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考纲解读(区域地理)

必 修 三 考 纲 解 读

——区域地理复习策略研究

研究背景

1、从13年开始考纲中关于区域地理部分作了删除处理。

2、区域地理是高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区域地理的教学仍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研究依据

1、高中地理课标中没有区域地理部分的阐述。

2、考纲中作了删除处理。

3、因此只能依据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一、高考中区域地理部分考查变化

(一)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减少了。

(二)以区域空间作为信息载体来考查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方式在加强。

(三)地理位置的判断与描述仍然是高考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但在死记硬背部分有所弱化了,突出了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高中低纬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的考查。

(四)区域地理思维考查在明显加强。

1、考查地理事物的有规律分布及原因。

2、判断、比较和描述区域特征及原因。

二、区域地理教学内容调整策略

(一)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应作删减。

建议可删减的内容有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中各地区或国家的详细资源分布地名,小地形区

名、交通线名、小城市名等死记硬背内容。中国地理中交通线名、矿产地名,小地形区名等死记

硬背内容。区域定位不用再记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交点地名。

(二)应对新高考应增加新内容。

应增加系统地理原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区域地理作练习,培养学生站在区域角

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区域地理思维。应加强区域地理信息获取能力的训练,仍然强调对地图

的应用,要建立“脑图”。

(三)应对新高考应调整重点内容。

传统区域地理中的代表地区可在教学中进行替换,可选择代表性更强的区域。可按自然地理

特征为线索进行选择,也可按人文地理特征进行选择,人文地理特征要具有代表性,可考虑选择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三、高考考查了区域地理哪些知识与能力?由此来确定我们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

(一)地理位置的判断与描述。

1、区域定位。确定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定位尺度。如世界地理

2、地理位置的描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二)地理事物的有规律分布及原因。

1、自然地理事物分布及原因。气候(气压带和风带,温度带、降水、太阳辐射等)、地形、植被

等。

2、人文地理事物分布及原因。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

(三)判断、比较和描述区域特征及原因。

1、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文水系特征。

2、人文特征。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

(四)以区域空间作为载体来考查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1、能够从区域角度分析判断地理规律、原理、过程等。

2、从区城特征入手,分析特定的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区域特征入手,分析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五)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掌握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的能力。

四、怎么教

(一)建构脑图。

地理学家是一群在地图上工作的人,学生应该是在地图上学习的人。区域定位和获取地图信

息都需要学生非常熟悉地图。

1、在世界地理学习之初应该先学地图的基础知识。学会地图基本判读方法。

2、在学习世界地理概述的时候,教会学生画世界地图,从空白图画起,逐步充填内容,由浅入深,

最后形成脑图。

3、在分区地理学习,不断增加地图内容。

(二)构建模式策略―――案例教与学模式

该模式意义在于:一是认识区域方法、二是应试的思维模式。

制定一个学案。学案分成

1、读图识记

2、基础知识自学

3、课堂探究

4、课堂练习

(三)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相结合

1、 一般法则是指地理学的基本规律与原理。

如地形地势特征的一般描述方法。(1)地势的描述: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起伏大小;(2)主要地

形区组成;(3)地形区的排列组合。

2、特殊描述是指在特定区域地理事物的独特性。

如地形地势特征的特殊描述。地势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式。地势低平。地势高,起伏较小。

处理好地理“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重要的教学思路与对策。

在世界地理概述各大洲地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先教会学生一般法则,然后教师以两个大洲为例

进行示范性讲解,后面几个大洲过渡到学生自己看图进行特殊性描述(结合学生进行填图训练)。

进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时行归纳总结地形地势特征一般有哪些描述方法。

一般法则:

1、地理规律类(如分布规律、过程规律,等等)是否可为一般性法则?

2、地理原理类(如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气候因素、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等等)是否可为一般

性法则?

3、地理方法类(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空间推理方法等)是否可为一般性法则?

(四)类比策略

类比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类比手段,反映地理现象事物的特征、揭示地理事

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现象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判断能力。

(五)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要注意空间尺度思想的渗透

必 修 三 考 纲 解 读

——区域地理复习策略研究

研究背景

1、从13年开始考纲中关于区域地理部分作了删除处理。

2、区域地理是高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区域地理的教学仍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研究依据

1、高中地理课标中没有区域地理部分的阐述。

2、考纲中作了删除处理。

3、因此只能依据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一、高考中区域地理部分考查变化

(一)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减少了。

(二)以区域空间作为信息载体来考查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方式在加强。

(三)地理位置的判断与描述仍然是高考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但在死记硬背部分有所弱化了,突出了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高中低纬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的考查。

(四)区域地理思维考查在明显加强。

1、考查地理事物的有规律分布及原因。

2、判断、比较和描述区域特征及原因。

二、区域地理教学内容调整策略

(一)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应作删减。

建议可删减的内容有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中各地区或国家的详细资源分布地名,小地形区

名、交通线名、小城市名等死记硬背内容。中国地理中交通线名、矿产地名,小地形区名等死记

硬背内容。区域定位不用再记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交点地名。

(二)应对新高考应增加新内容。

应增加系统地理原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区域地理作练习,培养学生站在区域角

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区域地理思维。应加强区域地理信息获取能力的训练,仍然强调对地图

的应用,要建立“脑图”。

(三)应对新高考应调整重点内容。

传统区域地理中的代表地区可在教学中进行替换,可选择代表性更强的区域。可按自然地理

特征为线索进行选择,也可按人文地理特征进行选择,人文地理特征要具有代表性,可考虑选择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三、高考考查了区域地理哪些知识与能力?由此来确定我们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

(一)地理位置的判断与描述。

1、区域定位。确定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定位尺度。如世界地理

2、地理位置的描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二)地理事物的有规律分布及原因。

1、自然地理事物分布及原因。气候(气压带和风带,温度带、降水、太阳辐射等)、地形、植被

等。

2、人文地理事物分布及原因。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

(三)判断、比较和描述区域特征及原因。

1、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文水系特征。

2、人文特征。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

(四)以区域空间作为载体来考查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1、能够从区域角度分析判断地理规律、原理、过程等。

2、从区城特征入手,分析特定的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区域特征入手,分析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五)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掌握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的能力。

四、怎么教

(一)建构脑图。

地理学家是一群在地图上工作的人,学生应该是在地图上学习的人。区域定位和获取地图信

息都需要学生非常熟悉地图。

1、在世界地理学习之初应该先学地图的基础知识。学会地图基本判读方法。

2、在学习世界地理概述的时候,教会学生画世界地图,从空白图画起,逐步充填内容,由浅入深,

最后形成脑图。

3、在分区地理学习,不断增加地图内容。

(二)构建模式策略―――案例教与学模式

该模式意义在于:一是认识区域方法、二是应试的思维模式。

制定一个学案。学案分成

1、读图识记

2、基础知识自学

3、课堂探究

4、课堂练习

(三)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相结合

1、 一般法则是指地理学的基本规律与原理。

如地形地势特征的一般描述方法。(1)地势的描述: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起伏大小;(2)主要地

形区组成;(3)地形区的排列组合。

2、特殊描述是指在特定区域地理事物的独特性。

如地形地势特征的特殊描述。地势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式。地势低平。地势高,起伏较小。

处理好地理“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重要的教学思路与对策。

在世界地理概述各大洲地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先教会学生一般法则,然后教师以两个大洲为例

进行示范性讲解,后面几个大洲过渡到学生自己看图进行特殊性描述(结合学生进行填图训练)。

进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时行归纳总结地形地势特征一般有哪些描述方法。

一般法则:

1、地理规律类(如分布规律、过程规律,等等)是否可为一般性法则?

2、地理原理类(如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气候因素、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等等)是否可为一般

性法则?

3、地理方法类(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空间推理方法等)是否可为一般性法则?

(四)类比策略

类比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类比手段,反映地理现象事物的特征、揭示地理事

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现象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判断能力。

(五)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要注意空间尺度思想的渗透


相关内容

  •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1~3
  • <教与学整体设计·全品学练考>教学资源光盘目录 新课标 人教版 地理必修1~3 整理人: 尹家国 必修1 教案 1.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2.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4.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5.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6. ...

  • 2016年全国高考大纲文综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

  • 2014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邱俊娟)
  • 2014高考地理真题研究以及教学启示 一.试卷总体评价 2014年高考是湖北省进入新课标以来第三次高考,该卷依据地理新课标,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理,以图形为载体,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 仔细研读新课标文综地理试题,题型稳定,总体感觉难度适中,仅客观性试题7,9题较难,主观性 ...

  • 听名师讲座之后的体会与反思
  • 北京名师讲座体会 4月3-4日,学校专门邀请北京地理特级教师夏芳教师来我校展开了为期1天半的高考策略,我校全体地理教师在学校的要求下参加了这次精彩讲座.听后我真是受益匪浅.感觉夏芳老师的讲座中的每一个高考真题的讲解,都是在帮助.解决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困惑,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丢失分数的 ...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 戴俊和 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 一.&q ...

  • 地理必修2课程标准的解读
  • 地理必修2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地理必修模块二各条"标准"要求的把握 作者:宁惠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8 更新时间:2009-11-10 对必修模块二各条"标准"要求的把握 ◆ 人口与城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及人 ...

  •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一.山东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下面将山东省近五年(2007-2011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进行分析,以探究试题特征和命题规律. 1. 试卷结构及分值 地理试卷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包括8个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主观性试题由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组成,知识考查 ...

  • 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解读
  • 高中地理必修Ⅰ课标解读 学习目标及其内容选择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本身来找原因,常常得不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 ...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主备:殷晓波 审校:徐 永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 班级: 姓名: 等第: 第2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