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方案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公 ”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 ”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 ”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 然而,“三公经费 ”尤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

一、当前“三公经费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 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 50 %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 长期固定“租车 ”、租“高档车 ”。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 ”,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 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 10 万元以上,制 度规定的不严格,有 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机队伍,致 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 4 ~5 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 把“莫须有 ”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 ”,即 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 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不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不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往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1)公款吃喝费用多 。“接待就是生产力 ”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 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 顿饭一头牛 ”已是普遍现象,一 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2)公 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也 成了一些人民“公仆 ”的口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 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 ”,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 ”,“应 ”吃尽吃。(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 么都往里面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 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垒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已不多见。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不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 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 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

三公”

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照“考察 ”的行程设计,另 一份按实际“旅游 ”线路安排(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 甚至潜逃国外的机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 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 ”经费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

1 . 思想认识不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存在“不贪不占,吃喝无罪 ”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 ”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 . 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 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简—臃肿—再精简—再臃肿 ”的怪圈,各单位都在健全体制的幌子下,争 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 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不是减了,而是增长“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 ”,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由此,压 缩“三公 ”经费实属“巧妇难为 ”,这 是三公 ”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3 . 高层决心不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 ”消费的受益者往往又是“三公 ”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公车治理近18 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 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 8 万元车补待遇 ”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 ”支出的对策

1 . 加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的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出在高层。因此,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为主导对象,不得避重就轻,主次不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另一方面,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 ”思想和挥霍浪费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 . 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 ”。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合职能、整合权责、整合机构 ”原则,大刀阔斧“拆庙 ”,定机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 .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三公 ”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面。由于我国东西南北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经济基础不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不同,建议用合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面。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 ”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

由部门提出计划,政 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 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 府开支,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 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合部门预算,将 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不准超越,防止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5 . 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 ”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干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 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 ”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呢? 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主要领导由组织上实行“罢免 ”,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 ”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公 ”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 ”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 ”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 然而,“三公经费 ”尤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

一、当前“三公经费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 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 50 %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 长期固定“租车 ”、租“高档车 ”。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 ”,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 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 10 万元以上,制 度规定的不严格,有 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机队伍,致 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 4 ~5 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 把“莫须有 ”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 ”,即 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 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不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不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往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1)公款吃喝费用多 。“接待就是生产力 ”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 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 顿饭一头牛 ”已是普遍现象,一 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2)公 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也 成了一些人民“公仆 ”的口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 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 ”,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 ”,“应 ”吃尽吃。(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 么都往里面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 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垒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已不多见。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不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 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 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

三公”

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照“考察 ”的行程设计,另 一份按实际“旅游 ”线路安排(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 甚至潜逃国外的机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 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 ”经费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

1 . 思想认识不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存在“不贪不占,吃喝无罪 ”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 ”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 . 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 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简—臃肿—再精简—再臃肿 ”的怪圈,各单位都在健全体制的幌子下,争 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 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不是减了,而是增长“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 ”,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由此,压 缩“三公 ”经费实属“巧妇难为 ”,这 是三公 ”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3 . 高层决心不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 ”消费的受益者往往又是“三公 ”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公车治理近18 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 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 8 万元车补待遇 ”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 ”支出的对策

1 . 加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的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出在高层。因此,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为主导对象,不得避重就轻,主次不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另一方面,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 ”思想和挥霍浪费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 . 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 ”。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合职能、整合权责、整合机构 ”原则,大刀阔斧“拆庙 ”,定机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 .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三公 ”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面。由于我国东西南北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经济基础不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不同,建议用合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面。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 ”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

由部门提出计划,政 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 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 府开支,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 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合部门预算,将 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不准超越,防止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5 . 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 ”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干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 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 ”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呢? 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主要领导由组织上实行“罢免 ”,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 ”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相关内容

  •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 政府理财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 ...

  • 什么是"三公经费"?治理对策与办法?
  • 什么是"三公经费"?治理对策与办法? "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三公经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都会 ...

  • "三公"经费的控制与审计探讨
  • 作者:田冠军 审计研究 2013年11期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公务招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经费:"三公"经费的控制即是严格控制其在财政预算总额中的规模和比例.虽然中央和地方对"三公"经费的开支都有相应规定,但 ...

  • 基于三公经费的分析
  • 基于三公经费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费用也在大幅的增加,其中行政管理费用中的三公经费也在以较大的幅度增加.本文从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入手,揭示了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关于三公经费的认识. 关键词:三公经费.原因.治理.建议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费用 ...

  •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十大着力点
  •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经中央同意,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六部门年初联合发出<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2011年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 ...

  • 2015年公务员申论考试试卷
  • 更新预告: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前冲刺试卷将于公告发布后增发. 国考及联考 <申 论>模拟卷(二)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臵. 3.答题时请认准题 ...

  •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将逐步建立老年人补贴制度
  •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减负担.治污染.保民生--财政部新闻发言人解读"国家账本"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 韩洁[整理转载:时英平] 预算报告这一国家"账本",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了解国家的钱从哪来.到哪去的"窗口".财政部办公厅主任 ...

  • 将公务接待作为治理重点 推行"公务接待进食堂"
  • 张育彪代表建言"三公消费"治理,将公务接待作为治理重点 推行"公务接待进食堂" 去年是我国"三公"经费公开元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公开三公经费,与此同时,新一轮公车改革拉开大幕,公费出国也管理得越来越严.不过,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南岭村社区党 ...

  • 中纪委:今年要严格三公经费预算和管理
  • 2012年03月13日02:50  蒋彦鑫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去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7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28万人.昨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介绍了2011年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