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如何转公务员

事业编制如何转公务员

很多人不明白事业单位的人员能否转成公务员,在这里我回答一下:

1.如果你是事业单位的一般人员,没有干上领导职务,那你就不能转成公务员身份。比如你是旅游局、畜牧局等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事业编制,那你即使调到农业局,财政局等这样的行政单位,那你也不是公务员身份,你还是事业编制,但是如果你从某县的旅游局的普通员工被提拔为某县的农业局副局长,(前提是事业编制普通员工提拔行政单位副科级领导职务),那你肯定就是公务员了,单纯的从畜牧局一般事业编制人员调到农业局做公务员的科员,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提拔你到行政单位任职。

2.如果你是事业单位专业职务副高级以上或者事业单位管理岗的非领导职务副处级以上(也就是对应行政单位的副调研员),那你被调往行政机关,那你就是公务员身份了,单纯的事业单位普通人员转公务员,除非是参加公务员考试。

调任就是公务员与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的交流,实际上是让原来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变成公务员的一种方式,是公务员队伍的另一个“入口”。在这个意义上,它与录用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调任与录用最主要的区别是使用范围不同。录用适用于选拔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的人员,而调任则适用于选拔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的人员,以及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中相当于副调研员以上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可见,调任所适用的职务层次要比录用高。

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中组发[2008]6号)

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拓宽选人渠道,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规范公务员调任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调任领导成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调任必须坚持德才素质和职位要求相适应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资格条件,坚持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相结合,从严掌握,优化任用。 第四条 调任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 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公务员调任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 调任资格条件 第六条 调任人选应当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强、勤奋敬业、实绩突出。 (二)具有与拟调任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 (三)具备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的晋升至拟任职务累计所

需的最低工作年限。 专业技术人员调入机关任职的,应当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四)调入中央机关、省级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调入市(地)级以下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调任厅局级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调任县(市)领导班子成员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调任其他处级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调任科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六)符合法律、法规、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 因工作特殊需要,前款第(三)、(四)、(五)项需适当调整的,市(地)级以下机关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上一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省级以上机关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第七条 公务员调出机关后再调入机关担任高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的,应当具备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晋升至拟调任职务所需的任职资格年限。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调任: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四)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五)正在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调任程序

第九条 调任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调任职位及调任条件; (二)提出调任人选; (三)征求调出单位意见; (四)组织考察; (五)集体讨论决定; (六)调任公示; (七)报批或者备案; (八)办理调动、任职和公务员登记手续。 第十条 根据调任职位的要求,调任人选通过组织推荐方式产生。必要时,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 第十一条 对调任人选应当进行严格考察,并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内容包括调任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 考察时,应听取调任人选所在单位有关领导、群众和干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意见。所在单位应予积极配合,并提供客观、真实反映调任人选现实表现和廉政情况的材料。 第十二条 根据考察情况集体讨论决定拟调任人员,并按照任前公示制有关规定在调出、调入单位予以公示。 第十三条 公示期满,对没有反映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调任的,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或备案;对反映有严重问题未经查实的,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调任。 第十四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调任人员后,调入机关按照规定的权限办理审批或者备案。 地方省级以下机关调任公务员须报市(地)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呈报审批、备案的材料应当包括请示、公务员调任审批(备案)表、考察材料、调出单位意见和纪检监察机构提供的廉政情况;按规定需要进行离任审计或者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审计,并提供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 调任人员审批、备案后,办理调动手续,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 第十五条 调任人员的级别和有关待遇,根据其调任职务,结合本人原任职务、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条件,比照调入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 第十六条 调任人员除由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职务的以外,一般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职;考核不合格

的,另行安排工作。 第四章 纪律与监督 第十七条 调任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一)调任审批或者机关应当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审核把关,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放宽条件; (二)调入机关应当严格履行有关程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 (三)调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关法规、政策,提供真实情况,不得突击提拔; (四)参加考察的人员应当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不得隐瞒、歪曲事实真相; (五)调任人员应当遵守有关规定,接到调动通知后,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行政、工资关系等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调任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对违反规定的调任事项,呈报的不予批准;已经作出决定的宣布无效,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直接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国有企业和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担任本规定第二条所列职务,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事业编制如何转公务员

很多人不明白事业单位的人员能否转成公务员,在这里我回答一下:

1.如果你是事业单位的一般人员,没有干上领导职务,那你就不能转成公务员身份。比如你是旅游局、畜牧局等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事业编制,那你即使调到农业局,财政局等这样的行政单位,那你也不是公务员身份,你还是事业编制,但是如果你从某县的旅游局的普通员工被提拔为某县的农业局副局长,(前提是事业编制普通员工提拔行政单位副科级领导职务),那你肯定就是公务员了,单纯的从畜牧局一般事业编制人员调到农业局做公务员的科员,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提拔你到行政单位任职。

2.如果你是事业单位专业职务副高级以上或者事业单位管理岗的非领导职务副处级以上(也就是对应行政单位的副调研员),那你被调往行政机关,那你就是公务员身份了,单纯的事业单位普通人员转公务员,除非是参加公务员考试。

调任就是公务员与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的交流,实际上是让原来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变成公务员的一种方式,是公务员队伍的另一个“入口”。在这个意义上,它与录用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调任与录用最主要的区别是使用范围不同。录用适用于选拔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的人员,而调任则适用于选拔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的人员,以及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中相当于副调研员以上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可见,调任所适用的职务层次要比录用高。

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中组发[2008]6号)

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拓宽选人渠道,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规范公务员调任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调任领导成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调任必须坚持德才素质和职位要求相适应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资格条件,坚持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相结合,从严掌握,优化任用。 第四条 调任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 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公务员调任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 调任资格条件 第六条 调任人选应当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强、勤奋敬业、实绩突出。 (二)具有与拟调任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 (三)具备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的晋升至拟任职务累计所

需的最低工作年限。 专业技术人员调入机关任职的,应当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四)调入中央机关、省级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调入市(地)级以下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调任厅局级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调任县(市)领导班子成员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调任其他处级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调任科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六)符合法律、法规、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 因工作特殊需要,前款第(三)、(四)、(五)项需适当调整的,市(地)级以下机关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上一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省级以上机关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第七条 公务员调出机关后再调入机关担任高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的,应当具备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晋升至拟调任职务所需的任职资格年限。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调任: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四)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五)正在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调任程序

第九条 调任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调任职位及调任条件; (二)提出调任人选; (三)征求调出单位意见; (四)组织考察; (五)集体讨论决定; (六)调任公示; (七)报批或者备案; (八)办理调动、任职和公务员登记手续。 第十条 根据调任职位的要求,调任人选通过组织推荐方式产生。必要时,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 第十一条 对调任人选应当进行严格考察,并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内容包括调任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 考察时,应听取调任人选所在单位有关领导、群众和干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意见。所在单位应予积极配合,并提供客观、真实反映调任人选现实表现和廉政情况的材料。 第十二条 根据考察情况集体讨论决定拟调任人员,并按照任前公示制有关规定在调出、调入单位予以公示。 第十三条 公示期满,对没有反映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调任的,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或备案;对反映有严重问题未经查实的,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调任。 第十四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调任人员后,调入机关按照规定的权限办理审批或者备案。 地方省级以下机关调任公务员须报市(地)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呈报审批、备案的材料应当包括请示、公务员调任审批(备案)表、考察材料、调出单位意见和纪检监察机构提供的廉政情况;按规定需要进行离任审计或者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审计,并提供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 调任人员审批、备案后,办理调动手续,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 第十五条 调任人员的级别和有关待遇,根据其调任职务,结合本人原任职务、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条件,比照调入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 第十六条 调任人员除由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职务的以外,一般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职;考核不合格

的,另行安排工作。 第四章 纪律与监督 第十七条 调任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一)调任审批或者机关应当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审核把关,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放宽条件; (二)调入机关应当严格履行有关程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 (三)调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关法规、政策,提供真实情况,不得突击提拔; (四)参加考察的人员应当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不得隐瞒、歪曲事实真相; (五)调任人员应当遵守有关规定,接到调动通知后,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行政、工资关系等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调任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对违反规定的调任事项,呈报的不予批准;已经作出决定的宣布无效,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直接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国有企业和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担任本规定第二条所列职务,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内容

  • 如何区别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以及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的
  • 如何区别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的 许多想考公务员的同学对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等这些概念有些模糊,不知道究竟有什么区别,各自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应大家的要求,大学生就业第五区就业 ...

  • 机构编制管理电视知识竞赛试题
  • 2007-12-22 一.简答(论述)题(150题)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部分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是国务院哪次会议通过的,由谁签发,何时施行? 答: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由温家宝总理签发,自2007年5月1日起施 ...

  • 浙江省考时政备考之人社部官员_高校公立医院或将取消事业编制
  • 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 浙江省考时政备考之人社部官员_高校公立医院或将取消事 业编制 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作为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法干警及其他各类考试共同所考察的考点,在申论.浙江省考面试等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建议广大考生需注重关于时政热点的积累.为方便各位考生在备考期间系统的复习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以 ...

  • 公务员编制与事业单位编制有什么区别?
  • 黑龙江中公教育: 近年来,受就业压力影响,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热潮愈演愈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然成为"考碗族"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作岗位.无论是公务员这个"金饭碗",还是事业单位这个"银饭碗",只要能捧得其中一个,即意味着你将拥有稳 ...

  • 劳动合同法解读
  • 第九十六条 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解读本条是关于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工作人员的规定。 一、我国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基本情况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所谓事业单位,是指为 ...

  • 调研报告-统筹编制与编外用工管理的思考
  • 关于政府直接提供服务与外延性方式的思考 ---暨如何加强编内与编外的统筹管理, 提供好的公共服务 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岗位与社会化用工重叠造成浪费(机构编制与使用编外发展不协调.含混概念给管理造成麻烦).增加财政负担.管理混乱.滋生腐败等. 一.实现编内和编外人员的统筹管理的必要性 (一)编内人员与 ...

  • 浙江省考时政备考之教师.医生将取消事业编制涉及700万人
  • 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 浙江省考时政备考之教师.医生将取消事业编制 涉及700 万人 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作为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法干警及其他各类考试共同所考察的考点,在申论.浙江省考面试等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建议广大考生需注重关于时政热点的积累.为方便各位考生在备考期间系统的复习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以 ...

  • 关于转制重组人员安置问题的答复
  • 关于转制重组人员安置问题的答复 2015年5月12日下午2点至4点,我们尚志一行5人(龙江网络尚志分公司总经理:吴滨川:尚志市广播电视台常务副台长:李英日:龙江网络尚志分公司综合部主任:李铁东.市场部副主任:杨克伟.业务推广负责人:徐立青),前往省网络公司重组办.重组办人力资源负责人胡海明就有关尚志 ...

  • 大部分公务员各个单位的区别
  • 附:大部分公务员各个单位的区别,考公务员的一定要看仔细了! 为什么要把这个单位放在这么前面,不用说,这个单位的福利待遇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转业回地方后的战友大部分都不会有什么政治前途了.年龄大了,又没什么背景,还是有个福利好的单位安稳些.怎么个好法,我给你举个例子,工改前我们单位所有工资福利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