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大学学报 2008年3月
第9卷第1期总第33期JournalofTaiyuanUniversityVol.9No.1SumNo.33
文章编号:1671-5977(2008)01-08-06
建安七子生平事迹志疑
王辉斌
(襄樊学院 中文系,湖北 襄樊 441053)
摘 要:文学史上的“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一个著名文学群体。对于这七位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俞绍初《建安七子年谱》曾进行了较系统之考察,有利于对其人其作的全面研究。但其中如关于孔融的生卒年、王粲曾“随军江陵”、徐干等人“预赤壁之役”“、军谯”的具体参与者、孔融与祢衡的交游、《中论》的时间等之认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点,,关键词:建安七子;生平事迹;志疑考辨中图分类号:I207.62
,乃推陆侃如,其次则为俞绍初
(以下简称)。从总体《建安七子年谱》“俞《谱》”上讲,这两部著作之所涉与所获,对于全面、系
统、翔实地研究建安七子这一诗人群体,以及对七子进行个案性的研究等,都是极具助益的。但尽管如此,其中也不乏可商之处,如对七子的某些行事或作品的系年有欠准确,有的甚至存在错误等,即为其例。本文拟就笔者涉猎之所及,采用条陈之法,于俞《谱》中的某些结论性意见,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认识,或可供研治建安七子者参考。
一、关于孔融的生卒年问题
对于孔融生卒年的考察,俞《谱》于开篇的“汉桓帝永兴元年癸巳(一五三)”内说:“孔融生。”其依据是《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而同书《献帝纪》则记载曹操杀孔融的时间为“建安十三年(二O八)八月”,二者相推“,融当生于是年”。俞《谱》并认为,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中有“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之言,且“曹操生于永
[1]
寿元年(一五五),与《后汉书》所载正合”。于是,俞《谱》关于孔融生于公元153年、卒于公元208年、享年56岁的结论,即由此而得出。但检
丛生,甚不可靠。其具体为:
(一)关于孔融为曹操所杀的时间《后汉书・,献帝纪》虽然明载为建安十三年八月,但《后汉书・孔融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魏书・孔融传》等纪传,却均未之载。《后汉书・献帝纪》此载所据为何,该书作者范晔没有交待,俞《谱》亦未作任何考察。此为其一。其二,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可知,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六月任丞相之职后,即于当年“秋七月”南下出“征
[2]刘表”,八月即兵“屯襄阳”,时在军旅前线的曹
操,终日考虑的是如何击杀刘表、打败刘备、夺取襄阳等大事,显然是无诛杀孔融于北方的时间的。即是说,以曹操建安十三年八月的行迹而言,可知他在时间上并无将孔融“下狱弃市”之可能。如此《后汉书・,献帝纪》之所载,就成为了一条孤证,而孤证则乃为考证之大忌,对此,俞《谱》作者自应是十分清楚的。
(二)清人王昶《金石萃编》卷十一著录《泰山都尉孔宙碑》一文,其中有云:“君讳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之孙也。……年六十一,延熹六年正
[3]
月乙未□□
。”据此相推,知孔宙的生年乃为汉
和帝永元十五年,亦即公元103年。孔宙为孔融之父,以孔宙生年(公元103年)合勘俞《谱》所定孔融之生年(公元153年),可知孔宙生孔融时已为51岁。又据王昶于《金石萃编》卷九《孔谦碑》
核有关史料,可知俞《谱》的这一结论,乃是疑窦
收稿日期:2007212225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资助项目成果之一(2007y146)
作者简介:王辉斌(19492),男,湖北天门人,襄樊学院中文系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化
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
・8・
后所引洪适《隶释》跋语,知孔宙凡七子“融之次,第六,载于谱录者,唯谦、褒、融三人”。即是说,孔宙在51岁生了孔融后,还曾再生一子,即以孔融与此弟之龄相隔三岁计,则孔宙生第七子时就乃为54岁。在封建社会的东汉末期,孔宙以如此之高龄是否可生孔融兄弟,实无任何材料可证。而此,也是俞《谱》自始至终都不曾言及此事的原因之所在。
(三)孔融的(原题无《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与曹公”三字,此为俞《谱》作者所加)一文,虽然载有“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之语,但此文乃为俞《谱》作者据《三国志・吴书・孙韶传》注引《会稽典录》中所辑出,而《会稽典录》之所载,遽信之。()官。,,,策深忌之。初,,融忧其不免祸,乃
[4]与曹公书曰……”据《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与
二、关于王粲“随军”江陵的有关问题
愈《谱》于“建安十三年(二O八)”内说:“(王)粲归降曹操后,随军往江陵,道经当阳,登麦城城楼,而作《登楼赋》。又有《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一首。”又说“:军至江陵,粲以说刘琮功,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预赤壁之役。”俞《谱》此载,主要是为了迎合其“《登楼赋》作于麦城”说而导致,实则为误。
按《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云“: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亻兑,不甚重也。粲劝表子琮,赐爵关内侯。,,故奇士去。,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
[5]
酒。”这段文字所记述者,乃为王粲劝刘表幼子
《吴主传》,孙策病死于建安五年,则孙策对盛孝章“深忌之”与孔融“忧其不免祸”而“乃与曹公书”之事,均发生在建安五年以前,也就甚明。又《三国志・吴书・孙韶传》云“: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宪故孝廉妫宽、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皆礼致之。”孙翊为丹杨太守《三国志・,吴书・孙翊传》明载为建安八年,二者合勘,则盛宪之为孙权所杀的时间,乃在建安六年或者七年,即可遽断之。由是而观,可知《会稽典录》的记载,无论是孙策对盛孝章“深忌之”的时间,抑或孔融因
此而“与曹公书”的时间,以及孙权杀盛宪(孝章)之时间,都是与其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的。准此,则其所载“与曹公书”中的“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等语,也就根本不具备作为考察孔融生卒年证据的资格了。即是说,《会稽典录》中“与曹公书”之“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云云,与孔融在建安五年前后“与曹公书”之实况,在时间上是颇具差异的。如此,则所谓的“与曹公书”为后人作伪,即可论断之。
以上所举三端,表明俞《谱》藉《后汉书・献帝纪》《、会稽典录》所录“与曹公书”以考订出的孔融之生卒年,乃是大有疑问而难以据信的。但孔融究竟生于何年而又卒于何年,以及其享年多少,本文则因材料所限,只得暂付阙如,以待淹贯者。
刘琮降曹,及曹操入襄阳城后“置酒汉滨”与王粲在酒宴间为曹操大唱赞歌的全过程,而无一字言及王粲曾随曹军南下当阳、江陵之事。但俞《谱》却认为,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者,乃在江陵,理由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进军江陵”后,乃曾
“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而王粲即其中之一者。据《魏书・武帝纪》,曹操至江陵后,是确曾授封“荆州服从”者“侯者十五人”,但王粲在襄阳既被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则其不属于江陵之封即不在此“侯者十五人”之列,是甚为清楚的。这是因为“,侯者十五人”之“侯”,乃“列侯”之“侯”,即其所指乃为列侯,与王粲的“赐爵关内侯”为两码事。考《三国志・魏书・刘表传》有云“:太祖军到襄阳,琮举州降。备走奔夏口。太祖以琮为青州
刺史、封列侯。蒯越等侯者十五人。(蒯)越,为光禄勋;(韩)嵩,大鸿胪;(邓)羲,侍中;(刘)先,尚书令;其余多至大官。”此即《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所载“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的真实事况。同此之载者,尚有《后汉书》卷七十四下《刘表传》。此则表明,曹操在江陵“论荆州服从之功”而封“侯者十五人”者,其所封者,乃皆为曾追随刘表父子的一批荆州旧部。王粲虽然曾南
・9・
下依刘表,但其并非刘表的荆州旧部。俞《谱》对此不仅不察,还竟然将王粲的“赐爵关内侯”与其混为一谈,并进而将其作为王粲曾随军至江陵的依据之举措,实乃谬不堪言。
俞《谱》又据上引《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中“及平江汉”一段文字说“:按,据‘及平江汉’句,可知粲之奉觞贺操,当在江陵论功封荆州名士之后无疑。”按俞《谱》是说又误。这是因为,王粲“奉觞”称颂曹操“及平江汉”者,乃是在“太祖置酒汉滨”之际,而“太祖置酒汉滨”,则又是在王粲劝刘琮归降曹操之后,所以,此处之“及平江汉”,所指实乃谓曹操对荆州首府襄阳的占据。据《后汉书・地理志》可知,荆州为东汉十三州(含“司)之一,辖南阳、隶”南郡、江夏、王粲在归降曹操后曾南下当阳、江陵,不仅《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无任何记载,而且中华书局本《王粲集》也只字未及,可见,王粲是确实不曾随曹操以“预赤壁之役”的。如此,则王粲《登楼赋》非写于麦城也就甚明。至于俞《谱》引郦道元《水经注・沮水注》《、漳水注》与乐史《太平寰宇记》之载,而认为《登楼赋》乃作于麦城者,更误,
(载拙著对此,笔者在《王粲所登楼考》《先唐诗人考论》第十章第四节)一文中,已曾就俞《谱》作者的“麦城”说进行了全面而具体之考辨,此兹罢论。
、的问题:“徐干三十,。”其依据则为徐干一文。俞《谱》说:“本集载《序征赋》有云‘:余因兹以从迈兮,聊畅目乎所经。……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行兼时而易节,迄玄气之消微。’按《北堂书抄》,卷一五一引《英雄记》有‘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之语,赋之所叙当是赤壁事;又赤壁之败在是年冬末,故赋有‘迄玄气之消微’云,时令亦合,知时干征从在军。”俞《谱》此说当误。
按徐干《序征赋》之所云,并不能作证其随曹操南下荆州并“预赤壁之役”。这是因为:
(一)据该《赋》开首“余因兹以从迈兮,聊畅目乎所经”两句,可知徐干是赋之“序征”,主要是旨在记述他一生行迹之所至,而非为序征战之“征”。即是说《序征赋》,不是徐干对其随曹操南下征讨刘表的记录,而记述的是其一生游踪之大概,所以,其中“涉云梦之无陂”的“云梦”,并不能表明徐干曾“从征刘表”。(二)《序征赋》中虽有“迄玄气之消微”之语,
长沙七郡,[6]
阳,对此,汉纪》
等均有记载,。曹操既因刘琮之降而获得襄阳,则“江汉”自可称之为“及平”。换言之,王粲“奉觞贺操”中的“及平江汉”,实乃“及平荆州”与“及荆州平”之谓,即“江汉”在这里实为荆州(襄阳)的代名词。作如此称谓者《三国志》,中其例甚多,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皇甫谧《逸士传》即为其一。其云“:(王)俊年六十四,以寿终于武陵,公(曹操)闻而哀伤。及平荆州……
[7]表为先贤也。”很显然,这里的“及平荆州”,并
不是指曹操平定了荆州七郡,而是指襄阳之被曹操占据,因为事实上曹操也从来不曾平定过荆州七郡。作类似之称谓者,尚有同书《武帝纪》注引《先贤行状》等,兹不具引。由是而观,可知王粲“奉觞贺操”中的“及平江汉”云云,是不能用以作证王粲曾随军到过当阳、江陵的。如此,则俞《谱》认为曹操“置酒汉滨”,乃是在他自赤壁“与
“玄气”之所指,非为俞《谱》所言为冬天,而是备战,不利”而还襄阳后的认识为误,即可肯定。但
所指为“自然之气”。对此《辞源》,“玄气”条之笺而以常理论之,曹操接受刘琮投降而入驻襄阳后,是肯定会置酒汉滨,大宴南随群臣与荆州归降人士的,王粲于斯时“奉觞贺操”,亦自在情理之中。若如俞《谱》所言,曹操的“置酒汉滨”乃是在他赤壁战败返还襄阳之际,则王粲是时又何可称其为“及平江汉”呢?因为这时的情况,乃是“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即江陵已为刘备所获而非曹操所有了。赤壁之败,江陵之失,对于曹操而言,乃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因此败还襄阳后的曹操,是肯定不会“置酒汉滨”的,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之“乃引军还”又可佐证之。・10・
释,乃可为证。《辞源》于该词条说:“【玄气】
元气,自然之气。《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十九章《齐房》‘:玄气之精,回复此都,蔓蔓日茂,芝成灵
[8]华。’”即是明证。
(三)《北堂书抄》引《英雄记》有‘曹公赤壁之
败,至云梦大泽’之语者,亦不可作证徐干曾经南下荆州,因为曹操赤壁战败后,并没有“至云梦大泽”,也即《英雄记》此说,乃与史实严重不符。更何况《北堂书抄》,为类书,其所引并不可靠。(四)(含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徐干传》
・1
1・
・1
2・
及和七子关系甚为密切的繁钦、祢衡等生平事迹中的某些方面,其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属于错误一类已进行了订正的,也有属于存疑范畴尚需作进一步考察的,而或此或彼,都是应有利于研究者参考或引用俞《谱》的。同时,笔者也殷切希望俞《谱》作者能在《建安七子集》再版时,对所附《建安七子年谱》进行一次全面地复核与检验,若能如此,则七子生平事迹的真实性就将会因此而大大增强。而此,则正是学界所企盼的。文献参考:
[1]俞绍初.建安七子年谱[A].建安七子集[M].北京:中
4792480.
[6]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纪五十一)[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01.
[7]陈寿.三国志(卷一)[M].长沙:岳麓书社,1998:25.[8]辞源(第三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022.[9]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88.
[10]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
四)[M].北京:中华书局,1958:1072.
[1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64.
[12]徐坚.初学记(卷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63:435.
[13].(全三国文卷五
华书局,2005:350.
[2]陈寿.三国志(卷一)[M].长沙:岳麓书社,1998:24.[3]王昶.金石萃编(卷十一)[M].北京:(影印),1985:1.
[4]陈寿.(961.
[5]陈寿.三国志(卷二十一)[M].长沙:岳麓书社,1998:
[(全三国文卷
[M].北京:中华书局,1958:1097.
[责任编辑:姚晓黎]
DoubtsastotheLifeExperiencesofSevenWritersoftheChien2anPeriod
WANGHui2bin
(TheDepartmentofChineseLiterature,XiangfanUniversity,Xiangfan441053,China)
Abstract:SevenWritersoftheChien2anPeriodisafamousliteraturegrouptowardtheendoftheEasternHanDynasty.InAChronicleofSevenWritersoftheChien2anPeriod,YuShao2chumadesystematicresearchabouttheirlifeexperiences,whichishelpfulforthethoroughresearchon
themandtheirworks.Nevertheless,therearestillquitealotofdoubtsastothedatesofbirthanddeath,WangCan’sfollowingthearmytoJiangLin,XuGan’sinvolvementintheBattleofChiBi,thepartici2pantsofquarteringwiththearmyatQiao,friendshipbetweenKongRongandMiHeng,andthetimeYuGanwroteZhongLun.Thispapermakesanewsurveyonthesedoubts,forreference.
Keywords:SevenWritersoftheChien2anPeriod;lifeexperience;researchonthedoubts
・13・
太原大学学报 2008年3月
第9卷第1期总第33期JournalofTaiyuanUniversityVol.9No.1SumNo.33
文章编号:1671-5977(2008)01-08-06
建安七子生平事迹志疑
王辉斌
(襄樊学院 中文系,湖北 襄樊 441053)
摘 要:文学史上的“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一个著名文学群体。对于这七位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俞绍初《建安七子年谱》曾进行了较系统之考察,有利于对其人其作的全面研究。但其中如关于孔融的生卒年、王粲曾“随军江陵”、徐干等人“预赤壁之役”“、军谯”的具体参与者、孔融与祢衡的交游、《中论》的时间等之认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点,,关键词:建安七子;生平事迹;志疑考辨中图分类号:I207.62
,乃推陆侃如,其次则为俞绍初
(以下简称)。从总体《建安七子年谱》“俞《谱》”上讲,这两部著作之所涉与所获,对于全面、系
统、翔实地研究建安七子这一诗人群体,以及对七子进行个案性的研究等,都是极具助益的。但尽管如此,其中也不乏可商之处,如对七子的某些行事或作品的系年有欠准确,有的甚至存在错误等,即为其例。本文拟就笔者涉猎之所及,采用条陈之法,于俞《谱》中的某些结论性意见,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认识,或可供研治建安七子者参考。
一、关于孔融的生卒年问题
对于孔融生卒年的考察,俞《谱》于开篇的“汉桓帝永兴元年癸巳(一五三)”内说:“孔融生。”其依据是《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而同书《献帝纪》则记载曹操杀孔融的时间为“建安十三年(二O八)八月”,二者相推“,融当生于是年”。俞《谱》并认为,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中有“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之言,且“曹操生于永
[1]
寿元年(一五五),与《后汉书》所载正合”。于是,俞《谱》关于孔融生于公元153年、卒于公元208年、享年56岁的结论,即由此而得出。但检
丛生,甚不可靠。其具体为:
(一)关于孔融为曹操所杀的时间《后汉书・,献帝纪》虽然明载为建安十三年八月,但《后汉书・孔融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魏书・孔融传》等纪传,却均未之载。《后汉书・献帝纪》此载所据为何,该书作者范晔没有交待,俞《谱》亦未作任何考察。此为其一。其二,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可知,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六月任丞相之职后,即于当年“秋七月”南下出“征
[2]刘表”,八月即兵“屯襄阳”,时在军旅前线的曹
操,终日考虑的是如何击杀刘表、打败刘备、夺取襄阳等大事,显然是无诛杀孔融于北方的时间的。即是说,以曹操建安十三年八月的行迹而言,可知他在时间上并无将孔融“下狱弃市”之可能。如此《后汉书・,献帝纪》之所载,就成为了一条孤证,而孤证则乃为考证之大忌,对此,俞《谱》作者自应是十分清楚的。
(二)清人王昶《金石萃编》卷十一著录《泰山都尉孔宙碑》一文,其中有云:“君讳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之孙也。……年六十一,延熹六年正
[3]
月乙未□□
。”据此相推,知孔宙的生年乃为汉
和帝永元十五年,亦即公元103年。孔宙为孔融之父,以孔宙生年(公元103年)合勘俞《谱》所定孔融之生年(公元153年),可知孔宙生孔融时已为51岁。又据王昶于《金石萃编》卷九《孔谦碑》
核有关史料,可知俞《谱》的这一结论,乃是疑窦
收稿日期:2007212225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资助项目成果之一(2007y146)
作者简介:王辉斌(19492),男,湖北天门人,襄樊学院中文系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化
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
・8・
后所引洪适《隶释》跋语,知孔宙凡七子“融之次,第六,载于谱录者,唯谦、褒、融三人”。即是说,孔宙在51岁生了孔融后,还曾再生一子,即以孔融与此弟之龄相隔三岁计,则孔宙生第七子时就乃为54岁。在封建社会的东汉末期,孔宙以如此之高龄是否可生孔融兄弟,实无任何材料可证。而此,也是俞《谱》自始至终都不曾言及此事的原因之所在。
(三)孔融的(原题无《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与曹公”三字,此为俞《谱》作者所加)一文,虽然载有“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之语,但此文乃为俞《谱》作者据《三国志・吴书・孙韶传》注引《会稽典录》中所辑出,而《会稽典录》之所载,遽信之。()官。,,,策深忌之。初,,融忧其不免祸,乃
[4]与曹公书曰……”据《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与
二、关于王粲“随军”江陵的有关问题
愈《谱》于“建安十三年(二O八)”内说:“(王)粲归降曹操后,随军往江陵,道经当阳,登麦城城楼,而作《登楼赋》。又有《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一首。”又说“:军至江陵,粲以说刘琮功,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预赤壁之役。”俞《谱》此载,主要是为了迎合其“《登楼赋》作于麦城”说而导致,实则为误。
按《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云“: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亻兑,不甚重也。粲劝表子琮,赐爵关内侯。,,故奇士去。,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
[5]
酒。”这段文字所记述者,乃为王粲劝刘表幼子
《吴主传》,孙策病死于建安五年,则孙策对盛孝章“深忌之”与孔融“忧其不免祸”而“乃与曹公书”之事,均发生在建安五年以前,也就甚明。又《三国志・吴书・孙韶传》云“: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宪故孝廉妫宽、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皆礼致之。”孙翊为丹杨太守《三国志・,吴书・孙翊传》明载为建安八年,二者合勘,则盛宪之为孙权所杀的时间,乃在建安六年或者七年,即可遽断之。由是而观,可知《会稽典录》的记载,无论是孙策对盛孝章“深忌之”的时间,抑或孔融因
此而“与曹公书”的时间,以及孙权杀盛宪(孝章)之时间,都是与其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的。准此,则其所载“与曹公书”中的“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等语,也就根本不具备作为考察孔融生卒年证据的资格了。即是说,《会稽典录》中“与曹公书”之“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云云,与孔融在建安五年前后“与曹公书”之实况,在时间上是颇具差异的。如此,则所谓的“与曹公书”为后人作伪,即可论断之。
以上所举三端,表明俞《谱》藉《后汉书・献帝纪》《、会稽典录》所录“与曹公书”以考订出的孔融之生卒年,乃是大有疑问而难以据信的。但孔融究竟生于何年而又卒于何年,以及其享年多少,本文则因材料所限,只得暂付阙如,以待淹贯者。
刘琮降曹,及曹操入襄阳城后“置酒汉滨”与王粲在酒宴间为曹操大唱赞歌的全过程,而无一字言及王粲曾随曹军南下当阳、江陵之事。但俞《谱》却认为,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者,乃在江陵,理由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进军江陵”后,乃曾
“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而王粲即其中之一者。据《魏书・武帝纪》,曹操至江陵后,是确曾授封“荆州服从”者“侯者十五人”,但王粲在襄阳既被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则其不属于江陵之封即不在此“侯者十五人”之列,是甚为清楚的。这是因为“,侯者十五人”之“侯”,乃“列侯”之“侯”,即其所指乃为列侯,与王粲的“赐爵关内侯”为两码事。考《三国志・魏书・刘表传》有云“:太祖军到襄阳,琮举州降。备走奔夏口。太祖以琮为青州
刺史、封列侯。蒯越等侯者十五人。(蒯)越,为光禄勋;(韩)嵩,大鸿胪;(邓)羲,侍中;(刘)先,尚书令;其余多至大官。”此即《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所载“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的真实事况。同此之载者,尚有《后汉书》卷七十四下《刘表传》。此则表明,曹操在江陵“论荆州服从之功”而封“侯者十五人”者,其所封者,乃皆为曾追随刘表父子的一批荆州旧部。王粲虽然曾南
・9・
下依刘表,但其并非刘表的荆州旧部。俞《谱》对此不仅不察,还竟然将王粲的“赐爵关内侯”与其混为一谈,并进而将其作为王粲曾随军至江陵的依据之举措,实乃谬不堪言。
俞《谱》又据上引《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中“及平江汉”一段文字说“:按,据‘及平江汉’句,可知粲之奉觞贺操,当在江陵论功封荆州名士之后无疑。”按俞《谱》是说又误。这是因为,王粲“奉觞”称颂曹操“及平江汉”者,乃是在“太祖置酒汉滨”之际,而“太祖置酒汉滨”,则又是在王粲劝刘琮归降曹操之后,所以,此处之“及平江汉”,所指实乃谓曹操对荆州首府襄阳的占据。据《后汉书・地理志》可知,荆州为东汉十三州(含“司)之一,辖南阳、隶”南郡、江夏、王粲在归降曹操后曾南下当阳、江陵,不仅《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无任何记载,而且中华书局本《王粲集》也只字未及,可见,王粲是确实不曾随曹操以“预赤壁之役”的。如此,则王粲《登楼赋》非写于麦城也就甚明。至于俞《谱》引郦道元《水经注・沮水注》《、漳水注》与乐史《太平寰宇记》之载,而认为《登楼赋》乃作于麦城者,更误,
(载拙著对此,笔者在《王粲所登楼考》《先唐诗人考论》第十章第四节)一文中,已曾就俞《谱》作者的“麦城”说进行了全面而具体之考辨,此兹罢论。
、的问题:“徐干三十,。”其依据则为徐干一文。俞《谱》说:“本集载《序征赋》有云‘:余因兹以从迈兮,聊畅目乎所经。……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行兼时而易节,迄玄气之消微。’按《北堂书抄》,卷一五一引《英雄记》有‘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之语,赋之所叙当是赤壁事;又赤壁之败在是年冬末,故赋有‘迄玄气之消微’云,时令亦合,知时干征从在军。”俞《谱》此说当误。
按徐干《序征赋》之所云,并不能作证其随曹操南下荆州并“预赤壁之役”。这是因为:
(一)据该《赋》开首“余因兹以从迈兮,聊畅目乎所经”两句,可知徐干是赋之“序征”,主要是旨在记述他一生行迹之所至,而非为序征战之“征”。即是说《序征赋》,不是徐干对其随曹操南下征讨刘表的记录,而记述的是其一生游踪之大概,所以,其中“涉云梦之无陂”的“云梦”,并不能表明徐干曾“从征刘表”。(二)《序征赋》中虽有“迄玄气之消微”之语,
长沙七郡,[6]
阳,对此,汉纪》
等均有记载,。曹操既因刘琮之降而获得襄阳,则“江汉”自可称之为“及平”。换言之,王粲“奉觞贺操”中的“及平江汉”,实乃“及平荆州”与“及荆州平”之谓,即“江汉”在这里实为荆州(襄阳)的代名词。作如此称谓者《三国志》,中其例甚多,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皇甫谧《逸士传》即为其一。其云“:(王)俊年六十四,以寿终于武陵,公(曹操)闻而哀伤。及平荆州……
[7]表为先贤也。”很显然,这里的“及平荆州”,并
不是指曹操平定了荆州七郡,而是指襄阳之被曹操占据,因为事实上曹操也从来不曾平定过荆州七郡。作类似之称谓者,尚有同书《武帝纪》注引《先贤行状》等,兹不具引。由是而观,可知王粲“奉觞贺操”中的“及平江汉”云云,是不能用以作证王粲曾随军到过当阳、江陵的。如此,则俞《谱》认为曹操“置酒汉滨”,乃是在他自赤壁“与
“玄气”之所指,非为俞《谱》所言为冬天,而是备战,不利”而还襄阳后的认识为误,即可肯定。但
所指为“自然之气”。对此《辞源》,“玄气”条之笺而以常理论之,曹操接受刘琮投降而入驻襄阳后,是肯定会置酒汉滨,大宴南随群臣与荆州归降人士的,王粲于斯时“奉觞贺操”,亦自在情理之中。若如俞《谱》所言,曹操的“置酒汉滨”乃是在他赤壁战败返还襄阳之际,则王粲是时又何可称其为“及平江汉”呢?因为这时的情况,乃是“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即江陵已为刘备所获而非曹操所有了。赤壁之败,江陵之失,对于曹操而言,乃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因此败还襄阳后的曹操,是肯定不会“置酒汉滨”的,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之“乃引军还”又可佐证之。・10・
释,乃可为证。《辞源》于该词条说:“【玄气】
元气,自然之气。《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十九章《齐房》‘:玄气之精,回复此都,蔓蔓日茂,芝成灵
[8]华。’”即是明证。
(三)《北堂书抄》引《英雄记》有‘曹公赤壁之
败,至云梦大泽’之语者,亦不可作证徐干曾经南下荆州,因为曹操赤壁战败后,并没有“至云梦大泽”,也即《英雄记》此说,乃与史实严重不符。更何况《北堂书抄》,为类书,其所引并不可靠。(四)(含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徐干传》
・1
1・
・1
2・
及和七子关系甚为密切的繁钦、祢衡等生平事迹中的某些方面,其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属于错误一类已进行了订正的,也有属于存疑范畴尚需作进一步考察的,而或此或彼,都是应有利于研究者参考或引用俞《谱》的。同时,笔者也殷切希望俞《谱》作者能在《建安七子集》再版时,对所附《建安七子年谱》进行一次全面地复核与检验,若能如此,则七子生平事迹的真实性就将会因此而大大增强。而此,则正是学界所企盼的。文献参考:
[1]俞绍初.建安七子年谱[A].建安七子集[M].北京:中
4792480.
[6]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纪五十一)[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01.
[7]陈寿.三国志(卷一)[M].长沙:岳麓书社,1998:25.[8]辞源(第三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022.[9]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88.
[10]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
四)[M].北京:中华书局,1958:1072.
[1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64.
[12]徐坚.初学记(卷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63:435.
[13].(全三国文卷五
华书局,2005:350.
[2]陈寿.三国志(卷一)[M].长沙:岳麓书社,1998:24.[3]王昶.金石萃编(卷十一)[M].北京:(影印),1985:1.
[4]陈寿.(961.
[5]陈寿.三国志(卷二十一)[M].长沙:岳麓书社,1998:
[(全三国文卷
[M].北京:中华书局,1958:1097.
[责任编辑:姚晓黎]
DoubtsastotheLifeExperiencesofSevenWritersoftheChien2anPeriod
WANGHui2bin
(TheDepartmentofChineseLiterature,XiangfanUniversity,Xiangfan441053,China)
Abstract:SevenWritersoftheChien2anPeriodisafamousliteraturegrouptowardtheendoftheEasternHanDynasty.InAChronicleofSevenWritersoftheChien2anPeriod,YuShao2chumadesystematicresearchabouttheirlifeexperiences,whichishelpfulforthethoroughresearchon
themandtheirworks.Nevertheless,therearestillquitealotofdoubtsastothedatesofbirthanddeath,WangCan’sfollowingthearmytoJiangLin,XuGan’sinvolvementintheBattleofChiBi,thepartici2pantsofquarteringwiththearmyatQiao,friendshipbetweenKongRongandMiHeng,andthetimeYuGanwroteZhongLun.Thispapermakesanewsurveyonthesedoubts,forreference.
Keywords:SevenWritersoftheChien2anPeriod;lifeexperience;researchonthedoubt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