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不离极爱按doc

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

1.再现汶川地震中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播放孩子们快乐生活的照片)

导言:刚才看到大家照片上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看到你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起快乐的身影,王老师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出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多媒体再现汶川地震前后图片,学生感受天灾带来的巨大的变化。)

二、追忆大地震

1、师:(出示震前图片)知道吗?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曾经生活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和你们一样也拥有着幸福的家庭和一样深爱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出示震后图片)可就在这一天——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让这个美丽的地方成了人间地狱!随着刹那的地动山摇, 无数的家园灰飞烟灭, 无数的躯体伤痕累累; 多少亲人,在地动山摇的瞬间骨肉分离,家毁人亡;七万个活泼的生命飞去了天堂, 七万颗强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醒目大字出现: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数据显示

2、面对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你们想说什么?

预设: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大自然在一瞬间就毁掉了人类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家园;人们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束手无策。人的生命太脆弱了,灾难总是来的这样毫无预兆, 猝不及防。如果有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在地震来临前撤到安全地带,那该多好啊!

过度:是的,这场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而更多的人来不及话别,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世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可是,就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孩子们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他们用最真最深的爱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大营救!知道他们是谁吗?

三、学习英雄

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小英雄故事。

2、认识这些抗震小英雄吗?(出示图片资料)你能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吗?

过度:是的,他们中有的几次冲入危房中用柔弱的肩膀救出同学;有的坚持不懈地用稚嫩的小手挖出被埋的伙伴;有的用歌声、读书声赶走恐惧、鼓励被埋的同学„„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救出小伙伴,越多越好„„

4、他们这样做值得吗?

3、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临危不惧 机智勇敢 顽强乐观 心中有大爱 )

5、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他们说的话吧!(配话外音)

6、如果你是被压的那个孩子,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小结:是的,是灾难让他们坚强,是灾难让他们学会了感恩!其实在大地怒吼的这一刻,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又何止这些孩子们?

(音乐起:在地震现场,我们随时可以看见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和民间自发的抗震救灾自愿者„„他们用血脉和双手创造着奇迹!生死不离,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播放生死不离视频,学生跟唱!)

过度:大灾之时有坚强,大灾之后有大爱,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在那个非常时期大家曾为汶川做过的事吗?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来追忆一下吧!

四 感受大灾之后有大爱

1、国家党和领导人慰问灾区人民的图片、音像资料。

2、同学们参与爱心活动的图片资料(字幕出示:学生喊出“汶川加油!”)

五、讨论一周年纪念活动

过度:同学们,再过四个星期就到5月12日了,从2008年5月12日到2014年的5月12日,整整过去了六年„„

1、此时,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图片展示建设新家园的情景)

2、大讨论:在这一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3、学生小组讨论

出专题板报分享园, 给灾区小朋友写信 节约零花钱再次捐款

折千纸鹤祈福 写一首小诗祭奠死难同胞, 进行抗灾自救演习

为死难同胞默哀

五、活动设计:

1、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一写

2、贴爱心卡:同学们,血脉能创造奇迹,彩虹就将在风雨后升起!让我们再次点燃爱心火炬,将我们的爱进行一次没有终点的传递吧!(再次播放齐唱《生死不离》)

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

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受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的,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学生深刻的审视自己,从而潜移默化的将这种爱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怀揣着梦想的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可就在这一天破了,梦碎了„„14时28分像一个魔咒,顷刻间,大地剧烈地震颤起来,一切都来得这么突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出示图片(到处是断壁残垣,残垣断壁,交通中断,通讯瘫痪,一座座城市成为孤岛,一时间哀号遍野)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一幕时,你想说些什么?(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大自然在一瞬间就毁掉了人类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家园;人们在自然的力...

量面前束手无策)

你对这地震有什么了解吗?

二、讨论交流

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8.0级,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人省市区417个县,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多元。这场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孩子一夜之间成为了孤儿„„而更多的人来不及话别,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世界,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图片感受)

过渡: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同学们是好样的。他们没有被震垮,而是以自己最深最真的爱参与了生命的大营救。看,这些无畏的小英雄们——

1、出示图片——英雄的图片

师讲解:几次冲入危房中用柔弱的肩膀救出同学——坚持不懈地用稚嫩的小手挖出被埋的伙伴——用歌声、读书声赶走恐惧、鼓励被埋的同学„„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发言)

师小结: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是好样的!!!

2、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去读读他的故事

3、读一读,再讨论交流

你有什么感受?(敬佩、感动)

他们在地震中都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学生举手,畅所欲言)

这么做值得吗,为什么?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分组讨论讨论后再交流:沉着冷静,勇于救人,临危不惧)

如果你是邹雯樱,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说说)

4、小结

大地怒吼的这一刻,是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生死不离,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断臂天使“小王彬”、废墟中领唱国歌的“许中政”、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何亚军”等,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小英雄,还有许多为了救助其他的生命,不幸和邹雯樱一样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人们,我们永远记住你。

多勇敢的孩子啊!多坚强的少年啊!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三、明心见性

这如一首歌中唱得好:(播放歌曲)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 想着生活继续,

这一刻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各抒己见:捐款,捐物,去前线和他们结成一帮一的好朋友,与他们通信鼓励他们„„)

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国已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近600亿元。

是啊,大灾之后是大爱!这一个个捐款箱凝聚了我们多少深情啊!这一根根蜡烛有寄托了我们多少的哀思与祝福!(出示捐款的图片)

出示:“汶川你好!汶川期待你重新站起来!”

四、总结延伸

大地不会忘记,汶川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世界不会忘记,英雄们用热血和身躯铸就了一幕幕辉煌的史诗。大灾之时有坚强,大灾之后有大爱,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他们,记住这感人的一幕又一幕。让爱延伸,让心传递,与你同在,《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

1.设置情境,检验学生灾难来临时的应对能力。

2.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应对灾难的能力,传递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应对灾难的能力,传递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准备:汶川地震图片、地震损失及伤亡资料、小英雄林浩、张春玲、邹雯樱等的图片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面对灾难,我们该怎么做?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平安、祥和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你知道有哪些灾难呢?(生说:火灾、洪水、海啸、矿难等)这些灾难会给人们造成重大的意外损失,有的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那么,当我们小学生遇到灾难时,应该怎么做呢?(出示:遇到灾难,我们该怎么做?)指名说。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好!当灾难来临时,我们首先要沉着冷静,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尽最大努力去救助别人,与同伴——生死不离。

二、了解汶川地震。师:当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来临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那场令人痛彻心扉的灾难——汶川地震吧?你对于这场地震你了解多少呢?(指名说:震级8.0级,余震3万多次,受灾4625万多人,69227名遇难,17923名失踪,损失8451亿多元等)

1. 师:对,这场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场灾难使许多人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孩子一夜之间成了孤儿------而更多的人来不及话别,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世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出示图片)

2.师:然而,天灾无情人有情,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同学们是好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几位杰出的代表,(出示:抗震救灾小英雄——图片加名字)他们是——(生说:林浩、张春玲、邹雯樱)

三、读英雄故事,学英雄行为。

1、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故事吧!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思考故事后面的这三个问题。好,打开书,开始读。(出示)

(1)林浩这么小,他在地震中做了什么?想一想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2)为什么同学们称张春玲为“美丽的小天使”?她美在哪里?(3)你想在邹雯樱的遗像前留下一句什么话?

2、现在开始同桌讨论,注意了,要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谁来说说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位小英雄?

林浩:林浩这么小,他在地震中做了什么?想一想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好的,我们继续交流,还有谁想说的?(3-4名)张春玲:(指问题)你来谈一谈。

邹雯樱:你想在邹雯樱的遗像前留下一句什么话?

4、同学们,这三位小英雄中,邹雯樱为了救同伴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出示图片,配乐)这位美丽活泼的女孩,以她的奔跑速度是完全可以跑出去的,但她为了救助其他的同学,又返身往楼上跑,却再也没能回来。当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的手里还紧紧地搀扶着一位同班同学。

(1)邹雯樱为了救同学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当你再次见到这张美丽活泼的面孔时,你想对已逝的她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写一写。

(2)指名读。(3-4人)

(3)师小结:邹雯樱,你悄悄地走了, 你就像一株默默绽放的樱花,将自己最美的一刻永远定格在了人们的心间!

5.在汶川地震中,像邹雯樱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能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的介绍他的事迹。(出示小英雄图片

6. 师述:同学们,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同学们是好样的。他们有的几次冲入危房用柔弱的臂膀救出同学,有的坚持不懈地用稚嫩的小手挖出被埋的伙伴,有的用歌声、读书声赶走恐惧,鼓励被埋的同伴,有的冒着随时发生余震的危险,为埋在废墟中的同学拿住盐水瓶-------他们在灾难面前与同伴(读)——生死不离。(出示:生死不离)

7.正是因为他们在地震中有这样英勇的表现,所以,(出示图文)通过公众投票,最终授予林浩等20名同学“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授予马小凤等30名同学“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称号。

8.课前我们已阅读了他们的故事,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出示)王彬是这样说的——“我得回去找同学!”

马小凤这样想的——“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

陈浩说——“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何翠青说——“遗憾的是我没有救出更多的同学! ”

9. 同学们,听了他们的心声,你是怎么想?指名说。

10.小结:这一句句充满爱的心声给困在废墟中的同伴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力量,它是

在告诉等待救援的同伴们:(出示,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四、导行。

1.过渡:了解了小英雄的事迹,我相信你们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同学们,如果真的发生了灾难,我们怎么逃生呢?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下面,到四人小组里讨论讨论,交流交流。指名说:谁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出示辨析)在消防疏散演练时:

(1)警报一拉响,同学们一窝蜂地往门口涌。(一窝蜂地涌向门边,有什么危害?)师介绍:有的时候还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同学们,你们不知道吧?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育才中学,就因为学生下了晚自习下楼的过程中有一位同学跌倒,后面的学生往前涌,引发了一起踩踏事件,造成8名学生遇难,26人受伤。所以,在紧急关头,不能一味地想着自己,要做到心中有他人。(2)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指挥下,安全、有序地撤离。师:是的,等会儿我们就要进行一次疏散演练,大家可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安全撤离,能不能做到?

(3)一位同学绊倒了凳子,紧跟在后面的同学将凳子移到旁边,保证了通道的畅通。

(4)一位同学腿脚不便,王小明和张小华搀扶着他一起撤离。师述:是的,在生死关头,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还要关心他人,救助他人,与同伴(指课题)——生死不离。

2.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紧急疏散演练,好不好?看同学们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撤离。听老师指挥!开始撤离!(拉警报)一二组撤,后面跟上!3.看到同学们安全地回到了教室,老师也松了口气,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呢?“你撤离时哪些方面做得好? ”“当时怎么想的? ”

4. 教师评价学生的演练,指出不足之处。

5. 小结: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人,所以在灾难面前要时刻记住:心中有他人,与同伴生死不离。

6. 再次进行疏散演练,教师小结。

五、总结。同学们,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平安、祥和的。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坦然、沉着冷静、以一个阳光的心态去迎接一切困难和挫折,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做到心中有他人,要怀揣一颗真诚的爱心,选择责任,选择担当,与同伴(指说)——生死不离。最后,让我们来听一听《生死不离》这首歌,同时,也把“生死不离”这四个字中所包含的真诚、爱心、责任、担当永远铭刻在自己的心中! (播放《生死不离》歌曲)

品德与社会《生死不离》教学反思扬中实小丁琪《生死不离》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能为你做什么”的第三课。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并能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应对灾难的能力,传递至真至纯的爱。课前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对汶川地震了解一点,但对在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却很少知道,尤其对英雄少年的优秀品质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我就想凭借《生死不离》这一课,引领儿童进行一次触动心灵的成长之旅。

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而我在教学开头就设计“面对灾难,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谈谈面对灾难时的做法。然后利用多媒体独特的视听魅力,创设了极具摧毁性的地震给人带来无尽伤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引起学生的震撼、悲伤、惋惜、可怜、关爱等情绪,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体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方法多样。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欣赏地震中小英雄的图片,让他们讲述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触景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供自主学习、体验感悟的机会。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本课的教学,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发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华儿女在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的不离不弃、勇于救人的精神以及小伙伴之间的至真至纯的爱。学生的情感脉搏不知不觉在跳跃起伏,他们被眼前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所深深吸引。看完课件后,有爱就不离开,有生命就不放弃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久回荡。

二、触摸真实,彰显力量学生谈最让自己最感动的小英雄,我本来的意图是想通过这个环节将各个交流到的小英雄深挖一下,为走近英雄内心,挖掘英雄精神奠定基础。然而交流中出现的是谈林浩和谈邹文樱的多一些。后来想,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不必干涉太多为好,内心的感情如何能够做到平均分配呢?纵观整节课,我努力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课堂上那特有的情境,应该说课堂因此而增了一份魅力,学生从中得到了更广阔的思维和情感空间。

三、平等对话,有效引导在课堂的预设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实际和个性差异,才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其道德提升。学习英雄的目的不在于每个人都有英雄的行动,关键是能够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当然教师的引导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之后,我

及时进行了点拨引导。孩子清楚地意识到在灾难来临时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要做到心中有他人,与同伴生死不离。四、适度点评,导行励志品德课的关键在于它的活动性,而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思想反馈离不开教师巧妙点评。本节课中,最关键的师生对话是学生最感动的小英雄是谁,为什么?我在教学中能够倾听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不断地“说下去”“补充说”,而自己只在关键处进行引导点拨。教者以自己的真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不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压制学生,统一学生,而是以对话代替点评,以简洁代替繁琐,以表白代替要求,学生从中感受到真实的教育,一定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长足的影响。在学习了小英雄的感人事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问学生当灾难真的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做?想让他们对一些同学的行为进行辨析,然后让他们当场进行紧急疏散演练。从而让他们真正明白真的发生了灾难该怎么做。五、唤起真情,内化体验情感是儿童道德成长的纽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应当凸现情感的价值意义,在情感体验的乐趣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性发展。强调体验就是要注重每一个学生自我的内化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任何问题面前的真实心态,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去体验,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总之,我们的教育不仅关心孩子是否学到知识,而且更应关心孩子是否获得了体验,关心孩子体验到了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教育应当把学习主体的体验过程看作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悟。这样,才能使原来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才能产生创造。回顾本节课的备课、上课、研讨过程,我深深感受到品德课程的魅力。40分钟的课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走近小英雄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收获感动。今后,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我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 设计教案前,要认真阅读教师参考用书,尤其是认真阅读这课的设计意图,为什么要安排这课,编者的意图是什么?2. 合理剪裁、运用教材。教师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教学目标要明确,不要一股脑儿都讲,可选择一两个重要内容重点讲,将所讲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3. 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一点一点波动学生的心弦。

4. 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教学时除了利用好教材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现有的资源。

5. 品德与社会课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区别。

教学目标: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受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的勇敢顽强,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学生理解生死不离的深刻内涵,坚定与同学、亲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生死不离的信念。

教学准备:

1、ppt 课件:地震前后的汶川图片、“小英雄童世强”视频、多名小英雄心声的视频剪辑、

2、学生搜集小英雄的资料、准备颁奖词的鲜花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感受灾难

1、美景再现。同学们,在“天府之国”四川,有一个非常迷人的地方,想去看看吗? (美景幻灯)这里有山有水;有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城市,瞧,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多么开心的孩子,他们的笑容像花儿一样。这,就是美丽的汶川。

2、重温惨状。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了。(灾难幻灯)

3、想象情景。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表情是凝重的,眼里还闪动着泪花。孩子们,刚才你们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讲故事,走近英雄

1. 导入故事。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与灾魔作斗争的日子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配图说)邱光华、蒋晓娟、谭千秋、王毅„„其中,小英雄的身影更是让人感动,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视频:播放小英雄童世强的故事)童世强,一个14岁的孩子却先后8次救出20多名学前儿童。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课前让大家搜集小英雄的资料,都找到了吗?现在,大家可以讲给同学听,或者进行适当的表演。待会儿,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2、交流故事。

请各组推选代表说一说,哪一组先来?(各小组推选代表交流。)

点评语:林浩——小小年纪,林浩不但成功自救,而且挽救了同学的生命,真了不起! 蒋德佳和廖丽——两个热爱生命的女孩,一段生死与共的情谊,真让人感动。 王波——真是一个镇定的孩子!

乐潇——断臂的天使,你在我们心里永远美丽。

马健————坚韧坚强,可敬可爱。

邹雯樱——邹文樱的生命真的就像一首诗,一首悲壮的诗,更是一首美丽而永恒的诗。在英雄的遗像前,献上我们的敬意吧!全体起立,敬队礼!

3. 挖掘故事。

刚才同学们讲了这么多小英雄,谁最让你感动?能具体地说说吗?

预设:(1)林浩:责任感机智

(2)两个女孩:对生命的敬畏。同伴之间的生死不离

(3)王波:冷静,掌握防震常识

(4)乐潇:能想象拽断胳膊时的痛苦吗?如果她不这么做,后果是什么?

(5)马健:有一个声音在对你说:停下来吧,孩子,你你已经尽力了。你会停吗?

(6)邹文樱:自己能跑得最快却最后离开。如果你是邹文樱,你会返回吗?

„„相机点评其他小英雄的感人细节。

三、小辩论,模拟抉择

1. 自由辩论。

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英雄,甚至有人会认为英雄的做法很傻,有人这样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除了我自己,其他任何人我都不会管的。在自救和救人之间到底怎么做最好,请思考:

如果撤离途中,你遇到一位同学被压在废墟里,急需解救。回头救人对你自己却存在着危险。你会怎么做呢?(幻灯出示)

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生命最为珍贵,有的同学认为他人的安危重于泰山。让我们来看看小英雄们的当时是怎么想的吧!

2.聆听心声。

看视频。(林浩、童世强等小英雄访谈)

3. 辩论小结。

小英雄的话语其实很朴实,却让人肃然起敬。自己的生命固然重要,但同学的生命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即使在无力救助的情况下,也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与他们生死不离。

四、写寄语,赞美英雄

1. 新闻链接。

设计英雄的故事伴随着着我们成长,英雄的话语给我们做人的启示。为了弘扬这种小英雄们生死不离、勇敢顽强的抗震救灾精神,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教育部等联合表彰了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5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假如,“抗震救灾小英雄表彰大”会上的颁奖词由你来写,你会为小英雄们写些什么呢?

2. 倾吐心语。

几个学生读一读。贴颁奖词。

3. “丰碑”永存。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小英雄,他们生死不离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里。让我们永远记住丰碑上熠熠闪光的文字——生死不离!

教学反思:

聆听心灵深处的感动

——《生死不离》一课教学体会

选择《生死不离》,是品德教研组两位同事的推荐,她们一致认为我这个“诗人”气质的人一定能够在荡气回肠的“大感情”“大视野”中找到自己挥舞的空间。我也自信自己的课堂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因为许多听过我的课的老师都评价我是一个“激情派”。但她们两人还说,这样的课,最好上出眼泪来,我又犹豫了。我行吗?我的课堂能够有那样的感染力量吗?

拟定教案初稿、修改,到最终录制完成,我从教学设计微调到教学框架上“大刀阔斧”的增删,最终的设计在实施中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动着,收获着,成长着。这节课也让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

一、厚薄相宜,切忌臃肿

课堂的厚度不在容量的大小,而在教学目标完成效果的优劣。所以,不在于一节课要包含很多,而在于课堂上要真正引导学生走得深,走得远。初看教材,发现这是一篇新增教材,内容比较好懂,学生原先在情感上有一些共鸣。再出于录像课要“好看一点”的考虑,我决定将第一课时的量增一些肥——将本该属于第二课时的“爱心传递”部分加入一些进来。这样也好展示我们学校的德育品牌“雏鹰助老情暖夕阳”活动。再加上我对小英雄的多元理解,将“自救自护”等方面的典型纳入进来,又不由自主地想到地震知识的传授问题,想到了知识竞赛这种形式来活跃气氛。可一想,热闹是热闹了,竞赛一定有人抢着举手,课件制作的图片形式丰富,学生也会看得挺“入迷”的。但是自己不倒像是成了一个课件放映师、竞赛活动的主持人?缺少了什么呢?我思索着,通过请教市内、校内思品教学方面的“专家”老师,我发觉自己犯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忽略了对小英雄内心世界的揭示,忽略了对学生心灵的熏染,绝不该将两节课的内容挤在一节课里,走马观花的课堂只能浅尝辄止。

二、触摸真实,彰显力量

原本我认为,品德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自己是有能力想象到的,甚至于连他们的思维过程、思维差异也可以推测一二。事实证明我错了。比如“聆听心声”部分的教学中,我原先嫌教材上“英雄心声”太短,内涵不丰富,就想着自己“为英雄代言”。挖空心思写了几位小英雄的“心里话”后,让学生朗读录音最后播放。哪知,英雄语言不知不觉被“神圣化”和“标准化”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从网上搜索新闻中的“英雄采访录”的语言

作为英雄心声。又如,学生给小英雄“写颁奖词”这个环节,我一直就担心学生写不出好的颁奖词怎么办,恨不得让他们早点知道这个环节好提前做好准备。想想还是忍住了,课上再看吧。果然,学生的回答完全超越了我。学生写的颁奖词朴实真实,也略带文采,但丝毫不显造作。再如,学生谈最让自己最感动的小英雄,我本来的意图是想通过这个环节将各个交流到的小英雄深挖一下,为走近英雄内心,挖掘英雄精神奠定基础。然而交流中出现的是谈林浩和谈邹文樱的多一些。后来想,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不必干涉太多为好,内心的感情如何能够做到平均分配呢?纵观整节课,我努力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课堂上那特有的情境,应该说课堂因此而增了一份魅力,学生从中得到了更广阔的思维和情感空间。

三、平等对话,有效引导

在课堂的预设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实际和个性差异,才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其道德提升。如,看过“汶川惨景”后,我问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一一加以肯定。“再比如,辩论会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有一个表达不同观点的空间。有些学生谈的“先撤离”的观点虽然与小英雄的举动是有差距的,但我们必须承认这种选择的合情合理,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也是一种明智的举动。所以,学习英雄的目的不在于每个人都有英雄的行动,关键是能够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当然教师的引导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之后,我及时进行了点拨引导,“各自不同的观点都是有道理的,有的人将自己的生命看得很珍贵,有的人却能把别人的生命看得重于泰山,重于自己。”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自然就能感受到那种做法更伟大了。在积极引导方面,我将学生的颁奖词画在一个丰碑之内,以“这就是丰碑上熠熠闪光的文字——生死不离”结尾,有效地深化了教材的主题。

四、适度点评,导行励志

品德课的关键在于它的活动性,而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思想反馈离不开教师巧妙点评。本节课中,最关键的师生对话是学生最感动的小英雄是谁,为什么?我在教学中能够倾听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不断地“说下去”“补充说”,而自己只在关键处进行引导点拨。如学生回答“马健”时,我问学生:“孩子,这时有一个声音对你说停下来吧,孩子,你已经尽力了,你会——”,浸润在情感之中的学生坚定地说:“不,我不能,同学需要我。”我追问:“你太疼了,受得了吗?”学生仍然坚持他的选择:“不,我能坚持。”这类例子在课堂上多次出现,教者以自己的真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不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压制学生,统一学生,而是以对话代替点评,以简洁代替繁琐,以表白代替要求,学生从中感受到真实的教育,一定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长足的影响。

回顾本节课的备课、上课、研讨过程,我深深感受到品德课程的魅力。40分钟的课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走近小英雄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收获感动。我觉

得,这是积极开发教材和充分关注学生的结果,是关注品德课“活动”本质的结果,更是去伪存真、去“末”存“本”、倡简求真的结果。

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

1.再现汶川地震中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播放孩子们快乐生活的照片)

导言:刚才看到大家照片上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看到你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起快乐的身影,王老师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出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多媒体再现汶川地震前后图片,学生感受天灾带来的巨大的变化。)

二、追忆大地震

1、师:(出示震前图片)知道吗?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曾经生活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和你们一样也拥有着幸福的家庭和一样深爱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出示震后图片)可就在这一天——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让这个美丽的地方成了人间地狱!随着刹那的地动山摇, 无数的家园灰飞烟灭, 无数的躯体伤痕累累; 多少亲人,在地动山摇的瞬间骨肉分离,家毁人亡;七万个活泼的生命飞去了天堂, 七万颗强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醒目大字出现: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数据显示

2、面对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你们想说什么?

预设: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大自然在一瞬间就毁掉了人类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家园;人们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束手无策。人的生命太脆弱了,灾难总是来的这样毫无预兆, 猝不及防。如果有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在地震来临前撤到安全地带,那该多好啊!

过度:是的,这场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而更多的人来不及话别,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世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可是,就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孩子们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他们用最真最深的爱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大营救!知道他们是谁吗?

三、学习英雄

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小英雄故事。

2、认识这些抗震小英雄吗?(出示图片资料)你能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吗?

过度:是的,他们中有的几次冲入危房中用柔弱的肩膀救出同学;有的坚持不懈地用稚嫩的小手挖出被埋的伙伴;有的用歌声、读书声赶走恐惧、鼓励被埋的同学„„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救出小伙伴,越多越好„„

4、他们这样做值得吗?

3、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临危不惧 机智勇敢 顽强乐观 心中有大爱 )

5、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他们说的话吧!(配话外音)

6、如果你是被压的那个孩子,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小结:是的,是灾难让他们坚强,是灾难让他们学会了感恩!其实在大地怒吼的这一刻,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又何止这些孩子们?

(音乐起:在地震现场,我们随时可以看见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和民间自发的抗震救灾自愿者„„他们用血脉和双手创造着奇迹!生死不离,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播放生死不离视频,学生跟唱!)

过度:大灾之时有坚强,大灾之后有大爱,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在那个非常时期大家曾为汶川做过的事吗?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来追忆一下吧!

四 感受大灾之后有大爱

1、国家党和领导人慰问灾区人民的图片、音像资料。

2、同学们参与爱心活动的图片资料(字幕出示:学生喊出“汶川加油!”)

五、讨论一周年纪念活动

过度:同学们,再过四个星期就到5月12日了,从2008年5月12日到2014年的5月12日,整整过去了六年„„

1、此时,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图片展示建设新家园的情景)

2、大讨论:在这一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3、学生小组讨论

出专题板报分享园, 给灾区小朋友写信 节约零花钱再次捐款

折千纸鹤祈福 写一首小诗祭奠死难同胞, 进行抗灾自救演习

为死难同胞默哀

五、活动设计:

1、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一写

2、贴爱心卡:同学们,血脉能创造奇迹,彩虹就将在风雨后升起!让我们再次点燃爱心火炬,将我们的爱进行一次没有终点的传递吧!(再次播放齐唱《生死不离》)

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

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受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的,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学生深刻的审视自己,从而潜移默化的将这种爱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怀揣着梦想的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可就在这一天破了,梦碎了„„14时28分像一个魔咒,顷刻间,大地剧烈地震颤起来,一切都来得这么突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出示图片(到处是断壁残垣,残垣断壁,交通中断,通讯瘫痪,一座座城市成为孤岛,一时间哀号遍野)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一幕时,你想说些什么?(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大自然在一瞬间就毁掉了人类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家园;人们在自然的力...

量面前束手无策)

你对这地震有什么了解吗?

二、讨论交流

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8.0级,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人省市区417个县,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多元。这场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孩子一夜之间成为了孤儿„„而更多的人来不及话别,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世界,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图片感受)

过渡: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同学们是好样的。他们没有被震垮,而是以自己最深最真的爱参与了生命的大营救。看,这些无畏的小英雄们——

1、出示图片——英雄的图片

师讲解:几次冲入危房中用柔弱的肩膀救出同学——坚持不懈地用稚嫩的小手挖出被埋的伙伴——用歌声、读书声赶走恐惧、鼓励被埋的同学„„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发言)

师小结: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是好样的!!!

2、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去读读他的故事

3、读一读,再讨论交流

你有什么感受?(敬佩、感动)

他们在地震中都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学生举手,畅所欲言)

这么做值得吗,为什么?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分组讨论讨论后再交流:沉着冷静,勇于救人,临危不惧)

如果你是邹雯樱,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说说)

4、小结

大地怒吼的这一刻,是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生死不离,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断臂天使“小王彬”、废墟中领唱国歌的“许中政”、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何亚军”等,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小英雄,还有许多为了救助其他的生命,不幸和邹雯樱一样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人们,我们永远记住你。

多勇敢的孩子啊!多坚强的少年啊!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三、明心见性

这如一首歌中唱得好:(播放歌曲)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 想着生活继续,

这一刻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各抒己见:捐款,捐物,去前线和他们结成一帮一的好朋友,与他们通信鼓励他们„„)

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国已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近600亿元。

是啊,大灾之后是大爱!这一个个捐款箱凝聚了我们多少深情啊!这一根根蜡烛有寄托了我们多少的哀思与祝福!(出示捐款的图片)

出示:“汶川你好!汶川期待你重新站起来!”

四、总结延伸

大地不会忘记,汶川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世界不会忘记,英雄们用热血和身躯铸就了一幕幕辉煌的史诗。大灾之时有坚强,大灾之后有大爱,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他们,记住这感人的一幕又一幕。让爱延伸,让心传递,与你同在,《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

1.设置情境,检验学生灾难来临时的应对能力。

2.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应对灾难的能力,传递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应对灾难的能力,传递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准备:汶川地震图片、地震损失及伤亡资料、小英雄林浩、张春玲、邹雯樱等的图片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面对灾难,我们该怎么做?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平安、祥和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你知道有哪些灾难呢?(生说:火灾、洪水、海啸、矿难等)这些灾难会给人们造成重大的意外损失,有的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那么,当我们小学生遇到灾难时,应该怎么做呢?(出示:遇到灾难,我们该怎么做?)指名说。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好!当灾难来临时,我们首先要沉着冷静,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尽最大努力去救助别人,与同伴——生死不离。

二、了解汶川地震。师:当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来临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那场令人痛彻心扉的灾难——汶川地震吧?你对于这场地震你了解多少呢?(指名说:震级8.0级,余震3万多次,受灾4625万多人,69227名遇难,17923名失踪,损失8451亿多元等)

1. 师:对,这场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场灾难使许多人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孩子一夜之间成了孤儿------而更多的人来不及话别,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世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出示图片)

2.师:然而,天灾无情人有情,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同学们是好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几位杰出的代表,(出示:抗震救灾小英雄——图片加名字)他们是——(生说:林浩、张春玲、邹雯樱)

三、读英雄故事,学英雄行为。

1、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故事吧!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思考故事后面的这三个问题。好,打开书,开始读。(出示)

(1)林浩这么小,他在地震中做了什么?想一想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2)为什么同学们称张春玲为“美丽的小天使”?她美在哪里?(3)你想在邹雯樱的遗像前留下一句什么话?

2、现在开始同桌讨论,注意了,要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谁来说说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位小英雄?

林浩:林浩这么小,他在地震中做了什么?想一想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好的,我们继续交流,还有谁想说的?(3-4名)张春玲:(指问题)你来谈一谈。

邹雯樱:你想在邹雯樱的遗像前留下一句什么话?

4、同学们,这三位小英雄中,邹雯樱为了救同伴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出示图片,配乐)这位美丽活泼的女孩,以她的奔跑速度是完全可以跑出去的,但她为了救助其他的同学,又返身往楼上跑,却再也没能回来。当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的手里还紧紧地搀扶着一位同班同学。

(1)邹雯樱为了救同学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当你再次见到这张美丽活泼的面孔时,你想对已逝的她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写一写。

(2)指名读。(3-4人)

(3)师小结:邹雯樱,你悄悄地走了, 你就像一株默默绽放的樱花,将自己最美的一刻永远定格在了人们的心间!

5.在汶川地震中,像邹雯樱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能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的介绍他的事迹。(出示小英雄图片

6. 师述:同学们,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同学们是好样的。他们有的几次冲入危房用柔弱的臂膀救出同学,有的坚持不懈地用稚嫩的小手挖出被埋的伙伴,有的用歌声、读书声赶走恐惧,鼓励被埋的同伴,有的冒着随时发生余震的危险,为埋在废墟中的同学拿住盐水瓶-------他们在灾难面前与同伴(读)——生死不离。(出示:生死不离)

7.正是因为他们在地震中有这样英勇的表现,所以,(出示图文)通过公众投票,最终授予林浩等20名同学“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授予马小凤等30名同学“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称号。

8.课前我们已阅读了他们的故事,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出示)王彬是这样说的——“我得回去找同学!”

马小凤这样想的——“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

陈浩说——“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何翠青说——“遗憾的是我没有救出更多的同学! ”

9. 同学们,听了他们的心声,你是怎么想?指名说。

10.小结:这一句句充满爱的心声给困在废墟中的同伴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力量,它是

在告诉等待救援的同伴们:(出示,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四、导行。

1.过渡:了解了小英雄的事迹,我相信你们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同学们,如果真的发生了灾难,我们怎么逃生呢?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下面,到四人小组里讨论讨论,交流交流。指名说:谁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出示辨析)在消防疏散演练时:

(1)警报一拉响,同学们一窝蜂地往门口涌。(一窝蜂地涌向门边,有什么危害?)师介绍:有的时候还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同学们,你们不知道吧?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育才中学,就因为学生下了晚自习下楼的过程中有一位同学跌倒,后面的学生往前涌,引发了一起踩踏事件,造成8名学生遇难,26人受伤。所以,在紧急关头,不能一味地想着自己,要做到心中有他人。(2)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指挥下,安全、有序地撤离。师:是的,等会儿我们就要进行一次疏散演练,大家可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安全撤离,能不能做到?

(3)一位同学绊倒了凳子,紧跟在后面的同学将凳子移到旁边,保证了通道的畅通。

(4)一位同学腿脚不便,王小明和张小华搀扶着他一起撤离。师述:是的,在生死关头,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还要关心他人,救助他人,与同伴(指课题)——生死不离。

2.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紧急疏散演练,好不好?看同学们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撤离。听老师指挥!开始撤离!(拉警报)一二组撤,后面跟上!3.看到同学们安全地回到了教室,老师也松了口气,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呢?“你撤离时哪些方面做得好? ”“当时怎么想的? ”

4. 教师评价学生的演练,指出不足之处。

5. 小结: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人,所以在灾难面前要时刻记住:心中有他人,与同伴生死不离。

6. 再次进行疏散演练,教师小结。

五、总结。同学们,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平安、祥和的。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坦然、沉着冷静、以一个阳光的心态去迎接一切困难和挫折,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做到心中有他人,要怀揣一颗真诚的爱心,选择责任,选择担当,与同伴(指说)——生死不离。最后,让我们来听一听《生死不离》这首歌,同时,也把“生死不离”这四个字中所包含的真诚、爱心、责任、担当永远铭刻在自己的心中! (播放《生死不离》歌曲)

品德与社会《生死不离》教学反思扬中实小丁琪《生死不离》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能为你做什么”的第三课。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并能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应对灾难的能力,传递至真至纯的爱。课前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对汶川地震了解一点,但对在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却很少知道,尤其对英雄少年的优秀品质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我就想凭借《生死不离》这一课,引领儿童进行一次触动心灵的成长之旅。

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而我在教学开头就设计“面对灾难,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谈谈面对灾难时的做法。然后利用多媒体独特的视听魅力,创设了极具摧毁性的地震给人带来无尽伤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引起学生的震撼、悲伤、惋惜、可怜、关爱等情绪,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体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方法多样。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欣赏地震中小英雄的图片,让他们讲述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触景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供自主学习、体验感悟的机会。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本课的教学,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发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华儿女在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的不离不弃、勇于救人的精神以及小伙伴之间的至真至纯的爱。学生的情感脉搏不知不觉在跳跃起伏,他们被眼前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所深深吸引。看完课件后,有爱就不离开,有生命就不放弃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久回荡。

二、触摸真实,彰显力量学生谈最让自己最感动的小英雄,我本来的意图是想通过这个环节将各个交流到的小英雄深挖一下,为走近英雄内心,挖掘英雄精神奠定基础。然而交流中出现的是谈林浩和谈邹文樱的多一些。后来想,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不必干涉太多为好,内心的感情如何能够做到平均分配呢?纵观整节课,我努力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课堂上那特有的情境,应该说课堂因此而增了一份魅力,学生从中得到了更广阔的思维和情感空间。

三、平等对话,有效引导在课堂的预设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实际和个性差异,才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其道德提升。学习英雄的目的不在于每个人都有英雄的行动,关键是能够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当然教师的引导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之后,我

及时进行了点拨引导。孩子清楚地意识到在灾难来临时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要做到心中有他人,与同伴生死不离。四、适度点评,导行励志品德课的关键在于它的活动性,而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思想反馈离不开教师巧妙点评。本节课中,最关键的师生对话是学生最感动的小英雄是谁,为什么?我在教学中能够倾听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不断地“说下去”“补充说”,而自己只在关键处进行引导点拨。教者以自己的真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不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压制学生,统一学生,而是以对话代替点评,以简洁代替繁琐,以表白代替要求,学生从中感受到真实的教育,一定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长足的影响。在学习了小英雄的感人事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问学生当灾难真的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做?想让他们对一些同学的行为进行辨析,然后让他们当场进行紧急疏散演练。从而让他们真正明白真的发生了灾难该怎么做。五、唤起真情,内化体验情感是儿童道德成长的纽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应当凸现情感的价值意义,在情感体验的乐趣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性发展。强调体验就是要注重每一个学生自我的内化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任何问题面前的真实心态,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去体验,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总之,我们的教育不仅关心孩子是否学到知识,而且更应关心孩子是否获得了体验,关心孩子体验到了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教育应当把学习主体的体验过程看作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悟。这样,才能使原来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才能产生创造。回顾本节课的备课、上课、研讨过程,我深深感受到品德课程的魅力。40分钟的课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走近小英雄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收获感动。今后,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我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 设计教案前,要认真阅读教师参考用书,尤其是认真阅读这课的设计意图,为什么要安排这课,编者的意图是什么?2. 合理剪裁、运用教材。教师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教学目标要明确,不要一股脑儿都讲,可选择一两个重要内容重点讲,将所讲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3. 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一点一点波动学生的心弦。

4. 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教学时除了利用好教材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现有的资源。

5. 品德与社会课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区别。

教学目标: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受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的勇敢顽强,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学生理解生死不离的深刻内涵,坚定与同学、亲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生死不离的信念。

教学准备:

1、ppt 课件:地震前后的汶川图片、“小英雄童世强”视频、多名小英雄心声的视频剪辑、

2、学生搜集小英雄的资料、准备颁奖词的鲜花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感受灾难

1、美景再现。同学们,在“天府之国”四川,有一个非常迷人的地方,想去看看吗? (美景幻灯)这里有山有水;有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城市,瞧,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多么开心的孩子,他们的笑容像花儿一样。这,就是美丽的汶川。

2、重温惨状。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了。(灾难幻灯)

3、想象情景。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表情是凝重的,眼里还闪动着泪花。孩子们,刚才你们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讲故事,走近英雄

1. 导入故事。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与灾魔作斗争的日子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配图说)邱光华、蒋晓娟、谭千秋、王毅„„其中,小英雄的身影更是让人感动,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视频:播放小英雄童世强的故事)童世强,一个14岁的孩子却先后8次救出20多名学前儿童。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课前让大家搜集小英雄的资料,都找到了吗?现在,大家可以讲给同学听,或者进行适当的表演。待会儿,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2、交流故事。

请各组推选代表说一说,哪一组先来?(各小组推选代表交流。)

点评语:林浩——小小年纪,林浩不但成功自救,而且挽救了同学的生命,真了不起! 蒋德佳和廖丽——两个热爱生命的女孩,一段生死与共的情谊,真让人感动。 王波——真是一个镇定的孩子!

乐潇——断臂的天使,你在我们心里永远美丽。

马健————坚韧坚强,可敬可爱。

邹雯樱——邹文樱的生命真的就像一首诗,一首悲壮的诗,更是一首美丽而永恒的诗。在英雄的遗像前,献上我们的敬意吧!全体起立,敬队礼!

3. 挖掘故事。

刚才同学们讲了这么多小英雄,谁最让你感动?能具体地说说吗?

预设:(1)林浩:责任感机智

(2)两个女孩:对生命的敬畏。同伴之间的生死不离

(3)王波:冷静,掌握防震常识

(4)乐潇:能想象拽断胳膊时的痛苦吗?如果她不这么做,后果是什么?

(5)马健:有一个声音在对你说:停下来吧,孩子,你你已经尽力了。你会停吗?

(6)邹文樱:自己能跑得最快却最后离开。如果你是邹文樱,你会返回吗?

„„相机点评其他小英雄的感人细节。

三、小辩论,模拟抉择

1. 自由辩论。

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英雄,甚至有人会认为英雄的做法很傻,有人这样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除了我自己,其他任何人我都不会管的。在自救和救人之间到底怎么做最好,请思考:

如果撤离途中,你遇到一位同学被压在废墟里,急需解救。回头救人对你自己却存在着危险。你会怎么做呢?(幻灯出示)

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生命最为珍贵,有的同学认为他人的安危重于泰山。让我们来看看小英雄们的当时是怎么想的吧!

2.聆听心声。

看视频。(林浩、童世强等小英雄访谈)

3. 辩论小结。

小英雄的话语其实很朴实,却让人肃然起敬。自己的生命固然重要,但同学的生命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即使在无力救助的情况下,也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与他们生死不离。

四、写寄语,赞美英雄

1. 新闻链接。

设计英雄的故事伴随着着我们成长,英雄的话语给我们做人的启示。为了弘扬这种小英雄们生死不离、勇敢顽强的抗震救灾精神,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教育部等联合表彰了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5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假如,“抗震救灾小英雄表彰大”会上的颁奖词由你来写,你会为小英雄们写些什么呢?

2. 倾吐心语。

几个学生读一读。贴颁奖词。

3. “丰碑”永存。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小英雄,他们生死不离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里。让我们永远记住丰碑上熠熠闪光的文字——生死不离!

教学反思:

聆听心灵深处的感动

——《生死不离》一课教学体会

选择《生死不离》,是品德教研组两位同事的推荐,她们一致认为我这个“诗人”气质的人一定能够在荡气回肠的“大感情”“大视野”中找到自己挥舞的空间。我也自信自己的课堂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因为许多听过我的课的老师都评价我是一个“激情派”。但她们两人还说,这样的课,最好上出眼泪来,我又犹豫了。我行吗?我的课堂能够有那样的感染力量吗?

拟定教案初稿、修改,到最终录制完成,我从教学设计微调到教学框架上“大刀阔斧”的增删,最终的设计在实施中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动着,收获着,成长着。这节课也让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

一、厚薄相宜,切忌臃肿

课堂的厚度不在容量的大小,而在教学目标完成效果的优劣。所以,不在于一节课要包含很多,而在于课堂上要真正引导学生走得深,走得远。初看教材,发现这是一篇新增教材,内容比较好懂,学生原先在情感上有一些共鸣。再出于录像课要“好看一点”的考虑,我决定将第一课时的量增一些肥——将本该属于第二课时的“爱心传递”部分加入一些进来。这样也好展示我们学校的德育品牌“雏鹰助老情暖夕阳”活动。再加上我对小英雄的多元理解,将“自救自护”等方面的典型纳入进来,又不由自主地想到地震知识的传授问题,想到了知识竞赛这种形式来活跃气氛。可一想,热闹是热闹了,竞赛一定有人抢着举手,课件制作的图片形式丰富,学生也会看得挺“入迷”的。但是自己不倒像是成了一个课件放映师、竞赛活动的主持人?缺少了什么呢?我思索着,通过请教市内、校内思品教学方面的“专家”老师,我发觉自己犯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忽略了对小英雄内心世界的揭示,忽略了对学生心灵的熏染,绝不该将两节课的内容挤在一节课里,走马观花的课堂只能浅尝辄止。

二、触摸真实,彰显力量

原本我认为,品德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自己是有能力想象到的,甚至于连他们的思维过程、思维差异也可以推测一二。事实证明我错了。比如“聆听心声”部分的教学中,我原先嫌教材上“英雄心声”太短,内涵不丰富,就想着自己“为英雄代言”。挖空心思写了几位小英雄的“心里话”后,让学生朗读录音最后播放。哪知,英雄语言不知不觉被“神圣化”和“标准化”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从网上搜索新闻中的“英雄采访录”的语言

作为英雄心声。又如,学生给小英雄“写颁奖词”这个环节,我一直就担心学生写不出好的颁奖词怎么办,恨不得让他们早点知道这个环节好提前做好准备。想想还是忍住了,课上再看吧。果然,学生的回答完全超越了我。学生写的颁奖词朴实真实,也略带文采,但丝毫不显造作。再如,学生谈最让自己最感动的小英雄,我本来的意图是想通过这个环节将各个交流到的小英雄深挖一下,为走近英雄内心,挖掘英雄精神奠定基础。然而交流中出现的是谈林浩和谈邹文樱的多一些。后来想,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不必干涉太多为好,内心的感情如何能够做到平均分配呢?纵观整节课,我努力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课堂上那特有的情境,应该说课堂因此而增了一份魅力,学生从中得到了更广阔的思维和情感空间。

三、平等对话,有效引导

在课堂的预设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实际和个性差异,才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其道德提升。如,看过“汶川惨景”后,我问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一一加以肯定。“再比如,辩论会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有一个表达不同观点的空间。有些学生谈的“先撤离”的观点虽然与小英雄的举动是有差距的,但我们必须承认这种选择的合情合理,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也是一种明智的举动。所以,学习英雄的目的不在于每个人都有英雄的行动,关键是能够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当然教师的引导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之后,我及时进行了点拨引导,“各自不同的观点都是有道理的,有的人将自己的生命看得很珍贵,有的人却能把别人的生命看得重于泰山,重于自己。”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自然就能感受到那种做法更伟大了。在积极引导方面,我将学生的颁奖词画在一个丰碑之内,以“这就是丰碑上熠熠闪光的文字——生死不离”结尾,有效地深化了教材的主题。

四、适度点评,导行励志

品德课的关键在于它的活动性,而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思想反馈离不开教师巧妙点评。本节课中,最关键的师生对话是学生最感动的小英雄是谁,为什么?我在教学中能够倾听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不断地“说下去”“补充说”,而自己只在关键处进行引导点拨。如学生回答“马健”时,我问学生:“孩子,这时有一个声音对你说停下来吧,孩子,你已经尽力了,你会——”,浸润在情感之中的学生坚定地说:“不,我不能,同学需要我。”我追问:“你太疼了,受得了吗?”学生仍然坚持他的选择:“不,我能坚持。”这类例子在课堂上多次出现,教者以自己的真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不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压制学生,统一学生,而是以对话代替点评,以简洁代替繁琐,以表白代替要求,学生从中感受到真实的教育,一定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长足的影响。

回顾本节课的备课、上课、研讨过程,我深深感受到品德课程的魅力。40分钟的课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走近小英雄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收获感动。我觉

得,这是积极开发教材和充分关注学生的结果,是关注品德课“活动”本质的结果,更是去伪存真、去“末”存“本”、倡简求真的结果。


相关内容

  • 兰亭集序说课稿.doc
  • <兰亭集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兰亭集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分析一下教材. 地位:<兰亭集序>是语文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 ...

  • (新)触动我心灵的一件事(DOC)
  • 触动我心灵的一件事(DOC) 触动是一种发现,于人于自然:触动是一种感激,于理解于关怀:触动是一种动力,于思想与行动.总之,我们的生命少不了触动,是触动让我们记住过去,体味现在,憧憬未来.记得那一次-- 在听不见雷声里, 有看得见的雨点,以极其缓慢的速度, 流入偶尔龟裂的土地. 想起那一错再错的雨季 ...

  • 第13课威尼斯商人导学案.doc
  • 威尼斯商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威尼斯商人>节选的是全剧最精彩的一场戏,描写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 ...

  • 五语文下二单元教案doc
  • 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设计 主备者 分享者 2013年2月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这组课文选文精美,文笔清新细腻,情感蕴涵丰富,思想美好崇高,如一道道潺潺小溪, 洗涤读者心中的尘垢:又如一声声牧童短笛,让人在亲近美好文字的时候获得心灵的感动.<生命的药方>阐述了友谊的话题,引领读者热 ...

  • 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教案.doc讲
  • 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老支书感人形象. 3.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二) ...

  • 我一天的美好时光.doc
  • 我一天的美好时光 作者:梁婷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2年第08期 One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闹钟先生,你也太勤奋了吧,我真是太佩服你了,让我再和周公聊一会儿嘛.我迷迷糊糊关上了闹钟,想继续回到梦里会周公.才六点半呀--什么?六点半了!Oh, my la ...

  • 2015计算机类技能高考大纲
  • 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 计算机类技能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计算机类技能考试(以下简称计算机类技能考试)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二.考试依据 计 ...

  • 经典励志美文.doc
  • ※比别人多一点努力,就会多一份成绩 ※比别人多一点志气,就会多一份出息 ※比别人对一点坚持,就会多一份胜利 ※比别人多一点执着,就会多一份奇迹 ※比别人多一点奋斗,就会收获未来 ◆大学要么堕落,要么辉煌 愚者偏爱物的珍贵,智者偏爱时间的珍贵 没有必要牵挂过去,更没必要担心未来.只要踏实于现在,就与过 ...

  • 凤囚凰 里的经典语!
  • 360doc 1.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情我便休. 2.喜欢上你,是我自愿,放弃回家的机会救你,也是我自愿,今天离开你,还是我自愿.我不乞求你什么,也绝不想用这些来交换什么,喜欢你是我一个人的事,离开你也是我一个人的事. 你不喜欢我,那么我便也不喜欢你好了,就这么简单. 3.."我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