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

——《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赏析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及清代周寿昌的《晒旧衣》两首诗都歌颂了人类最自然、最深厚、最神圣的母爱,表达了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正如苏轼在读孟郊诗时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下面我们对比分析这两首诗。首先,两诗都借事寄情,都以衣服的缝制、缝补为题材表达母子之情,都运用了细节描写(两诗见附文)。《游子吟》前四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用白描手法抒写儿子将要门,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事,集中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也最易引起读者的同感。且在具体描绘时把“慈母”和“游子”,“手中线”和“身上衣”两相对照,并连成一体(手中线即身上衣),更能激起爱母之情和联想。“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又进一步写出了慈母细针密线缝衣的动作和心理只是为儿子着想的意念。只想留儿子在身边的母亲在儿子出游时,因担心儿子在外久留不归,要把衣服缝得细密、结实。诗人从这一细节描写动作上体察到了母亲深挚又伟大的慈爱,并用“密密”“迟迟”等叠词诉说感人至深。最后“谁言雨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通过比喻,用难以抑制的激动的抒情之笔,借反问句式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小草的生长要靠春天阳光的照耀,但它难以报答之,以此比喻儿女无法答谢母亲的厚爱。《晒旧衣》选取晾晒旧衣服的事,叙写对三十年前母亲为他缝制的绨袍的珍惜,以寄托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诗歌首句“卅载绨袍检尚存”写对旧衣珍藏了三十年。作为清朝的一个大臣,三十年不知弃了多少旧衣,却独保存一件粗绨所制的袍子。次句“领襟虽破却余温”写对旧袍的感受,虽旧但有余温,“余温”非实写而是情系之词,是母爱的温暖在作者心中的留存。保留旧袍是想让慈母的温暖永驻于身,是对慈母深切怀念的表现。接着又通过一个细节“重缝不忍轻移拆”,这件旧衣不仅长期保存,而且不断缝补,目的是为了长期保存,但缝补时不忍心拆去原来的一点点旧料,因“上有慈母旧线痕”,把对慈母的爱表达得更细腻、深入。其次,这两首古诗的不同之处,除了诗中所写具体内容外,《游子吟》是孟郊五十岁任溧阳尉迎其母到溧阳同住时,有感于慈母之爱而作;后一首是作者通过晒旧衣引出对慈母的绻念。《游子吟》前四句用白描手法,最后两句用句直接抒情;后一首则全诗都是叙事,无一字抒情,事叙毕而情自显。这两首诗都写了浓如酒、深如海的母爱,都是感人肺腑的母爱颂歌。附:《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晒旧衣》清 周寿昌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赏析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及清代周寿昌的《晒旧衣》两首诗都歌颂了人类最自然、最深厚、最神圣的母爱,表达了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正如苏轼在读孟郊诗时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下面我们对比分析这两首诗。首先,两诗都借事寄情,都以衣服的缝制、缝补为题材表达母子之情,都运用了细节描写(两诗见附文)。《游子吟》前四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用白描手法抒写儿子将要门,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事,集中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也最易引起读者的同感。且在具体描绘时把“慈母”和“游子”,“手中线”和“身上衣”两相对照,并连成一体(手中线即身上衣),更能激起爱母之情和联想。“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又进一步写出了慈母细针密线缝衣的动作和心理只是为儿子着想的意念。只想留儿子在身边的母亲在儿子出游时,因担心儿子在外久留不归,要把衣服缝得细密、结实。诗人从这一细节描写动作上体察到了母亲深挚又伟大的慈爱,并用“密密”“迟迟”等叠词诉说感人至深。最后“谁言雨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通过比喻,用难以抑制的激动的抒情之笔,借反问句式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小草的生长要靠春天阳光的照耀,但它难以报答之,以此比喻儿女无法答谢母亲的厚爱。《晒旧衣》选取晾晒旧衣服的事,叙写对三十年前母亲为他缝制的绨袍的珍惜,以寄托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诗歌首句“卅载绨袍检尚存”写对旧衣珍藏了三十年。作为清朝的一个大臣,三十年不知弃了多少旧衣,却独保存一件粗绨所制的袍子。次句“领襟虽破却余温”写对旧袍的感受,虽旧但有余温,“余温”非实写而是情系之词,是母爱的温暖在作者心中的留存。保留旧袍是想让慈母的温暖永驻于身,是对慈母深切怀念的表现。接着又通过一个细节“重缝不忍轻移拆”,这件旧衣不仅长期保存,而且不断缝补,目的是为了长期保存,但缝补时不忍心拆去原来的一点点旧料,因“上有慈母旧线痕”,把对慈母的爱表达得更细腻、深入。其次,这两首古诗的不同之处,除了诗中所写具体内容外,《游子吟》是孟郊五十岁任溧阳尉迎其母到溧阳同住时,有感于慈母之爱而作;后一首是作者通过晒旧衣引出对慈母的绻念。《游子吟》前四句用白描手法,最后两句用句直接抒情;后一首则全诗都是叙事,无一字抒情,事叙毕而情自显。这两首诗都写了浓如酒、深如海的母爱,都是感人肺腑的母爱颂歌。附:《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晒旧衣》清 周寿昌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相关内容

  • 6梅花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6梅花魂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批读提示读懂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眷念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2.揣摩作者思路,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领悟梅花不畏严寒, ...

  • 古诗题材分类鉴赏之羁旅思乡.闺怨诗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也被称作"羁旅行役诗(羁旅:客居异乡的人:行役:行旅,出行)".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 ...

  • 2004-2015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 2004-2015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一 (2004)(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 ...

  • 游子谣--戴望舒--鉴赏
  • 游 子 谣 戴望舒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 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 --游子的家园呢? 篱门是蜘蛛的家, 土墙是薜荔的家, 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 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 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 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 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

  • 游子吟说课稿
  • 教材分析:母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也是学生最易理解的情感.这一课我选择了个教学内容:歌曲<游子吟>,歌曲<游子吟>是一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由唐代诗人孟郊写作.歌曲为四二拍子,七声徵调式,右四个乐句和尾声构成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深沉平稳,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回旋, ...

  • 感恩节手抄报:游子吟
  •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 ...

  • 语文古诗文阅读技巧
  •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 ...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3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教学设想 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 ...

  • 初一古诗赏析
  • 初一古诗赏析 王开果编选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