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物特点_写出人物性格]表格式作文教学设计

附:

特训作文之《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作指津

[写作指导]

写人的记叙文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所谓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异于他人的特征。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而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思想品质,在表现形式上也总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不会完全相同。善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章才容易打动读者。

写出人物的特征,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选材恰当而有意趣

所谓“恰当”,主要指选用的事例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概括出人物在各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所谓“有意趣”,就是要留心捕捉有情有趣的生活“浪花”,从而展示人物个性的丰富内涵。曾有一位考生这样写《习惯》:数学老师名唤“吴吉昌”,他有一个口头语——“简单”,总是挥舞着“简单”这面小红旗,鼓励、引导同学们攀登数学之峰。粗粗一瞥,他不大像一位正儿巴经的老师,有些个像“啦啦队”的“队长”,不停地用“简单”为同学们打气。有一次,上语文课,语文老师问:“吴吉昌有一句什么口头语?”全班同学大声回答:“‘简单’!”作者把语文课本中那位植棉模范吴吉昌,与数学老师吴吉昌搅在一起写,引得阅卷老师哄堂大笑。这不但渲染了全篇的喜剧色彩,而且巧妙地向人们暗示:这位数学老师也是一位“劳动模范”,也是一位“耕耘好手”,真是妙趣盎然。

二、善于由细微处见精神

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之所以令人百读不厌,并不是因为它描写了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由于它通过无数精彩的细节,塑造了许许多多血肉丰满的人物。请看小说第四十回贾母宴请刘姥姥时的文字: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刘姥姥事先受到嘱咐,为了“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在宴席上故意出洋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难得的是作家笔下众人的笑,笑得各不相同,笑得非常个性化,完全合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乃至年龄和体质特征。这就使得这一段短短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意味丰富,真是妙不可言。

细节描写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在其他各种描写(比如对人物、环境或物体的描写)之上的。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细”和“精”。

“细”就是要尽可能地细致入微。细节描写不同于一个事件或情节,它的特点,它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对象的特征。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示语言的魅力。比如张贤亮的名作《绿化树》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我慢慢地把馍馍拿起来。

忽然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以它的的大小,我甚至能辨认出它是个中指的指印。从纹路来看,它是个“罗”,而不是“箕”。一圈一圈的,里面小,向外渐渐地扩大,如同春日湖塘上小鱼喋起的波纹。波纹又渐渐荡漾开去,荡漾开去……

噗!我一颗清亮的泪水滴在手中的馍馍上了。

印在馍馍上的指纹印,本是一般人不会留意的。但作者捕捉到了,而且注意到“是个‘罗’”,“而不是‘箕’”,并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把它细致地描绘出来。而“一颗清亮的泪水滴在馍馍上”,也是一个极其传神的细节,非常细腻地传达出人物内疚、感激却又难言的复杂心态。

“精”就是要精选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比如《荷花淀》中写水生嫂听到水生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时: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一细节,足以让我们透视水生嫂内心复杂的情感活动:丈夫要到大部队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一时间,多少复杂感情涌上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出现的不测风云„„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情绪,因为她明白,自己不能“拖尾巴”,必须坚强。这就是这一细节的典型意义。

丰满、生动的细节,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作文时积极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有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细节来。

[精品借鉴]

穷人的风骨

马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去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病了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了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个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师生赏读:

师:这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好文章。这种感染力主要来源于精彩的细节描写。请大家举例分析。

生1:比如,主人公“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生2:又如,当他执拗地要把钱还给“我”时,“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生3:这些细节让我们体悟到:穷人的钱虽然来之不易,但穷人有穷人的风骨,决不贪占别人的便宜;穷人有穷人的人格,一切困难都自己扛。

[考场撷英]

2004年高考上海卷要求“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下面是一篇记叙类的夺魁作文:

非典型性忙碌

小李头脑精明,遇啥事都喜欢拨拨心头的金算盘,看看能否从中赚点零花钱。可整日如此小打小闹,小李觉得太没出息了。这不,他一边看着新闻,一边在沙发上又打起了金算盘。(开篇强调小李的“金算盘”。)

又是非典!正冥思苦想不得出路的小李被新闻吵得闹火,腾地一下子起来关了电视。可坐回沙发后,长期精打细算养成的第六感觉又让小李坐卧不安,总觉得没抓住什么。(没有抓住“什么”呢?留下悬念。)

这时,女友小凤拿着一袋板兰根开门进来了。

“小李,最近非典传播情况严重,医院来了好多病人,确诊是非典的就有两个,我决定最近呆在医院。这是医院发的板兰根,记住要按时喝。出门要戴上口置,可记住了!”

小李盯着板兰根,一句也没答理小凤。小凤气得马上回医院去了。(“盯着板兰根”干什么?作者隐而不发。)

小李不愧为一个精明人。一包板兰根就让他大受启发。第二天,他就忙开了。(受怎样的“启发”?再设伏笔,承上启下。)

他先是调查了一下非典传播最严重的几个地方,列出了四大“财区”:北京、内蒙古、山西、广东。(四大“财区”,足见小李发财梦之热切,暗应上文的“金算盘”。语言风趣幽默。)继而买进一大批白醋、板兰根,急急飞至内蒙古。要说蒙古人就是豪爽,小李没过几天就发了一笔横财。想到北京消费水平之高,小李更是偷着乐。却不想,天子脚下,百姓人人觉悟很高,小李却落得个铩羽而归。咬咬牙,小李决定杀向广州,再赌一把。由于他头脑活络,专挑小乡村出手板兰根等药物,居然让那些村民心甘情愿地掏钱给他,甚至于疯狂地抢购。(扣住“金算盘”大写小李的生意,尺水之中颇得兴波之妙。)

一连几天,小李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四大“财区”。好几次,小凤给他打电话都没时间接。小李说:“全国闹非典,忙啊!”(“忙”于发不义之财,可恶、可笑!)

医院已连续几天收到非典疑似病人了。

小凤也已好几天没好好地休息了。(回头再写小凤。)那双原本水灵灵的眼睛熬得通红,似乎还夹杂着几缕血丝,眼圈黑乎乎的。头发也略显凌乱,大概好几天没仔细打理了吧。(生动的细节,侧写小凤之忙。)

“小凤,快!又有病人送进来了!”

话音未落,刚眯上眼、靠着椅背想休息一下的小凤便像弹簧般跳了起来,向医务室冲去。这一幕已不知上演多少遍了,小凤对此也习惯了。(再写小凤之忙,用笔不多,但使人如临其境。)

现在让她最感不安的是:打给小李的电话总没人接。其实她只想跟小李说一句:“对不起!非典闹得厉害,最近不能陪你,忙啊!”(“忙”于职守、“忙”于奉献,可敬、可爱!)

[总评]

这篇佳作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作者抓住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最能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件,运用概叙与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浓墨重彩地写出了小李与小凤截然不同的两个形象,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拓展训练]

请你以“理想中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怎样描写人物外貌

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一样,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外貌。因此,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记叙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人物外貌不但指人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还指人的神情、姿态、声音等。把人物的这些特点具体地写下来,就是人物外貌描写。如下面例段:

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农村姑娘的外貌。用六个并列的分句描写了容貌和衣着,具体地写出了一个家庭穷苦、热爱劳动、性格倔强的农村小姑娘的形象。

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注意人物的身分,了解、熟悉他们的个性。还要留心他们的变化。具体来说:

第一,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

如下列例段:

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例段一,写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作者抓住“身穿军人棉大衣”、“脚穿高统皮靴”、“高个子,方脸盘”、“眼睛闪亮”等外貌特点,写出了一个粗犷、精明的男子汉形象。例段二主要抓住孩子:调皮的大眼睛”、“鼓鼓的腮帮”、“翘起的小鼻尖”等相貌特点,把一个机灵、滑稽逗人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上述两例告诉我们,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抓住外貌的特征,这样,就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

第二,描写外貌要注意人物的身分,不能张冠李戴。如下面例段,人物身分就非常鲜明。

我仔细端详着面前这位青年人。他戴着一顶蓝色旅游帽,帽沿上有一行白字:“日本大学生旅游团”。身上穿一件黑灰色太空服,下身穿着牛仔裤,肩上背着一个黑色的旅游包。

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上面两段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身分的人物形象。例一,写的是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通过描写穿着打扮的特点,告诉人们他是一位日本来华旅游的大学生。例二,侧重描写老汉的脊背肤色、小腿形态、赤脚、腰上插着旱烟袋等特点,生动描绘出了一位居住农村,饱经风霜、朴实健康的、典型的老农形象。

第三,描写外貌要注意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年龄、经济地位、职业、心境、感情都在起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人物的外表来。因此,写人物外貌,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心内世界。

请看下面三个例段对同一位老人表情变化的描写: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蛛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三个例段描写的是同一位老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却反映了三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心情;例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注意人的内心的感情的变化。

第四,描写外貌,还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人,各有各的性格,就是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描写外貌的时候,就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出来。如下面例段:

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她大概叫琅琅,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凸额头、塌鼻梁,一头柔软的卷发。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上面三个例段都是写小女孩儿的相貌,但写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例段一侧重描写孩子的神态,突出了金豆怕羞但天真、活泼的性格;例段二先描写琅琅的长相轮廓,然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她文静的特点;例段三着重描写眼睛。通过对眼睛色泽和眼睛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女孩聪明,纯真的内在气质。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做好练习。

反正我一出生就看见他了。永远穿着那件黑棉袄。夏天,敞着怀,棉衣的前襟像两扇虚掩的破门,露着搓板一样的前胸;下雪了,就拦腰系根草绳子。头上扣个尖顶的狗皮帽子,帽耳朵一前一后耷拉着。

①这段描写主要抓住了人物外貌的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②找出段中的比喻句,用“ ”标出来。想想比喻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黑光光的小脑袋,红红的小脸蛋,两只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一双胖胖的小手,手背上有五个小涡涡。

①这段话连用了6个“小”字,突出了人物的______特征。

②找出段中的形容词填在横线上。并想想这些形容词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的小脑袋。______的小脸蛋。______的小手。______的小眼睛。

2.按下列要求描写人物外貌。

①通过衣着打扮的描写,突出教师的职业特点。②通过脸上皱纹的描写,突出老年人的外貌特点。

③通过神态描写,突出青年人的性格特征。

怎样描写人物动作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例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动作的。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

他轻轻一跳,双手就握住了单杠,紧接着收腹、抬腿,拉臂引体、抬头挺胸,轻而易举地上了杠。他那匀称的身材,再加上这灵巧的动作,就好像凌空欲飞的雄鹰。

①这一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段中带点的动词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他立刻瞪起眼睛,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脸上的肌肉不停地颤动,脖子上暴起一道道青筋,像扑鼠的猫盯着我。

这里描写的是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用了不少恰当的动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______。想一想,这些动词起了什么作用?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准确而恰当的动词。

我( )起一张饺子皮,笨手笨脚地往里( )着馅儿,然后把皮边儿往中间一( ),又( )了一下,再往两边一( ),捏得又扁又平,往桌上一( )。嘿,还真像老手做出来的饺子呢!

3.按下列要求练习描写人物动作。

①仔细观察妈妈炒菜的过程,把炒菜的动作具体地写下来。②通过动作描写,反映出你熟悉的人的性格特点。

怎样描写人物语言

一个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热爱什么,憎恶什么,以及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都可以从人物的语言里反映出来。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请看王若飞同志被捕后,和敌人的对话:

“你是什么人?”“共产党人。”“你从哪里来?”“江西瑞金。”“是谁派你来的?”“毛泽东。”“你来干什么?” “推翻你们。”“你们的人在哪里?”“到处都有。”“你把他们供出来!”“比上天还难。”

这里只有短短的六句答话,却充分表现了王若飞同志对革命的忠贞气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前面四句回答直截了当,气势逼人;后两句回答是对敌人的故意戏弄;最后一句斩钉截铁,表达了王若飞同志保守党的秘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

语言描写有下列四种形式:

一种是个人独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言自语。如:

“唉,这鬼天气!又闷又热,蚊子也来捣乱,一夜没睡,真倒霉!”王老五不停地边拍着蒲扇边咒骂着。

第二种是一个人对别人说话。如:

老马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第三种是对话。如:

表哥要下地干活去,小弟张开两只手臂拦着,不让表哥出去。表哥说:“好弟弟,听话,让表哥走。”小弟说:“我要蝈蝈。”

表哥说:“我给你捉,捉个挺大挺大的。”小弟说:“我还要个笼子哪!”表哥说:“我给你编,编个顶好顶好的。”小弟这才放开手,让表哥走出门。

第四种是几个人议论或交谈。如:

孙老师说:“桂花有哪些用途呢?同学们分组议一议吧!”孙老师的话刚落音,同学们就讨论开了:“桂花是多种食品的香料。做桂花糖,桂花糕都离不开它。”李利说。“汤圆里加上桂花特别好吃。”陈平说。王小山抢着说;“桂花可以泡茶。桂花茶味道可香呐!”

我说:“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桂花还可以酿酒呢!”孙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高兴得不停地点头。

语言描写,不论是描写个人话语,还是描写对话或交谈,都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个性特点;二是要符合人物的身分、年龄和职业特点;三是要抓住语言的精华,不要面面俱到。

下面跟同学们讲两个有趣的小故事。

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皮肤生得较黑,偏偏他又喜欢穿黑衣服。一天,他遇到两个穿得花里花俏的公子哥儿。其中一个见到克雷洛夫就对他的同伴儿说:“看哪,飘来一朵乌云!”克雷洛夫应声答道:“怪不得青蛙高兴得叫了!”

德国诗人歌德的作品,曾受到某一位无知的批评家的尖刻指责。一天,歌德在公园里一条只能通过一人的小径上散步,迎面来了那位批评家。他冲着歌德嚷道:“我向来没有给傻瓜让路的习惯!”歌德不慌不忙地让到一旁,笑容可掬地说:“而我恰恰相反。”

上面两个故事里,都只写了一句对话,但把人物(克雷洛夫、歌德)机敏过人、风趣幽默、语言辛辣的个性特点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凭借克雷洛夫、歌德的智慧语言,给对方以尖刻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一句话却写出了两位伟大作家的品格和智慧。

请同学们再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1928年初,夏明翰同志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刑堂上,敌人满脸杀气地问:“你姓什么?”夏明翰说:“姓冬。”“胡说!”敌人拍着惊堂木,“你明明姓夏,为什么乱说?”夏明翰从容不迫地说;“你们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姓夏,就当然应该说姓冬。”敌人无言以对,继续问:“多少岁?”“共产党万岁!”“籍贯?”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夏明翰越说越激昂。

夏明翰同志简短的几句话,把敌人的刑堂变成了“舌战”的战场。斗得敌人无言以待。不仅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气概,而且展示了夏明翰同志闪耀着智慧的语言艺术。

同学们在练习写人物语言的时候,要注意引用语言的几种方式。

一种是“直接引用”。就是把人物说的话直接写下来。加上引号表示。

如:张书记对丁大爷说:“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不能收取报酬。”

第二种是“间接引话”。用叙述的方法,把人物的语言转述出来。

如:张书记对丁大爷说,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他们不能收取报酬。“间接引话”一般不用引号,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三人称。

第三种是对话的三种写法。

即:①×××说:“„„„。”②“„„„。”×××说。③“„„„。”×××说,“„„。”

例如:

雨来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说。

“我们是中国人。”雨来说,“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小故事,想想后面的问题。

一位法官和一位将军是亲密的好友。一次,法官请将军把一件军事机密告诉给他。将军十分为难,因为他既不愿使好朋友难堪,又绝对不能泄密。将军眉头一皱,对法官说:“亲爱的朋友,你能够绝对保守机密吗?”“将军,请放心,我想我是能够的。”“那么,我也能够。”①你知道吗,将军的问话是什么用意?②法官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③将军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④这段对话表现了将军的什么?

2.按要求各写一段人物语言。

①写一段你和妈妈的对话,表达母子之情。②描写一个小组讨论的发言情况,用上对话的三种写法。

3.用“间接引话”的方式改写下面的对话。

小明的爸爸在桃树上刮凝结着的胶。小明问:“爸爸,这有什么用?”

爸爸很高兴地告诉小明:“这胶可有用处啦,可以把掉了的毛笔头粘好。你那支毛笔头不是掉了吗?”

小明说:“一支毛笔才几角钱,买一支不就得了。”爸爸说:“能修的就修,能补的就补,要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怎样描写人物心理

什么叫心理描写呢?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这就叫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描写人物,除注意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外,还要学会描写人物的心理。

心理描写包括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和梦境三个方面的描写。描写的方法,常见的也是我们在小学语文课里学过的,有两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如下面例段: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风在耳边呼呼地响着。公鸡在远处得意地叫着。树林里的小鸟,也乐得叽叽喳喳地唱着。而海娃的心,这时候比公鸡还得意,比小鸟还要快乐。——他乐得简直飞起来了。他像风一样地飞跑起来了,他跑进一道岸畔,跑到深沟底下,又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上。

“唉呀!”海娃美美地松了一口气,“我的信啊,你把我害得好苦啊!这回可把你找到了。”

其实,海娃心里一点儿也不苦,他简直要高兴死了。他高兴得汗都来不及擦,就一面喘着气,一面把手插在口袋里。他恨不得把信放在嘴上,狠狠地亲他两亲,像亲他的小羊羔一样地亲两亲呢!

例一是第一种写法,是让人物自己倾吐内心的感情。写的是“我”看到战友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心理活动。例二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是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和描述。写的是海娃找到鸡毛信后的高兴心情。上述两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

心理状态的描写,可以展现一定环境下人物的复杂心境,展示人的体验和感受。如下例:

我捧着这碗热呼呼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包裹着。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我一口气喝了下去,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它是那么香,那么甜,香甜中又透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睛发热,鼻子发酸,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病了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写得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梦幻描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反映人物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如同学们都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

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学们学习描写人物心理要注意四点:第一,要真实,要写真话。心理怎么想的就怎么写;第二要符合人物思维变化过程,不能杂乱无章,颠三倒四;第三,要符合人物身分、年龄、职业特点,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第四,如果是写不熟悉的人,首先就要了解别人的心理。可以通过交谈,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的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得合情合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的例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心理的。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上飞着小燕子,地下跑着小兔子,它们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可我拖着条残疾的腿,连步也迈不开。对他们,我真羡慕极了,时常一个人呆呆地望着它们暗暗地想:小燕子呀,你能帮我长出灵巧的翅膀来吗?小兔子呀,你肯借我一条健壮的腿吗?„„

这一段描写的是______的心理活动。作者通过对小燕子和小兔子的幻想,表达了______________。

灿灿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妈妈唱着无字的歌,轻轻地摇着灿灿睡的小摇车。灿灿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月亮笑弯了嘴,灿灿也笑咧了嘴;星星眨着眼儿,灿灿也眨着眼儿。慢慢儿的,灿灿在妈妈的摇篮曲中走进了甜蜜的梦乡„„。

记忆,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这里描写的是灿灿______时候的记忆。他想起了“妈妈唱的无字歌”,还想起了摇车、______和______,还有______。表达了灿灿天真、纯净的童心和她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追恋。

2.按要求描写人物心理。

①以《欢乐的童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欢乐的心情;

②平平心爱的小猫——黑子生病了,平平很着急,你能把平平着急的心情描写出来吗?

③假如你有两只翅膀,你会怎样呢?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下来。

附:

特训作文之《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作指津

[写作指导]

写人的记叙文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所谓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异于他人的特征。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而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思想品质,在表现形式上也总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不会完全相同。善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章才容易打动读者。

写出人物的特征,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选材恰当而有意趣

所谓“恰当”,主要指选用的事例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概括出人物在各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所谓“有意趣”,就是要留心捕捉有情有趣的生活“浪花”,从而展示人物个性的丰富内涵。曾有一位考生这样写《习惯》:数学老师名唤“吴吉昌”,他有一个口头语——“简单”,总是挥舞着“简单”这面小红旗,鼓励、引导同学们攀登数学之峰。粗粗一瞥,他不大像一位正儿巴经的老师,有些个像“啦啦队”的“队长”,不停地用“简单”为同学们打气。有一次,上语文课,语文老师问:“吴吉昌有一句什么口头语?”全班同学大声回答:“‘简单’!”作者把语文课本中那位植棉模范吴吉昌,与数学老师吴吉昌搅在一起写,引得阅卷老师哄堂大笑。这不但渲染了全篇的喜剧色彩,而且巧妙地向人们暗示:这位数学老师也是一位“劳动模范”,也是一位“耕耘好手”,真是妙趣盎然。

二、善于由细微处见精神

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之所以令人百读不厌,并不是因为它描写了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由于它通过无数精彩的细节,塑造了许许多多血肉丰满的人物。请看小说第四十回贾母宴请刘姥姥时的文字: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刘姥姥事先受到嘱咐,为了“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在宴席上故意出洋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难得的是作家笔下众人的笑,笑得各不相同,笑得非常个性化,完全合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乃至年龄和体质特征。这就使得这一段短短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意味丰富,真是妙不可言。

细节描写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在其他各种描写(比如对人物、环境或物体的描写)之上的。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细”和“精”。

“细”就是要尽可能地细致入微。细节描写不同于一个事件或情节,它的特点,它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对象的特征。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示语言的魅力。比如张贤亮的名作《绿化树》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我慢慢地把馍馍拿起来。

忽然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以它的的大小,我甚至能辨认出它是个中指的指印。从纹路来看,它是个“罗”,而不是“箕”。一圈一圈的,里面小,向外渐渐地扩大,如同春日湖塘上小鱼喋起的波纹。波纹又渐渐荡漾开去,荡漾开去……

噗!我一颗清亮的泪水滴在手中的馍馍上了。

印在馍馍上的指纹印,本是一般人不会留意的。但作者捕捉到了,而且注意到“是个‘罗’”,“而不是‘箕’”,并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把它细致地描绘出来。而“一颗清亮的泪水滴在馍馍上”,也是一个极其传神的细节,非常细腻地传达出人物内疚、感激却又难言的复杂心态。

“精”就是要精选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比如《荷花淀》中写水生嫂听到水生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时: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一细节,足以让我们透视水生嫂内心复杂的情感活动:丈夫要到大部队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一时间,多少复杂感情涌上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出现的不测风云„„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情绪,因为她明白,自己不能“拖尾巴”,必须坚强。这就是这一细节的典型意义。

丰满、生动的细节,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作文时积极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有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细节来。

[精品借鉴]

穷人的风骨

马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去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病了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了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个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师生赏读:

师:这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好文章。这种感染力主要来源于精彩的细节描写。请大家举例分析。

生1:比如,主人公“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生2:又如,当他执拗地要把钱还给“我”时,“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生3:这些细节让我们体悟到:穷人的钱虽然来之不易,但穷人有穷人的风骨,决不贪占别人的便宜;穷人有穷人的人格,一切困难都自己扛。

[考场撷英]

2004年高考上海卷要求“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下面是一篇记叙类的夺魁作文:

非典型性忙碌

小李头脑精明,遇啥事都喜欢拨拨心头的金算盘,看看能否从中赚点零花钱。可整日如此小打小闹,小李觉得太没出息了。这不,他一边看着新闻,一边在沙发上又打起了金算盘。(开篇强调小李的“金算盘”。)

又是非典!正冥思苦想不得出路的小李被新闻吵得闹火,腾地一下子起来关了电视。可坐回沙发后,长期精打细算养成的第六感觉又让小李坐卧不安,总觉得没抓住什么。(没有抓住“什么”呢?留下悬念。)

这时,女友小凤拿着一袋板兰根开门进来了。

“小李,最近非典传播情况严重,医院来了好多病人,确诊是非典的就有两个,我决定最近呆在医院。这是医院发的板兰根,记住要按时喝。出门要戴上口置,可记住了!”

小李盯着板兰根,一句也没答理小凤。小凤气得马上回医院去了。(“盯着板兰根”干什么?作者隐而不发。)

小李不愧为一个精明人。一包板兰根就让他大受启发。第二天,他就忙开了。(受怎样的“启发”?再设伏笔,承上启下。)

他先是调查了一下非典传播最严重的几个地方,列出了四大“财区”:北京、内蒙古、山西、广东。(四大“财区”,足见小李发财梦之热切,暗应上文的“金算盘”。语言风趣幽默。)继而买进一大批白醋、板兰根,急急飞至内蒙古。要说蒙古人就是豪爽,小李没过几天就发了一笔横财。想到北京消费水平之高,小李更是偷着乐。却不想,天子脚下,百姓人人觉悟很高,小李却落得个铩羽而归。咬咬牙,小李决定杀向广州,再赌一把。由于他头脑活络,专挑小乡村出手板兰根等药物,居然让那些村民心甘情愿地掏钱给他,甚至于疯狂地抢购。(扣住“金算盘”大写小李的生意,尺水之中颇得兴波之妙。)

一连几天,小李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四大“财区”。好几次,小凤给他打电话都没时间接。小李说:“全国闹非典,忙啊!”(“忙”于发不义之财,可恶、可笑!)

医院已连续几天收到非典疑似病人了。

小凤也已好几天没好好地休息了。(回头再写小凤。)那双原本水灵灵的眼睛熬得通红,似乎还夹杂着几缕血丝,眼圈黑乎乎的。头发也略显凌乱,大概好几天没仔细打理了吧。(生动的细节,侧写小凤之忙。)

“小凤,快!又有病人送进来了!”

话音未落,刚眯上眼、靠着椅背想休息一下的小凤便像弹簧般跳了起来,向医务室冲去。这一幕已不知上演多少遍了,小凤对此也习惯了。(再写小凤之忙,用笔不多,但使人如临其境。)

现在让她最感不安的是:打给小李的电话总没人接。其实她只想跟小李说一句:“对不起!非典闹得厉害,最近不能陪你,忙啊!”(“忙”于职守、“忙”于奉献,可敬、可爱!)

[总评]

这篇佳作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作者抓住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最能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件,运用概叙与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浓墨重彩地写出了小李与小凤截然不同的两个形象,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拓展训练]

请你以“理想中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怎样描写人物外貌

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一样,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外貌。因此,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记叙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人物外貌不但指人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还指人的神情、姿态、声音等。把人物的这些特点具体地写下来,就是人物外貌描写。如下面例段:

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农村姑娘的外貌。用六个并列的分句描写了容貌和衣着,具体地写出了一个家庭穷苦、热爱劳动、性格倔强的农村小姑娘的形象。

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注意人物的身分,了解、熟悉他们的个性。还要留心他们的变化。具体来说:

第一,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

如下列例段:

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例段一,写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作者抓住“身穿军人棉大衣”、“脚穿高统皮靴”、“高个子,方脸盘”、“眼睛闪亮”等外貌特点,写出了一个粗犷、精明的男子汉形象。例段二主要抓住孩子:调皮的大眼睛”、“鼓鼓的腮帮”、“翘起的小鼻尖”等相貌特点,把一个机灵、滑稽逗人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上述两例告诉我们,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抓住外貌的特征,这样,就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

第二,描写外貌要注意人物的身分,不能张冠李戴。如下面例段,人物身分就非常鲜明。

我仔细端详着面前这位青年人。他戴着一顶蓝色旅游帽,帽沿上有一行白字:“日本大学生旅游团”。身上穿一件黑灰色太空服,下身穿着牛仔裤,肩上背着一个黑色的旅游包。

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上面两段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身分的人物形象。例一,写的是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通过描写穿着打扮的特点,告诉人们他是一位日本来华旅游的大学生。例二,侧重描写老汉的脊背肤色、小腿形态、赤脚、腰上插着旱烟袋等特点,生动描绘出了一位居住农村,饱经风霜、朴实健康的、典型的老农形象。

第三,描写外貌要注意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年龄、经济地位、职业、心境、感情都在起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人物的外表来。因此,写人物外貌,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心内世界。

请看下面三个例段对同一位老人表情变化的描写: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蛛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三个例段描写的是同一位老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却反映了三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心情;例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注意人的内心的感情的变化。

第四,描写外貌,还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人,各有各的性格,就是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描写外貌的时候,就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出来。如下面例段:

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她大概叫琅琅,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凸额头、塌鼻梁,一头柔软的卷发。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上面三个例段都是写小女孩儿的相貌,但写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例段一侧重描写孩子的神态,突出了金豆怕羞但天真、活泼的性格;例段二先描写琅琅的长相轮廓,然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她文静的特点;例段三着重描写眼睛。通过对眼睛色泽和眼睛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女孩聪明,纯真的内在气质。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做好练习。

反正我一出生就看见他了。永远穿着那件黑棉袄。夏天,敞着怀,棉衣的前襟像两扇虚掩的破门,露着搓板一样的前胸;下雪了,就拦腰系根草绳子。头上扣个尖顶的狗皮帽子,帽耳朵一前一后耷拉着。

①这段描写主要抓住了人物外貌的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②找出段中的比喻句,用“ ”标出来。想想比喻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黑光光的小脑袋,红红的小脸蛋,两只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一双胖胖的小手,手背上有五个小涡涡。

①这段话连用了6个“小”字,突出了人物的______特征。

②找出段中的形容词填在横线上。并想想这些形容词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的小脑袋。______的小脸蛋。______的小手。______的小眼睛。

2.按下列要求描写人物外貌。

①通过衣着打扮的描写,突出教师的职业特点。②通过脸上皱纹的描写,突出老年人的外貌特点。

③通过神态描写,突出青年人的性格特征。

怎样描写人物动作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例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动作的。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

他轻轻一跳,双手就握住了单杠,紧接着收腹、抬腿,拉臂引体、抬头挺胸,轻而易举地上了杠。他那匀称的身材,再加上这灵巧的动作,就好像凌空欲飞的雄鹰。

①这一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段中带点的动词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他立刻瞪起眼睛,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脸上的肌肉不停地颤动,脖子上暴起一道道青筋,像扑鼠的猫盯着我。

这里描写的是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用了不少恰当的动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______。想一想,这些动词起了什么作用?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准确而恰当的动词。

我( )起一张饺子皮,笨手笨脚地往里( )着馅儿,然后把皮边儿往中间一( ),又( )了一下,再往两边一( ),捏得又扁又平,往桌上一( )。嘿,还真像老手做出来的饺子呢!

3.按下列要求练习描写人物动作。

①仔细观察妈妈炒菜的过程,把炒菜的动作具体地写下来。②通过动作描写,反映出你熟悉的人的性格特点。

怎样描写人物语言

一个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热爱什么,憎恶什么,以及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都可以从人物的语言里反映出来。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请看王若飞同志被捕后,和敌人的对话:

“你是什么人?”“共产党人。”“你从哪里来?”“江西瑞金。”“是谁派你来的?”“毛泽东。”“你来干什么?” “推翻你们。”“你们的人在哪里?”“到处都有。”“你把他们供出来!”“比上天还难。”

这里只有短短的六句答话,却充分表现了王若飞同志对革命的忠贞气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前面四句回答直截了当,气势逼人;后两句回答是对敌人的故意戏弄;最后一句斩钉截铁,表达了王若飞同志保守党的秘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

语言描写有下列四种形式:

一种是个人独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言自语。如:

“唉,这鬼天气!又闷又热,蚊子也来捣乱,一夜没睡,真倒霉!”王老五不停地边拍着蒲扇边咒骂着。

第二种是一个人对别人说话。如:

老马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第三种是对话。如:

表哥要下地干活去,小弟张开两只手臂拦着,不让表哥出去。表哥说:“好弟弟,听话,让表哥走。”小弟说:“我要蝈蝈。”

表哥说:“我给你捉,捉个挺大挺大的。”小弟说:“我还要个笼子哪!”表哥说:“我给你编,编个顶好顶好的。”小弟这才放开手,让表哥走出门。

第四种是几个人议论或交谈。如:

孙老师说:“桂花有哪些用途呢?同学们分组议一议吧!”孙老师的话刚落音,同学们就讨论开了:“桂花是多种食品的香料。做桂花糖,桂花糕都离不开它。”李利说。“汤圆里加上桂花特别好吃。”陈平说。王小山抢着说;“桂花可以泡茶。桂花茶味道可香呐!”

我说:“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桂花还可以酿酒呢!”孙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高兴得不停地点头。

语言描写,不论是描写个人话语,还是描写对话或交谈,都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个性特点;二是要符合人物的身分、年龄和职业特点;三是要抓住语言的精华,不要面面俱到。

下面跟同学们讲两个有趣的小故事。

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皮肤生得较黑,偏偏他又喜欢穿黑衣服。一天,他遇到两个穿得花里花俏的公子哥儿。其中一个见到克雷洛夫就对他的同伴儿说:“看哪,飘来一朵乌云!”克雷洛夫应声答道:“怪不得青蛙高兴得叫了!”

德国诗人歌德的作品,曾受到某一位无知的批评家的尖刻指责。一天,歌德在公园里一条只能通过一人的小径上散步,迎面来了那位批评家。他冲着歌德嚷道:“我向来没有给傻瓜让路的习惯!”歌德不慌不忙地让到一旁,笑容可掬地说:“而我恰恰相反。”

上面两个故事里,都只写了一句对话,但把人物(克雷洛夫、歌德)机敏过人、风趣幽默、语言辛辣的个性特点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凭借克雷洛夫、歌德的智慧语言,给对方以尖刻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一句话却写出了两位伟大作家的品格和智慧。

请同学们再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1928年初,夏明翰同志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刑堂上,敌人满脸杀气地问:“你姓什么?”夏明翰说:“姓冬。”“胡说!”敌人拍着惊堂木,“你明明姓夏,为什么乱说?”夏明翰从容不迫地说;“你们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姓夏,就当然应该说姓冬。”敌人无言以对,继续问:“多少岁?”“共产党万岁!”“籍贯?”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夏明翰越说越激昂。

夏明翰同志简短的几句话,把敌人的刑堂变成了“舌战”的战场。斗得敌人无言以待。不仅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气概,而且展示了夏明翰同志闪耀着智慧的语言艺术。

同学们在练习写人物语言的时候,要注意引用语言的几种方式。

一种是“直接引用”。就是把人物说的话直接写下来。加上引号表示。

如:张书记对丁大爷说:“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不能收取报酬。”

第二种是“间接引话”。用叙述的方法,把人物的语言转述出来。

如:张书记对丁大爷说,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他们不能收取报酬。“间接引话”一般不用引号,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三人称。

第三种是对话的三种写法。

即:①×××说:“„„„。”②“„„„。”×××说。③“„„„。”×××说,“„„。”

例如:

雨来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说。

“我们是中国人。”雨来说,“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小故事,想想后面的问题。

一位法官和一位将军是亲密的好友。一次,法官请将军把一件军事机密告诉给他。将军十分为难,因为他既不愿使好朋友难堪,又绝对不能泄密。将军眉头一皱,对法官说:“亲爱的朋友,你能够绝对保守机密吗?”“将军,请放心,我想我是能够的。”“那么,我也能够。”①你知道吗,将军的问话是什么用意?②法官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③将军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④这段对话表现了将军的什么?

2.按要求各写一段人物语言。

①写一段你和妈妈的对话,表达母子之情。②描写一个小组讨论的发言情况,用上对话的三种写法。

3.用“间接引话”的方式改写下面的对话。

小明的爸爸在桃树上刮凝结着的胶。小明问:“爸爸,这有什么用?”

爸爸很高兴地告诉小明:“这胶可有用处啦,可以把掉了的毛笔头粘好。你那支毛笔头不是掉了吗?”

小明说:“一支毛笔才几角钱,买一支不就得了。”爸爸说:“能修的就修,能补的就补,要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怎样描写人物心理

什么叫心理描写呢?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这就叫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描写人物,除注意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外,还要学会描写人物的心理。

心理描写包括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和梦境三个方面的描写。描写的方法,常见的也是我们在小学语文课里学过的,有两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如下面例段: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风在耳边呼呼地响着。公鸡在远处得意地叫着。树林里的小鸟,也乐得叽叽喳喳地唱着。而海娃的心,这时候比公鸡还得意,比小鸟还要快乐。——他乐得简直飞起来了。他像风一样地飞跑起来了,他跑进一道岸畔,跑到深沟底下,又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上。

“唉呀!”海娃美美地松了一口气,“我的信啊,你把我害得好苦啊!这回可把你找到了。”

其实,海娃心里一点儿也不苦,他简直要高兴死了。他高兴得汗都来不及擦,就一面喘着气,一面把手插在口袋里。他恨不得把信放在嘴上,狠狠地亲他两亲,像亲他的小羊羔一样地亲两亲呢!

例一是第一种写法,是让人物自己倾吐内心的感情。写的是“我”看到战友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心理活动。例二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是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和描述。写的是海娃找到鸡毛信后的高兴心情。上述两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

心理状态的描写,可以展现一定环境下人物的复杂心境,展示人的体验和感受。如下例:

我捧着这碗热呼呼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包裹着。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我一口气喝了下去,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它是那么香,那么甜,香甜中又透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睛发热,鼻子发酸,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病了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写得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梦幻描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反映人物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如同学们都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

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学们学习描写人物心理要注意四点:第一,要真实,要写真话。心理怎么想的就怎么写;第二要符合人物思维变化过程,不能杂乱无章,颠三倒四;第三,要符合人物身分、年龄、职业特点,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第四,如果是写不熟悉的人,首先就要了解别人的心理。可以通过交谈,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的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得合情合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的例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心理的。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上飞着小燕子,地下跑着小兔子,它们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可我拖着条残疾的腿,连步也迈不开。对他们,我真羡慕极了,时常一个人呆呆地望着它们暗暗地想:小燕子呀,你能帮我长出灵巧的翅膀来吗?小兔子呀,你肯借我一条健壮的腿吗?„„

这一段描写的是______的心理活动。作者通过对小燕子和小兔子的幻想,表达了______________。

灿灿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妈妈唱着无字的歌,轻轻地摇着灿灿睡的小摇车。灿灿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月亮笑弯了嘴,灿灿也笑咧了嘴;星星眨着眼儿,灿灿也眨着眼儿。慢慢儿的,灿灿在妈妈的摇篮曲中走进了甜蜜的梦乡„„。

记忆,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这里描写的是灿灿______时候的记忆。他想起了“妈妈唱的无字歌”,还想起了摇车、______和______,还有______。表达了灿灿天真、纯净的童心和她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追恋。

2.按要求描写人物心理。

①以《欢乐的童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欢乐的心情;

②平平心爱的小猫——黑子生病了,平平很着急,你能把平平着急的心情描写出来吗?

③假如你有两只翅膀,你会怎样呢?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下来。


相关内容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
  • 习作 1 教学内容: 学会看图写话 教学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脱棉衣>,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并结合例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段. 2.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领会"观察画面,寻找联系,合理想象"的习作方法,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 ...

  • 小学作文辅导讲义
  • 小学作文辅导讲义 一.小学生怎样写好写人作文 小学生怎样写好写人作文?以下我谈谈我的看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 ...

  • 小学作文写作指导
  • 第一课时[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1] 学习重点:1,怎样写人? 2,怎样写事?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 ...

  • 小学四年级上作文复习
  • 小学四年级上作文复习 写人篇 外貌描写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一定想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子.所以,在写人的时候,要学会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给人物画像,把任务的外表特点,如神情.姿态.风度.气质.服饰等方面的特点画下来.外貌描写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人物进行全面的外貌刻画,让读者对这个人有一个初步的 ...

  •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作文整体单元教学教案设计 本年级八单元习作重点 1.按一定的顺序写,突出一点奇特之处(第一单元,写一处自然景观): 2.写观察日记(第二单元,观察感兴趣的人和物): 3.写童话(第三单元,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 4.写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第四单元,写喜欢的动 ...

  • 作文教案三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习作 习作内容:<我的课余生活> 训练目的: 1.了解课余生活,从而熟悉写作范畴. 2.虽然不能千篇一律,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写作方法. 3.针对学生不同情况,促使学生较好完成习作. 指点迷津: 教学重点:熟悉写作课余生活.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 ...

  • 作文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 作 文 兴 趣 小 组 活 动 记 录 锦江中心小学 作文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活动 报名选拔成员 内容 指导 周凌鹤 教师 备注 1.报名选拔成员 2.明确活动目的 活 动 过 程 3.确定组织结构,明确职责 4.布置准备学习用品等工作 5.每人两本作文簿,两本读书笔记和相应的笔纸 6.准备优 ...

  • 作文4.语言描写
  • 如何写好作文中的"说" --语言描写指导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描写把人物和事件写得生动形象: 2.初步让学生了解和学会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通过赏析和修改等方法了解如何进行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初步掌握人物的语言描写. 教学方法:赏析比 ...

  • 初中语文作文[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教学设计
  • 初中语文<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教学设计 训练目标: (1)学会观察,写出个性 (2)运用描写,突出个性 训练重点:在写作中如何将人物个性写得生动感人,又合情合理 训练题目: 以"他(她)是位性格___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训练时数:二课时 导写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