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阅读

2013年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复习

一、什么是传记?

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二、传记作品的分类有几种?

传记的种类:

1、自传或他传:自传是自述生平事迹的实录

他传则是他人撰写的,具有一定文学性。

2、评传:

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

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3、回忆录

三、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纪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真实性与文学性,哲理性与形象性,思辨性与审美性。

四. 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 传记作品常设考试题型有几种?

(一)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要点。

例1. 盛宣怀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了哪些主张?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6分)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例2. 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叶圣陶在四川》 ①解答“概括要点”题:

1、审清题意,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回归到原文,锁定答题区域;

2、适当取舍 ; 3、进行概括。

当答案不是集中在某一段,而是分散在多个文段时,我们该如何概括?

原则:不遗漏,不重复。 方法:先罗列,再“合并同类项”。

当答案集中在某一部分时,已经不存在遗漏与重复的问题了。我们该如何概括? 原则: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方法: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我们要做的是将原文中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文字变成按点列出的答案,要点数可根据分值推

断。)

②要求分析文章中某句话/某段话/某几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理解某个词/某句话/某段话/某几段话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句子的修辞效果理解;文意理解。

(二)词语理解

1、表层和深层含义

2、指代义

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博大精深,生气勃勃,愈是迈向纵深,便愈是感到它的精妙。在许多地方,造化于不经意中留下了真理。我至少发现,植物世界与人类世界之间有着一种发人深思的对应关系,前者有助你理解世俗人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认识你周围的真实。这使我讴歌生命之美,对生活抱着积极进取态度。

“这”指代:A. 植物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对应关系 ,B. 植物世界 ,C. 大自然,D. 我的发现

(三)句子理解:

A. 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1、在文中传达重要信息,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的句子;

2、在文中有总起、过渡、总结作用的,或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3、内涵丰富或意思含蓄,需要仔细领会的句子;

4、句式特殊的句子,如倒装句、对称句、矛盾句等。

B. 怎样分析重要的句子:

(1)结构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

(2)能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文眼”。(既要概括出主题思想又要把握点本章感情基调。)

(3)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或蕴含某种深层含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4)在文章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能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起始句、总结句、过渡句、收束句等。(既要陈述内容又要明确作用。)

(5)含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句子。(既要把修辞意转化出来又要明确作用。)

(6)具有警策作用的句子。文字简练,内涵丰富,具有发人深思、动人心魄、催人奋起的作用,被广泛引用的句子。(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哲理揭示出来。)

(7)用典句,即句子中用了典故。(典故的意义是后透彻理解句意的关键。)

(8)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既要理解句意还要说明表达效果)

(9)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在一定语境下产生临时意义,容易被误解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语境句意)

总结:从分析句子的结构、修辞入手:

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从分析句子的位置、作者的表达意图入手:

C. 解答“含义·手法·作用”题:

1. 千方百计弄清词、句含义。

2. 结合人物形象与事迹,理解句子或文段的言外之意。

3. 务必详细解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结合作者观点及情感态度,紧扣文本,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D. 语句所在位置及其表意作用:

1. 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

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4、蓄势、铺垫,奠定感情基调,即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提出服务,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2. 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衬托作用。即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即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

3. 语句位于文章末尾。

1、总结上文,突出中心;

2、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4、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E. “作用”的表述格式:用——方法,起到—————效果(作用)。 开头:引出下文的……(总领下文的……)

结尾:点明……的中心(升华……的主题,

总结上文的……)

比喻:使……显得生动形象

同类:烘托了(强化,具体化) ……

相反:反衬了(突出) ……

数据:使……更加具体,更加可信

例子:使……更具有说服力

F. 如何分析概括传主的形象

方法1:抓基本事实(主要事件)与细节。

方法2:抓评作者议性、概括性的词句。

方法3:抓传主与他人的关系。

探究人物写法

类型: 侧面描写 /本来写传主,为什么又写某某 / 写某某某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运用对比衬托表现主要人物

G. 选材

例子: 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6分)

出题类型:这样叙写传主有何意图 / 分析选材上有何特点 / 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知识点积累:

选材:以小见大 叙议结合 欲扬先抑

详略得当 虚实结合 道理加事实

正反对比 联想想象 多角度刻画

H. 其他题型

1. 对含有矛盾词语搭配的句子的理解:对这类题目,首先要分开说两者各自的原因,然后,再合起来讲。

例如:

你是如何理解“永恒的瞬间”的?你就先说明瞬间指的是什么及原因,然后说明永恒指的是什么及其原因,最后合起来,“永恒的瞬间”的作用,表现了什么。

模式如下:1因为……,所以是“瞬间”。2因为……,所以“永恒”,3“永恒的瞬间”表现了……的中心思想及……的作用。

2. 引用传主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的作用:首先要回答引用传主的话的作用,然后回答引用他人的话的作用,最后综合起来的共同作用

引用传主的话

1、直接展示了传主的……精神,丰富传主形象。

2、丰富作品内容,增强可读性。

3、验证作者观点。

4、增加作品语言特色

引用他人的话

1、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

2、从侧面塑造传主……的品质。

3. 与作者的详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

3. 传记的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传记的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个:1. 渲染了……的气氛。2. 起象征的作用,表现传主……的精神。

4.“为什么”型: 1.表面的肤浅的原因。2. 实质的原因。注意每小点要拓展,先概括而后阐述。 例如:

关于邰丽华的传记,有一题:为什么作者说邰丽华是观音?

这样分两点:1. (是比较肤浅的表面的原因)因为她表演得惟妙惟俏,如观音一般,……(引用文中句子即可)2. (实质的原因)因为她拥有观音一般的心,……(具体例子,可从文中找到)

⑨【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如:21、传记的最后援引了贝尔教授的描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

答: ①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 ②补充出了传主的个性材料,使

读者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③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埃尔米特的完美人格;④引用名人评价,增加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

20、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不朽的贝多芬》09佛山二模 )

答:(1)引用传主的原话, 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 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引用他人的话, 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 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3)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 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答题切入口:对传主、读者、文本、作者的作用(四方面入手)

(4) 领会把握结构安排: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⑩分析运用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

A 、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B .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⑾认识探究问题: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

可见训练考生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简要概括的能力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2013年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复习

一、什么是传记?

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二、传记作品的分类有几种?

传记的种类:

1、自传或他传:自传是自述生平事迹的实录

他传则是他人撰写的,具有一定文学性。

2、评传:

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

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3、回忆录

三、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纪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真实性与文学性,哲理性与形象性,思辨性与审美性。

四. 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 传记作品常设考试题型有几种?

(一)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要点。

例1. 盛宣怀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了哪些主张?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6分)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例2. 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叶圣陶在四川》 ①解答“概括要点”题:

1、审清题意,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回归到原文,锁定答题区域;

2、适当取舍 ; 3、进行概括。

当答案不是集中在某一段,而是分散在多个文段时,我们该如何概括?

原则:不遗漏,不重复。 方法:先罗列,再“合并同类项”。

当答案集中在某一部分时,已经不存在遗漏与重复的问题了。我们该如何概括? 原则: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方法: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我们要做的是将原文中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文字变成按点列出的答案,要点数可根据分值推

断。)

②要求分析文章中某句话/某段话/某几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理解某个词/某句话/某段话/某几段话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句子的修辞效果理解;文意理解。

(二)词语理解

1、表层和深层含义

2、指代义

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博大精深,生气勃勃,愈是迈向纵深,便愈是感到它的精妙。在许多地方,造化于不经意中留下了真理。我至少发现,植物世界与人类世界之间有着一种发人深思的对应关系,前者有助你理解世俗人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认识你周围的真实。这使我讴歌生命之美,对生活抱着积极进取态度。

“这”指代:A. 植物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对应关系 ,B. 植物世界 ,C. 大自然,D. 我的发现

(三)句子理解:

A. 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1、在文中传达重要信息,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的句子;

2、在文中有总起、过渡、总结作用的,或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3、内涵丰富或意思含蓄,需要仔细领会的句子;

4、句式特殊的句子,如倒装句、对称句、矛盾句等。

B. 怎样分析重要的句子:

(1)结构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

(2)能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文眼”。(既要概括出主题思想又要把握点本章感情基调。)

(3)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或蕴含某种深层含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4)在文章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能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起始句、总结句、过渡句、收束句等。(既要陈述内容又要明确作用。)

(5)含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句子。(既要把修辞意转化出来又要明确作用。)

(6)具有警策作用的句子。文字简练,内涵丰富,具有发人深思、动人心魄、催人奋起的作用,被广泛引用的句子。(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哲理揭示出来。)

(7)用典句,即句子中用了典故。(典故的意义是后透彻理解句意的关键。)

(8)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既要理解句意还要说明表达效果)

(9)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在一定语境下产生临时意义,容易被误解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语境句意)

总结:从分析句子的结构、修辞入手:

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从分析句子的位置、作者的表达意图入手:

C. 解答“含义·手法·作用”题:

1. 千方百计弄清词、句含义。

2. 结合人物形象与事迹,理解句子或文段的言外之意。

3. 务必详细解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结合作者观点及情感态度,紧扣文本,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D. 语句所在位置及其表意作用:

1. 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

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4、蓄势、铺垫,奠定感情基调,即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提出服务,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2. 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衬托作用。即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即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

3. 语句位于文章末尾。

1、总结上文,突出中心;

2、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4、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E. “作用”的表述格式:用——方法,起到—————效果(作用)。 开头:引出下文的……(总领下文的……)

结尾:点明……的中心(升华……的主题,

总结上文的……)

比喻:使……显得生动形象

同类:烘托了(强化,具体化) ……

相反:反衬了(突出) ……

数据:使……更加具体,更加可信

例子:使……更具有说服力

F. 如何分析概括传主的形象

方法1:抓基本事实(主要事件)与细节。

方法2:抓评作者议性、概括性的词句。

方法3:抓传主与他人的关系。

探究人物写法

类型: 侧面描写 /本来写传主,为什么又写某某 / 写某某某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运用对比衬托表现主要人物

G. 选材

例子: 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6分)

出题类型:这样叙写传主有何意图 / 分析选材上有何特点 / 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知识点积累:

选材:以小见大 叙议结合 欲扬先抑

详略得当 虚实结合 道理加事实

正反对比 联想想象 多角度刻画

H. 其他题型

1. 对含有矛盾词语搭配的句子的理解:对这类题目,首先要分开说两者各自的原因,然后,再合起来讲。

例如:

你是如何理解“永恒的瞬间”的?你就先说明瞬间指的是什么及原因,然后说明永恒指的是什么及其原因,最后合起来,“永恒的瞬间”的作用,表现了什么。

模式如下:1因为……,所以是“瞬间”。2因为……,所以“永恒”,3“永恒的瞬间”表现了……的中心思想及……的作用。

2. 引用传主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的作用:首先要回答引用传主的话的作用,然后回答引用他人的话的作用,最后综合起来的共同作用

引用传主的话

1、直接展示了传主的……精神,丰富传主形象。

2、丰富作品内容,增强可读性。

3、验证作者观点。

4、增加作品语言特色

引用他人的话

1、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

2、从侧面塑造传主……的品质。

3. 与作者的详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

3. 传记的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传记的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个:1. 渲染了……的气氛。2. 起象征的作用,表现传主……的精神。

4.“为什么”型: 1.表面的肤浅的原因。2. 实质的原因。注意每小点要拓展,先概括而后阐述。 例如:

关于邰丽华的传记,有一题:为什么作者说邰丽华是观音?

这样分两点:1. (是比较肤浅的表面的原因)因为她表演得惟妙惟俏,如观音一般,……(引用文中句子即可)2. (实质的原因)因为她拥有观音一般的心,……(具体例子,可从文中找到)

⑨【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如:21、传记的最后援引了贝尔教授的描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

答: ①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 ②补充出了传主的个性材料,使

读者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③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埃尔米特的完美人格;④引用名人评价,增加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

20、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不朽的贝多芬》09佛山二模 )

答:(1)引用传主的原话, 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 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引用他人的话, 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 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3)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 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答题切入口:对传主、读者、文本、作者的作用(四方面入手)

(4) 领会把握结构安排: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⑩分析运用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

A 、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B .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⑾认识探究问题: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

可见训练考生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简要概括的能力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相关内容

  •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特点
  •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特点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特点王义翔语文学习室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特点 一.定义: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分类:自传.评传.回忆录 三.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 1. 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 所选文章的内容都 ...

  •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复习学案:名人传记
  •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复习学案:传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的相关知识. 2.把握传记的解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从整体上把握传记的解读方法.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 ...

  •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解题知识点与技巧
  •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解题知识点与技巧 高考阅读 2013-01-17 2027 5d56b7b40102e2m5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解题知识点与技巧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因为人物传记对当前青少年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小说和诗歌,因而高中语文教材 ...

  • 2010高考: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阅读要领
  •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考试要点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因为人物传记对当前青少年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小说和诗歌,因而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1单列1个人物传记单元,并单独编辑了选修9<传记选读>,所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科学.文学.艺术 ...

  • 古代传记类散文的阅读
  • 古代传记类散文的阅读 2012-08-13 22:29:52|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高中课本中所选古代传记类作品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高考的需要,我们在高三复习阶段所作的古代传记类散文作品实际上已逾百篇.反思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 1. 所选材料以人 ...

  •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常州市花园中学 陈华娟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良好习惯,能准确读写汉字.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 3 让学生获取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品读作品的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 ...

  • 试论短篇小说阅读中的四个分析要素
  • 摘  要:短篇小说的阅读对于广大文学专业学习者及文学爱好者文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短篇小说的阅读中如何把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则对阅读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进行解析来阐述和厘清短篇小说阅读中的四个基本分析要素. 关键词:短篇小说  阅读  要素 ...

  • 如何阅读人物传记
  • 如何阅读人物传记 优秀的人物传记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理想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我市某中学语文教师刘艳红对记者说:"读一部好的人物传记,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 怎样阅读人物传记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呢?刘艳红认为,首先要了解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人物传记 ...

  •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试题研究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一.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32分. ...

  •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通过描写看人物 一.指导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指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从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