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

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用这句话来激励经受过许多次挫折,自尊心麻木,情感淡漠,认知结构还不够完善的学困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为他们创造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慰呢?
首先要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的五层次说,其中尊重的需要被列为第四层。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如果说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小学生需要得到尊重的话,那么,那些自卑、怯懦、离群、被众人抛弃、合作能力欠缺的学困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他们,他们才会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尊重他们,他们在生活中才会变得更有能力,更积极,更富于创造性。实践证明,谁能在学困生的心田上种下自信、自尊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尊重学困生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分层次,不划优劣,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鼓励、帮助的关系。尊重学困生就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立个性的人,承认每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的差异,而不能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模子里,把他们截长补短、磨去棱角、锻打冶炼成标准的产品。应当如马卡连柯所说:“正像高明的猎人射击走动的目标要射向远远的前方一样,教师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也应当高瞻远瞩,对人要多加要求,也应特别的尊重,即使在表面上看来这个人并不值得怎样尊重。”
其次,要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卑、消极是学困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比学优生更渴望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为所有学生创设不同的成功机会。比如,把最基本最简单的习题留给学困生去做,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给学优生布置五道作业题,让学困生在其中选作2至3题……尽量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某中学一位化学老师发现他新接的那个班化学成绩非常差,学生对化学缺乏兴趣。在一次测验的前一周,他告诉全班学生这次考试可以带一张夹带,但这张夹带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而且最大不能超过16开。于是全班学生精心准备夹带,经过学生反复琢磨,反复筛选,每位学生都把自己觉得最需要写的公式、定理、概念等知识点密密麻麻地写在了那张夹带上,准备考试时用。这次考试下来,全班学生的化学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问学生:“考得怎样?”学生高兴地说:“好!”老师说:“那么下次还这样做。”从此,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兴趣,学得比以前用功多了。第二次测验前,老师又告诉学生,这次化学考试也可以带夹带,夹带同样要亲手做,但最大不能超过上次的一半,也就是16开的二分之一。学生又高兴地加班加点读书,筛选以充分利用那张夹带牺。结果考试下来成绩比上次还好。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更大了。就这样,第三次考试,夹带变成了16开得四分之一,第四次,第五次……夹带越来越小,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越来越好。这位老师这一创造性的工作不但促使学生在制作夹带的过程中自觉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成功,唤醒了学生继续前进的内在欲望与激情,在学生的心中孕育了成功的心境与信念,这难道不能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吗?
第三是:发现闪光点,寻找教育契机。苏霍姆林斯基说:“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往往正是现在那些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成绩里吸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个方面的,其中包括某门课程成绩低劣的弱点。因此,老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发现学生身上最好的东西,要捕捉它,发展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支持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经常抓住学困生身上哪怕一个微弱的“闪光点”,用放大镜视之,将其发扬而广大,一达到激励学困生本人的目的。

记得我曾经带的一个班上有个学生叫杨柯,他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还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我多次批评教育他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就在我束手无策时,找来了他的家长,在与其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上学特别积极,他从来都是自己起床,不需要家长催促,而且总是起得很早,从来不迟到。于是我以杨柯这一优点作为切入点,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我发现他慢慢的有了进步。记得在“**你真行!”的主题班会上,当杨柯看到班里许多同学都有人夸而自己没有一个人夸时,低着头,一言不发,显出很失望的样子。这时我说:“我也想发言,请同学们猜猜我会夸奖谁呢?”“王莹”、“李小华”……学生们一猜就是那些学优生。我说:“这些同学的确有很多优点,大家对他们的赞扬我也同意,现在我要说的是‘杨柯你真行!’”当我把杨柯的事迹向同学们以介绍,全班同学向杨柯投去赞许的目光,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接着说,“如果杨柯同学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们搞好团结他一定更优秀。”从此,杨柯慢慢变得开朗了,自信了,学习的热情也高了,学习成绩渐渐提高了,和同学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为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多方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从而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赞誉教师:“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宝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理智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你还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雕塑家。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社会把你看成能工巧匠,我们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工巧匠。我们只要为学困生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就会为社会多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这样才无愧于“能工巧匠”的美称。

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用这句话来激励经受过许多次挫折,自尊心麻木,情感淡漠,认知结构还不够完善的学困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为他们创造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慰呢?
首先要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的五层次说,其中尊重的需要被列为第四层。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如果说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小学生需要得到尊重的话,那么,那些自卑、怯懦、离群、被众人抛弃、合作能力欠缺的学困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他们,他们才会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尊重他们,他们在生活中才会变得更有能力,更积极,更富于创造性。实践证明,谁能在学困生的心田上种下自信、自尊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尊重学困生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分层次,不划优劣,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鼓励、帮助的关系。尊重学困生就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立个性的人,承认每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的差异,而不能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模子里,把他们截长补短、磨去棱角、锻打冶炼成标准的产品。应当如马卡连柯所说:“正像高明的猎人射击走动的目标要射向远远的前方一样,教师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也应当高瞻远瞩,对人要多加要求,也应特别的尊重,即使在表面上看来这个人并不值得怎样尊重。”
其次,要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卑、消极是学困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比学优生更渴望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为所有学生创设不同的成功机会。比如,把最基本最简单的习题留给学困生去做,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给学优生布置五道作业题,让学困生在其中选作2至3题……尽量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某中学一位化学老师发现他新接的那个班化学成绩非常差,学生对化学缺乏兴趣。在一次测验的前一周,他告诉全班学生这次考试可以带一张夹带,但这张夹带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而且最大不能超过16开。于是全班学生精心准备夹带,经过学生反复琢磨,反复筛选,每位学生都把自己觉得最需要写的公式、定理、概念等知识点密密麻麻地写在了那张夹带上,准备考试时用。这次考试下来,全班学生的化学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问学生:“考得怎样?”学生高兴地说:“好!”老师说:“那么下次还这样做。”从此,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兴趣,学得比以前用功多了。第二次测验前,老师又告诉学生,这次化学考试也可以带夹带,夹带同样要亲手做,但最大不能超过上次的一半,也就是16开的二分之一。学生又高兴地加班加点读书,筛选以充分利用那张夹带牺。结果考试下来成绩比上次还好。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更大了。就这样,第三次考试,夹带变成了16开得四分之一,第四次,第五次……夹带越来越小,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越来越好。这位老师这一创造性的工作不但促使学生在制作夹带的过程中自觉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成功,唤醒了学生继续前进的内在欲望与激情,在学生的心中孕育了成功的心境与信念,这难道不能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吗?
第三是:发现闪光点,寻找教育契机。苏霍姆林斯基说:“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往往正是现在那些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成绩里吸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个方面的,其中包括某门课程成绩低劣的弱点。因此,老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发现学生身上最好的东西,要捕捉它,发展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支持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经常抓住学困生身上哪怕一个微弱的“闪光点”,用放大镜视之,将其发扬而广大,一达到激励学困生本人的目的。

记得我曾经带的一个班上有个学生叫杨柯,他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还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我多次批评教育他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就在我束手无策时,找来了他的家长,在与其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上学特别积极,他从来都是自己起床,不需要家长催促,而且总是起得很早,从来不迟到。于是我以杨柯这一优点作为切入点,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我发现他慢慢的有了进步。记得在“**你真行!”的主题班会上,当杨柯看到班里许多同学都有人夸而自己没有一个人夸时,低着头,一言不发,显出很失望的样子。这时我说:“我也想发言,请同学们猜猜我会夸奖谁呢?”“王莹”、“李小华”……学生们一猜就是那些学优生。我说:“这些同学的确有很多优点,大家对他们的赞扬我也同意,现在我要说的是‘杨柯你真行!’”当我把杨柯的事迹向同学们以介绍,全班同学向杨柯投去赞许的目光,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接着说,“如果杨柯同学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们搞好团结他一定更优秀。”从此,杨柯慢慢变得开朗了,自信了,学习的热情也高了,学习成绩渐渐提高了,和同学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为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多方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从而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赞誉教师:“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宝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理智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你还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雕塑家。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社会把你看成能工巧匠,我们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工巧匠。我们只要为学困生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就会为社会多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这样才无愧于“能工巧匠”的美称。


相关内容

  •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附案例)
  •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附案例) 引子: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校教育科研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课题多,精品少:论文多,成果少:人员多,人才少. ...

  • 转化学困生证明材料
  • 转化学困生证明材料 张山老师自任职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坚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勤学守纪,团结向上"为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实施班级目标管理,认真抓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注重做好转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9学年六年级戴伟同学,他是班上的& ...

  • 2010-2011学年度下期五年级语文备课组计划
  • 一、指导思想围绕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主题,以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与网络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二、工作措施(一)学习教 ...

  • 最美青年事迹材料
  • 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廖斌,男,中共党员,遵义县喇叭镇人,1980年8月出生,1999年7月,毕业于贵州省 南白师范学校普师专业,现任遵义县第二小学校长.在14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实现了由学习型 教师.专业型教师 ...

  • 2011--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主要以县教育局教研室2011—2011学年工作要点为指针,以深入开展校本研训(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为途径,以求真务实讲效益、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目标,认真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 ...

  •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爱岗敬业的标兵关爱学生的榜样
  • 爱岗敬业的标兵 关爱学生的榜样 高琼,女,1987年7月参加工作,任教于庐江县盛桥镇高老小学.2010年9月调入庐江县盛桥镇中心小学,2008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在农村小学,她一直从事小学语文及班主任工作.她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她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师德高尚,真正树立&quo ...

  • 转化后进生的证明材料y
  • 关于陈红杏老师转化后进生的证明材料 陈红杏老师从教以来担任了5年的班主任工作,一直坚持"爱"的教育,关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对待学生的过错和纪律又是严格要求,对学习能力差.纪律差的学生耐心地予以帮助教育.德育效果显著,培优转差工作卓有成效. 任现职以来,培养了吴锦儿.吴映娜 ...

  • 2011年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对后进生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本学期的后进生的转化作以下的工作总结. 一、 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 ...

  • 初中毕业班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中考已成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考察,也是衡量一所初中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学校整体发展,更为了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促学生和谐(全面.有个性.可持续)发展,行知学校把毕业班工作作为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踏踏实实,为毕业班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