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医用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一、题型 : 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2、完成反应式 3、选择及填空 4、鉴别5、推断6、合

二、重点

1. 多原子分子:键能≠离解能,为同一类的共价键的离解能的平均值

2. 体积大、电负性小,键的极化度大

3. 烷烃的优势构象

4. 常见的烷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叔丁基

5. 次序规则: -I>-Br>-Cl>-SO3H>-F>-OCOR>-OR >-OH>-NO2>-NR2>-NHR>-NH2

-CCl3>-CHCl2>COCl>-CH2Cl>

-COOR>-COOH>-CONH2>-COR>-CHO>-CR2OH>-CHROH>-CH2OH>-CR3>-

C6H5>-CHR2> -CH2R>-CH3>-D>-H

6. Z/E命名法: 优先基团在双键的同侧,Z-

优先基团在双键的异侧,E-

7. 顺反异构:

(1)分子中存在限制碳原子自由旋转的因素,如双键或环

(2)不能自由旋转的碳原子,各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 即a ≠b 且 d ≠e

8. 共轭二烯烃:键长的平均化

9. 顺序规则:HC ≡C->CH2=CH->CH3CH2-

-COOH > -CHO > - CH2OH

10. 某烯炔

11. 沸点: 同碳数,直链比异构烷烃的沸点高,支链数增加,沸点减小; 同碳数,相同支

链数,对称性增加,沸点略有增加(比直链的低)

12. 熔点: 分子对称性高的在晶格中排列比较整齐、紧密,分子间力大,对熔点影响较

13.

14. 烯烃:能溶于浓硫酸; 中性或碱性,冷稀的高锰酸钾溶液,有MnO2沉淀的生成,

一般不用来鉴别,实验室制备邻二醇的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重铬酸钾溶液,

C= C断裂氧化成C=O,C 上的 H 氧化成-OH ;臭氧氧化,无氢的( = C RR

' )生成酮,含一个氢的( = CHR)生成醛,含二个氢的( = CH2)生成甲醛

15.

16. H: 3ºH >2º

H> 1ºH > CH3-H 与离解能有关,离解能越低,越易裂解

游离基的稳定性:3ºR·>2ºR· > 1ºR· > CH3 ·

17.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加Br2时,电负性大的带正电荷不稳定(氯电负性更大,

不会形成氯鎓离子); 乙烯通入溴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时,产物除了1,2-二溴

乙烷外,还有1-氯-2-溴乙烷;加卤化氢,活性顺序HI>HBr>HCl,第一步质子(H+)

与烯烃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亲电加成:烯烃>炔烃

18. 马氏规则(新):试剂中的正离子或带正电性的基团、原子主要加到双键中电子云

密度比较高的碳原子上(注:共轭效应);过氧化物效应 (反马氏产物),只有HBr

有过氧化物效应,而HF 、HCl 和HI 无过氧化物效应

19. 末端炔烃的酸性(炔淦的生成):Ag (NH3)2NO3-白色,Cu (NH3) 2Cl-棕红色;

炔烃用硫酸汞作催化剂(酸性)与水发生加成,先生成烯醇,后者立刻转变为更稳

定的羰基化合物

20. 共轭体系:π-π共轭体系

P-π共轭体系:(1)p 轨道有孤对电子:斥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

P 多-π共轭体系

(2)碳正离子:P 缺-π共轭体系,烯丙基型C +很稳定

碳游离基:P 等-π共轭体系

σ-π超共轭体系: 斥电子共轭效应(+C 效应)

电子云从多电子的σ键流向少电子的π键

σ- P超共轭体系:斥电子共轭效应(+C 效应)

电子云从多电子的σ键流向少电子的P 键

使C+电荷得到分散而稳定,游离基也类似

21. 1,3-丁二烯的加成:加溴,生成3,4-二溴-1-丁烯和1,4-二溴-2-丁烯(高温);加HX ,

也得到1,2-及1,4-(高温)加成产物 (-CHO,-COR,-COOH,-CN,-OH等)吸电

子基团,有利于反应进行

22. 螺环和桥环的命名

23. 环己烷构象:椅式, 船式 ea 键型aa 键型ee 键型(优势构象)

24. 环丙烷在常温时可与氢卤酸发生加成反应,环丙烷衍生物的加成符合马氏规则(断

裂在含H 最多和最少的C 上)

环丁烷常温时不起反应,以上的环烷烃不发生该反应

25.

26. 卤代反应: 苯的同系物与卤素的反应比苯容易, 邻位或对位取代; 硝化反应:浓硝酸

及浓硫酸的混合物(混酸)共热, 苯的同系物硝化反应比苯容易,邻、对位;磺化

反应

27. 傅-克(傅瑞德尔-克拉夫茨) 子也能被烷基和酰基所取代;苯环上有强吸电子基(如-NO2 、 -

-克反应

a 、 烷基化反应:卤代烷在 AlCl3的作用下生成C+, C+在进攻苯

环之前会发生重排成稳定的C+(三个C 以上)

b 、 酰基化反应:常用的酰基化试剂是酰卤,此外还可以用酸酐

得到丙苯可用该方法

28. 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规律:

邻、对位定位基,a 、含孤对电子, -CH3除外。(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

电负性比第二相连的原子大)b 、取代基与苯环有给电子共轭效应+C 弱致

钝:;强致活: 羟基(-OH ),+C>>-I

间位定位基:a 、正离子;含重键(双或叁键)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电负性比第二相连的原子小)b 、取代基有吸电子

共轭效应-C 和吸电子的诱导-I

29. α-位游离基的稳定性:

30. 苯侧链上只要有α-H ,无论多长都被氧化为-COOH ,氧化剂 :重铬酸钾

的酸性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31. 萘:一般发生在α位

32. 环戊烷多氢菲

33.

34.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①共平面的环状闭合共轭体②π电子数为 4n+2

(n=0,1,2,3…整数) (休克尔规则)

π ②正离子:碳原子数-电

荷数

35. 旋光度α :偏振光振动面旋转的角度; 比旋光度[α]Dt : 是旋光性物质特有

的一种物理常数

36. 外消旋体(racemic mixture) :等量对映体(互为镜象、但不能重合) 的混合物,

用―dl‖ or ―±‖ 来表示

37. 费歇尔(Fischer)投影式: ①横前竖后②标准Fischer 投影式:主碳链直立,

编号小的居上 交换规则 RS 判断:―小上下,同向;小左右,反

向‖—从大到小原则

38. 具有2个相同C*的化合物:(2R,3S),(2S,3R)-内消旋体mesomer

39. 判断分子手性:是否具有对称面(中心) ;有C*的分子不一定是手性分子,手

性分子不一定有C*

40. 2S,3S-2-羟基-3 -氯丁二酸

4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42. 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

a. 被-OH 取代:

碱(NaOH/KOH)溶液和加热,又称碱性水解(P-π共轭,一般情况下难反应)

b. 被 -CN 取代:NaCN/KCN,乙醇和加热;生成腈(RCN),腈水解制备多

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c. 被烃氧基(-OR)取代:威廉姆逊合成法,

一般用伯卤代烷

d.

加热, 无↓

加热, 有↓

室温↓

活性:由碳正离子稳定性决定

43. 卤代烃消除反应(β-消除):碱(NaOH/KOH)的乙醇溶液共热; 叔卤代

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

44. 查依采夫(saytzeff )规则:卤代烷脱去H 少的一方(σ –π超共轭机会越多,

越稳定); 卤代烯或卤代芳烃消除,产生π -π共轭的为主产物

45. 格氏试剂(RMgX): R-Mg键易断,R 被取代

46. 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

a.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1:v = k [ (CH3)3CBr] ,动力学上称一级反应

b.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2:v = k [CH3Br][OH-] ,动力学上称二级反应

S N 1:烯丙型 > 叔 > 仲 > 伯 > 卤代甲烷 > 乙烯型

S N 2:烯丙型 > 卤代甲烷 > 伯 > 仲 > 叔 > 乙烯型

47. 醇、酚(Ar-OH)和醚的命名:四氢呋喃(1,4-环氧丁烷)

48. 沸点(bp) :醇>醛、酮>烷、醚(相对分子质量相近)

49. 醇:a. 醇羟基形成氢键的能力随醇分子中烃基(与水斥) 增大而减弱。

b. 烃基的斥电子作用,降低了氢氧键的极性,降低H 的活性(与活泼金

属的反应)

c. 醇反应活性顺序:烯丙基醇>叔醇>仲醇>伯醇

d. 脱水反应

e.

50. 酚: a. 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b. 取代酚的酸性:吸电子基团,使取代酚的酸性增强;

使其酸性减弱 斥电子基,

c. 酚不能进行分子间脱水成醚

d. 酚(烯醇式结构化合物)与氯化铁的稀水溶液发生显紫色反应

51. 醚:a. 醚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对,可以接受强酸提供的质子生成盐

, b. 醚键的断裂: 醚键的断裂一般在含碳原子较少的烷基与氧之间

c. 冠醚: 选择性地络合不同金属离子,用于分离金属离子

52. 硫醇、硫酚(基) 和硫醚:a.

b. e. 芳环上的反应:卤化, 硝化, 磺化, 缩合反应 f. 酚类易被氧化显色;苯酚 :俗称石炭酸;萘酚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与FeCL3作用,α-紫色沉淀,β-绿色沉淀 二巯基丙醇、二

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

c.

二硫键)

53. 乙醇和硫酸反应可得到以下化合物:A 、乙烯 B 、乙醚 C 、 一元酯 D 、

二元酯 硫醇容易被氧化生成二硫化物(―-S-S-‖键称

54. 醛、酮、醌的命名:甲基乙烯基酮、苯乙酮(甲基苯基酮)、3-甲酰基

戊二醛

55. 醛:a. α-H 的卤代及α-C 负离子的生成( , 醛比酮活泼

b. 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比较:空间位阻越小越有利,脂环酮(C

位阻小,活性大于同碳原子数的脂肪酮 ; C=O碳上带的正电荷

越多越有利 ; 随R 增加给电子能力增加, 中间体稳定性(如下:活

性从大到小)

c. 羰基的加成(亲核加成):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脂环酮(C

羟基

腈(α-氰醇);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脂环酮(C

色晶体

与醇的加成:醛与醇在干燥氯化氢的催化下,发生加成反

应,生成半缩醛;

半缩醛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能继续与另一分

子醇作用,失去一分子水生成稳定的缩醛

酮由于空间因素的影响, 在同样情况下不易生成缩酮。但是环状的

缩酮比较容易形成

若在同一分子中既含有羰基又含有羟 基,则有可能在分子内生成

环状半缩醛(酮)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加Grignard 试剂——制备醇

56. 含有活泼甲基的醛、醇或酮与作用,三个α氢原子都被卤素

取代,生成的α-三卤代物 生成物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立即分解成三卤

甲烷(卤仿,黄色晶体)和羧酸盐,称卤仿反应

可发生碘仿反应但不能与NaHSO 3反应的是(C )

A 、醛 B 、脂甲酮 C 、芳甲酮(空间效应) D 、脂环酮(C

57. ):含α-H 的醛在稀碱的作用下,生成(醇醛),称为羟醛缩合或醇醛缩合反应,产物受热脱水转变为α, β-不饱和

无α-H 的醛和含α-H 的醛之间可以发生羟醛缩合反应

58. 氧化反应:a. 土伦试剂(Tollens): 硝酸银的氨溶液 ( [Ag(NH3)2]OH)

现象:银镜反应(Ag ↓)

b. 费林试剂(Fehling) 和班氏试剂(Benedict): 新制的Cu(OH)2

溶液(氧化剂是Cu2+)

现象:砖红色 (Cu2O↓)

59. 还原反应: a. 催化加氢(Pt/H2,Ni/H2)

b. 金属氢化物还原 : 硼氢化钠(–醛、酮),氢化铝锂

(LiAlH4 -醛、酮、羧酸、酯、酰胺),不饱和键不反应→醇

c. 酸性条件, Zn—Hg/浓 HCl

醛酮 → 烃(羰基 → 亚甲基)

d. 歧化反应(Cannizzaro 反应): HCHO 、

R3C-CHO 和Ar-CHO )在浓碱作用下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一分子醛被氧化为酸,另一分子醛被还原成醇

e. 重要的醛和酮

60.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羧酸:

61. 羧酸:羰基碳有π键;-OH 氧与π键形成p-π共轭体系; -OH 氧电子云向

羰基移动,有利于氢的离解,故羧酸的酸性强于醇; 吸电子效应(-I和-C) 使

酸性增大, 给电子效应(+I 和+C) 使酸性减少-----甲酸>苯甲酸>苯乙酸>乙

酸O 孤对电子

62. 酰胺的生成: 体的羧酸铵加热,分子内失去一分子水生成酰胺

63. 羧酸的还原(反应式

64. 脱羧反应:羧酸分子(A-CH2-COOH )中羧基脱去CO2的反应.

条件: 一元羧酸除甲酸外,加热和碱性;

(COOH, CN , C=O, NO2, CX3, C6H5) 时,加热即可脱羧

a.

b.

c.

d. 两个羧基间隔5个以上碳原子:高温脱水成高分子链状酸酐

65. 重要的羧酸:甲酸既有羧基的结构又有醛基的结构 在铂、钯等贵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甲酸在室温下即分解而放出二氧化碳; 甲酸与浓硫酸等脱水剂一起加热,则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水

丁二酸:又名琥珀酸 苯甲酸:俗名安息香酸

66. 羧酸衍生物: a. 丙烯酰氯 苯甲酰溴 邻苯二甲(酸)酐 苯甲酸苯甲酯

N ,N –二甲基甲酰胺

b. 沸点(bp) : 酰卤、酸酐和酯

c. 越多,越容易反应:酰卤 > 酸

d.

酐 > 酯(O 上孤对电子)> 酰胺(N上孤对电子) ,共轭>诱导(除卤素) e. 氨解: 与氨(或胺)发生氨解产物是酰胺;都可不加催

化剂

67. 酰化反应: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可以看成H 2O 、ROH 和NH 3分

子中的H 被酰基取代的反应; 引入酰基的反应称为酰化反应,羧酸衍生物

称酰化剂

68. 酰胺:,

+2+2

+ 22

69. 碳酸酰胺(尿素): a. 水解反应: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

生成氨或二氧化碳

b. 与亚硝酸反应: 生成碳酸,定量放出氮气,可用来测定

尿素含量

c. 缩二脲反应: 而生成缩 R NH H N O R C O O H N H O

二脲 缩二脲与稀碱的硫酸铜溶液呈紫红色 叫

缩二脲反应(凡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胺键

的化合物均可发生缩二脲反应)

70. 羟基酸和羰基酸: 乳酸 ; 羟基丁二酸(苹果酸) ;

(柠檬酸) ; 3,4,5-三羟基苯甲酸(没

食子酸) ; 2,3-二羟基丁二酸(酒石酸)

71. 氧化反应:α-醇酸分子中的羟基受羧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比醇更易被氧化

---(羰基)

72. ------酮或醛(羰基)& 羧酸 73. 脱水反应:α-醇酸(分子间脱水生成交酯)

β-醇酸(分子内脱水生成α, β-不饱和酸(烯酸)) 补充:-OH 既是α- 又是β-,按β-位反应

74. 酚酸的脱羧反应:酚酸的羧基处于时,受热后易脱羧 75. 羰基酸:a. 丙醛酸 2 -丁酮酸(α-丁酮酸) 3 -丁酮酸(β-丁酮酸)(乙酸) α-丁酮二酸(草酰乙酸)

76.

77. α-酮酸的氧化反应: α-酮酸分子中羰基与羧基直接相连,氧的-I 效应使羰

基与羧基碳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致使碳—碳键容易断裂,因此, α-酮酸能被弱氧化剂Tollens 试剂氧化

78. 酮酸的分解反应: α-酮酸分子中的碳—碳键容易断裂,因而与稀硫酸或浓硫

酸共热时可发生分解反应脱羧

脱羰反应

79. β-酮酸的分解反应:β-

β-酮酸比α-酮酸更易脱羧,由于两个吸电子基团连在同一个碳上,而酮基的吸电子效应大于羧基,使电子转移有利于引起脱羧

80. β- 的羧酸盐,该反应称酸式分解反应

81. 胺的命名:RNH 2-- 伯胺(1°胺) R 2NH--仲胺(2°胺)

R 3N--叔胺(3°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对氨基偶氮苯 NH 2N

82. 季铵盐和季铵碱:[(CH3)4N]+Cl – [(CH3)3NCH2CH3] + OH– 83. 沸点:伯胺>仲胺>叔胺(碳原子数相同的胺); 原因:成,伯胺分子间生成的氢键比仲胺强,叔胺分子间不能生成氢键 84. 碱性:电子效应——氮上斥电子基越多,碱性增强

季铵碱 > 脂肪胺(二甲胺﹥甲胺﹥三甲胺) > 氨 > 芳香胺(苯

胺 > 二苯胺 > 三苯胺)

85. 胺能与酰化试剂生成酰

用于氨基的保护,既可避免苯

胺被氧化(HNO 3),又可适当降低苯环的反应活性 86. : 与苯磺酰氯反应

伯胺------白色沉淀+NaOH----溶解 仲胺------白色沉淀+NaOH----不溶解 叔胺不反应

87. 胺与亚硝酸反应:伯胺---N 2↑ 仲胺---黄色油状物或↓ 脂肪叔胺---反应

但无现象 脂肪叔胺---桔黄色结晶,加碱变翠绿色

88. 芳胺的特殊反应:亲电取代,

89. 90.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1章P53):重氮化反应;取代反应(放氮反应);

偶联反应(不放氮反应)

91. 五元单杂环

吡喃 吡啶 嘧啶----六元单杂环

喹啉 吲哚 嘌呤----稠杂环(13章P9) 3-甲基吲哚

N

N O S N S

O N N

a. 环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杂原子时,连接有氢或取代基的杂原子编号为1,并使这些杂原子所在位次的数字之和为最小:4-甲基咪唑 4-氨基嘧啶

b. 环上有不同杂原子时,则按 5-甲基噻唑

92. 凡具有共轭体系的五元环和六元环,都具有芳香性

93. 杂环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的难易次序为:

94. 碱性大小a 、吡啶 b 、苯胺 c 、甲胺 d 、氨 e 、吡咯--------c > d >a >b >e

95. 必须由食物供给

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96. 油脂的命名: 甘油三硬脂酸酯

97. 皂化:油脂在碱液中水解,得到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 皂化值:使1g 油脂完全皂

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皂化值越大,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 98. 碘值越大,油脂的不饱和度越大 99. 酸值:中和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 的质量(mg ) 100. 磷脂完全水解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

12C H 3

181314

R

卵磷脂完全水解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胺

3101. 甾族化合物: , 都含有环戊烷多氢菲的基本骨架 1199

在C-10和C-13上常是甲基,叫做角甲基 210C-17上连接的是其它原子团

3

5

环戊烷多氢菲有7个手性碳

46

102. 糖类 : a. ; 葡萄糖

为己醛糖,果糖为己酮糖 ; 确定构型沿用D/L法。只考虑与羰基相距最远的一个手性碳的构型 ; 葡萄糖既有醛基,也有醇羟基,可以形成分子内半缩醛(C-5上的羟基进攻-CHO) ; α型和β型葡萄糖是非对映异构体它们的不同点是C-1上的构型,因此又称为异头物或端基异构体

103.

C H

C

87

D

16

A

B

104. : α-D-吡喃葡萄糖 D-葡萄糖开链结构

β-D-吡喃葡萄糖------C-1105. 链结构与环状结构形成平衡体系中β-D-葡萄糖~64% ,而α-D-葡萄糖仅

占~36%------e 键

106. 氧化反应: 碱性条件[ 弱的氧化剂(托伦Tollens 、菲林Fehling 、班氏试

剂Benedict )]: CHO-----COOH

酸性条件:a. 溴水: CHO-----COOH b. 稀硝酸:

CHO-----COOH , OH-----COOH

107. 碱性条件下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之间的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互变异

构又叫差向异构化

108. 成脎反应: D-葡萄糖、 D-甘露糖、D-果糖 + 2

2NHNph =

(苯肼) NHNph H O H H OH

OH 相同糖脎----- H

2OH

反应仅发生在C1和C2上

109. 成苷反应----糖苷中没有半缩醛羟基(苷羟基)----还原性、无变旋光现象

H NHN

110. 脱水反应(糖类的显色反应):1、莫里许(Molish )反应:浓H2SO4+ -萘酚显紫色 2、谢里瓦诺夫(Seliwanoff)反应:盐酸+间苯二酚; 酮糖比醛糖显红色快

111. 丁醛糖:赤型(两端间OH 同侧) 和苏型(异侧) 112. 低聚糖(二糖等):二糖是由两分子 单糖脱水而成的化合物--1、都 以其

半缩醛羟基脱水形成二糖,非还原性二糖(如蔗糖); 2、一个单糖分子以半缩醛羟基,另一个单糖的醇羟基之间脱水形成二糖---还原性二糖(如麦芽糖、纤维二糖和乳糖)。

113. 多糖:多糖没有还原性和变旋光现象

多糖最终完全水解得到单糖

114. 除甘氨酸(R=H)外,所有α-氨基酸中的α碳原子均是手性碳原子,因此

都具有旋光性

115. 氨基酸:丙氨酸 苯丙氨酸 色氨酸

2 2

CH 2CHCOOH

CH 2COOH

H 3C COOH 2

N

116. 中性氨基酸:分子中氨基数目=羧基数目,由于羧基电离大于氨基,其水溶H

液显微酸性

117. 必需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苯丙

氨酸、色氨酸八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118. 调节pH 值,氨基酸主要以电中性的两性离子存在,此时的pH 值就称为等

电点; 中性氨基酸的pI 值 7

119. 氨基酸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可用于氨基酸的分离

120.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meter,UV)--共轭体系:σ→σ*﹥n →σ*﹥π

→π*﹥n →π*;饱和化合物无紫外吸收; 生色基(发色基)——在紫外可见光区有特征吸收的基团---含有π键的基团,如-C=C-、-C ≡C-、-C=O、-NO2、-N =N-、-C ≡N;

电子跃迁(σ电子,π电子,未成键的n 电子) 类型相同的吸收峰称为吸收带:

1、R 带(也叫基团带):由n → π*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存在,如: -C=O、-NO2、-C ≡N 、-N =N - 2、K 带(也叫共轭带):由共轭的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3、B 带(也叫苯型谱带) :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吸收 4、E 带(乙烯型谱带):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吸收

例:苯乙酮在近紫外具有哪些吸收带?

121.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er, IR )--官能团: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峰越

强,如羰基、羟基、胺基、氰基等基团;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 越大), 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υas>υs>δ

122. 核磁共振光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NMR ) 医学上称为MRI

123. 质谱 (Mass Spectrometer, MS)---分子的结构式: 质谱图中横坐标表示质荷

比(m/z),纵坐标表示离子的相对丰度 124. 前三者为吸收光谱,MS 为放射光谱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分子的结构式: a. 质量数或核电荷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磁性 质量数与电荷数同为偶数的原子核,无磁性;

b. 化学位移是因为核外电子云对H 原子核的屏蔽效应造成的,H 原子周围电子密度越大,屏蔽效应越大,信号越偏向高场;H 0绝对值无法测定, 通常用电子屏蔽效应很大的四甲基硅烷[(CH3)4Si,TMS]做参考物,TMS 其化学位移δ为零(左正右负); 质谱图中横坐标表示质荷比(m/z),纵坐标表示离子的相对丰度(对)

δb >δa CH 3 CH

Cl ; δb >δa > δc

CH

(先)顺-1,4-环己烷二羧酸的(后)优势构象是

医用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一、题型 : 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2、完成反应式 3、选择及填空 4、鉴别5、推断6、合

二、重点

1. 多原子分子:键能≠离解能,为同一类的共价键的离解能的平均值

2. 体积大、电负性小,键的极化度大

3. 烷烃的优势构象

4. 常见的烷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叔丁基

5. 次序规则: -I>-Br>-Cl>-SO3H>-F>-OCOR>-OR >-OH>-NO2>-NR2>-NHR>-NH2

-CCl3>-CHCl2>COCl>-CH2Cl>

-COOR>-COOH>-CONH2>-COR>-CHO>-CR2OH>-CHROH>-CH2OH>-CR3>-

C6H5>-CHR2> -CH2R>-CH3>-D>-H

6. Z/E命名法: 优先基团在双键的同侧,Z-

优先基团在双键的异侧,E-

7. 顺反异构:

(1)分子中存在限制碳原子自由旋转的因素,如双键或环

(2)不能自由旋转的碳原子,各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 即a ≠b 且 d ≠e

8. 共轭二烯烃:键长的平均化

9. 顺序规则:HC ≡C->CH2=CH->CH3CH2-

-COOH > -CHO > - CH2OH

10. 某烯炔

11. 沸点: 同碳数,直链比异构烷烃的沸点高,支链数增加,沸点减小; 同碳数,相同支

链数,对称性增加,沸点略有增加(比直链的低)

12. 熔点: 分子对称性高的在晶格中排列比较整齐、紧密,分子间力大,对熔点影响较

13.

14. 烯烃:能溶于浓硫酸; 中性或碱性,冷稀的高锰酸钾溶液,有MnO2沉淀的生成,

一般不用来鉴别,实验室制备邻二醇的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重铬酸钾溶液,

C= C断裂氧化成C=O,C 上的 H 氧化成-OH ;臭氧氧化,无氢的( = C RR

' )生成酮,含一个氢的( = CHR)生成醛,含二个氢的( = CH2)生成甲醛

15.

16. H: 3ºH >2º

H> 1ºH > CH3-H 与离解能有关,离解能越低,越易裂解

游离基的稳定性:3ºR·>2ºR· > 1ºR· > CH3 ·

17.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加Br2时,电负性大的带正电荷不稳定(氯电负性更大,

不会形成氯鎓离子); 乙烯通入溴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时,产物除了1,2-二溴

乙烷外,还有1-氯-2-溴乙烷;加卤化氢,活性顺序HI>HBr>HCl,第一步质子(H+)

与烯烃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亲电加成:烯烃>炔烃

18. 马氏规则(新):试剂中的正离子或带正电性的基团、原子主要加到双键中电子云

密度比较高的碳原子上(注:共轭效应);过氧化物效应 (反马氏产物),只有HBr

有过氧化物效应,而HF 、HCl 和HI 无过氧化物效应

19. 末端炔烃的酸性(炔淦的生成):Ag (NH3)2NO3-白色,Cu (NH3) 2Cl-棕红色;

炔烃用硫酸汞作催化剂(酸性)与水发生加成,先生成烯醇,后者立刻转变为更稳

定的羰基化合物

20. 共轭体系:π-π共轭体系

P-π共轭体系:(1)p 轨道有孤对电子:斥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

P 多-π共轭体系

(2)碳正离子:P 缺-π共轭体系,烯丙基型C +很稳定

碳游离基:P 等-π共轭体系

σ-π超共轭体系: 斥电子共轭效应(+C 效应)

电子云从多电子的σ键流向少电子的π键

σ- P超共轭体系:斥电子共轭效应(+C 效应)

电子云从多电子的σ键流向少电子的P 键

使C+电荷得到分散而稳定,游离基也类似

21. 1,3-丁二烯的加成:加溴,生成3,4-二溴-1-丁烯和1,4-二溴-2-丁烯(高温);加HX ,

也得到1,2-及1,4-(高温)加成产物 (-CHO,-COR,-COOH,-CN,-OH等)吸电

子基团,有利于反应进行

22. 螺环和桥环的命名

23. 环己烷构象:椅式, 船式 ea 键型aa 键型ee 键型(优势构象)

24. 环丙烷在常温时可与氢卤酸发生加成反应,环丙烷衍生物的加成符合马氏规则(断

裂在含H 最多和最少的C 上)

环丁烷常温时不起反应,以上的环烷烃不发生该反应

25.

26. 卤代反应: 苯的同系物与卤素的反应比苯容易, 邻位或对位取代; 硝化反应:浓硝酸

及浓硫酸的混合物(混酸)共热, 苯的同系物硝化反应比苯容易,邻、对位;磺化

反应

27. 傅-克(傅瑞德尔-克拉夫茨) 子也能被烷基和酰基所取代;苯环上有强吸电子基(如-NO2 、 -

-克反应

a 、 烷基化反应:卤代烷在 AlCl3的作用下生成C+, C+在进攻苯

环之前会发生重排成稳定的C+(三个C 以上)

b 、 酰基化反应:常用的酰基化试剂是酰卤,此外还可以用酸酐

得到丙苯可用该方法

28. 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规律:

邻、对位定位基,a 、含孤对电子, -CH3除外。(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

电负性比第二相连的原子大)b 、取代基与苯环有给电子共轭效应+C 弱致

钝:;强致活: 羟基(-OH ),+C>>-I

间位定位基:a 、正离子;含重键(双或叁键)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电负性比第二相连的原子小)b 、取代基有吸电子

共轭效应-C 和吸电子的诱导-I

29. α-位游离基的稳定性:

30. 苯侧链上只要有α-H ,无论多长都被氧化为-COOH ,氧化剂 :重铬酸钾

的酸性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31. 萘:一般发生在α位

32. 环戊烷多氢菲

33.

34.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①共平面的环状闭合共轭体②π电子数为 4n+2

(n=0,1,2,3…整数) (休克尔规则)

π ②正离子:碳原子数-电

荷数

35. 旋光度α :偏振光振动面旋转的角度; 比旋光度[α]Dt : 是旋光性物质特有

的一种物理常数

36. 外消旋体(racemic mixture) :等量对映体(互为镜象、但不能重合) 的混合物,

用―dl‖ or ―±‖ 来表示

37. 费歇尔(Fischer)投影式: ①横前竖后②标准Fischer 投影式:主碳链直立,

编号小的居上 交换规则 RS 判断:―小上下,同向;小左右,反

向‖—从大到小原则

38. 具有2个相同C*的化合物:(2R,3S),(2S,3R)-内消旋体mesomer

39. 判断分子手性:是否具有对称面(中心) ;有C*的分子不一定是手性分子,手

性分子不一定有C*

40. 2S,3S-2-羟基-3 -氯丁二酸

4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42. 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

a. 被-OH 取代:

碱(NaOH/KOH)溶液和加热,又称碱性水解(P-π共轭,一般情况下难反应)

b. 被 -CN 取代:NaCN/KCN,乙醇和加热;生成腈(RCN),腈水解制备多

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c. 被烃氧基(-OR)取代:威廉姆逊合成法,

一般用伯卤代烷

d.

加热, 无↓

加热, 有↓

室温↓

活性:由碳正离子稳定性决定

43. 卤代烃消除反应(β-消除):碱(NaOH/KOH)的乙醇溶液共热; 叔卤代

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

44. 查依采夫(saytzeff )规则:卤代烷脱去H 少的一方(σ –π超共轭机会越多,

越稳定); 卤代烯或卤代芳烃消除,产生π -π共轭的为主产物

45. 格氏试剂(RMgX): R-Mg键易断,R 被取代

46. 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

a.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1:v = k [ (CH3)3CBr] ,动力学上称一级反应

b.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2:v = k [CH3Br][OH-] ,动力学上称二级反应

S N 1:烯丙型 > 叔 > 仲 > 伯 > 卤代甲烷 > 乙烯型

S N 2:烯丙型 > 卤代甲烷 > 伯 > 仲 > 叔 > 乙烯型

47. 醇、酚(Ar-OH)和醚的命名:四氢呋喃(1,4-环氧丁烷)

48. 沸点(bp) :醇>醛、酮>烷、醚(相对分子质量相近)

49. 醇:a. 醇羟基形成氢键的能力随醇分子中烃基(与水斥) 增大而减弱。

b. 烃基的斥电子作用,降低了氢氧键的极性,降低H 的活性(与活泼金

属的反应)

c. 醇反应活性顺序:烯丙基醇>叔醇>仲醇>伯醇

d. 脱水反应

e.

50. 酚: a. 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b. 取代酚的酸性:吸电子基团,使取代酚的酸性增强;

使其酸性减弱 斥电子基,

c. 酚不能进行分子间脱水成醚

d. 酚(烯醇式结构化合物)与氯化铁的稀水溶液发生显紫色反应

51. 醚:a. 醚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对,可以接受强酸提供的质子生成盐

, b. 醚键的断裂: 醚键的断裂一般在含碳原子较少的烷基与氧之间

c. 冠醚: 选择性地络合不同金属离子,用于分离金属离子

52. 硫醇、硫酚(基) 和硫醚:a.

b. e. 芳环上的反应:卤化, 硝化, 磺化, 缩合反应 f. 酚类易被氧化显色;苯酚 :俗称石炭酸;萘酚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与FeCL3作用,α-紫色沉淀,β-绿色沉淀 二巯基丙醇、二

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

c.

二硫键)

53. 乙醇和硫酸反应可得到以下化合物:A 、乙烯 B 、乙醚 C 、 一元酯 D 、

二元酯 硫醇容易被氧化生成二硫化物(―-S-S-‖键称

54. 醛、酮、醌的命名:甲基乙烯基酮、苯乙酮(甲基苯基酮)、3-甲酰基

戊二醛

55. 醛:a. α-H 的卤代及α-C 负离子的生成( , 醛比酮活泼

b. 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比较:空间位阻越小越有利,脂环酮(C

位阻小,活性大于同碳原子数的脂肪酮 ; C=O碳上带的正电荷

越多越有利 ; 随R 增加给电子能力增加, 中间体稳定性(如下:活

性从大到小)

c. 羰基的加成(亲核加成):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脂环酮(C

羟基

腈(α-氰醇);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脂环酮(C

色晶体

与醇的加成:醛与醇在干燥氯化氢的催化下,发生加成反

应,生成半缩醛;

半缩醛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能继续与另一分

子醇作用,失去一分子水生成稳定的缩醛

酮由于空间因素的影响, 在同样情况下不易生成缩酮。但是环状的

缩酮比较容易形成

若在同一分子中既含有羰基又含有羟 基,则有可能在分子内生成

环状半缩醛(酮)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加Grignard 试剂——制备醇

56. 含有活泼甲基的醛、醇或酮与作用,三个α氢原子都被卤素

取代,生成的α-三卤代物 生成物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立即分解成三卤

甲烷(卤仿,黄色晶体)和羧酸盐,称卤仿反应

可发生碘仿反应但不能与NaHSO 3反应的是(C )

A 、醛 B 、脂甲酮 C 、芳甲酮(空间效应) D 、脂环酮(C

57. ):含α-H 的醛在稀碱的作用下,生成(醇醛),称为羟醛缩合或醇醛缩合反应,产物受热脱水转变为α, β-不饱和

无α-H 的醛和含α-H 的醛之间可以发生羟醛缩合反应

58. 氧化反应:a. 土伦试剂(Tollens): 硝酸银的氨溶液 ( [Ag(NH3)2]OH)

现象:银镜反应(Ag ↓)

b. 费林试剂(Fehling) 和班氏试剂(Benedict): 新制的Cu(OH)2

溶液(氧化剂是Cu2+)

现象:砖红色 (Cu2O↓)

59. 还原反应: a. 催化加氢(Pt/H2,Ni/H2)

b. 金属氢化物还原 : 硼氢化钠(–醛、酮),氢化铝锂

(LiAlH4 -醛、酮、羧酸、酯、酰胺),不饱和键不反应→醇

c. 酸性条件, Zn—Hg/浓 HCl

醛酮 → 烃(羰基 → 亚甲基)

d. 歧化反应(Cannizzaro 反应): HCHO 、

R3C-CHO 和Ar-CHO )在浓碱作用下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一分子醛被氧化为酸,另一分子醛被还原成醇

e. 重要的醛和酮

60.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羧酸:

61. 羧酸:羰基碳有π键;-OH 氧与π键形成p-π共轭体系; -OH 氧电子云向

羰基移动,有利于氢的离解,故羧酸的酸性强于醇; 吸电子效应(-I和-C) 使

酸性增大, 给电子效应(+I 和+C) 使酸性减少-----甲酸>苯甲酸>苯乙酸>乙

酸O 孤对电子

62. 酰胺的生成: 体的羧酸铵加热,分子内失去一分子水生成酰胺

63. 羧酸的还原(反应式

64. 脱羧反应:羧酸分子(A-CH2-COOH )中羧基脱去CO2的反应.

条件: 一元羧酸除甲酸外,加热和碱性;

(COOH, CN , C=O, NO2, CX3, C6H5) 时,加热即可脱羧

a.

b.

c.

d. 两个羧基间隔5个以上碳原子:高温脱水成高分子链状酸酐

65. 重要的羧酸:甲酸既有羧基的结构又有醛基的结构 在铂、钯等贵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甲酸在室温下即分解而放出二氧化碳; 甲酸与浓硫酸等脱水剂一起加热,则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水

丁二酸:又名琥珀酸 苯甲酸:俗名安息香酸

66. 羧酸衍生物: a. 丙烯酰氯 苯甲酰溴 邻苯二甲(酸)酐 苯甲酸苯甲酯

N ,N –二甲基甲酰胺

b. 沸点(bp) : 酰卤、酸酐和酯

c. 越多,越容易反应:酰卤 > 酸

d.

酐 > 酯(O 上孤对电子)> 酰胺(N上孤对电子) ,共轭>诱导(除卤素) e. 氨解: 与氨(或胺)发生氨解产物是酰胺;都可不加催

化剂

67. 酰化反应: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可以看成H 2O 、ROH 和NH 3分

子中的H 被酰基取代的反应; 引入酰基的反应称为酰化反应,羧酸衍生物

称酰化剂

68. 酰胺:,

+2+2

+ 22

69. 碳酸酰胺(尿素): a. 水解反应: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

生成氨或二氧化碳

b. 与亚硝酸反应: 生成碳酸,定量放出氮气,可用来测定

尿素含量

c. 缩二脲反应: 而生成缩 R NH H N O R C O O H N H O

二脲 缩二脲与稀碱的硫酸铜溶液呈紫红色 叫

缩二脲反应(凡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胺键

的化合物均可发生缩二脲反应)

70. 羟基酸和羰基酸: 乳酸 ; 羟基丁二酸(苹果酸) ;

(柠檬酸) ; 3,4,5-三羟基苯甲酸(没

食子酸) ; 2,3-二羟基丁二酸(酒石酸)

71. 氧化反应:α-醇酸分子中的羟基受羧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比醇更易被氧化

---(羰基)

72. ------酮或醛(羰基)& 羧酸 73. 脱水反应:α-醇酸(分子间脱水生成交酯)

β-醇酸(分子内脱水生成α, β-不饱和酸(烯酸)) 补充:-OH 既是α- 又是β-,按β-位反应

74. 酚酸的脱羧反应:酚酸的羧基处于时,受热后易脱羧 75. 羰基酸:a. 丙醛酸 2 -丁酮酸(α-丁酮酸) 3 -丁酮酸(β-丁酮酸)(乙酸) α-丁酮二酸(草酰乙酸)

76.

77. α-酮酸的氧化反应: α-酮酸分子中羰基与羧基直接相连,氧的-I 效应使羰

基与羧基碳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致使碳—碳键容易断裂,因此, α-酮酸能被弱氧化剂Tollens 试剂氧化

78. 酮酸的分解反应: α-酮酸分子中的碳—碳键容易断裂,因而与稀硫酸或浓硫

酸共热时可发生分解反应脱羧

脱羰反应

79. β-酮酸的分解反应:β-

β-酮酸比α-酮酸更易脱羧,由于两个吸电子基团连在同一个碳上,而酮基的吸电子效应大于羧基,使电子转移有利于引起脱羧

80. β- 的羧酸盐,该反应称酸式分解反应

81. 胺的命名:RNH 2-- 伯胺(1°胺) R 2NH--仲胺(2°胺)

R 3N--叔胺(3°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对氨基偶氮苯 NH 2N

82. 季铵盐和季铵碱:[(CH3)4N]+Cl – [(CH3)3NCH2CH3] + OH– 83. 沸点:伯胺>仲胺>叔胺(碳原子数相同的胺); 原因:成,伯胺分子间生成的氢键比仲胺强,叔胺分子间不能生成氢键 84. 碱性:电子效应——氮上斥电子基越多,碱性增强

季铵碱 > 脂肪胺(二甲胺﹥甲胺﹥三甲胺) > 氨 > 芳香胺(苯

胺 > 二苯胺 > 三苯胺)

85. 胺能与酰化试剂生成酰

用于氨基的保护,既可避免苯

胺被氧化(HNO 3),又可适当降低苯环的反应活性 86. : 与苯磺酰氯反应

伯胺------白色沉淀+NaOH----溶解 仲胺------白色沉淀+NaOH----不溶解 叔胺不反应

87. 胺与亚硝酸反应:伯胺---N 2↑ 仲胺---黄色油状物或↓ 脂肪叔胺---反应

但无现象 脂肪叔胺---桔黄色结晶,加碱变翠绿色

88. 芳胺的特殊反应:亲电取代,

89. 90.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1章P53):重氮化反应;取代反应(放氮反应);

偶联反应(不放氮反应)

91. 五元单杂环

吡喃 吡啶 嘧啶----六元单杂环

喹啉 吲哚 嘌呤----稠杂环(13章P9) 3-甲基吲哚

N

N O S N S

O N N

a. 环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杂原子时,连接有氢或取代基的杂原子编号为1,并使这些杂原子所在位次的数字之和为最小:4-甲基咪唑 4-氨基嘧啶

b. 环上有不同杂原子时,则按 5-甲基噻唑

92. 凡具有共轭体系的五元环和六元环,都具有芳香性

93. 杂环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的难易次序为:

94. 碱性大小a 、吡啶 b 、苯胺 c 、甲胺 d 、氨 e 、吡咯--------c > d >a >b >e

95. 必须由食物供给

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96. 油脂的命名: 甘油三硬脂酸酯

97. 皂化:油脂在碱液中水解,得到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 皂化值:使1g 油脂完全皂

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皂化值越大,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 98. 碘值越大,油脂的不饱和度越大 99. 酸值:中和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 的质量(mg ) 100. 磷脂完全水解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

12C H 3

181314

R

卵磷脂完全水解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胺

3101. 甾族化合物: , 都含有环戊烷多氢菲的基本骨架 1199

在C-10和C-13上常是甲基,叫做角甲基 210C-17上连接的是其它原子团

3

5

环戊烷多氢菲有7个手性碳

46

102. 糖类 : a. ; 葡萄糖

为己醛糖,果糖为己酮糖 ; 确定构型沿用D/L法。只考虑与羰基相距最远的一个手性碳的构型 ; 葡萄糖既有醛基,也有醇羟基,可以形成分子内半缩醛(C-5上的羟基进攻-CHO) ; α型和β型葡萄糖是非对映异构体它们的不同点是C-1上的构型,因此又称为异头物或端基异构体

103.

C H

C

87

D

16

A

B

104. : α-D-吡喃葡萄糖 D-葡萄糖开链结构

β-D-吡喃葡萄糖------C-1105. 链结构与环状结构形成平衡体系中β-D-葡萄糖~64% ,而α-D-葡萄糖仅

占~36%------e 键

106. 氧化反应: 碱性条件[ 弱的氧化剂(托伦Tollens 、菲林Fehling 、班氏试

剂Benedict )]: CHO-----COOH

酸性条件:a. 溴水: CHO-----COOH b. 稀硝酸:

CHO-----COOH , OH-----COOH

107. 碱性条件下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之间的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互变异

构又叫差向异构化

108. 成脎反应: D-葡萄糖、 D-甘露糖、D-果糖 + 2

2NHNph =

(苯肼) NHNph H O H H OH

OH 相同糖脎----- H

2OH

反应仅发生在C1和C2上

109. 成苷反应----糖苷中没有半缩醛羟基(苷羟基)----还原性、无变旋光现象

H NHN

110. 脱水反应(糖类的显色反应):1、莫里许(Molish )反应:浓H2SO4+ -萘酚显紫色 2、谢里瓦诺夫(Seliwanoff)反应:盐酸+间苯二酚; 酮糖比醛糖显红色快

111. 丁醛糖:赤型(两端间OH 同侧) 和苏型(异侧) 112. 低聚糖(二糖等):二糖是由两分子 单糖脱水而成的化合物--1、都 以其

半缩醛羟基脱水形成二糖,非还原性二糖(如蔗糖); 2、一个单糖分子以半缩醛羟基,另一个单糖的醇羟基之间脱水形成二糖---还原性二糖(如麦芽糖、纤维二糖和乳糖)。

113. 多糖:多糖没有还原性和变旋光现象

多糖最终完全水解得到单糖

114. 除甘氨酸(R=H)外,所有α-氨基酸中的α碳原子均是手性碳原子,因此

都具有旋光性

115. 氨基酸:丙氨酸 苯丙氨酸 色氨酸

2 2

CH 2CHCOOH

CH 2COOH

H 3C COOH 2

N

116. 中性氨基酸:分子中氨基数目=羧基数目,由于羧基电离大于氨基,其水溶H

液显微酸性

117. 必需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苯丙

氨酸、色氨酸八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118. 调节pH 值,氨基酸主要以电中性的两性离子存在,此时的pH 值就称为等

电点; 中性氨基酸的pI 值 7

119. 氨基酸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可用于氨基酸的分离

120.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meter,UV)--共轭体系:σ→σ*﹥n →σ*﹥π

→π*﹥n →π*;饱和化合物无紫外吸收; 生色基(发色基)——在紫外可见光区有特征吸收的基团---含有π键的基团,如-C=C-、-C ≡C-、-C=O、-NO2、-N =N-、-C ≡N;

电子跃迁(σ电子,π电子,未成键的n 电子) 类型相同的吸收峰称为吸收带:

1、R 带(也叫基团带):由n → π*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存在,如: -C=O、-NO2、-C ≡N 、-N =N - 2、K 带(也叫共轭带):由共轭的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3、B 带(也叫苯型谱带) :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吸收 4、E 带(乙烯型谱带):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吸收

例:苯乙酮在近紫外具有哪些吸收带?

121.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er, IR )--官能团: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峰越

强,如羰基、羟基、胺基、氰基等基团;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 越大), 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υas>υs>δ

122. 核磁共振光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NMR ) 医学上称为MRI

123. 质谱 (Mass Spectrometer, MS)---分子的结构式: 质谱图中横坐标表示质荷

比(m/z),纵坐标表示离子的相对丰度 124. 前三者为吸收光谱,MS 为放射光谱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分子的结构式: a. 质量数或核电荷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磁性 质量数与电荷数同为偶数的原子核,无磁性;

b. 化学位移是因为核外电子云对H 原子核的屏蔽效应造成的,H 原子周围电子密度越大,屏蔽效应越大,信号越偏向高场;H 0绝对值无法测定, 通常用电子屏蔽效应很大的四甲基硅烷[(CH3)4Si,TMS]做参考物,TMS 其化学位移δ为零(左正右负); 质谱图中横坐标表示质荷比(m/z),纵坐标表示离子的相对丰度(对)

δb >δa CH 3 CH

Cl ; δb >δa > δc

CH

(先)顺-1,4-环己烷二羧酸的(后)优势构象是


相关内容

  •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生物复习提纲[全]
  •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第14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无性生殖:(定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 生殖方式. (方式):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植物组织培养. 2.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 3.营养生殖:(定义):依靠营养器官(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 (优点):①保留植 ...

  •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我国每年的院感会议多次提到提倡医用脱毛剂备皮,降低院感率,但因没有相应医用脱毛剂备皮产品,一直未能有效地实施.鉴于此,我公司自主研发了"新型医用脱毛剂备皮包"项目,完全的替代了传统的备皮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备皮 ...

  • 高中生物选修3复习提纲
  • 选修3复习提纲 一. 基因工程 1.(a)基因工程的诞生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2. ...

  • 医学化学课程说案
  • <医学化学>课程说案 今天,我从课程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单元示例六个方面进行<医学化学>课程的说课. 一.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医学化学>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和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应用的科学,是医 ...

  •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复习提纲
  •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复习提纲 考点一 化学学科的认识 1. 化学的概念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化学是在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____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2. 化学研先的范畴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 ...

  • 浙教版八下科学复习提纲
  • 浙教版八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2.1-18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名称 3.区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4.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5.化学式的书写 6.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7.化学式中(或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 8.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 ...

  •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姓名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P2---10)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础上及时与人进行交流和总结. 观察法 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生活需要营养:营养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A:植物所需有机物来源于光合作用,无机 ...

  •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复习提纲
  •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复习提纲 第一节 ATP 和酶 一.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 的功能是什么?(ATP 来源) 注: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源: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根本来源:太阳能: 生物体内储能物质:脂肪 ......动物细胞内储能物质:糖原 .......植物细 ...

  • 初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 本文由欧拉贝尔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初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 水和无机盐,这些无机物又能被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