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院院长谈大学生"掏鸟"案:舆论反转了

昨日下午,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参会。

原标题:“民告官”异地审判在哪审?原告挑

两年前,对于“民告官”案件,河南在全国采用“异地管辖异地审判”的做法,实施两年来,效果如何?

去年河南发生的“掏鸟案”曾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司法机关如何看待“掏了十几只鸟获刑10年半”的判决?

对于上述问题,新京报专访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

谈“民告官”

把案件管辖地选择权交给原告

新京报:“民告官”异地管辖具体怎么运作?某起案件由哪个法院负责审理,最终由谁决定?

张立勇:我们采取“转圈推磨”的方法,确定管辖法院,原则上,县市区行政机关作被告的案件,由相邻或相近的县市区法院管辖。比如郑州市的案件由新乡法院管辖,新乡市的案件由洛阳法院管辖,洛阳市的案件由郑州法院管辖。同时,我们赋予当事人拥有案件管辖的选择权,当事人可以直接到异地法院起诉,也可以在当地法院起诉。

新京报:也就是说,某位百姓想起诉政府机关,可以自己选择到哪个法院提起诉讼?

张立勇:是的,不是针对个案,也不是法院指定的,把管辖的选择权交给原告。

新京报:有没有对案件性质作出限制?比如,只有某几类“民告官”案件,可以异地管辖异地审判?

张立勇:试行阶段主要是三类案件,2014年5月,我们出台了《关于行政案件异地管辖问题的规定(试行)》,规定三类案件适用异地审判:基层法院管辖的以县级人民政府为被告的案件、中级法院管辖的以省辖市政府为被告的案件、环境保护行政案件。

2015年4月又出台了《补充规定》,扩大了异地管辖的案件范围:除少量的省直行政机关和省辖市市直行政机关作被告的案件之外,基层法院管辖的行政案件全部异地管辖。

新京报:百姓、法官的反映怎么样?

张立勇:实行异地管辖,老百姓对行政诉讼中的担心大幅减少,即使败诉也很少再埋怨“官官相护”,不再上诉和信访。全省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由原来的46.7%提高到76.6%。法官也欢迎,不用考虑其他案外因素,能依法审理,公正断案。

新京报:政府机关配合吗?会不会有的政府有抵触心理?

张立勇:实行异地管辖后,行政机关败诉率明显上升,倒逼行政机关重视应诉工作,不少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去年出庭应诉率是17.3%。我们已经与河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联合下发文件,就行政首长出庭做出硬性规定,下一步,我们要促进更多的、级别更高的行政机关领导出庭应诉。

谈“掏鸟”案

他掏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新京报:去年,河南新乡市中院判处的“掏鸟”案,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人认为量刑过重,你认为刑罚合适吗?

张立勇:这起案件的证据充分。2014年,河南在校大学生闫啸天和朋友在辉县市捕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16只,并售卖,2015年5月,辉县市法院一审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闫啸天有期徒刑十年半,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闫啸天明知燕隼是国家保护动物,也知道自己的猎捕行为是违法的,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猎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隼科十只以上,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院一审、二审认定被告人闫啸天犯非法猎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定罪准确。

新京报:可不少网友当时说,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不应该因为掏了十几只鸟就受到如此重罚。

张立勇:保护濒危物种、修复业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恐怕更加困难。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把保护环境定为基本国策,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法律手段在生态保护领域必须不断强化。如果我们的法律对捕猎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网开一面,后果将是更多的珍禽猛禽被贩卖、猎杀。

新京报:当时各界对法院一片质疑声,压力大吗?

张立勇:去年12月,媒体刊登《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的报道,使这起案件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新闻发布后,多数网民认为,掏个鸟窝就被判刑十年半,量刑太重,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声讨和质疑法院判决。

之后,随着媒体对主审法官、闫啸天父亲及律师、法学专家的采访,以及闫啸天长期通过QQ、贴吧等网络渠道贩卖猎隼等珍稀鸟类的信息被披露,网友们才知道详情,转而痛斥偷猎的行为。舆论又发生了反转。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舆论反转?对司法机关有影响吗?

张立勇:“掏鸟案”其实是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经过媒体的大量报道,已经收到了非常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新京报:这样的舆论反转暴露出什么问题?

张立勇:曾有网友评论“掏几只鸟就判十年刑,做人不如做鸟”,这反映出很多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缺位和法律意识的淡薄。被告人掏的不是普通的鸟,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属于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从法律上讲,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涉及国家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那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这次判决,也警示了潜在的盗猎者,增强了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谈“执行难”

网络司法拍卖扼制暗箱操作

新京报:“执行难”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去年底,河南媒体就披露了“老汉13年胜诉13次建不起房”的基层执行难案例,对破解“执行难”上有什么考虑?

张立勇:媒体报道的这起“老汉13年胜诉13次建不起房”案例,已经圆满解决了。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我们最近要求各个中院和各级法院,必须由常务副院长分管执行工作,凡是没有配备执行局长的,必须选优秀的执行局局长,这是一个措施。

我们还准备开展两项措施,一是把基层的执行局都改成执行分局,由中院的执行局统一领导。还有,实行异地管辖,我们正在几个中院做试点,加大执行力度。

新京报:也就是说,就像“民告官”行政诉讼案件一样,执行环节也要跨地域?

张立勇:是的,各基层法院的执行分局都将统一调配,实行异地执行,防止干预。

我们要在两至三年内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其实,司法拍卖是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司法腐败的易发多发领域,所以,我们还要做好网络司法拍卖。

新京报:网络司法拍卖是把涉诉资产都拿到网上拍卖吗?

张立勇:是的。近年来,法院查处民事执行阶段违法违纪案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资产处置特别是司法拍卖环节。有的将待处置涉诉资产低估贱卖,有的将拍卖公告刊登在不起眼的位置故意造成拍品流拍,通过暗箱操作低价贱卖;还有的地方出现串标、围标、人为控场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目前在河南的法院,网络拍卖是常态,不实行网络拍卖是例外。

新京报:效果明显吗?

张立勇:这项工作是去年推进的,到2015年年底,全省各级法院网络拍卖上传拍品9708件,总评估价170.3亿元,到期拍品6854件,成交2306件,成交金额25.35亿元。与2014年相比:上传拍品数增长280%、总评估价提高300%、到期拍品数提高273%、成交拍品数上升102%。

网络司法拍卖突破了地域限制,参与拍卖的人数增多;网上参与竞拍的人相互不认识,可以从技术上减少串标、围标等干扰司法拍卖的行为;拍卖信息一律通过网络发布,所有竞买人不直接与经办人员联系,排除了人为干预、信息获取渠道不一致等问题,挤压了暗箱操作的空间。

民告官百姓胜诉率27.8%

对于行政诉讼案件,也就是俗称的“民告官”案件,河南省从2014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异地管辖制度”。

张立勇介绍,司法实践中,“民告官”案件存在立案难、胜诉难、执行难等问题,原告胜诉率只有10%左右,司法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在很多人眼里,法院是政府的法院,所以有了冤屈就找“县长”不找“院长”。老百姓不愿告、不敢告,觉得告了也白告。法官受到当地干扰,不敢审、不好审,审了也执行不了。

河南省规定,“民告官”案件由异地法院立案审理。去年,河南“民告官”案件22642件,比上一年的15746件增长了43.8%;老百姓胜诉率27.8%,较之原来的10.2%,提高17.6个百分点。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凤凰网微信(ID:ifeng-news),欢迎关注。

昨日下午,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参会。

原标题:“民告官”异地审判在哪审?原告挑

两年前,对于“民告官”案件,河南在全国采用“异地管辖异地审判”的做法,实施两年来,效果如何?

去年河南发生的“掏鸟案”曾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司法机关如何看待“掏了十几只鸟获刑10年半”的判决?

对于上述问题,新京报专访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

谈“民告官”

把案件管辖地选择权交给原告

新京报:“民告官”异地管辖具体怎么运作?某起案件由哪个法院负责审理,最终由谁决定?

张立勇:我们采取“转圈推磨”的方法,确定管辖法院,原则上,县市区行政机关作被告的案件,由相邻或相近的县市区法院管辖。比如郑州市的案件由新乡法院管辖,新乡市的案件由洛阳法院管辖,洛阳市的案件由郑州法院管辖。同时,我们赋予当事人拥有案件管辖的选择权,当事人可以直接到异地法院起诉,也可以在当地法院起诉。

新京报:也就是说,某位百姓想起诉政府机关,可以自己选择到哪个法院提起诉讼?

张立勇:是的,不是针对个案,也不是法院指定的,把管辖的选择权交给原告。

新京报:有没有对案件性质作出限制?比如,只有某几类“民告官”案件,可以异地管辖异地审判?

张立勇:试行阶段主要是三类案件,2014年5月,我们出台了《关于行政案件异地管辖问题的规定(试行)》,规定三类案件适用异地审判:基层法院管辖的以县级人民政府为被告的案件、中级法院管辖的以省辖市政府为被告的案件、环境保护行政案件。

2015年4月又出台了《补充规定》,扩大了异地管辖的案件范围:除少量的省直行政机关和省辖市市直行政机关作被告的案件之外,基层法院管辖的行政案件全部异地管辖。

新京报:百姓、法官的反映怎么样?

张立勇:实行异地管辖,老百姓对行政诉讼中的担心大幅减少,即使败诉也很少再埋怨“官官相护”,不再上诉和信访。全省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由原来的46.7%提高到76.6%。法官也欢迎,不用考虑其他案外因素,能依法审理,公正断案。

新京报:政府机关配合吗?会不会有的政府有抵触心理?

张立勇:实行异地管辖后,行政机关败诉率明显上升,倒逼行政机关重视应诉工作,不少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去年出庭应诉率是17.3%。我们已经与河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联合下发文件,就行政首长出庭做出硬性规定,下一步,我们要促进更多的、级别更高的行政机关领导出庭应诉。

谈“掏鸟”案

他掏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新京报:去年,河南新乡市中院判处的“掏鸟”案,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人认为量刑过重,你认为刑罚合适吗?

张立勇:这起案件的证据充分。2014年,河南在校大学生闫啸天和朋友在辉县市捕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16只,并售卖,2015年5月,辉县市法院一审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闫啸天有期徒刑十年半,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闫啸天明知燕隼是国家保护动物,也知道自己的猎捕行为是违法的,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猎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隼科十只以上,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院一审、二审认定被告人闫啸天犯非法猎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定罪准确。

新京报:可不少网友当时说,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不应该因为掏了十几只鸟就受到如此重罚。

张立勇:保护濒危物种、修复业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恐怕更加困难。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把保护环境定为基本国策,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法律手段在生态保护领域必须不断强化。如果我们的法律对捕猎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网开一面,后果将是更多的珍禽猛禽被贩卖、猎杀。

新京报:当时各界对法院一片质疑声,压力大吗?

张立勇:去年12月,媒体刊登《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的报道,使这起案件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新闻发布后,多数网民认为,掏个鸟窝就被判刑十年半,量刑太重,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声讨和质疑法院判决。

之后,随着媒体对主审法官、闫啸天父亲及律师、法学专家的采访,以及闫啸天长期通过QQ、贴吧等网络渠道贩卖猎隼等珍稀鸟类的信息被披露,网友们才知道详情,转而痛斥偷猎的行为。舆论又发生了反转。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舆论反转?对司法机关有影响吗?

张立勇:“掏鸟案”其实是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经过媒体的大量报道,已经收到了非常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新京报:这样的舆论反转暴露出什么问题?

张立勇:曾有网友评论“掏几只鸟就判十年刑,做人不如做鸟”,这反映出很多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缺位和法律意识的淡薄。被告人掏的不是普通的鸟,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属于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从法律上讲,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涉及国家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那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这次判决,也警示了潜在的盗猎者,增强了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谈“执行难”

网络司法拍卖扼制暗箱操作

新京报:“执行难”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去年底,河南媒体就披露了“老汉13年胜诉13次建不起房”的基层执行难案例,对破解“执行难”上有什么考虑?

张立勇:媒体报道的这起“老汉13年胜诉13次建不起房”案例,已经圆满解决了。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我们最近要求各个中院和各级法院,必须由常务副院长分管执行工作,凡是没有配备执行局长的,必须选优秀的执行局局长,这是一个措施。

我们还准备开展两项措施,一是把基层的执行局都改成执行分局,由中院的执行局统一领导。还有,实行异地管辖,我们正在几个中院做试点,加大执行力度。

新京报:也就是说,就像“民告官”行政诉讼案件一样,执行环节也要跨地域?

张立勇:是的,各基层法院的执行分局都将统一调配,实行异地执行,防止干预。

我们要在两至三年内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其实,司法拍卖是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司法腐败的易发多发领域,所以,我们还要做好网络司法拍卖。

新京报:网络司法拍卖是把涉诉资产都拿到网上拍卖吗?

张立勇:是的。近年来,法院查处民事执行阶段违法违纪案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资产处置特别是司法拍卖环节。有的将待处置涉诉资产低估贱卖,有的将拍卖公告刊登在不起眼的位置故意造成拍品流拍,通过暗箱操作低价贱卖;还有的地方出现串标、围标、人为控场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目前在河南的法院,网络拍卖是常态,不实行网络拍卖是例外。

新京报:效果明显吗?

张立勇:这项工作是去年推进的,到2015年年底,全省各级法院网络拍卖上传拍品9708件,总评估价170.3亿元,到期拍品6854件,成交2306件,成交金额25.35亿元。与2014年相比:上传拍品数增长280%、总评估价提高300%、到期拍品数提高273%、成交拍品数上升102%。

网络司法拍卖突破了地域限制,参与拍卖的人数增多;网上参与竞拍的人相互不认识,可以从技术上减少串标、围标等干扰司法拍卖的行为;拍卖信息一律通过网络发布,所有竞买人不直接与经办人员联系,排除了人为干预、信息获取渠道不一致等问题,挤压了暗箱操作的空间。

民告官百姓胜诉率27.8%

对于行政诉讼案件,也就是俗称的“民告官”案件,河南省从2014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异地管辖制度”。

张立勇介绍,司法实践中,“民告官”案件存在立案难、胜诉难、执行难等问题,原告胜诉率只有10%左右,司法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在很多人眼里,法院是政府的法院,所以有了冤屈就找“县长”不找“院长”。老百姓不愿告、不敢告,觉得告了也白告。法官受到当地干扰,不敢审、不好审,审了也执行不了。

河南省规定,“民告官”案件由异地法院立案审理。去年,河南“民告官”案件22642件,比上一年的15746件增长了43.8%;老百姓胜诉率27.8%,较之原来的10.2%,提高17.6个百分点。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凤凰网微信(ID:ifeng-news),欢迎关注。


相关内容

  • 基法院层院长谈法院去地方化:副县级待遇落实不了
  • 原标题:去地方化,基层法官准备好了吗?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有人说,法官待遇提高似乎指日可待,但这却让一些基层法院有喜有忧. 文_本刊记者舒炜 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有一则信息颇为引人关注,从2008年至2012年,北京市法院系统流失3 ...

  • "负领导责任"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 法官出问题,不仅要惩办犯错法官,院长也要担责--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出台<全省法院关于实行领导干部问责的规定>,将问责的矛头直指各级法院的院长.据悉,因为"眼花法官案",河南陕县法院院长何建中成为新规定下第一个被问责的法院领导.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表示,今后还将制定 ...

  • 马云龙:深度报道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 深度报道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在河南的实践和体会 深度报道是新词,这些年来对这种新闻形式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叫特别报道.深度报道等等,实际上这种报道形式,远的不说,近的开山之作就是刘.宾/雁1979年冬天发表的一篇报告文学,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深度报道,叫<人妖之间>. 我惊 ...

  • 河北开审王书金舆论聚焦聂树斌
  • 6月25日上午7时,河北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前东西百余米道路被警方警戒.这个距离邯郸市中心偏远的路段,罕见地吸引了很多媒体关注,18年前被判处死刑的聂树斌能否翻案,寄希望于当天受审的犯罪嫌疑人-王书金. 1994年9月,聂树斌因涉嫌在石家庄市西郊玉米地里强奸杀害女工康某而被捕.次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 ...

  • 限制死刑目标下死缓并限制减刑适用论文
  • 论限制死刑目标下的死缓并限制减刑的适用 摘要:201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四个最新的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对目前的审判工作以及社会舆论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厘清和阐释,其中的王志才故意杀人案更是明确了判处死缓并适用限制减刑的具体条件,对于我国死刑制度的适用条件以及限制减刑制度的具体适用 ...

  • 2016年中国十大影响力案件
  • 一.白恩培案:终身监禁第一案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宣判.判决书称,2000年至2013年,白恩培先后利用担任青海省委书记.云南省委书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和地位 ...

  • 家长考生热议2015年陕西高考作文:你会写信给谁?
  • 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 新课标Ⅰ 新课标Ⅱ 湖北 山东 广东 四川 安徽 山西 黑龙江 辽宁 福建 河南 河北 江苏 陕西 湖南 北京 吉林 贵州 广西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甘肃 浙江 重庆 江西 天津 上海 宁夏 青海 海南 西藏 2015年陕西高考作文 阅读材料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因父 ...

  • 云南27刀杀人案该不该判死刑
  • 近日,继李昌奎案受到全国广泛关注后,云南又一起类似的案件成为举国焦点:三年前男子赛锐连捅27刀将女孩吴倩刺死,云南高院却在二审将其由死刑立即执行改判为死缓.-[详细] 与李昌奎相比,赛锐据说是一位富家子弟,这迅速转移了部分民众的怒火,也再次使云南高院陷入舆论漩涡.昨日,受害者家属在昆明表示希望法院再 ...

  • 在法院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今天,我们在xx召开xx省法院新闻宣传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省法院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与总结全省法院丽江会议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全省法院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和要求进行安排与部署,同时,对新闻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