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扬州茶馆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介绍烫干丝的制作过程。
2.品味课文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把“烫干丝”过程给大家作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外出旅游,不仅可以饱览各地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小吃、美味佳肴。开一组火车,每人说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美食的名称。
2.简介扬州,引出课题(媒体出示:扬州地图)。
师:在长江中下游北部的江淮平原上,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板书)。它不仅山灵水秀,而且是孕育美食的天堂,看(媒体出示:图片)
师:驰名中外的三丁包子,又香又糯的千层油糕,还有狮子头和煮干丝这两道集淮扬菜系之大成的名菜。
师:如果你到扬州去,当地人会请你到著名的富春茶社饮茶、品小吃。茶馆在扬州是非常有名的。(板书:茶馆)
3、师:今天学习的课文《扬州茶馆》是从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说扬州》中节选来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朱自清先生从小就生活在扬州,扬州茶馆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可不一般。 (媒体出示: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指名读,齐读)
2、师:扬州茶馆有哪些吃的花样?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边读边把它们圈出。
交流并板书:零碎杂食 烫干丝
小笼点心 炒白果
五香牛肉
师:在扬州茶馆里这些都叫小吃。
三、学习第二节
1、在这么多小吃中,作者重点介绍了“烫干丝”和“小笼点心”,第二、三节花了许多笔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茶房到底是怎样烫干丝的,请一位同学读大屏幕上这段话。
(媒体出示: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
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3、读了这段话,我们初步了解了烫干丝的制作过程,想不想亲眼看看?今天请了王朝大酒店的总厨亲手为我们做一做,不过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边看边想烫干丝时厨师分别做了哪些动作?(媒体出示录像)
4、看清楚了吗?厨师做了哪些动作啊,先别忙着说,再读读第二节,你想到的和书上写的一样吗?
(1)交流(板书:切、放、浇、滗、拨、倒、搁)
(2)你们刚才看录像时想的和书上写的一样吗?
①学习生字“滗”
②比较“放”“搁”
③师:这里的词语都准确地表达了烫干丝时的每一个动作,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
(媒体出示: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男生读,女生读)。
5、师:现在老师在这段话里加上一些词语和句子,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媒体出示: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
(1)指名读
(2)听了同学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3)当茶房端上热腾腾、香喷喷的烫干丝,你会怎么夸奖他呢?
6、师:看着黑板上的词语,边做动作边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扬州茶馆最有名的小吃——烫干丝。
交流。
师:对呀,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进行复述,是学习复述的好方法。
7、师:茶房烫干丝动作清晰、麻利、一气呵成,好像一位魔术师的精彩表演,成了扬州茶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难怪,生读——
(媒体出示:叫茶房烫干丝是不可少的。)
四、学习第三节
1、师: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接着该点小笼点心了。你看这热腾腾、白乎乎、香喷喷的小笼点心,多么诱人。其实小笼点心的质量好坏取决于馅料的制作,下面我们跟着师傅一起做做小笼点心,完成练习纸上第一题,在句子中填上表示做小笼点心动作的词。
2、师:小笼点心品种丰富、馅料讲究、入口即化、回味无穷,想不想用朗读把这
种感觉表现出来。作者在这段描写中用了许多带“儿化”的词语,要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这些词语读好。
(媒体出示:肉馅儿 蟹肉馅儿 笋肉馅儿 一点儿 一丝儿 吃点儿) (媒体出示:细细地咬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
(1)指名读
(2)正音:jue jiáo(媒体出示)
3.师:这些儿化的词语读得真好听,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和老师合作,再来读读
第三节,感受扬州小笼点心的美味。
4.师:这么颇费心思制作的小笼点心,难怪会让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狼吞虎咽,只有老资格茶客才能极好地控制自己的胃口,文中有一个词,表示——“有分寸”。
五、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师:朱自清先生从6岁跟随父母来到扬州,一住就是13年,他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扬州人,扬州茶馆的热闹,扬州小吃的美味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朱自清的另一部作品《夏日的扬州》中他这样说,(媒体出示:“我离开扬州,也来过
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生读。
2.(媒体出示: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最喜爱的小吃,就像课的开始同学们交流的,上海的油条、豆腐花、生煎,广东人爱吃的云吞、虾肉烧卖、皮蛋粥,还有淮扬汤包和北京的冰糖葫芦。用二三句话写一写自己心中最爱吃的小吃,可以是它的香味,也可以简单介绍制作的过程。
我最喜爱吃 )
3.师:其实在中国,像扬州这样的城市还有不少,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这些古都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老师希望你们将来能到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吃一吃,感受体验一番,能像朱自清老先生一样用自己的笔把它们记录下来,将它们传承下去。
六、布置作业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连起来读一读。
蒸 选 剁 加
做菜包子、菜烧卖和干菜包子,菜( )那最嫩的,( )成泥,( )一点儿糖一点儿油,(
)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
附:板书设计
扬州茶馆
零碎杂食 炒白果 五香牛肉 烫干丝 切、放、浇、滗、拨、倒、搁 小笼点心
28、扬州茶馆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介绍烫干丝的制作过程。
2.品味课文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把“烫干丝”过程给大家作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外出旅游,不仅可以饱览各地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小吃、美味佳肴。开一组火车,每人说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美食的名称。
2.简介扬州,引出课题(媒体出示:扬州地图)。
师:在长江中下游北部的江淮平原上,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板书)。它不仅山灵水秀,而且是孕育美食的天堂,看(媒体出示:图片)
师:驰名中外的三丁包子,又香又糯的千层油糕,还有狮子头和煮干丝这两道集淮扬菜系之大成的名菜。
师:如果你到扬州去,当地人会请你到著名的富春茶社饮茶、品小吃。茶馆在扬州是非常有名的。(板书:茶馆)
3、师:今天学习的课文《扬州茶馆》是从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说扬州》中节选来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朱自清先生从小就生活在扬州,扬州茶馆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可不一般。 (媒体出示: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指名读,齐读)
2、师:扬州茶馆有哪些吃的花样?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边读边把它们圈出。
交流并板书:零碎杂食 烫干丝
小笼点心 炒白果
五香牛肉
师:在扬州茶馆里这些都叫小吃。
三、学习第二节
1、在这么多小吃中,作者重点介绍了“烫干丝”和“小笼点心”,第二、三节花了许多笔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茶房到底是怎样烫干丝的,请一位同学读大屏幕上这段话。
(媒体出示: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
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3、读了这段话,我们初步了解了烫干丝的制作过程,想不想亲眼看看?今天请了王朝大酒店的总厨亲手为我们做一做,不过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边看边想烫干丝时厨师分别做了哪些动作?(媒体出示录像)
4、看清楚了吗?厨师做了哪些动作啊,先别忙着说,再读读第二节,你想到的和书上写的一样吗?
(1)交流(板书:切、放、浇、滗、拨、倒、搁)
(2)你们刚才看录像时想的和书上写的一样吗?
①学习生字“滗”
②比较“放”“搁”
③师:这里的词语都准确地表达了烫干丝时的每一个动作,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
(媒体出示: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男生读,女生读)。
5、师:现在老师在这段话里加上一些词语和句子,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媒体出示: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
(1)指名读
(2)听了同学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3)当茶房端上热腾腾、香喷喷的烫干丝,你会怎么夸奖他呢?
6、师:看着黑板上的词语,边做动作边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扬州茶馆最有名的小吃——烫干丝。
交流。
师:对呀,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进行复述,是学习复述的好方法。
7、师:茶房烫干丝动作清晰、麻利、一气呵成,好像一位魔术师的精彩表演,成了扬州茶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难怪,生读——
(媒体出示:叫茶房烫干丝是不可少的。)
四、学习第三节
1、师: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接着该点小笼点心了。你看这热腾腾、白乎乎、香喷喷的小笼点心,多么诱人。其实小笼点心的质量好坏取决于馅料的制作,下面我们跟着师傅一起做做小笼点心,完成练习纸上第一题,在句子中填上表示做小笼点心动作的词。
2、师:小笼点心品种丰富、馅料讲究、入口即化、回味无穷,想不想用朗读把这
种感觉表现出来。作者在这段描写中用了许多带“儿化”的词语,要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这些词语读好。
(媒体出示:肉馅儿 蟹肉馅儿 笋肉馅儿 一点儿 一丝儿 吃点儿) (媒体出示:细细地咬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
(1)指名读
(2)正音:jue jiáo(媒体出示)
3.师:这些儿化的词语读得真好听,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和老师合作,再来读读
第三节,感受扬州小笼点心的美味。
4.师:这么颇费心思制作的小笼点心,难怪会让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狼吞虎咽,只有老资格茶客才能极好地控制自己的胃口,文中有一个词,表示——“有分寸”。
五、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师:朱自清先生从6岁跟随父母来到扬州,一住就是13年,他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扬州人,扬州茶馆的热闹,扬州小吃的美味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朱自清的另一部作品《夏日的扬州》中他这样说,(媒体出示:“我离开扬州,也来过
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生读。
2.(媒体出示: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最喜爱的小吃,就像课的开始同学们交流的,上海的油条、豆腐花、生煎,广东人爱吃的云吞、虾肉烧卖、皮蛋粥,还有淮扬汤包和北京的冰糖葫芦。用二三句话写一写自己心中最爱吃的小吃,可以是它的香味,也可以简单介绍制作的过程。
我最喜爱吃 )
3.师:其实在中国,像扬州这样的城市还有不少,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这些古都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老师希望你们将来能到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吃一吃,感受体验一番,能像朱自清老先生一样用自己的笔把它们记录下来,将它们传承下去。
六、布置作业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连起来读一读。
蒸 选 剁 加
做菜包子、菜烧卖和干菜包子,菜( )那最嫩的,( )成泥,( )一点儿糖一点儿油,(
)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
附:板书设计
扬州茶馆
零碎杂食 炒白果 五香牛肉 烫干丝 切、放、浇、滗、拨、倒、搁 小笼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