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学语文

  语文课程植根于生活,课程资源也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拓展语文教学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切实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构建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处处留心,尽量发掘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记得一天下午的作文课上,我正在指导学生如何写好当天的作文。忽然外面天色大变,大家的眼光齐刷刷地转向窗外。我不由得有点恼火,心想:我在给你们苦口婆心地上课,你们却不领情,外面只是天气变了,要下雨而已,难道下雨也没见过?下雨比我讲的课更精彩、更重要吗?你们心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老师!可是,正当我要出面干涉的时候,忽然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紧紧地抓住了。我从学生的眼里发现了一种光,那是我在课上期待已久的眼光――充满了惊奇、期待和探索……这是从他们的心灵深处迸发出来的火花呀!我被这样的眼光深深地感动了。   于是我不忍心打断他们,更不忍心熄灭他们眼里那发自心底的火花,我犹豫了。就在我犹豫的一刹那,一个熟悉的新名词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课程资源”。新课程不是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吗?现在身边的这一切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吗?我何不就地取材?想到这儿,我的心中豁然开朗。于是我带着微笑大声地说:“同学们,今天的作文题目就改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吧!请大家仔细地观察窗外的天气变化,抓住‘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情景,边看边想……”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雀跃,欢呼之后,他们很自觉地以小组为单位,纷纷来到教室的窗口和门口,细细地观察,静静地等待。   天越来越黑,风越来越大,不一会儿,一场瓢盆大雨从天而降,雨里裹着风,风中夹杂着雨,顷刻间,教室的走廊上已积满了水,雨随风打进了教室,打在了学生的身上,可他们却浑然不知,仍然饶有兴趣地观看着这场突如其来的雨……就这样持续了二十分钟左右,雨渐渐地小了,直至停止。我又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了一下雨后的情景,待他们观察完毕,就自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了作文的构思和创想,然后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再集体交流。看见学生兴致勃勃的样子,一种无名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是甜蜜,还是幸福,是骄傲,还是欣慰……真是说也说不清。随即我适时地进行了写法指导,和学生一起结合刚才的交流情况进行了评议。第二节课上,学生很快就写好了文稿,接着我趁热打铁,有针对性地请一些学生读自己的文稿,并相机进行修改,就这样一节生动而感性的作文课就结束了,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教师更是教得得心应手。   心理学认为:儿童中伙伴的感召力和偶像效应是对孩子最有吸引力的,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力往往胜过教师的言谈和教育。教师要关注他们,引导其发挥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学习积极分子群体会像雪球一样壮大起来,使语文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属于良性循环的态势。有了上一次的意外收获,让我更多地注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努力使自己的语文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趋于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阳光洒在教室里,学生正在兴趣盎然地上着语文课,忽然一只小鸟闯进了我们的教室。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看着这只小东西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注意力显然已经分散了。于是,我顺水推舟,清了清嗓子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个新朋友,谁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见势,一个个来了劲头,纷纷举手和它打招呼。而这个小东西也似乎感受到了大家对它的友好,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着急地飞来飞去了,竟然停在了窗子上,学生又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去看它。我顺势利导,说:“你们是不是很想看看这只小鸟长什么样子?但为了不要惊吓到它,就请你们在自己的位子上从自己的角度尽可能地仔细观察一下它的样子,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在你看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都可以和我们说说。”每个学生的答案都不一样,有的甚至想到了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突然飞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学生智慧的火花瞬间在课堂上迸发,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后来在学生的共同提议下,我和他们一起轻轻地打开了教室所有的窗子让这只小鸟重新飞到了外面,飞向了蓝天。看着它飞远的的身影,学生的眼神里充满了不舍,又充满了喜悦,而我的心里却涌动着感动和幸福。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新课程理念之重要。作为一个21世纪的教师,必须更新理念,学好新课程,将新课标、新理念切实地运用到教学之中,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好身边的、生活实际中的一切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天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植根于生活,课程资源也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拓展语文教学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切实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构建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处处留心,尽量发掘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记得一天下午的作文课上,我正在指导学生如何写好当天的作文。忽然外面天色大变,大家的眼光齐刷刷地转向窗外。我不由得有点恼火,心想:我在给你们苦口婆心地上课,你们却不领情,外面只是天气变了,要下雨而已,难道下雨也没见过?下雨比我讲的课更精彩、更重要吗?你们心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老师!可是,正当我要出面干涉的时候,忽然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紧紧地抓住了。我从学生的眼里发现了一种光,那是我在课上期待已久的眼光――充满了惊奇、期待和探索……这是从他们的心灵深处迸发出来的火花呀!我被这样的眼光深深地感动了。   于是我不忍心打断他们,更不忍心熄灭他们眼里那发自心底的火花,我犹豫了。就在我犹豫的一刹那,一个熟悉的新名词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课程资源”。新课程不是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吗?现在身边的这一切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吗?我何不就地取材?想到这儿,我的心中豁然开朗。于是我带着微笑大声地说:“同学们,今天的作文题目就改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吧!请大家仔细地观察窗外的天气变化,抓住‘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情景,边看边想……”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雀跃,欢呼之后,他们很自觉地以小组为单位,纷纷来到教室的窗口和门口,细细地观察,静静地等待。   天越来越黑,风越来越大,不一会儿,一场瓢盆大雨从天而降,雨里裹着风,风中夹杂着雨,顷刻间,教室的走廊上已积满了水,雨随风打进了教室,打在了学生的身上,可他们却浑然不知,仍然饶有兴趣地观看着这场突如其来的雨……就这样持续了二十分钟左右,雨渐渐地小了,直至停止。我又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了一下雨后的情景,待他们观察完毕,就自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了作文的构思和创想,然后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再集体交流。看见学生兴致勃勃的样子,一种无名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是甜蜜,还是幸福,是骄傲,还是欣慰……真是说也说不清。随即我适时地进行了写法指导,和学生一起结合刚才的交流情况进行了评议。第二节课上,学生很快就写好了文稿,接着我趁热打铁,有针对性地请一些学生读自己的文稿,并相机进行修改,就这样一节生动而感性的作文课就结束了,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教师更是教得得心应手。   心理学认为:儿童中伙伴的感召力和偶像效应是对孩子最有吸引力的,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力往往胜过教师的言谈和教育。教师要关注他们,引导其发挥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学习积极分子群体会像雪球一样壮大起来,使语文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属于良性循环的态势。有了上一次的意外收获,让我更多地注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努力使自己的语文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趋于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阳光洒在教室里,学生正在兴趣盎然地上着语文课,忽然一只小鸟闯进了我们的教室。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看着这只小东西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注意力显然已经分散了。于是,我顺水推舟,清了清嗓子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个新朋友,谁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见势,一个个来了劲头,纷纷举手和它打招呼。而这个小东西也似乎感受到了大家对它的友好,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着急地飞来飞去了,竟然停在了窗子上,学生又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去看它。我顺势利导,说:“你们是不是很想看看这只小鸟长什么样子?但为了不要惊吓到它,就请你们在自己的位子上从自己的角度尽可能地仔细观察一下它的样子,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在你看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都可以和我们说说。”每个学生的答案都不一样,有的甚至想到了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突然飞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学生智慧的火花瞬间在课堂上迸发,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后来在学生的共同提议下,我和他们一起轻轻地打开了教室所有的窗子让这只小鸟重新飞到了外面,飞向了蓝天。看着它飞远的的身影,学生的眼神里充满了不舍,又充满了喜悦,而我的心里却涌动着感动和幸福。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新课程理念之重要。作为一个21世纪的教师,必须更新理念,学好新课程,将新课标、新理念切实地运用到教学之中,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好身边的、生活实际中的一切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天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


相关内容

  • [中学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 <中学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以上要求,考查学生掌握汉字 ...

  •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 关于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浅析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合理分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思维激发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 ...

  • "预防火灾"主题班会方案[1]2
  • "火灾最无情,预防保平安"主题班会方案 活动主题:怎样预防火灾 活动地点:三(3)班教室 活动时间:2013年4月3日 活动对象:三年级三班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活动过程: 主 ...

  • 我是这样学习语文的
  • 我是这样学习语文的 我的语文成绩一向是比较好的,经过多年的学习,我在怎样学习语文上,已有了一点点心得. 首先,抓住课堂40分钟,这40分钟利用得好,往往能在课后省下更多的时间.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认真听课,抓紧上课的每一分钟,做起作业来,头脑清晰,得心应手,也不觉得怎么难.我听讲不走神,训练 ...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1.沟通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堂.课本.学校内外的联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认识二者关系密切:2.练习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3.写出自己独特感受,体验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运用:二.老师指导[我要写]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

  • 学生优秀作文集序言
  • 作文竞赛获奖作品选 序 孟春三月,莺飞草长.这本小册子是踩着春天的脚印来到我们面前的. 翻开这本小册子,就像步入了一座百花园,小作者们积伶,篇篇文章如春苗般清新向上,生机勃勃.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范围涉及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对象关系亲人.同学.老师.乡邻.陌路以及山河草木.花鸟虫兽.风霜雨雪等等 ...

  • 牙牙学语造句
  • 牙牙学语造句 1.一般而言,我相信牙牙学语对形成一个复杂的声音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鲸鱼,海豚,鹦鹉和大部分灵长类动物都属于这一类. 2.电视或电台不能代替你的声音,因为它不会回应婴儿的牙牙学语. 3.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之所以能从所教会的单个的词句中衍生出无穷多的句子,既不在于先天的深层结构,也不在于 ...

  • 小学语文有效学业评价
  • 话题一:小学语文练习题与测试题的基本理论 三.语文命题的基本类型 培训目的:了解语文命题的基本类型及其原则,学会选用合适的命题并运用于教学中,从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时间:2012年12月 3日 培训内容:P 10-16 主讲教师:张 敏 培训过程: (一) ...

  • 兴园学校留守儿童辅导记录
  • 六(3)班留守儿童辅导记录 辅导教师 辅导学生 陈晓冬 辅导时间 2014.4.22 辅导地点 张强 张强同学学习基础很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 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 学生存 的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 在问题 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