见;其次是深入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状况,逐人建立信息档案,对他们原任职务、配偶及子女情况、兴趣爱好、联系电话等都进行详细登记,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和不同特点,建立联系卡,与他们保持经常性联系、沟通,时刻关注他们生活和心理变化,有效实施跟踪服务,受到老干部一致欢迎。 三、建立离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中心20名离休干部中,有14名中共党员。党总支根据他们年龄结构和身体状况,专门建立了离休干部党支部,把来自不同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党员编入同一支部,灵活开展组织生活。如党的十七大闭幕后,离休支部及时组织学习报告,支部书记李岩山同志还就学习新党章作专题辅导,年高伤残老同志不能来中心集中学习,支部书记李岩山同志带着总支秘书挨家挨户带着报告、新党章送学上门。按照市委的布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及时制定创先争优计划,按时间节点和计划安排开展活动。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作出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中心党总支及时致老党员、老干部一封信,要求老党员、老干部通过结合创“五好党支部”、“四好老干部”活动,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感人事迹。 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优质服务。中心组建当初,中心一班人就在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上做文章,保证老干部各项费用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号召中心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为老干部们开展全新全优服务。一是完善服务设施,提供活动保障。在条件简陋,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领导班子积极想办法,筹措了5万多元专门为离休干部建立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综合性活动场所。二是真情关爱,用心服务。过去这些老干部身在不同的企业,尽管上级下发文件,不断强调要求,做好老干部保证服务工作,但是因为企业困难,或者是管理服务人员认识不到位,许多老同志政治、生活两个待遇得不到很好落实,老同志们意见比较大,激动的时候经常会到市委、市政府等领导机关上访,产生负面影响。进入中心后,他们大事小事中心主动联系,跟踪服务,老干部对一些政策不了解或者需要办的事情,打个电话过来,中心就派人上门解答,帮助解决。现在老干部们足不出户各项待遇按规定落实到位。三是开展四访四送活动。四访四送活动的开展,老干部工作原先由他们找上门变为服务工作送上门,受到离休老干部的称赞。 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主动为老干部办实事。老干部们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困难,中心及时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市第二医药公司离休干部张长发同志腿有伤残,到定点医院就医不方便,要求就近就医,中心主动与市医保中心协调,帮助其解决了就近就医问题;安徽第二纺织机械厂离休干部张德裕,家庭矛盾复杂,我们多次找其女儿、儿子、媳妇进行劝说调解,有效缓解了家庭矛盾,并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协调帮助其解决了护理费问题;原滁州电扇总厂离休干部遗孀蔡士英来求助解决其儿子在扬子的劳动关系问题,中心安排专人陪她去扬子集团协调解决。 六、注重挖掘潜能,鼓励发挥余热。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离休老干部潜能,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如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鄢老主动要求给中心员工讲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离休支部书记李岩山同志多次给中心员工上政治课,做学习十七大报告专题辅导,对中心员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辅导,还协助中心做老干部思想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当晚,离休支部老同志第一时间纷纷要求捐款、缴特殊党费支援灾区。 几年来,中心尽职尽责践行“竭诚服务促进改革”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离休干部进入中心后,并没有享受到超越政策的经济待遇,但是,由于中心热情的服务和真诚的关爱,得到了老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不仅受到离休老干部的称赞,而且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表扬。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段敦厚曾批示:要把中心对离休干部管理工作和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中心党总支组建几年来连续被滁州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党总支;离休支部书记李岩山同志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先进个人;多家新闻媒体多次对中心的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作者简介:朱延常(19527.10― ),男,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滁州市国有企业改革托管服务中心,大学,政工师。
市国企改革托管服务中心组建以来,把老干部工作摆在中心工作之首,坚持以人为本,真情关爱,用心服务,把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各项待遇落到实处。挥去了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心目中存在的企业破产了,自己无人管,无归宿的心理阴影。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使老干部们充分体会到党的政策温暖,正如离休老干部所说的那样:企业破产了,进入托管中心,我们又有了新的单位,温暖的家。 一、健全机构,保障政策待遇落实。截止到二0一一年三月底,托管中心共接收市直滁州电扇总厂、安徽第二纺织机械厂、皖华人造板有限公司、市第二医药公司、滁州制药厂等14家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20名。为了把老干部服务好,中心党总支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办厅[2005]12号和省两办[2006]11号文件精神,把老干部工作视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指定办公室为老干部工作部门,建立了老干部工作制度,配备了三名年富力强同志专门为老干部服务。二是留足各项费用。 二、深入走访了解,建立信息档案。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移交中心后,首先举行欢迎座谈会,向老同志报告当前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心工作,全面征求和听取他们建议和意见;其次是深入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状况,逐人建立信息档案,对他们原任职务、配偶及子女情况、兴趣爱好、联系电话等都进行详细登记,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和不同特点,建立联系卡,与他们保持经常性联系、沟通,时刻关注他们生活和心理变化,有效实施跟踪服务,受到老干部一致欢迎。 三、建立离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中心20名离休干部中,有14名中共党员。党总支根据他们年龄结构和身体状况,专门建立了离休干部党支部,把来自不同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党员编入同一支部,灵活开展组织生活。如党的十七大闭幕后,离休支部及时组织学习报告,支部书记李岩山同志还就学习新党章作专题辅导,年高伤残老同志不能来中心集中学习,支部书记李岩山同志带着总支秘书挨家挨户带着报告、新党章送学上门。按照市委的布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及时制定创先争优计划,按时间节点和计划安排开展活动。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作出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中心党总支及时致老党员、老干部一封信,要求老党员、老干部通过结合创“五好党支部”、“四好老干部”活动,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感人事迹。 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优质服务。中心组建当初,中心一班人就在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上做文章,保证老干部各项费用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号召中心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为老干部们开展全新全优服务。一是完善服务设施,提供活动保障。在条件简陋,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领导班子积极想办法,筹措了5万多元专门为离休干部建立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综合性活动场所。二是真情关爱,用心服务。过去这些老干部身在不同的企业,尽管上级下发文件,不断强调要求,做好老干部保证服务工作,但是因为企业困难,或者是管理服务人员认识不到位,许多老同志政治、生活两个待遇得不到很好落实,老同志们意见比较大,激动的时候经常会到市委、市政府等领导机关上访,产生负面影响。进入中心后,他们大事小事中心主动联系,跟踪服务,老干部对一些政策不了解或者需要办的事情,打个电话过来,中心就派人上门解答,帮助解决。现在老干部们足不出户各项待遇按规定落实到位。三是开展四访四送活动。四访四送活动的开展,老干部工作原先由他们找上门变为服务工作送上门,受到离休老干部的称赞。 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主动为老干部办实事。老干部们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困难,中心及时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市第二医药公司离休干部张长发同志腿有伤残,到定点医院就医不方便,要求就近就医,中心主动与市医保中心协调,帮助其解决了就近就医问题;安徽第二纺织机械厂离休干部张德裕,家庭矛盾复杂,我们多次找其女儿、儿子、媳妇进行劝说调解,有效缓解了家庭矛盾,并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协调帮助其解决了护理费问题;原滁州电扇总厂离休干部遗孀蔡士英来求助解决其儿子在扬子的劳动关系问题,中心安排专人陪她去扬子集团协调解决。 六、注重挖掘潜能,鼓励发挥余热。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离休老干部潜能,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如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鄢老主动要求给中心员工讲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离休支部书记李岩山同志多次给中心员工上政治课,做学习十七大报告专题辅导,对中心员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辅导,还协助中心做老干部思想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当晚,离休支部老同志第一时间纷纷要求捐款、缴特殊党费支援灾区。 几年来,中心尽职尽责践行“竭诚服务促进改革”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离休干部进入中心后,并没有享受到超越政策的经济待遇,但是,由于中心热情的服务和真诚的关爱,得到了老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不仅受到离休老干部的称赞,而且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表扬。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段敦厚曾批示:要把中心对离休干部管理工作和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中心党总支组建几年来连续被滁州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党总支;离休支部书记李岩山同志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先进个人;多家新闻媒体多次对中心的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作者简介:朱延常(19527.10― ),男,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滁州市国有企业改革托管服务中心,大学,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