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一)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 比较原理:

两实数之间有且只有以下三个大小关系之一:a>b;a

(1)做差法: a >b ⇔a -b >0;a

2.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a >b , b >c ⇒,a >c (3)可加性:a >b ⇔. a +c >b +c 移项法则:a +b >c ⇔a >c -b

推论:同向不等式可加. a >b , c >d ⇒ a +c >b +d (4)可乘性:a >b , c >0⇒ac >bc ,a >b , c b >0, c >d >0⇒ac >bd 推论2:可乘方(正):a >b >0⇒ a n >b n ` (n ∈N , n ≥2)

*

(5) 可开方(正):a >b >0⇒

> (n ∈N , n ≥2)

*

(二)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一. 解不等式的有关理论

(1) 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同,则称它们是同解不等式;

(2) 一个不等式变形为另一个不等式时,若两个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这种变形称

为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3) 解不等式时应进行同解变形;

(4) 解不等式的结果,原则上要用集合表示。

二.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c

三.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1) 整理系数,使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2) 计算∆=b 2-4ac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写出解集。

(3) 四. 高次不等式解法:

尽可能进行因式分解,分解成一次因式后,再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 (注意每个因式的最高次项的系数要求为正数) 五.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分子分母因式分解,转化为相异一次因式的积和商的形式,再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

(三)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

对于直线Ax +By +C =0(A>0)

当B>0时, Ax +By +C >0表示直线Ax +By +C =0; Ax +By +C

当B0表示直线Ax +By +C =0下方区域; Ax +By +C

(二)线性规划

(1)不等式组是一组对变量x 、y 的约束条件,由于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 、y 的一次不等式,所以又可称其为线性约束条件. z =Ax +By 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我们把它称为目标函数. 由于z =Ax +By 又是关于x 、y 的一次解析式,所以又可叫做线性目标函数.

另外注意:线性约束条件除了用一次不等式表示外,也可用一次方程表示.

(2)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3)那么,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 y )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 在上述问题中,可行域就是阴影部分表示的三角形区域. 其中可行解(x 1, y 1)和(x 2, y 2)分别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它们都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常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 而求最优整数解必须首先要看它们是否在可行

(4)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

1. 首先,要根据线性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即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区域). 2. 设z =0,画出直线l 0.

3. 观察、分析,平移直线l 0,从而找到最优解. 4. 最后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5) 利用线性规划研究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首先,应准确建立数学模型,即根据题意找出约束条件,确定线性目标函数.

然后,用图解法求得数学模型的解,即画出可行域,在可行域内求得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解.

最后,还要根据实际意义将数学模型的解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即结合实际情况求得最优解.

(2)求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四) 基本不等式

1. 基本形式:a , b ∈R , 则a 2+b 2≥2ab ; a >0, b >0,

则a +b ≥当且仅当a =b 时

等号成立.

2求最值:当ab 为定值时, a +b , a +b 有最小值; 当a +b 或a 2+b 2为定值时, ab 有最大值(a >0, b >0).

2

2

a +b ≤≤3. 拓展:若a >0, b >0时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a b

2

(一)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 比较原理:

两实数之间有且只有以下三个大小关系之一:a>b;a

(1)做差法: a >b ⇔a -b >0;a

2.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a >b , b >c ⇒,a >c (3)可加性:a >b ⇔. a +c >b +c 移项法则:a +b >c ⇔a >c -b

推论:同向不等式可加. a >b , c >d ⇒ a +c >b +d (4)可乘性:a >b , c >0⇒ac >bc ,a >b , c b >0, c >d >0⇒ac >bd 推论2:可乘方(正):a >b >0⇒ a n >b n ` (n ∈N , n ≥2)

*

(5) 可开方(正):a >b >0⇒

> (n ∈N , n ≥2)

*

(二)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一. 解不等式的有关理论

(1) 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同,则称它们是同解不等式;

(2) 一个不等式变形为另一个不等式时,若两个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这种变形称

为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3) 解不等式时应进行同解变形;

(4) 解不等式的结果,原则上要用集合表示。

二.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c

三.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1) 整理系数,使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2) 计算∆=b 2-4ac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写出解集。

(3) 四. 高次不等式解法:

尽可能进行因式分解,分解成一次因式后,再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 (注意每个因式的最高次项的系数要求为正数) 五.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分子分母因式分解,转化为相异一次因式的积和商的形式,再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

(三)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

对于直线Ax +By +C =0(A>0)

当B>0时, Ax +By +C >0表示直线Ax +By +C =0; Ax +By +C

当B0表示直线Ax +By +C =0下方区域; Ax +By +C

(二)线性规划

(1)不等式组是一组对变量x 、y 的约束条件,由于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 、y 的一次不等式,所以又可称其为线性约束条件. z =Ax +By 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我们把它称为目标函数. 由于z =Ax +By 又是关于x 、y 的一次解析式,所以又可叫做线性目标函数.

另外注意:线性约束条件除了用一次不等式表示外,也可用一次方程表示.

(2)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3)那么,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 y )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 在上述问题中,可行域就是阴影部分表示的三角形区域. 其中可行解(x 1, y 1)和(x 2, y 2)分别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它们都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常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 而求最优整数解必须首先要看它们是否在可行

(4)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

1. 首先,要根据线性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即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区域). 2. 设z =0,画出直线l 0.

3. 观察、分析,平移直线l 0,从而找到最优解. 4. 最后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5) 利用线性规划研究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首先,应准确建立数学模型,即根据题意找出约束条件,确定线性目标函数.

然后,用图解法求得数学模型的解,即画出可行域,在可行域内求得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解.

最后,还要根据实际意义将数学模型的解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即结合实际情况求得最优解.

(2)求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四) 基本不等式

1. 基本形式:a , b ∈R , 则a 2+b 2≥2ab ; a >0, b >0,

则a +b ≥当且仅当a =b 时

等号成立.

2求最值:当ab 为定值时, a +b , a +b 有最小值; 当a +b 或a 2+b 2为定值时, ab 有最大值(a >0, b >0).

2

2

a +b ≤≤3. 拓展:若a >0, b >0时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a b

2


相关内容

  •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总结
  •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总结: 数与代数知识点是初中学习数学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分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初中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 ...

  • 高中数学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知识点总结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了解)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判别式∆=b -4ac 2∆>0 ∆=0 ∆ (a & ...

  • 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一.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abba (2)传递性:ab,bcac (3)加法法则:abacbc: ab,cdacbd (4)乘法法则:ab,c0acbc: ab,c0acbc ab0,cd0acbd (5) ...

  • [探究初中数学的作业布置]
  • 目录 一.微型课题立项通知书„„„„„„„„02 二.微型课题立项报告„„„„„„„„03 三.课题实施方案„„„„„„„„„„„07 四.资料归类„„„„„„„„„„„„„08 (一)学案设计„„„„„„„„„„„„08 (二)教学设计„„„„„„„„„„„„11 (三)教学案例„„„„„„„„„ ...

  •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知识点总结1
  • 教学资料-高一 一.高中常见的代数式恒等变形 知识点睛 1.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平方和公式 (a +b )(a -b ) =a 2-b 2: n (n +1)(n +2) 6 12+22+32+ +n 2= 2)完全平方公式 (a ±b ) 2=a 2±2ab ...

  •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数学的一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 ...

  • (最新)苏科版七下数学知识点总结
  •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 内错角是"Z "型: 同旁内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应用
  • 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初2013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应用 (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 罗浩) 课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课型:新授课 课时:5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不等式的复习和具体实例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通过例题教会学生解 ...

  •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建议
  •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4月到6月中旬,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目标.要求和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