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3 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 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 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 然后保持此值, 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 小球的高度(

)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解题指南】小球只有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 竖直方向仍是平衡状态, 弹力的竖直方向分力等于重力。以此为突破口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 0, 静止

mg

, 加速时, 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k

mg

为θ, 此时kx 2sin θ=mg , 小球距离悬点高度(l 0+x 2) sin θ=l 0sin θ+, 因此小球高

k

时kx 1=mg , 小球距离悬点高度l 0+x 1=l 0+

度升高了。

2.(2014·北京高考)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 平伸手掌托起物体, 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 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 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 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解析】选D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 一定先向上加速, 处于超重状态, 但后面的运动可以是减速的, 也可以是匀速的, 不能确定,A 、B 错误; 物体和手具有共同的速度和加速度时, 二者不会分离, 故物体离开手的瞬间, 物体向上运动, 物体只受重力,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但手的加速度应大于重力加速度, 并且方向竖直向下, 手与物体才能分离, 所以C 错误,D 正确。

【误区警示】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 若加速度方向向上, 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若加速度方向向下, 则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超重或失重跟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无关。

3. (2014·北京高考)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 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 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 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A. 如果斜面光滑, 小球将上升到与O 点等高的位置 B. 如果小球不受力, 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 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 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 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 质量越大, 它的加速度越小

【解析】选A 。从实验可以得到, 斜面的阻力越小, 小球上升的位置越高, 如果不受阻力, 就会上升到相等的高度, 其他选项都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到的,A 正确,B 、C 、D 错误。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一定要紧密联系本题的实验情景:控制小球质量一定, 研究小球上升高度与所受阻力的关系; 跟力与运动的关系没有直接联系。 4.(2014·四川高考) 如图所示, 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 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t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 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1)物体P 相对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方向;

(2)由物体P 受到的合外力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P 加速还是减速。

【解析】选B 、C 。当v 1>v2时,P 相对于传送带向左滑动,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向右, 当F f >FT 时, 合外力向右,P 向右做加速运动, 当达到与传送带速度一样时, 一起做匀速运动, 受力分析如图甲, 则B 正确; 当F f

当P 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 若F f

5.(2014·山东高考)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 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 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

(

)

A.t 1 B.t 2 C.t 3 D.t 4

【解析】选A 、C 。合外力与速度方向相同说明质点做加速运动, 在图像中表示质点正在做加速运动的时刻有t 1和t 3时刻, 做减速运动的时刻为t 2和t 4时刻, 故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

【误区警示】本题容易把质点在t 3时刻的运动当作减速运动, 在t 4时刻的运动当作加速运动, 从而造成错选; 其原因是图像中的“-”不表示速度的大小, 仅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6.(2014·重庆高考) 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 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 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 下

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竖直上抛运动不受空气阻力, 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最高点再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v-t 图像为倾斜向下的直线, 四个选项均正确表示; 考虑阻

mg +kv

, 随着v 减小,a 上减小, 对应v-t 图像的斜m

mg -kv

率减小, 选项A 错误; 下降中, a 下=, 随着v 增大,a 下继续减小, 而在最高点

m

力f=kv的上抛运动, 上升中a 上=

时v=0,a=g,对应v-t 图与t 轴的交点, 其斜率应该等于g, 即过t 轴交点的切线应该与竖直上抛运动的直线平行, 只有D 选项满足, 故选D 。

【误区警示】本题容易忽略两个物体在最高点的运动分析, 误认为正确答案为B 、C 、D 。事实上两个物体在最高点时, 均只受重力, 故加速度均为g, 即过与t 轴交点的切线斜率相等。

7.(2014·江苏高考)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1

2

A. 当F

B. 当F=错误!未找到引用源。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μg C. 当F>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μg

【解题指南】板块模型的解题思路是抓住临界状态, 如本题中假设A 、B 之间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计算A 、B 整体对应的拉力和加速度, 若物块实际的拉力和加速度大于临界的拉力和加速度, 则A 、B 物块发生相对运动。

【解析】选B 、C 、D 。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μmg,B 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mg , 当μmg

1

μg,D 项正确。以A 为研究对象, 有F-f BA =2maB , 解得F=3μmg, 所以当F=错误!2

51

未找到引用源。μmg 时,A 、B 一起运动, 对整体有F-f B =3ma,解得a=μg,B 项

23

32

32

正确。当F>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C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014·上海高考)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 力是物体 发生变化的原因; 该定律引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2)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表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叫作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答案:运动状态 惯性

2.(2014·山东高考) 研究表明, 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 0=0.4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 志愿者少量饮酒

后驾车以v 0=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 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 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 与速度v 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

(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

【解析】(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题图可得v 0=72km/h=20m/s,末速度v=0,位移s=25m,由运动学公式得

v 02=2as

t =v 0

a

联立以上两式, 代入数据得 a=8m/s2 t=2.5s

(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 ′, 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 由运动学公式得: L=v0t ′+s Δt=t′-t 0

联立以上两式, 代入数据得Δt=0.3s

(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 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 0, 志愿者的

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

:F 0= 代入相关数据解得

:

F 0=

mg 5

答案:(1)8m/s2 2.5s (2)0.3s (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误区警示】(1)本题学生分析图乙时, 不能正确地读出刹车初速度和刹车位移, 其原因是在图像中刹车速度应从右向左逐渐减小, 而刹车位移则从下到上逐渐增大。

(2)本题易将汽车对志愿者的作用力误当作志愿者受到的水平作用力ma, 原因是没有对志愿者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 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 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 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 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 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5

【解析】设沥青路面干燥时, 汽车与沥青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 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 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0mg=ma0 ①

2v 0

② s =v 0t 0+2a 0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

设在雨天行驶时, 汽车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依题意有μ=2μ0 ③

5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ma ④

s =vt 0+

v 22a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m/s(72km/h) 答案:20m/s(72 km/h)

【误区警示】在反应时间内, 汽车仍然按照原来的速度匀速运动, 因此, 反应时间不是汽车减速运动的时间。

4.(2014·上海高考) 如图, 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 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球。静止时, 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 经过的总路程为s,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

(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

(2)若a>gtanθ, 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

(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 ′; (2)先判断球受箱子作用力的情况, 再列方程求解。 【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v2=2a′s 1、v 2=2as2, 且s=s1+s2,

av 2

解得: a '=。

2as -v 2

(2)假设球不受箱子作用, 应满足:Nsinθ=ma,Ncosθ=mg, 解得:a=gtanθ。

减速时加速度向左, 此加速度由斜面支持力N 与左壁支持力F a>gtanθ,F 左=0,

球受力如图所示, 在水平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sin θ=ma, 在竖直方向有Ncos θ-F 上=mg, 解得:F上=m(acotθ-g) 。

av 2

答案:(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 m(acotθ-g)

2as -v 2

共同决定, 当

考点3 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 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 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 然后保持此值, 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 小球的高度(

)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解题指南】小球只有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 竖直方向仍是平衡状态, 弹力的竖直方向分力等于重力。以此为突破口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 0, 静止

mg

, 加速时, 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k

mg

为θ, 此时kx 2sin θ=mg , 小球距离悬点高度(l 0+x 2) sin θ=l 0sin θ+, 因此小球高

k

时kx 1=mg , 小球距离悬点高度l 0+x 1=l 0+

度升高了。

2.(2014·北京高考)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 平伸手掌托起物体, 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 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 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 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解析】选D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 一定先向上加速, 处于超重状态, 但后面的运动可以是减速的, 也可以是匀速的, 不能确定,A 、B 错误; 物体和手具有共同的速度和加速度时, 二者不会分离, 故物体离开手的瞬间, 物体向上运动, 物体只受重力,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但手的加速度应大于重力加速度, 并且方向竖直向下, 手与物体才能分离, 所以C 错误,D 正确。

【误区警示】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 若加速度方向向上, 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若加速度方向向下, 则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超重或失重跟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无关。

3. (2014·北京高考)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 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 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 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A. 如果斜面光滑, 小球将上升到与O 点等高的位置 B. 如果小球不受力, 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 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 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 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 质量越大, 它的加速度越小

【解析】选A 。从实验可以得到, 斜面的阻力越小, 小球上升的位置越高, 如果不受阻力, 就会上升到相等的高度, 其他选项都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到的,A 正确,B 、C 、D 错误。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一定要紧密联系本题的实验情景:控制小球质量一定, 研究小球上升高度与所受阻力的关系; 跟力与运动的关系没有直接联系。 4.(2014·四川高考) 如图所示, 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 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t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 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1)物体P 相对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方向;

(2)由物体P 受到的合外力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P 加速还是减速。

【解析】选B 、C 。当v 1>v2时,P 相对于传送带向左滑动,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向右, 当F f >FT 时, 合外力向右,P 向右做加速运动, 当达到与传送带速度一样时, 一起做匀速运动, 受力分析如图甲, 则B 正确; 当F f

当P 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 若F f

5.(2014·山东高考)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 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 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

(

)

A.t 1 B.t 2 C.t 3 D.t 4

【解析】选A 、C 。合外力与速度方向相同说明质点做加速运动, 在图像中表示质点正在做加速运动的时刻有t 1和t 3时刻, 做减速运动的时刻为t 2和t 4时刻, 故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

【误区警示】本题容易把质点在t 3时刻的运动当作减速运动, 在t 4时刻的运动当作加速运动, 从而造成错选; 其原因是图像中的“-”不表示速度的大小, 仅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6.(2014·重庆高考) 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 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 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 下

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竖直上抛运动不受空气阻力, 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最高点再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v-t 图像为倾斜向下的直线, 四个选项均正确表示; 考虑阻

mg +kv

, 随着v 减小,a 上减小, 对应v-t 图像的斜m

mg -kv

率减小, 选项A 错误; 下降中, a 下=, 随着v 增大,a 下继续减小, 而在最高点

m

力f=kv的上抛运动, 上升中a 上=

时v=0,a=g,对应v-t 图与t 轴的交点, 其斜率应该等于g, 即过t 轴交点的切线应该与竖直上抛运动的直线平行, 只有D 选项满足, 故选D 。

【误区警示】本题容易忽略两个物体在最高点的运动分析, 误认为正确答案为B 、C 、D 。事实上两个物体在最高点时, 均只受重力, 故加速度均为g, 即过与t 轴交点的切线斜率相等。

7.(2014·江苏高考)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1

2

A. 当F

B. 当F=错误!未找到引用源。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μg C. 当F>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μg

【解题指南】板块模型的解题思路是抓住临界状态, 如本题中假设A 、B 之间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计算A 、B 整体对应的拉力和加速度, 若物块实际的拉力和加速度大于临界的拉力和加速度, 则A 、B 物块发生相对运动。

【解析】选B 、C 、D 。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μmg,B 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mg , 当μmg

1

μg,D 项正确。以A 为研究对象, 有F-f BA =2maB , 解得F=3μmg, 所以当F=错误!2

51

未找到引用源。μmg 时,A 、B 一起运动, 对整体有F-f B =3ma,解得a=μg,B 项

23

32

32

正确。当F>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C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014·上海高考)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 力是物体 发生变化的原因; 该定律引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2)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表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叫作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答案:运动状态 惯性

2.(2014·山东高考) 研究表明, 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 0=0.4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 志愿者少量饮酒

后驾车以v 0=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 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 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 与速度v 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

(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

【解析】(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题图可得v 0=72km/h=20m/s,末速度v=0,位移s=25m,由运动学公式得

v 02=2as

t =v 0

a

联立以上两式, 代入数据得 a=8m/s2 t=2.5s

(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 ′, 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 由运动学公式得: L=v0t ′+s Δt=t′-t 0

联立以上两式, 代入数据得Δt=0.3s

(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 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 0, 志愿者的

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

:F 0= 代入相关数据解得

:

F 0=

mg 5

答案:(1)8m/s2 2.5s (2)0.3s (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误区警示】(1)本题学生分析图乙时, 不能正确地读出刹车初速度和刹车位移, 其原因是在图像中刹车速度应从右向左逐渐减小, 而刹车位移则从下到上逐渐增大。

(2)本题易将汽车对志愿者的作用力误当作志愿者受到的水平作用力ma, 原因是没有对志愿者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 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 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 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 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 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5

【解析】设沥青路面干燥时, 汽车与沥青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 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 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0mg=ma0 ①

2v 0

② s =v 0t 0+2a 0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

设在雨天行驶时, 汽车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依题意有μ=2μ0 ③

5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ma ④

s =vt 0+

v 22a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m/s(72km/h) 答案:20m/s(72 km/h)

【误区警示】在反应时间内, 汽车仍然按照原来的速度匀速运动, 因此, 反应时间不是汽车减速运动的时间。

4.(2014·上海高考) 如图, 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 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球。静止时, 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 经过的总路程为s,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

(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

(2)若a>gtanθ, 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

(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 ′; (2)先判断球受箱子作用力的情况, 再列方程求解。 【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v2=2a′s 1、v 2=2as2, 且s=s1+s2,

av 2

解得: a '=。

2as -v 2

(2)假设球不受箱子作用, 应满足:Nsinθ=ma,Ncosθ=mg, 解得:a=gtanθ。

减速时加速度向左, 此加速度由斜面支持力N 与左壁支持力F a>gtanθ,F 左=0,

球受力如图所示, 在水平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sin θ=ma, 在竖直方向有Ncos θ-F 上=mg, 解得:F上=m(acotθ-g) 。

av 2

答案:(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 m(acotθ-g)

2as -v 2

共同决定, 当


相关内容

  •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

  • 高一物理一答案
  • 高一暑假物理一答案 1.ABD [解析] 试题分析:开始时,a .b 及传送带均静止且a 不受传送带摩擦力作用,有,则.b 上升h ,则a 下降,则a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 故A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系统机械能增加,摩擦力对a 做的功等于a .b 机械能的增量.所以摩擦力做功大于a 的机械能增 ...

  • 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
  • 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相同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相同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曲线运动可以是速度不 ...

  • 曲线运动中难题(含答案)
  •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经典例题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 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朝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 ...

  • 赴哈尔滨学习心得体会
  • 赴哈尔滨学习心得体会 物理组 万银锋 8月26日,在宋主任的带领下,我们高三10人赴哈尔滨参加了设在黑龙江大学的高考研讨会.听了专家的高考分析报告,我获益匪浅.下面我将此次学习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 报告人介绍 为我们做报告的是大连实验中学的副校长,他一直在高三一线工作,他的科研精神与科研能力让我着实 ...

  • 2016哈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物理
  • 201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物理 1.物理学家通过艰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自然规律, 为人类的科学做出了巨大贡 献.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 奥斯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 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B.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进而提出了 ...

  •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概念公式归纳
  •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

  • 中考物理各知识点要求提纲
  • 中考物理各知识点要求提纲 第一部分声现象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这是中考中出现很多的一个考点.要正确解答这类考题就必须掌握:(1)声音的产生条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介质中声传播的速度不同:(3)回声及其应用. 考 ...

  • 最新滑块木板模型题目大全(带答案)
  • 滑块模板模型题目大全精选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4•江西一模)如图甲所示,质量M=0.8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左端静止放置一个质量m=1.2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若在铁块上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 ,F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F=2t N,图乙 ...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科历年真题归类(全套)及答案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科历年真题归类(全套) 必修一.二 必修1 (一)运动的描述 考点1 参考系.质点 [单项选择题] 1.(2009-06)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上的人感觉山在走,所用的参考系是 A .竹排 B .青山 C .两岸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