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育内容-电子案例

案例二、优化课程结构 创新教学内容

——“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改革

一、实施背景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开发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示范校建设之前,我校就尝试“以教学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我们摒弃传统的学科体系,全部教学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构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更便于“项目教学法”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校近年来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传统教材已无法满足电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脱节,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教学相分离,致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子企业的需求。

因此,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育内容是目前专业建设面临的新的挑战。我们总结课程开发的经验和不足,从课程结构、项目内涵、设备师资、教学建议等方面,大胆探索,突出特色,将课程体系升级为“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开发对应新型课程体系的配套教材,还有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正在开发建设中。

二、主要目标

1.以区域先进制造业企业对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目标,按照“定位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定义任务对应能力”的程序作出课程框架,以“典型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基本单元,据此编制专业课程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在“工作过程体系”下,设计开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

2、配套开发对应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配有“项目考核表”为特征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校本教材。以此引领以“项目教学法”为代表的先进教学方法的推行、以“过程考核”为特征的新型考试方式的推行,指导教学和实训环境建设以及顶岗实习的开展。新课程体系将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工作过程

1. 选编“典型工作项目”

我们组织教学骨干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走访了天水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电子装备企业,结合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将搜集的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依据职业教育的规律进行拆分、简化、组合等教学化处理,附以对应的生产岗位所需要的资料,组成若干个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单元,即 “典型工作项目”。

表1. 电子专业就业方向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分析表

2.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开发小组,在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结合企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实际情况,依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追求以下特点:内容模块化,以利于学习过程的阶段化,也利于在学校、企业之间交替进行教学或实训;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求工作过程化,原理性理论知

识,不求其学科完整性,但求其适用和可查;工艺性理论知识,则要专业化、系统化且表述简明扼要;考试考核实施过程化、多元化。

选修课

图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3.进行核心课程开发

将《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整机装配》、《电热电动器具维修》三门核心课程进行校企共同开发,共同制定课程技能考核标准,建设校级精品课程。本专业11门专业课程均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电子教案、PPT 课件、授课计划和分学期考核试题。

(优质核心课教材截图)

4.组织教材编写

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工

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单元。编写《电子测量实训指导》、《电子工程制图实训指导》2部校本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试用,征求意见,不断完善。

(校本教材成果截图)

5.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将所有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试题、视频、图片以及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上传到学校网络资源库,供教师备课、上课使用,学生也可进行网络课程学习。

(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截图)

(四)条件保障

1.一套稳定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管理体制

从企业调研到人才需求分析,从典型工作项目编制到课程内容选定,从教学计划到教学实践,每一步均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我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管理体制,这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

2.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学校教务科牵头进行前期策划,专业部“项目组”承担各个课程建设项目。由此形成的项目管理的工作机制,是我们的课程开发工作的制胜法宝。

3.一个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投资44万元新建机电一体化、电子维修2个校内实训室,为“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准企业环境。实训室、现代化技能教室、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技能)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4.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课程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辅相成的是,我校在新型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全校教师在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五)主要成效与主要成果 1.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示范学校建设之前,我们的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这些教学改革成果都是零散、分离的。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对这些已有成果再做升级开发、归纳打包,建立了一个职业教育的完整的教学系统。

2.建立了一种协调发展的教学改革模式

在当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之下,我们的课程、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计划相互处在一种动态适应状态,每当出现与教学实际相悖的情况是,都会得到及

时调整,还可据此及时协调教学进程与企业生产周期、学校教学与企业实习之间的时间或空间关系。经过这样的几上几下的修正协调过程,就能形成更加切合实际的、符合本校教育教学环境条件的课程、课程设置及其实施计划。

3.新型课程体系的成果及成效逐渐显现

近两年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获得1个三等奖,天水市技能大赛获得2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在天水地区名列前茅。

建成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核心课,编写2本校本教材,超额完成11门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电子教案、PPT 课件、教学授课计划编写。

学校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招生生源质量和招生人数逐年提高,就业率99%以上和优质就业率85%。学校正在成为天水市职业学校的龙头学校。

(六)体会与思考

1.一所职业学校的力量很有限,必须集全校之力、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参与,进行项目攻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一所学校很小,教学改革也要有顶层设计、通盘规划,也要项目管理、协同作战,各自为政的小打小闹难见大成效。

2. 要重视和采纳来自教学实际和生产实际中的经验。基层学校有一边实践、一边开发的教学改革便利条件,这样开发出的课程体系更接地气,更适应企业需求和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要能走出去、请进来,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的胜数会更大。

3.新型课程体系和项目教学法,不可否认会有其局限性。我们在本课程体系中倡导采用的项目教学法,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针对的是区域制造业发展状况,适合基础能力建设比较完善的工科专业教学,当然,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专业和教学条件。

案例二、优化课程结构 创新教学内容

——“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改革

一、实施背景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开发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示范校建设之前,我校就尝试“以教学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我们摒弃传统的学科体系,全部教学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构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更便于“项目教学法”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校近年来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传统教材已无法满足电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脱节,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教学相分离,致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子企业的需求。

因此,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育内容是目前专业建设面临的新的挑战。我们总结课程开发的经验和不足,从课程结构、项目内涵、设备师资、教学建议等方面,大胆探索,突出特色,将课程体系升级为“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开发对应新型课程体系的配套教材,还有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正在开发建设中。

二、主要目标

1.以区域先进制造业企业对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目标,按照“定位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定义任务对应能力”的程序作出课程框架,以“典型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基本单元,据此编制专业课程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在“工作过程体系”下,设计开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

2、配套开发对应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配有“项目考核表”为特征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校本教材。以此引领以“项目教学法”为代表的先进教学方法的推行、以“过程考核”为特征的新型考试方式的推行,指导教学和实训环境建设以及顶岗实习的开展。新课程体系将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工作过程

1. 选编“典型工作项目”

我们组织教学骨干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走访了天水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电子装备企业,结合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将搜集的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依据职业教育的规律进行拆分、简化、组合等教学化处理,附以对应的生产岗位所需要的资料,组成若干个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单元,即 “典型工作项目”。

表1. 电子专业就业方向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分析表

2.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开发小组,在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结合企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实际情况,依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追求以下特点:内容模块化,以利于学习过程的阶段化,也利于在学校、企业之间交替进行教学或实训;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求工作过程化,原理性理论知

识,不求其学科完整性,但求其适用和可查;工艺性理论知识,则要专业化、系统化且表述简明扼要;考试考核实施过程化、多元化。

选修课

图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3.进行核心课程开发

将《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整机装配》、《电热电动器具维修》三门核心课程进行校企共同开发,共同制定课程技能考核标准,建设校级精品课程。本专业11门专业课程均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电子教案、PPT 课件、授课计划和分学期考核试题。

(优质核心课教材截图)

4.组织教材编写

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工

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单元。编写《电子测量实训指导》、《电子工程制图实训指导》2部校本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试用,征求意见,不断完善。

(校本教材成果截图)

5.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将所有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试题、视频、图片以及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上传到学校网络资源库,供教师备课、上课使用,学生也可进行网络课程学习。

(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截图)

(四)条件保障

1.一套稳定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管理体制

从企业调研到人才需求分析,从典型工作项目编制到课程内容选定,从教学计划到教学实践,每一步均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我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管理体制,这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

2.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学校教务科牵头进行前期策划,专业部“项目组”承担各个课程建设项目。由此形成的项目管理的工作机制,是我们的课程开发工作的制胜法宝。

3.一个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投资44万元新建机电一体化、电子维修2个校内实训室,为“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准企业环境。实训室、现代化技能教室、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技能)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4.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课程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辅相成的是,我校在新型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全校教师在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五)主要成效与主要成果 1.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示范学校建设之前,我们的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这些教学改革成果都是零散、分离的。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对这些已有成果再做升级开发、归纳打包,建立了一个职业教育的完整的教学系统。

2.建立了一种协调发展的教学改革模式

在当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之下,我们的课程、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计划相互处在一种动态适应状态,每当出现与教学实际相悖的情况是,都会得到及

时调整,还可据此及时协调教学进程与企业生产周期、学校教学与企业实习之间的时间或空间关系。经过这样的几上几下的修正协调过程,就能形成更加切合实际的、符合本校教育教学环境条件的课程、课程设置及其实施计划。

3.新型课程体系的成果及成效逐渐显现

近两年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获得1个三等奖,天水市技能大赛获得2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在天水地区名列前茅。

建成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核心课,编写2本校本教材,超额完成11门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电子教案、PPT 课件、教学授课计划编写。

学校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招生生源质量和招生人数逐年提高,就业率99%以上和优质就业率85%。学校正在成为天水市职业学校的龙头学校。

(六)体会与思考

1.一所职业学校的力量很有限,必须集全校之力、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参与,进行项目攻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一所学校很小,教学改革也要有顶层设计、通盘规划,也要项目管理、协同作战,各自为政的小打小闹难见大成效。

2. 要重视和采纳来自教学实际和生产实际中的经验。基层学校有一边实践、一边开发的教学改革便利条件,这样开发出的课程体系更接地气,更适应企业需求和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要能走出去、请进来,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的胜数会更大。

3.新型课程体系和项目教学法,不可否认会有其局限性。我们在本课程体系中倡导采用的项目教学法,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针对的是区域制造业发展状况,适合基础能力建设比较完善的工科专业教学,当然,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专业和教学条件。


相关内容

  • 现代设计技术说课稿
  • <现代设计技术>说课稿 一. 课程设置分析: 1. 课程定位: <现代设计技术>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对实现我校高水平应用型机电类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设计技术>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对实现我校高水平应用型机 ...

  • CDIO课程教学的构建与实施
  • 课程教学的构建与实施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杨玲2011年11月30日年月 电子工程学院简况 硕士研究生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2004 电子工程学院 四川省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1978 在校本科生近2000人,硕士生近300人,教师约80人 本科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雷电防 ...

  • 东华大学MPacc介绍
  • 一.东华大学申请增列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授权点 论证报告 (一)MPAcc项目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1948年首次开设专业会计硕士课程,1999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下文简称MPAcc)项目引 ...

  • 机械电子专业应用技术型工程师培养的研究
  • [摘 要]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以机械电子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定位.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能力递增性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应用技术.实践能力为主线的机械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该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为理论扎实.应用技术 ...

  • [网站建设与运营]课程标准
  • <网站建设与运营>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网站建设与运营 课程编码:020200201 学分:2 总学时:60学时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先修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经济学基础.广告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网络营销与安全.网络数据库 [课程描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 ...

  •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市场营销学是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主要的专业课.从学生反应和学习效果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本身缺乏实际营销管理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力不从心:教学方法有待更新,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等等.根本的原因很多,有学生本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学校的 ...

  • 切实加强专业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
  • 切实加强专业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 新闻来源: <教育信息报> 点击次数:372 发布时间:2010-11-17 15:39:02 http://www.zjbti.net.cn/mtbd/1585.htm 编者按:自省教育厅举办的2010年高职院校书记校(院)长读书会后,各校 ...

  • 重庆大学人文素质选修课简介
  • 重庆大学通识与素质教育选修课 创新实践类课程简介 1.<创新思维>(课程编号:76400120),32学时,2学分 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高小强教授 课程简介: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 实验小学课题申报
  • 关于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 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各课题申请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以信息科技打 造智慧校园,推动区域及学校教育观念.教学水平.办学能力与特色的提升,促 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等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