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当代爱情婚姻观的差异

张霞霞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爱情及其结晶——婚姻自古以来就是被人所乐道的主题之一。但在不同文化的熏陶及影响下,中西方所持的当代爱情婚姻观却大相径庭。本文拟对二者差异以及根本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以期加深对两种文化及社会的认识。

关键词:中西方;当代爱情婚姻观;差异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49-02

爱情以及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最美丽的乐章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当代人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包括人们所持有的爱情婚姻观。在西方,10世纪开始“女权运动”以及后来的“性解放”运动,极大地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由此形成了男女比较平等的爱情婚姻观。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人民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影响。但是,我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这导致东西方爱情婚姻观差异甚大。

一、处女情节

1.处女情节之于中国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思想源泉,也是中国人民生活行为的最高指导原则(贾剑秋.2003.63),从儒家文化形成那天起,就从方方面面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儒家文化在爱情方面强调“发乎情,止乎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贞操观念。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涌进国门,随即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浪潮。这些西方的文化思潮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青年男女。据统计,当代中国青年尤其是城市年轻人口已不再遵循婚后才能发生性关系的老式传统,未领取结婚证就同居的青年男女并不鲜见,未婚男性在选择女朋友时“处女情节”也有所淡化。据2006年网络调查,约90%的中国男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处女情节,2012的网络调查表明,仍有八成男性网友看重贞操。这些表明,尽管国民对“性”的态度已有所转变,但是大部分中国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贞操观。相反,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甚至是没有要求。

2.处女情节之于西方

就深受基督文化影响的西方国度而言,在处女情节上与中国差异很大。基督教倡导婚姻应该建立在爱和顺服的基础上,注重男女平等,如《新约·以弗所》曾提及:“作妻子的,要服从自己的丈夫,如同服从主;丈夫也当照样爱自己的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妻子的,便是爱自己了。”(《圣经·新约》)这比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一味倡导的只针对女性的“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要进步一些。加上女权运动影响,当代的西方在贞操观上要开放一些。 此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也大大改变了西方女性的性观念。如在美国,1991年人口统计中心的资料显示,男性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15.7岁,女性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16.2岁。到18岁时,86%的男性、62%的女性已不再是童男处女(赵丽慧.2013.33)。因此,西方男性对妻子是不是处女不甚在意,对他们来讲,保持贞操绝对不是束缚个人自由的理由,男女同等地享受性爱带来的生理愉悦。与中国不同的是,到成年时若仍是处子之身,西方女性会招致朋友的嘲笑。

二、孩子在婚姻家庭中所起作用不同

1.孩子之于中国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不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由此可见,传统儒家文化认为男女结婚繁衍后代是根本目的,尤其是男性,娶妻就是要延续香火。

随着时代进步,现在的年轻人在婚前已不把生儿育女当作结婚的唯一目的。但是婚后,尤

其是在双方父母的“逼迫”下,新婚夫妻不得不把生儿育女当作头等大事。虽然现在“丁克”以及把宠物当成自己孩子的家庭已算不上什么新奇事,但是这样情况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都需要孩子。而且夫妻结婚时间久了,双方感情会越来越平淡,这时,孩子就成了维系家庭的纽带。在中国某些地方,“家庭”亦被称为“人家”,意思是人才有家,可见孩子在在家庭中的作用。此外,传统儒家文化倡导敬祖孝亲。大多父母老年时会选择跟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不会选择养老院,究其原因,与传统观念有关,正所谓“养儿防老”,若子女不孝顺,不赡养年迈父母,儿女面上无光,父母也会被周围人耻笑。

2.孩子之于西方

孩子对于西方民众而言,意义与中方不同。西方人更注重婚姻本身,即他们更注重个体幸福感。男女双方步入婚姻殿堂是为了延续纯真的爱情,而不会将生育孩子视为婚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更不会将其视作维系爱情或者婚姻的纽带。拿美国为例,丁克家族已超过家庭总数的一半;而欧洲近年来人口呈负增长,出生率降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倡导独立的西方人更注重横向的人际关系,即“夫妻关系在所有的家庭关系中享有优先权”(郑国香.2012.47)。也就是说,在西方,很少出现因为父母方面的压力而生育小孩的情况。此外,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绝不会对婚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因为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他们认为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事,所以在西方比较常见的是,父母是不会跟子女一起生活的,子女一旦成年后,一般会从原来父母的家庭中分离出去。二是因为西方经济发达,社保及养老制度相对完善,老年人有自己独立的房子或者他们会选择私立养老院,他们无须依靠子女养老尽孝。所以孩子在婚姻中所起的作用中西各异。

三、对离婚看法各不相同

1.离婚之于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对女子要求极为苛刻,“烈女不侍二夫”,古往今来,贞节牌坊数不胜数。古时,男子妻妾成群属于正常,不能容忍丈夫纳妾的女子是为妒妇,而且只有男子才有休妻的权力。

现如今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若是夫妻感情不和,女性亦可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一般情况下,女性一般不会首先提出离婚,原因是:其一,因为离婚女性与离婚男性相比再婚较为困难,这可能与传统儒家文化长期的影响脱不了干系。其二,中国人对子女的责任感极强,对于已有小孩的父母而言,即使双方爱意已经荡然无存,他们也可能为了孩子而羁绊一生。其三,儒家文化对“礼”极为推崇,离婚就现在的中国而言不甚光彩,为了保全自己以及家人的脸面,已婚夫妻一般也不会踏上这一步。其四,男女双方结婚后财产共有,若是离婚,双方不得不面对财产分割面临的种种困难。

2.离婚之于西方

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穷其一生追求个体幸福感。男女双方步入婚姻殿堂是为了延续爱情,而若是在婚后生活中爱情已经消逝不再,他们的婚姻也会随之走到尽头,他们不会为了孩子而勉强维持婚姻的。他们认为,正是因为他们懂得爱情的真谛,敢于追求爱情才选择离婚。例如,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离婚率一直保持在五成左右,远远高于中国,这与他们的婚姻观不无关系。另外,西方青年婚后的AA制理财方式,较为健全的教育、医疗制度以及超前消费的观念也影响着他们的婚姻。因此,离婚在西方更为普遍,也更为民众所接受。

四、对待同性恋的态度

1.同性恋之于中国

“龙阳”、“断袖”、“磨镜”等意为同性相恋。中国从古至今就不乏同性恋者,但是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诟病,迄今为止仍未被法律所承认。大部分民众仍然不能从心理上接受同性恋者,可谓谈之色变。所以同性恋者迄今为止在中国举步维艰,不仅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关,也与父母、亲朋好友难以接受有关。另外,法律的不认可也是关键因素。

2.同性恋之于西方

在历史上,基督教认为最严重的罪行就是同性恋,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所推行的禁欲主义,而且也是因为同性恋被认为是反自然、反上帝的,因此,同性恋被认为是邪恶之举。在历史上,同性恋是不被接受,在欧洲的中世纪,同性恋者曾受到严重的迫害,20世纪后期情况才稍稍好转。现如今,西方民众思想日益开放,对同性恋的态度较中方更为宽容。最近几年,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英国等已立法成人同性恋者的合法身份,对同性恋婚姻将予以保护。在同性恋这一点上,东西方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东西方对爱情婚姻所持观念差异甚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文化差异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双方经济实力、医疗、教育、保险等各种制度有关。

张霞霞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爱情及其结晶——婚姻自古以来就是被人所乐道的主题之一。但在不同文化的熏陶及影响下,中西方所持的当代爱情婚姻观却大相径庭。本文拟对二者差异以及根本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以期加深对两种文化及社会的认识。

关键词:中西方;当代爱情婚姻观;差异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49-02

爱情以及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最美丽的乐章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当代人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包括人们所持有的爱情婚姻观。在西方,10世纪开始“女权运动”以及后来的“性解放”运动,极大地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由此形成了男女比较平等的爱情婚姻观。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人民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影响。但是,我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这导致东西方爱情婚姻观差异甚大。

一、处女情节

1.处女情节之于中国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思想源泉,也是中国人民生活行为的最高指导原则(贾剑秋.2003.63),从儒家文化形成那天起,就从方方面面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儒家文化在爱情方面强调“发乎情,止乎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贞操观念。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涌进国门,随即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浪潮。这些西方的文化思潮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青年男女。据统计,当代中国青年尤其是城市年轻人口已不再遵循婚后才能发生性关系的老式传统,未领取结婚证就同居的青年男女并不鲜见,未婚男性在选择女朋友时“处女情节”也有所淡化。据2006年网络调查,约90%的中国男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处女情节,2012的网络调查表明,仍有八成男性网友看重贞操。这些表明,尽管国民对“性”的态度已有所转变,但是大部分中国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贞操观。相反,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甚至是没有要求。

2.处女情节之于西方

就深受基督文化影响的西方国度而言,在处女情节上与中国差异很大。基督教倡导婚姻应该建立在爱和顺服的基础上,注重男女平等,如《新约·以弗所》曾提及:“作妻子的,要服从自己的丈夫,如同服从主;丈夫也当照样爱自己的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妻子的,便是爱自己了。”(《圣经·新约》)这比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一味倡导的只针对女性的“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要进步一些。加上女权运动影响,当代的西方在贞操观上要开放一些。 此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也大大改变了西方女性的性观念。如在美国,1991年人口统计中心的资料显示,男性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15.7岁,女性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16.2岁。到18岁时,86%的男性、62%的女性已不再是童男处女(赵丽慧.2013.33)。因此,西方男性对妻子是不是处女不甚在意,对他们来讲,保持贞操绝对不是束缚个人自由的理由,男女同等地享受性爱带来的生理愉悦。与中国不同的是,到成年时若仍是处子之身,西方女性会招致朋友的嘲笑。

二、孩子在婚姻家庭中所起作用不同

1.孩子之于中国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不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由此可见,传统儒家文化认为男女结婚繁衍后代是根本目的,尤其是男性,娶妻就是要延续香火。

随着时代进步,现在的年轻人在婚前已不把生儿育女当作结婚的唯一目的。但是婚后,尤

其是在双方父母的“逼迫”下,新婚夫妻不得不把生儿育女当作头等大事。虽然现在“丁克”以及把宠物当成自己孩子的家庭已算不上什么新奇事,但是这样情况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都需要孩子。而且夫妻结婚时间久了,双方感情会越来越平淡,这时,孩子就成了维系家庭的纽带。在中国某些地方,“家庭”亦被称为“人家”,意思是人才有家,可见孩子在在家庭中的作用。此外,传统儒家文化倡导敬祖孝亲。大多父母老年时会选择跟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不会选择养老院,究其原因,与传统观念有关,正所谓“养儿防老”,若子女不孝顺,不赡养年迈父母,儿女面上无光,父母也会被周围人耻笑。

2.孩子之于西方

孩子对于西方民众而言,意义与中方不同。西方人更注重婚姻本身,即他们更注重个体幸福感。男女双方步入婚姻殿堂是为了延续纯真的爱情,而不会将生育孩子视为婚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更不会将其视作维系爱情或者婚姻的纽带。拿美国为例,丁克家族已超过家庭总数的一半;而欧洲近年来人口呈负增长,出生率降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倡导独立的西方人更注重横向的人际关系,即“夫妻关系在所有的家庭关系中享有优先权”(郑国香.2012.47)。也就是说,在西方,很少出现因为父母方面的压力而生育小孩的情况。此外,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绝不会对婚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因为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他们认为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事,所以在西方比较常见的是,父母是不会跟子女一起生活的,子女一旦成年后,一般会从原来父母的家庭中分离出去。二是因为西方经济发达,社保及养老制度相对完善,老年人有自己独立的房子或者他们会选择私立养老院,他们无须依靠子女养老尽孝。所以孩子在婚姻中所起的作用中西各异。

三、对离婚看法各不相同

1.离婚之于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对女子要求极为苛刻,“烈女不侍二夫”,古往今来,贞节牌坊数不胜数。古时,男子妻妾成群属于正常,不能容忍丈夫纳妾的女子是为妒妇,而且只有男子才有休妻的权力。

现如今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若是夫妻感情不和,女性亦可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一般情况下,女性一般不会首先提出离婚,原因是:其一,因为离婚女性与离婚男性相比再婚较为困难,这可能与传统儒家文化长期的影响脱不了干系。其二,中国人对子女的责任感极强,对于已有小孩的父母而言,即使双方爱意已经荡然无存,他们也可能为了孩子而羁绊一生。其三,儒家文化对“礼”极为推崇,离婚就现在的中国而言不甚光彩,为了保全自己以及家人的脸面,已婚夫妻一般也不会踏上这一步。其四,男女双方结婚后财产共有,若是离婚,双方不得不面对财产分割面临的种种困难。

2.离婚之于西方

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穷其一生追求个体幸福感。男女双方步入婚姻殿堂是为了延续爱情,而若是在婚后生活中爱情已经消逝不再,他们的婚姻也会随之走到尽头,他们不会为了孩子而勉强维持婚姻的。他们认为,正是因为他们懂得爱情的真谛,敢于追求爱情才选择离婚。例如,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离婚率一直保持在五成左右,远远高于中国,这与他们的婚姻观不无关系。另外,西方青年婚后的AA制理财方式,较为健全的教育、医疗制度以及超前消费的观念也影响着他们的婚姻。因此,离婚在西方更为普遍,也更为民众所接受。

四、对待同性恋的态度

1.同性恋之于中国

“龙阳”、“断袖”、“磨镜”等意为同性相恋。中国从古至今就不乏同性恋者,但是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诟病,迄今为止仍未被法律所承认。大部分民众仍然不能从心理上接受同性恋者,可谓谈之色变。所以同性恋者迄今为止在中国举步维艰,不仅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关,也与父母、亲朋好友难以接受有关。另外,法律的不认可也是关键因素。

2.同性恋之于西方

在历史上,基督教认为最严重的罪行就是同性恋,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所推行的禁欲主义,而且也是因为同性恋被认为是反自然、反上帝的,因此,同性恋被认为是邪恶之举。在历史上,同性恋是不被接受,在欧洲的中世纪,同性恋者曾受到严重的迫害,20世纪后期情况才稍稍好转。现如今,西方民众思想日益开放,对同性恋的态度较中方更为宽容。最近几年,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英国等已立法成人同性恋者的合法身份,对同性恋婚姻将予以保护。在同性恋这一点上,东西方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东西方对爱情婚姻所持观念差异甚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文化差异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双方经济实力、医疗、教育、保险等各种制度有关。


相关内容

  •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 2 An Exploration o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erms of Flowers 3 从跨文化角度论谚语中的比喻与翻译 4 浅析唐诗翻译的 ...

  • [荨麻]中的女权主义与传统女性价值观的对比
  • <荨麻>中的女权主义与传统女性价值观的对比 ◎刘小辉 内容提要:<荨麻>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小说不仅探讨了爱情的真谛,也向读者们展现了两位昔日好友,在不同的女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下,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以对比的方式,力图将两人之间的价值取向 ...

  • 论美国的爱情婚姻观
  • 论美国的爱情婚姻观 *** 学院:-- 班级:-- 学号:-- 内容提要: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而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又深刻地影响着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人类是感情的动物,其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生活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那么现代美国人究竟抱有怎样的爱情婚姻态度,受怎样的社会价值观来影响 ...

  • 关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西方婚恋观传入我国,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的婚恋观又是如何?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探索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价值判定标准和特 ...

  • 不只是宿命_从_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_探讨当代女性生存尴尬
  • 作家作品新论39 不只是宿命 ---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探讨当代女性生存尴尬 ■福建师范大学高 沁 内容摘要:女权主义经过上个世纪几次运动取得了巨大发展,然"我"在接受这些人公内在不同意识之间互相发生的平等对话关系. 而随着时间推移隐蔽的矛盾逐渐显露,当代女性生存 ...

  •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爱情,多么美好的 ...

  • 第三讲 中西方伦理道德比较
  • 第三讲 中西方伦理道德比较 主讲人:赵建建 导论:伦理道德的本质 一.中西方伦理道德的思想基础 二.中西方伦理道德的表现 三.比较及评价 导论:伦理道德的本质 导入:公交车让座图片 道德一词近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社会生活的繁复决定了统治阶级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法律.武力来强制社会功能在一定 ...

  • 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具体格式
  • 学号: 学号:200516040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题 学 目 生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悲剧 徐达 张洪杰 2005 级 汉语言文学 中文系 文学院 指导教师 年 专 系 学 级 业 别 院 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浅析<平凡的 ...

  •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 文化人类学名词解释 文化 文明 文本 巫术 问卷 人种 人科 人格 入赘 婚姻 互惠 分类 习性 涵化 濡化 怀特 佩里 利奇 泰勒 莫斯 苗族 民族 族群 符号 产翁 社区 失范 米德 传统 残存 变异(进化) BOAS 库拉 百越 文化区 亚文化 文化丛 民族志 民族学 从妻居 相对论 小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