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培养

2009-05-26 19:23 发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当今信息社会要求教育传播最新的信息,更要求学生具有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阅读正是学生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理解信息的过程,是作者与学生间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和合作的精神,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有效培养阅读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对未来活动有准备作用,对已在进行活动有推动作用,对活动创造性态度有促进作用,这十分有利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恰当的阅读教学的导入能激活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1.设置问题,激活需要,引起兴趣。

以SEFC BII B Lesson 54为例,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1)How can we receive TV programs every day?

2) How do we know the weather change?

3) How does a satellite produce electricity?

4) How many kinds of satellites are there in the world? What are they?

5) What do you think of satellites? Why?

以上质疑有助于学生带着新奇去探究其真相,主动参与阅读。

2.引出阅读相关话题或演示有关画图、实物,唤起学生兴趣。

以SE FCBI B Lesson 38为例,教师可用多媒体呈现奥运会的盛况,加深对Olympic Games的了解,使学生处于思维的积极准备状态中,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的了解,形成良好的轻松阅读心理环境。

(二)课外书籍、杂志以及互联网上的众多有益的信息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它们乐于阅读。

一个酷爱某一领域的学生总是自主地想尽一切办法去搜索检录与其有关的所有信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恰当地应用学生学习英语动机和英语交际需要,学生就会自主地阅读相关话题的英文报刊、杂志以及搜索查询英文网站上的材料,形成阅读鉴赏能力。

二、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目前,影响高中生阅读速度的不良习惯,有阅读视幅小、声读、指读、回读、每遇生词查词典、每个长句究语法等。视幅是指眼睛每停留一次所清晰地感知文字的广度,对阅读的影响表现在每看一眼(即定置)能看清它的数量以及眼睛定置的次数与时间;声读是指在阅读时轻声地念出单词来,有时可能是无声地动嘴唇;指读是指内心想像或默吟着每个单词的发音,往往用手指、钢笔或尺子指着读,声读与指读是早期英语学习时以发音阅读为中心的学习法和精读养成的阅读习惯所致;回读又称倒读或复视,是再度倒回来重新阅读,这是阅读者对自已已感知的材料缺乏自信,借助汉语翻译理解文意所致。

阅读速度的快慢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学生必须加强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1.扩大视幅,组块阅读

高效率的读者总是以意群为阅读组块加以识别的,句子组块大,读速快,易被大脑感知并整合成连贯语义的单位,回忆理解速度快。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利用末稍视觉扩大以意群为组块的视幅,可将一行文字切分为几块,逐步减少,达到阅读时尽力减少眼停次数的目的;目光要比字行高一些,这样进入视野的便是词组句子而不是单词,让学生理解整句,从而形成迅速从前一句扫视到下一句的能力,如: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eapons / used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 was not a weapons /used against people, / but rather a drug / used against disease.

2.运用默读

正确的默读速度比出声读快三倍左右。学生要自觉锻炼扩大视幅,加快读速,加强眼球运动训练,养成组块阅读的习惯,读时要少眨眼、不摆头,保持坐姿端正,书本放在眼睛正前方,眼睛与书本距离约一尺,从而保证同一适当距离同一视角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摄入语言信息。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文字符号上,避免嘴唇嚅动低声朗读。教师可有意识从浅易文章开始加以训练学生,逐渐扩大阅读的难度,防止在阅读中分散注意力,减慢阅读速度。

3.减少回读

在阅读中,学生要增强阅读自信心,避免过细的阅读,如能充分理解文章整体大意而不寻找某一具体细节时,可以减少回读,以便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信息。

4.限时阅读

限时阅读,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增加紧迫感。这有利于促进阅读技能形成,也有利于定时高质量地完成特定的阅读任务。

5.跳读与略读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其阅读目的、内容及文体调整阅读速度,利用它有的认知结构,借助尽可能少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推理,跳出阅读材料,客观地判断作者的意图。其关键就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主题句。这种方法也适应于在时间短、文章长等特定条件下进行阅读理解。

6.尽量少查词典,少分析句子结构

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如阅读中遇到生词,教师让学生不慌张,可利用上下文暗示、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各种关系的标志词,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去猜测、判断词义,尽量不查词典,否则定会影响阅读速度;只要能看懂的长句,让学生不必分析其句子成份与功能。但确实影响文章意思而又无法猜测判断的关键词、长难句例外。这种不用词典只通过阅读识别生词的能力,即猜词悟意,是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常见的标志词有:定义:refer to, mean 释义:that is, in other words, namely 举例:for example, such as 增补:besides, what is more, also, not only...but also, both …and 转折对照:however, instead, but, yet, even if, even though, while,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目的:in order that, in order to, so that, so as to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的正确程度是阅读的关键。目前高中生在阅读理解时,只注意文章的一般信息的吸取,缺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不动脑筋,缺乏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有要意识地加以训练。

(一)辨明文体,狠抓主题句,弄清文章主旨

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而一篇文章又是段落间有机联系的结合体。整篇文章的主题往往通过各段落大意的深入而展开的,这种意思概括、句子结构简单的段意句子,称主题句(the topic sentence),其它句子用来解释、支持、发展主题句所表达的主题。文章的主题通常在一段的段首,也有的在段末;也有一些文章,主题句常贯穿整篇文章中,只有纵观全文,注意各段落主题句的联系,才能真正地确立主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辨明文体,迅速捕捉主题句,运用合理的逻辑关系概括出文章正确的主题。

(二)理清作者思路,辨认和记忆文章的主要信息

通过阅读,让学生辨明文章的主要逻辑关系,时间、空间顺序,人物间的关系,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展开形式,形成关键词、主题词、重点段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梳理主题与细节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辩认和记忆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的习惯,这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补充说明或例证是对主题支持的主要观点,是主题句的扩展,千万不可忽视。而不同体裁文章的记忆材料有所侧重,史地、科普类,侧重记忆事实和细节,人物、故事类侧重理解文章主题、写作意图、人物性格等。社会文化类侧重理解作者所阐明的观点和所得出的结论。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既排除命题人借助同义词或同义结构的文字干扰,又要排除主题与细节,正确细节与非正确细节混杂的意义干扰,抓住围绕主题所展开的每个细节进行综合分析。

(三)联系语境,结合常识进行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深层理解是指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也指作者期待读者读了文章后知道怎样去做某事或按某种方式去思考问题,通常作者将其意图隐含在文章之中不明确表达,要求读者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阅读中,学生要以文章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分析线索的引伸,理清逻辑关系,根据一般常识进行合理科学的判断推理,准确得出结论;要纵观全文,尽量考虑文章提供的全部信息,透过重要细节抓住本质,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防止学生用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以课文为载体进行语篇阅读能力培养,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形成能力的主渠道,课文是英语教学中实现其目的的主要载体之一,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课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以语法为主体翻译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它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课堂提问,让学生了解课文片面内容,然后教师逐句翻译并讲解语法要点。它只停留在字句的掌握上,忽视文章的结构、内容与背景,对课文理解片面, 阅读速度慢,摄取信息量少。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阅读理解是语言知识和人脑中各种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效率的阅读要依靠两个知识处理过程:一个是以语言输入为基础的感知输入;另一个是以读者原有的知识处理为基础的非感知输入,只有两种输入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理解程度,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现代阅读教学改革正是要强化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模式(导入Presentation )—阅读(Reading)—检测(Test)—巩固(Consolidation)—精读(Intensiv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

导入(Presentation ):

教师呈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提出与文章中心内容相关的问题,寻找与学生的现有知识、兴趣、阅历相联系的切入点,激活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阅读(Reading):

a.掠读(Skimming)。在规定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查找有关信息,或浏览全文,迅速查找主题。

b.细读(Detail reading) :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具体事实与重要情节,把握全篇,记叙文掌握五W (What 、Who 、When 、Where 、Why )一H(How),而议论文注意主题句和论据。

(三)检测(Test )

教师利用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多项选择、归纳中心和单词释义等,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

(四)巩固(Consolidation )

通过学生讨论、作笔记、列填表或辩论、角色扮演、口述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和缩写改写课文,全方位角度理解课文。

(五)精读(Intensive reading)

学生处理文章的难点和主要语言点,分析影响文章理解的长难句。由学生讨论、置疑或由教师置疑启示学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教师讲解代替学生理解的作法。

(六)泛读(Extensive reading)

指导学生从报刊、杂志书籍、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 总之,“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独立、快速地获取信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参与阅读,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精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

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了解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增强阅读领悟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新大纲的教学要求规定高中毕业一级水平(会考要求)要补充阅读10万词;二级水平(高考要求)要补充阅读20万词。因此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必须定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英语报刊(《英语周报》、《英语园地》、《英语画刊》、《21st Century 》等)和英语书籍,选取阅读材料要注意题材的广泛性、体裁多样性、难度的适应性和内容的阶段性。也就是阅读材料丰富多彩,不单一化,有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日常生活、新闻报道、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史地常识、科普文章,记叙文、描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都有;篇幅适当,难度适中,不同教学阶段向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切忌一刀切。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快捷的方式,网上阅读成为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通过网上阅读,学生可以自主读书,学会自主学习,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建立英语阅读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个别化阅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我拓展阅读空间;教师还可利用交互式阅读材料及其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问题设计,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指导。

六.结束语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必然趋势。

2009-05-26 19:23 发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当今信息社会要求教育传播最新的信息,更要求学生具有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阅读正是学生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理解信息的过程,是作者与学生间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和合作的精神,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有效培养阅读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对未来活动有准备作用,对已在进行活动有推动作用,对活动创造性态度有促进作用,这十分有利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恰当的阅读教学的导入能激活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1.设置问题,激活需要,引起兴趣。

以SEFC BII B Lesson 54为例,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1)How can we receive TV programs every day?

2) How do we know the weather change?

3) How does a satellite produce electricity?

4) How many kinds of satellites are there in the world? What are they?

5) What do you think of satellites? Why?

以上质疑有助于学生带着新奇去探究其真相,主动参与阅读。

2.引出阅读相关话题或演示有关画图、实物,唤起学生兴趣。

以SE FCBI B Lesson 38为例,教师可用多媒体呈现奥运会的盛况,加深对Olympic Games的了解,使学生处于思维的积极准备状态中,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的了解,形成良好的轻松阅读心理环境。

(二)课外书籍、杂志以及互联网上的众多有益的信息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它们乐于阅读。

一个酷爱某一领域的学生总是自主地想尽一切办法去搜索检录与其有关的所有信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恰当地应用学生学习英语动机和英语交际需要,学生就会自主地阅读相关话题的英文报刊、杂志以及搜索查询英文网站上的材料,形成阅读鉴赏能力。

二、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目前,影响高中生阅读速度的不良习惯,有阅读视幅小、声读、指读、回读、每遇生词查词典、每个长句究语法等。视幅是指眼睛每停留一次所清晰地感知文字的广度,对阅读的影响表现在每看一眼(即定置)能看清它的数量以及眼睛定置的次数与时间;声读是指在阅读时轻声地念出单词来,有时可能是无声地动嘴唇;指读是指内心想像或默吟着每个单词的发音,往往用手指、钢笔或尺子指着读,声读与指读是早期英语学习时以发音阅读为中心的学习法和精读养成的阅读习惯所致;回读又称倒读或复视,是再度倒回来重新阅读,这是阅读者对自已已感知的材料缺乏自信,借助汉语翻译理解文意所致。

阅读速度的快慢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学生必须加强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1.扩大视幅,组块阅读

高效率的读者总是以意群为阅读组块加以识别的,句子组块大,读速快,易被大脑感知并整合成连贯语义的单位,回忆理解速度快。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利用末稍视觉扩大以意群为组块的视幅,可将一行文字切分为几块,逐步减少,达到阅读时尽力减少眼停次数的目的;目光要比字行高一些,这样进入视野的便是词组句子而不是单词,让学生理解整句,从而形成迅速从前一句扫视到下一句的能力,如: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eapons / used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 was not a weapons /used against people, / but rather a drug / used against disease.

2.运用默读

正确的默读速度比出声读快三倍左右。学生要自觉锻炼扩大视幅,加快读速,加强眼球运动训练,养成组块阅读的习惯,读时要少眨眼、不摆头,保持坐姿端正,书本放在眼睛正前方,眼睛与书本距离约一尺,从而保证同一适当距离同一视角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摄入语言信息。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文字符号上,避免嘴唇嚅动低声朗读。教师可有意识从浅易文章开始加以训练学生,逐渐扩大阅读的难度,防止在阅读中分散注意力,减慢阅读速度。

3.减少回读

在阅读中,学生要增强阅读自信心,避免过细的阅读,如能充分理解文章整体大意而不寻找某一具体细节时,可以减少回读,以便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信息。

4.限时阅读

限时阅读,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增加紧迫感。这有利于促进阅读技能形成,也有利于定时高质量地完成特定的阅读任务。

5.跳读与略读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其阅读目的、内容及文体调整阅读速度,利用它有的认知结构,借助尽可能少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推理,跳出阅读材料,客观地判断作者的意图。其关键就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主题句。这种方法也适应于在时间短、文章长等特定条件下进行阅读理解。

6.尽量少查词典,少分析句子结构

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如阅读中遇到生词,教师让学生不慌张,可利用上下文暗示、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各种关系的标志词,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去猜测、判断词义,尽量不查词典,否则定会影响阅读速度;只要能看懂的长句,让学生不必分析其句子成份与功能。但确实影响文章意思而又无法猜测判断的关键词、长难句例外。这种不用词典只通过阅读识别生词的能力,即猜词悟意,是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常见的标志词有:定义:refer to, mean 释义:that is, in other words, namely 举例:for example, such as 增补:besides, what is more, also, not only...but also, both …and 转折对照:however, instead, but, yet, even if, even though, while,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目的:in order that, in order to, so that, so as to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的正确程度是阅读的关键。目前高中生在阅读理解时,只注意文章的一般信息的吸取,缺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不动脑筋,缺乏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有要意识地加以训练。

(一)辨明文体,狠抓主题句,弄清文章主旨

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而一篇文章又是段落间有机联系的结合体。整篇文章的主题往往通过各段落大意的深入而展开的,这种意思概括、句子结构简单的段意句子,称主题句(the topic sentence),其它句子用来解释、支持、发展主题句所表达的主题。文章的主题通常在一段的段首,也有的在段末;也有一些文章,主题句常贯穿整篇文章中,只有纵观全文,注意各段落主题句的联系,才能真正地确立主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辨明文体,迅速捕捉主题句,运用合理的逻辑关系概括出文章正确的主题。

(二)理清作者思路,辨认和记忆文章的主要信息

通过阅读,让学生辨明文章的主要逻辑关系,时间、空间顺序,人物间的关系,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展开形式,形成关键词、主题词、重点段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梳理主题与细节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辩认和记忆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的习惯,这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补充说明或例证是对主题支持的主要观点,是主题句的扩展,千万不可忽视。而不同体裁文章的记忆材料有所侧重,史地、科普类,侧重记忆事实和细节,人物、故事类侧重理解文章主题、写作意图、人物性格等。社会文化类侧重理解作者所阐明的观点和所得出的结论。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既排除命题人借助同义词或同义结构的文字干扰,又要排除主题与细节,正确细节与非正确细节混杂的意义干扰,抓住围绕主题所展开的每个细节进行综合分析。

(三)联系语境,结合常识进行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深层理解是指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也指作者期待读者读了文章后知道怎样去做某事或按某种方式去思考问题,通常作者将其意图隐含在文章之中不明确表达,要求读者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阅读中,学生要以文章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分析线索的引伸,理清逻辑关系,根据一般常识进行合理科学的判断推理,准确得出结论;要纵观全文,尽量考虑文章提供的全部信息,透过重要细节抓住本质,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防止学生用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以课文为载体进行语篇阅读能力培养,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形成能力的主渠道,课文是英语教学中实现其目的的主要载体之一,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课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以语法为主体翻译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它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课堂提问,让学生了解课文片面内容,然后教师逐句翻译并讲解语法要点。它只停留在字句的掌握上,忽视文章的结构、内容与背景,对课文理解片面, 阅读速度慢,摄取信息量少。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阅读理解是语言知识和人脑中各种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效率的阅读要依靠两个知识处理过程:一个是以语言输入为基础的感知输入;另一个是以读者原有的知识处理为基础的非感知输入,只有两种输入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理解程度,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现代阅读教学改革正是要强化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模式(导入Presentation )—阅读(Reading)—检测(Test)—巩固(Consolidation)—精读(Intensiv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

导入(Presentation ):

教师呈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提出与文章中心内容相关的问题,寻找与学生的现有知识、兴趣、阅历相联系的切入点,激活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阅读(Reading):

a.掠读(Skimming)。在规定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查找有关信息,或浏览全文,迅速查找主题。

b.细读(Detail reading) :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具体事实与重要情节,把握全篇,记叙文掌握五W (What 、Who 、When 、Where 、Why )一H(How),而议论文注意主题句和论据。

(三)检测(Test )

教师利用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多项选择、归纳中心和单词释义等,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

(四)巩固(Consolidation )

通过学生讨论、作笔记、列填表或辩论、角色扮演、口述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和缩写改写课文,全方位角度理解课文。

(五)精读(Intensive reading)

学生处理文章的难点和主要语言点,分析影响文章理解的长难句。由学生讨论、置疑或由教师置疑启示学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教师讲解代替学生理解的作法。

(六)泛读(Extensive reading)

指导学生从报刊、杂志书籍、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 总之,“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独立、快速地获取信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参与阅读,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精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

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了解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增强阅读领悟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新大纲的教学要求规定高中毕业一级水平(会考要求)要补充阅读10万词;二级水平(高考要求)要补充阅读20万词。因此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必须定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英语报刊(《英语周报》、《英语园地》、《英语画刊》、《21st Century 》等)和英语书籍,选取阅读材料要注意题材的广泛性、体裁多样性、难度的适应性和内容的阶段性。也就是阅读材料丰富多彩,不单一化,有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日常生活、新闻报道、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史地常识、科普文章,记叙文、描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都有;篇幅适当,难度适中,不同教学阶段向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切忌一刀切。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快捷的方式,网上阅读成为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通过网上阅读,学生可以自主读书,学会自主学习,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建立英语阅读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个别化阅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我拓展阅读空间;教师还可利用交互式阅读材料及其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问题设计,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指导。

六.结束语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必然趋势。


相关内容

  •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作者:陈晓梅 吴立波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5年第03期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和说是理解的技能,而读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 ...

  • 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
  • 摘 要:幼儿时期是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良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阅读的兴趣,阅读的能力和进一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阅读习惯培养中,可以通过创设阅读的氛围和环境.引导幼儿阅读,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实施阅读,并注重阅读习惯培养的长期性,同时注重家园协作,共同推动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 关 ...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在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 摘要:教师在教小学语文时,要让教学课堂充满艺术效果,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参与到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语文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其次,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教育教学: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苏宗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考试中最头疼的问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这类试题的失分最多.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奋斗的方向. 阅读是心灵交流的过程.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灵.人格有着重要作用.因此 ...

  •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 摘要:人一生智力和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幼儿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培养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最佳时期.阅读能力是人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基础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幼儿: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幼儿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早期阅读来培养的 ...

  • 浅谈早期阅读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之我见
  • 浅谈早期阅读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之我见 内容摘要: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天下父母谁不爱子女,谁不希望子女成才,那就必须随着婴儿智力曙光的出现时,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认真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研究表明, 3 - 8 岁是人的阅读 ...

  • 开展名著阅读的教学思考
  •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变得更大.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我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自主思考.但是,当前小学生因为种种外界因素,例如识字量不足. ...

  • 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水田村完小 何春艳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浅析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 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 能力 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 ...

  • 在阅读能力培养上下功夫
  • 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有什么样的阅读教学,就应有什么样的阅读测试工具.从这个逻辑上看,阅读测试是通过考查阅读成效来检验阅读教学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一种手段.它虽不是最终目的,但具有明显考查诊断.矫正导向.反馈激励其培养目标的功能,与阅读教学刚好形成一个完整的回合.因此,透过阅读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