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
“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句歌词,虽然已是阳春四月,伴随着天空中飘落的小雨,空气中还是弥漫着冷的气息,可是我们乡镇教研员的心却是滚热的,温暖的,因为全市的教研员有幸坐在一起,共同聆听陈大伟教授《有效观课议课》的讲座,共同聆听六节精彩的原生态的课例,共同研究探讨这六节课例,共同聆听市教研室徐老师《读书·写作》的报告,我们的思维在碰撞,我们的水平在提高。会议虽然短短两天,却留给我们太多的“痕迹”。
成长
“教研员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区域的高度,教研员的思想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思想。”我深深地记住了市教研室徐老师的这句话。本学期,我刚刚加入教研员的队伍,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而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乡镇教研员培训的活动,真的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两天的培训,带给我的“痕迹”有:
观课议课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老师
就像陈教授所讲的那样,我们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往往小板凳一放,就坐在教室的后面去听老师讲课,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一无所知。听了陈教授的讲座,我才懂得这样做的坏处,我们真的应该做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做到与身边的学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学习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和讲课教师一起议课时,要“眼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彼此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只针对授课教师提问,要学会相互提问。授课老师也不要只是被动接受询问,要学会主动出击,向观课教师提问。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上课评课异彩纷呈,演绎精彩
六位讲课教师各显神通,给我们上了六节异彩纷呈的课。重点说一说三节品德与社会课。三节课都抓住了品德与社会课的灵魂:生活性和活动性。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讲课教师都密切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把真实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谢士芹老师教授的《随时伸出我的手》,课前,老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生活。课中,学生“寻找身边爱的故事”。 课后,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坚持做好事,并且每做一件好事就存入储蓄罐,进行爱心储蓄。李利老师教授的《圆明园的诉说》,课前,老师也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老师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了解圆明园的兴亡。
活动是品德课的灵魂,讲课教师都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谢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走近残疾女孩古红柳——寻找身边爱的故事——传递爱心——制作爱心卡片。李德英老师教授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以篇章的形式巧妙的设计活动,引领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各位教研员的精彩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评课既有理论,又能结合讲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如果我来教……”这句话评课教师说得最多,他们真正做到了尊重讲课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效度。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书,写作是教研员成长的阶梯
市教研室的徐老师给我们教研员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读书,写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句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徐老师同时告诉我们所读书籍的种类和阅读时的方法,谆谆教导我们用心读书。写作更是提升自己好的方法。工作中的困惑和难处,工作中的点滴收获和真实体会,教育现象等等都可以写下来,用我们的笔记录着教育中的真实生活。阅读与写作就如同蜜蜂采百花而后酿蜜一样。没有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厚积”,就不可能有教研员的“薄发”或“多发”。
思考
1.如何让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更有实效?
2.如何让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更有效的服务于课堂?
3.历史形式的品德与社会课由于离学生的实际太远,如何提升学生的情感?
感动
“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句歌词,虽然已是阳春四月,伴随着天空中飘落的小雨,空气中还是弥漫着冷的气息,可是我们乡镇教研员的心却是滚热的,温暖的,因为全市的教研员有幸坐在一起,共同聆听陈大伟教授《有效观课议课》的讲座,共同聆听六节精彩的原生态的课例,共同研究探讨这六节课例,共同聆听市教研室徐老师《读书·写作》的报告,我们的思维在碰撞,我们的水平在提高。会议虽然短短两天,却留给我们太多的“痕迹”。
成长
“教研员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区域的高度,教研员的思想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思想。”我深深地记住了市教研室徐老师的这句话。本学期,我刚刚加入教研员的队伍,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而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乡镇教研员培训的活动,真的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两天的培训,带给我的“痕迹”有:
观课议课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老师
就像陈教授所讲的那样,我们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往往小板凳一放,就坐在教室的后面去听老师讲课,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一无所知。听了陈教授的讲座,我才懂得这样做的坏处,我们真的应该做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做到与身边的学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学习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和讲课教师一起议课时,要“眼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彼此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只针对授课教师提问,要学会相互提问。授课老师也不要只是被动接受询问,要学会主动出击,向观课教师提问。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上课评课异彩纷呈,演绎精彩
六位讲课教师各显神通,给我们上了六节异彩纷呈的课。重点说一说三节品德与社会课。三节课都抓住了品德与社会课的灵魂:生活性和活动性。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讲课教师都密切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把真实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谢士芹老师教授的《随时伸出我的手》,课前,老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生活。课中,学生“寻找身边爱的故事”。 课后,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坚持做好事,并且每做一件好事就存入储蓄罐,进行爱心储蓄。李利老师教授的《圆明园的诉说》,课前,老师也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老师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了解圆明园的兴亡。
活动是品德课的灵魂,讲课教师都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谢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走近残疾女孩古红柳——寻找身边爱的故事——传递爱心——制作爱心卡片。李德英老师教授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以篇章的形式巧妙的设计活动,引领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各位教研员的精彩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评课既有理论,又能结合讲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如果我来教……”这句话评课教师说得最多,他们真正做到了尊重讲课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效度。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书,写作是教研员成长的阶梯
市教研室的徐老师给我们教研员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读书,写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句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徐老师同时告诉我们所读书籍的种类和阅读时的方法,谆谆教导我们用心读书。写作更是提升自己好的方法。工作中的困惑和难处,工作中的点滴收获和真实体会,教育现象等等都可以写下来,用我们的笔记录着教育中的真实生活。阅读与写作就如同蜜蜂采百花而后酿蜜一样。没有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厚积”,就不可能有教研员的“薄发”或“多发”。
思考
1.如何让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更有实效?
2.如何让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更有效的服务于课堂?
3.历史形式的品德与社会课由于离学生的实际太远,如何提升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