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佛教和显宗佛教有什么区别吗?

在于佛祖的修炼方式,分的显和密。密宗,在中国佛教中,被列为十大宗派之一,又称为秘密教,或简称密教,其别称为喇嘛教,是从西藏语的习惯而来,因为西藏流行密教的出家僧徒,称为喇嘛,所以便以喇嘛而名教,实以人事作为教派的代名。密宗起源的传说,约有两途:

(一)从传统佛教的观念,认为释迦牟尼入涅盘以后几百年间(公元150—公元250年间),印度佛教中,出了一位龙树菩萨(又一说是龙猛菩萨),打开了释迦佛留在南印度的一座铁塔 ,取出密宗的经典,从此世上便有了密宗的流传。到了中国唐朝玄宗时代,有三位印度的密宗大师来到中国——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便传下了密宗的教门。再到宋末元初,由蒙古人带入了西藏的密教,经过融会以后,到了明朝永乐时期,认为密宗过于怪异,便下令废逐,以后就一直流传在日本,这在中国佛学史上,后来便称它为东密。

(二)从西藏密教的传说,认为释迦佛的一生,所传授说法的重点,都是可以公开讲说的,所以便叫它为“显教”。至于具有快速成佛的秘密修法 ,释迦恐怕说出来了,会惊世骇俗,所以终他的一生,便不肯明言。到他涅盘后的八年,为了度世的心愿,需要传授密法。因此,他以神通显化,不再经过母胎而出世,又在南印度的一个国度里,正当国王夫妇在后园闲游时,看见池中巨莲中间的一朵忽然放大得异乎寻常,顷刻之间,又从这巨莲的花蕊中跳出了一个婴儿,就是后来密教的教主——莲花生大师。长大以后,娶妻生子,继承王位,以种种神通威德治理国政。以后舍弃王位周游传法,到过尼泊尔,发现国王残暴失德,他便取而代之,为尼泊尔治理好了国家,飘然而去。当中国唐太宗时代,他便进入西藏传授密宗的教法,从此使西藏成为佛国。他的传法任务完了,在西藏乘白马升空而去,返回他的世外佛土。据说,莲花生大师永远以十八岁少年的色相住世,始终不老,偶然嘴唇上留一撮小胡子,点缀他的庄严宝相。西藏密教徒们集会,虔诚修习一种密法“护摩”,以火焚许多供养的物品,有时感通了莲师,亲自现身在火光中,如昙花一现,与大家相见云云。这一路的密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后来便称为藏密。

在于佛祖的修炼方式,分的显和密。密宗,在中国佛教中,被列为十大宗派之一,又称为秘密教,或简称密教,其别称为喇嘛教,是从西藏语的习惯而来,因为西藏流行密教的出家僧徒,称为喇嘛,所以便以喇嘛而名教,实以人事作为教派的代名。密宗起源的传说,约有两途:

(一)从传统佛教的观念,认为释迦牟尼入涅盘以后几百年间(公元150—公元250年间),印度佛教中,出了一位龙树菩萨(又一说是龙猛菩萨),打开了释迦佛留在南印度的一座铁塔 ,取出密宗的经典,从此世上便有了密宗的流传。到了中国唐朝玄宗时代,有三位印度的密宗大师来到中国——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便传下了密宗的教门。再到宋末元初,由蒙古人带入了西藏的密教,经过融会以后,到了明朝永乐时期,认为密宗过于怪异,便下令废逐,以后就一直流传在日本,这在中国佛学史上,后来便称它为东密。

(二)从西藏密教的传说,认为释迦佛的一生,所传授说法的重点,都是可以公开讲说的,所以便叫它为“显教”。至于具有快速成佛的秘密修法 ,释迦恐怕说出来了,会惊世骇俗,所以终他的一生,便不肯明言。到他涅盘后的八年,为了度世的心愿,需要传授密法。因此,他以神通显化,不再经过母胎而出世,又在南印度的一个国度里,正当国王夫妇在后园闲游时,看见池中巨莲中间的一朵忽然放大得异乎寻常,顷刻之间,又从这巨莲的花蕊中跳出了一个婴儿,就是后来密教的教主——莲花生大师。长大以后,娶妻生子,继承王位,以种种神通威德治理国政。以后舍弃王位周游传法,到过尼泊尔,发现国王残暴失德,他便取而代之,为尼泊尔治理好了国家,飘然而去。当中国唐太宗时代,他便进入西藏传授密宗的教法,从此使西藏成为佛国。他的传法任务完了,在西藏乘白马升空而去,返回他的世外佛土。据说,莲花生大师永远以十八岁少年的色相住世,始终不老,偶然嘴唇上留一撮小胡子,点缀他的庄严宝相。西藏密教徒们集会,虔诚修习一种密法“护摩”,以火焚许多供养的物品,有时感通了莲师,亲自现身在火光中,如昙花一现,与大家相见云云。这一路的密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后来便称为藏密。


相关内容

  • 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各自特点
  • 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各自特点 公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极盛时期,在 这时期,随着大量印度佛经论著的翻译.传播.弘扬,思想理论获 得了创造性的发展,各个宗派先后兴起.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 派别,后来主要流行的有八宗. 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 此宗主要依据鸠摩罗什译的<中观论. ...

  • 藏传佛教.喇嘛教都是印度佛教的分支
  • 藏传佛教.喇嘛教都是印度佛教的分支 佛教和印度教有区别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 ...

  • 你是一个标准的居士吗?(关于行为)
  • (2008-04-22 12:33:20) 转载 标签:慈诚罗珠堪布 文化 分类:佛法无边 喇荣五明佛学院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摘录) 居士的行为 (一)下等的行为 居士的行为也可以分上.中.下三个层次.最下等.最基础的行为是什么呢?首先是受居士五戒,如果不能五戒全受,就在其中选择受一条戒.两条戒.三 ...

  • 唐代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佛教文化交流_王韵
  • YIDAI YILU 一带一路 唐代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 王 韵 [摘 要] 隋唐时期是中国与印度佛教文化交流最频繁的时期,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中印之间佛教文化交 流的要道之一,表现为不少内地僧人经南方丝绸之路不畏艰险到印度求法,印度高僧也不远万里到蜀地来弘法,同时唐代经南方丝绸之路的中印 ...

  •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寺院教育综述
  •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寺院教育综述 Vol.22 No.3 Sep.2007 第22 卷第3 期 2007年9月 西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 元八世纪中叶,吐蕃王赤松德赞为进一步发展佛教 教法,在西藏山南扎囊县境内建立了第 ...

  • [佛教]敦煌石窟吐蕃时期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
  • 敦煌石窟吐蕃时期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 桑吉扎西 一 从唐代建中二年(781)开始,到大中元年(847)这段时间,西域十八州.安西四镇一直是在吐蕃王朝的统治之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敦煌以及西域诸地的佛教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存吐蕃时代开凿的石窟48个,有40多个洞窟的壁画均与吐蕃画师有关. ...

  • 张伯端的[悟真篇]与密宗拙火定范畴之比较
  • ・研究生论坛・ 张伯端的<悟真篇>与密宗拙火定范畴之比较 刘正平 提 要:本文通过<悟真篇>内丹法和密宗拙火定在修道理论中使用的范畴比较,认为二者在气脉理论.修道方法以及修道理论上都存在结构的相似性.在<悟真篇拾遗>中张伯端扬弃了钟吕丹法出阳神理论而代之以真如佛性 ...

  •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是指哪几位菩萨
  •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是指哪几位菩萨?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菩萨,象征智慧的菩萨.<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说,文殊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姿罗门家,由母亲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种祥瑞同时出现.他遍访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种外道辩论师都辩不过他,终于在释迦牟尼佛处学道成为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他是 ...

  • 法门寺地宫文物与唐代佛教密宗文化
  • 法 门寺地 宫文 物与唐代佛教密宗文化 任 新 来 一九 八 七 年 四 月 , 在法 门 寺 真 身 宝 塔 , , 批 器 物 与佛教 密宗 的关 系 西 安大 兴善寺 , . 下 , 发 现 了湮 埋 一 千 一 百 余 年 的 唐 代 地 宫 是 我 国 佛教 密宗 的发 源 ② 随 之 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