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总结___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单元复习课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强调人的价值及其决定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原因: ①客观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 ②根本原因:古希腊经济的繁荣 ③主要原因: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达 ④人的地位的提高 ㈠、智者学派

1、研究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张: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应千篇一律。 4、历史影响:①、积极影响:智者运动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②、消极影响:过分强调个人主义,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㈡、苏格拉底

背景: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②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目的:希望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 1、研究主题:人性本身

2、主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知德合一,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最大的不同);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评价:其思想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㈢、柏拉图(作品:《理想国》) 研究主题:人类社会

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理念是万物的本源。 ㈣、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研究主题: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主张:人类在整个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提高了“人”的地位〕;创立逻辑论证系统。 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㈠、文艺复兴(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1、 历史背景: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资产阶级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文化: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人材辈出。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主要特点: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和借助宗教题材,宣扬人学反对神学。 4、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①、文学三杰:但丁《神曲》:率先批判教会的丑恶现象,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薄伽丘《十日谈》:抨击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学代替神学,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②、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拉斐尔《圣母像》通过宗教题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③、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赞美人的伟大和高贵,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5、历史影响:开始动摇了神学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㈡、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重要原因: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直接原因:罗马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经济原因:日益腐朽的天主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揭开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以“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3、特点:改革宗教教义,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提出人文主义宗教观。 4、马丁·路德的主张: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教徒有权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 简化宗教仪式;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5、历史影响: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三大新教,开始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三、启蒙运动(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在法国形成高潮。)

㈠、历史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阶级力量壮大

3、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4、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㈡、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含义: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㈢、主要特点:既明确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又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设想。 ㈣、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伏尔泰〔领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抨击天主教会,提倡天赋人权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①、主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法律应体现理性。 ②、代表作《论法的精神》: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4、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主张主权在民;人非工具;主张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㈤、历史影响

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对欧洲的影响: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3、对世界的影响:

①极大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单元小结:

(1)起源:前5C 古希腊 智者学派(普’):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西方人文精神 (2)复兴发展:14-16C 的起源及发展 文艺复兴(意):人文主义

(三阶段) 把人从封建神学的 束缚中解放出来 人性 宗教改革(德):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3)成熟:17-18C 启蒙运动(法):理性 人权

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建立政权作了思想准备

【迁移应用】

1.中世纪,西欧知识界强调:“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力量。”它体现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 B.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D.“主权在民”的原则

2.在古代希腊先哲中,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许多相同点,这主要表现在 ( ) A.都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 B.二者都属于智者学派

C.都注重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D.都不否定神的存在,但反对天主教神学的统治

5.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B.前者促进自然科学产生,后者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 C.前者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反对封建专制 D.前者遍及西欧诸国,后者仅限于法国

6.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

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3.“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4.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①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②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③知识能充实和扩展美德 ④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5.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期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佛陀关注心灵智慧的觉悟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高考真题】 1.(2009·广东卷)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2.(2008·山东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3.(2007·海南卷)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 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迁移应用】

1.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 )

A.反对教会的权威 B.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

( )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7.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主要相同点是( ) A.强调人的价值 B.批判专制制度 C.宣扬理性主义 D.否定宗教神学 【高考真题】 1.(2010·上海卷)“……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2.(2010·天津卷)“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3.(2010·山东卷)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答案

迁移应用】

B A A D D【高考真题】

1.【解析】D A选项与题干无关,既然为神塑像说明古希腊人是有神论的,有神论不符合科学精神,所以B、C选项不符合,将神塑造为人的形象,就是把人放到和神一样的高度,这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视人肯定人的力量和价值 2.【解析】C 人文主义核心内涵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符合的只有C选项。

3.【解析】A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属于同一时代;都是中西著名的思想家。 迁移应用】1.A 2.C 3.A 4.D 5.C 6.B 7.B 【高考真题】

1.【解析】C 此题考察第4分册第6课启蒙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材料中:运用自己的理智,可以看出正是启蒙运动中“独立的思考,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理性成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故选C。

2.【解析】A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考试内容:启蒙运动。分析:科学革命尤其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这对启蒙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其结果是启蒙思想普遍把自然科学发现中的理性原则运用于社会科学,确立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简洁的客观规律的信念,从而将一切置于人类理性的审视之下加以考察。这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3.【解析】C 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也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故C为正确答案。

第二单元复习课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强调人的价值及其决定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原因: ①客观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 ②根本原因:古希腊经济的繁荣 ③主要原因: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达 ④人的地位的提高 ㈠、智者学派

1、研究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张: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应千篇一律。 4、历史影响:①、积极影响:智者运动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②、消极影响:过分强调个人主义,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㈡、苏格拉底

背景: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②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目的:希望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 1、研究主题:人性本身

2、主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知德合一,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最大的不同);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评价:其思想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㈢、柏拉图(作品:《理想国》) 研究主题:人类社会

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理念是万物的本源。 ㈣、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研究主题: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主张:人类在整个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提高了“人”的地位〕;创立逻辑论证系统。 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㈠、文艺复兴(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1、 历史背景: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资产阶级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文化: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人材辈出。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主要特点: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和借助宗教题材,宣扬人学反对神学。 4、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①、文学三杰:但丁《神曲》:率先批判教会的丑恶现象,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薄伽丘《十日谈》:抨击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学代替神学,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②、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拉斐尔《圣母像》通过宗教题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③、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赞美人的伟大和高贵,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5、历史影响:开始动摇了神学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㈡、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重要原因: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直接原因:罗马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经济原因:日益腐朽的天主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揭开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以“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3、特点:改革宗教教义,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提出人文主义宗教观。 4、马丁·路德的主张: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教徒有权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 简化宗教仪式;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5、历史影响: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三大新教,开始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三、启蒙运动(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在法国形成高潮。)

㈠、历史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阶级力量壮大

3、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4、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㈡、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含义: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㈢、主要特点:既明确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又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设想。 ㈣、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伏尔泰〔领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抨击天主教会,提倡天赋人权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①、主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法律应体现理性。 ②、代表作《论法的精神》: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4、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主张主权在民;人非工具;主张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㈤、历史影响

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对欧洲的影响: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3、对世界的影响:

①极大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单元小结:

(1)起源:前5C 古希腊 智者学派(普’):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西方人文精神 (2)复兴发展:14-16C 的起源及发展 文艺复兴(意):人文主义

(三阶段) 把人从封建神学的 束缚中解放出来 人性 宗教改革(德):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3)成熟:17-18C 启蒙运动(法):理性 人权

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建立政权作了思想准备

【迁移应用】

1.中世纪,西欧知识界强调:“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力量。”它体现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 B.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D.“主权在民”的原则

2.在古代希腊先哲中,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许多相同点,这主要表现在 ( ) A.都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 B.二者都属于智者学派

C.都注重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D.都不否定神的存在,但反对天主教神学的统治

5.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B.前者促进自然科学产生,后者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 C.前者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反对封建专制 D.前者遍及西欧诸国,后者仅限于法国

6.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

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3.“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4.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①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②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③知识能充实和扩展美德 ④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5.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期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佛陀关注心灵智慧的觉悟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高考真题】 1.(2009·广东卷)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2.(2008·山东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3.(2007·海南卷)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 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迁移应用】

1.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 )

A.反对教会的权威 B.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

( )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7.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主要相同点是( ) A.强调人的价值 B.批判专制制度 C.宣扬理性主义 D.否定宗教神学 【高考真题】 1.(2010·上海卷)“……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2.(2010·天津卷)“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3.(2010·山东卷)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答案

迁移应用】

B A A D D【高考真题】

1.【解析】D A选项与题干无关,既然为神塑像说明古希腊人是有神论的,有神论不符合科学精神,所以B、C选项不符合,将神塑造为人的形象,就是把人放到和神一样的高度,这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视人肯定人的力量和价值 2.【解析】C 人文主义核心内涵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符合的只有C选项。

3.【解析】A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属于同一时代;都是中西著名的思想家。 迁移应用】1.A 2.C 3.A 4.D 5.C 6.B 7.B 【高考真题】

1.【解析】C 此题考察第4分册第6课启蒙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材料中:运用自己的理智,可以看出正是启蒙运动中“独立的思考,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理性成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故选C。

2.【解析】A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考试内容:启蒙运动。分析:科学革命尤其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这对启蒙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其结果是启蒙思想普遍把自然科学发现中的理性原则运用于社会科学,确立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简洁的客观规律的信念,从而将一切置于人类理性的审视之下加以考察。这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3.【解析】C 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也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故C为正确答案。


相关内容

  •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赤峰学院附属中学高三文科历史必修3导学案 编号002 使用时间:2014.12 主备人:解亚杰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法指导] 1.预习课依据导学案上的要求,自学导学案上的内容,按照读书六字诀读书, 2.本节课阅读教材P22-P25,P26-P29 ...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 ...

  • 历史总结:必修三
  • 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 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 ...

  • 历史必修3第1课至13课基础知识
  • 必修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 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 ...

  • [热点分析]任琳.尹继武:金砖国家合作起源的理论解释
  • 金砖国家合作起源的理论解释 作者:任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尹继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金砖国家合作起源的外生功能因素包括系统外部环境.国际体系权力结构和国际制度环境,外生规范因素有重复合作的报偿文化.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分析
  • 1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必修一 政治文明史 第二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核心考点: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自汉至元皇权的日益加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讲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 ...

  • 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民法大全> 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三.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1.罗马法的现实意义 2.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难点: ...

  • 第14课 理性之光
  • 第14课 理性之光 1.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2011年高考大纲:西方人文精神的高潮--启蒙运动(具体理解如下) 历史史实: 阅读理解概念:三权分立.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理解记忆:孟德斯鸠. ...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