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两人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个。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生1: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生2:我们认为是100。 „„
师: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
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
师:有什么好的办法,请你告诉大家。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3:我们还有更快的。
师:哦?说出来大家听听。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3、反馈练习:
(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经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要点扫描
1、课标解读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以往教材相比,这部分知识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但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2、内容分析
本内容是教科书的第82~83页例4及练习二十的相关习题。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应该说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从学习长度单位的进率到学习面积单位的进率,是认识发展的一次突破。学好本课内容,不仅能巩固前几节课知识,还能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由于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受负迁移影响,学生计算面积进率时容易出错。例4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教材采用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
教学重点是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是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切实参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3、学情认识
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中较频繁接触周长等一些进率为10的单位,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为10的影响,学生容易产生相邻单位进率都是10的错误迁移。再加上三年级学生思维分配力较弱,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因此,要加强对比,寻找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相邻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
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100乘、除,所以只要求学生口头推算。如要求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可以这样想:因为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平方厘米,8个平方分米就有8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800平方厘米。又如要求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想:因为每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300里面有3个100,就是3平方分米。
4、学法点拨
(1)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与直观图象相结合。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如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图片中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或画、或算来得出1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的结论。
(3)要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重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一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个。
2、学生准备一张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模型若干个;尺子、铅笔等。
教学路径
(一)引出问题
1、回忆。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
长度单位 : 米 分米 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质疑。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
3、学生猜测。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光凭看和猜不能统一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满怀疑惑和好奇去探索。】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白色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
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可以用学具袋中1平方厘米的方块,或者尺子、铅笔等学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
方法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方法②:用尺量正方形的边,边长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方法③: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4)小结: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几?
(5)结论。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来?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 让学生自己从旧知主动引出新知,再逐一尝试解答、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寻求达到对新知识的初步掌握——认知结构的初步建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概念】
2、知识迁移。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通过上面的动手操作,我们已经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根据前面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写下来。(先自己写一写,再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重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甚至还可以要求学生把思考过程写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学生思维,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
3、小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几?引导学生将常用长度间的进率与相应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对比:
找一找,相邻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进率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设计意图:加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率的对比,体会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进率既有联系又有不同。这样安排避免学生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是10的负迁移,减少换算错误】
4、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1)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5平方米=( )平方分米。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说是怎么想的。
(3)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先说说思考过程,再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运用
1、2平方米 = ( )平方分米
10平方分米 = ( )平方厘米
400平方分米 = ( )平方米
60平方米 = ( )平方分米
*2500平方厘米 = ( )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 )填上适当的单位。
课桌长5( )、 黑板的面积是3( )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30平方米
6米=600分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4、解决问题:一块长方形玻璃,它的长是40厘米,宽是2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错例点击
错例:面积单位换算时易出现1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20平方米之类的错误。
错因分析: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中较频繁接触一些进率为10的单位,受其影响,学生容易产生相邻单位进率是10的错误迁移。因此,要加强长度与面积单位进率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相邻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教学单位换算时让学生多说思考过程,也能减少此类错误的产生。
五、精彩存盘
1、换算。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
A、 160平方厘米 B、 1600平方厘米 C、 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
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
3、生活中的数学。
(1)你能根据图中广告牌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校内有一块长方形花坛,长5米,宽4米。这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六、相关链接
面积
面积的概念很早就形成了。在古代埃及,尼罗河每年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划出田地的界限,就必须丈量和计算田地,于是逐渐有了面积的概念。在数学上是这样来研究面积问题的:首先规定
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并将其作为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用这样的所谓单位正方形来度量其他平面几何图形。较为简单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很容易得到的,利用割补法可以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问题,进而又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见图1)。于是多边形的面积就可以转化为若干三角形的面积(见图2)。
大家一定很熟悉圆的面积公式,即r2,其中r是圆的半径,但得到这个公式却不是很容易的,实际上圆面积的严格定义要用到极限的概念。对面积的深入研究导致了近代测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摘自: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两人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个。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生1: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生2:我们认为是100。 „„
师: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
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
师:有什么好的办法,请你告诉大家。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3:我们还有更快的。
师:哦?说出来大家听听。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3、反馈练习:
(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经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要点扫描
1、课标解读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以往教材相比,这部分知识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但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2、内容分析
本内容是教科书的第82~83页例4及练习二十的相关习题。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应该说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从学习长度单位的进率到学习面积单位的进率,是认识发展的一次突破。学好本课内容,不仅能巩固前几节课知识,还能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由于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受负迁移影响,学生计算面积进率时容易出错。例4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教材采用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
教学重点是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是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切实参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3、学情认识
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中较频繁接触周长等一些进率为10的单位,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为10的影响,学生容易产生相邻单位进率都是10的错误迁移。再加上三年级学生思维分配力较弱,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因此,要加强对比,寻找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相邻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
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100乘、除,所以只要求学生口头推算。如要求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可以这样想:因为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平方厘米,8个平方分米就有8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800平方厘米。又如要求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想:因为每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300里面有3个100,就是3平方分米。
4、学法点拨
(1)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与直观图象相结合。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如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图片中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或画、或算来得出1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的结论。
(3)要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重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一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个。
2、学生准备一张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模型若干个;尺子、铅笔等。
教学路径
(一)引出问题
1、回忆。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
长度单位 : 米 分米 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质疑。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
3、学生猜测。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光凭看和猜不能统一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满怀疑惑和好奇去探索。】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白色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
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可以用学具袋中1平方厘米的方块,或者尺子、铅笔等学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
方法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方法②:用尺量正方形的边,边长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方法③: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4)小结: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几?
(5)结论。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来?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 让学生自己从旧知主动引出新知,再逐一尝试解答、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寻求达到对新知识的初步掌握——认知结构的初步建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概念】
2、知识迁移。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通过上面的动手操作,我们已经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根据前面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写下来。(先自己写一写,再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重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甚至还可以要求学生把思考过程写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学生思维,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
3、小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几?引导学生将常用长度间的进率与相应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对比:
找一找,相邻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进率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设计意图:加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率的对比,体会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进率既有联系又有不同。这样安排避免学生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是10的负迁移,减少换算错误】
4、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1)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5平方米=( )平方分米。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说是怎么想的。
(3)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先说说思考过程,再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运用
1、2平方米 = ( )平方分米
10平方分米 = ( )平方厘米
400平方分米 = ( )平方米
60平方米 = ( )平方分米
*2500平方厘米 = ( )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 )填上适当的单位。
课桌长5( )、 黑板的面积是3( )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30平方米
6米=600分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4、解决问题:一块长方形玻璃,它的长是40厘米,宽是2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错例点击
错例:面积单位换算时易出现1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20平方米之类的错误。
错因分析: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中较频繁接触一些进率为10的单位,受其影响,学生容易产生相邻单位进率是10的错误迁移。因此,要加强长度与面积单位进率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相邻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教学单位换算时让学生多说思考过程,也能减少此类错误的产生。
五、精彩存盘
1、换算。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
A、 160平方厘米 B、 1600平方厘米 C、 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
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
3、生活中的数学。
(1)你能根据图中广告牌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校内有一块长方形花坛,长5米,宽4米。这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六、相关链接
面积
面积的概念很早就形成了。在古代埃及,尼罗河每年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划出田地的界限,就必须丈量和计算田地,于是逐渐有了面积的概念。在数学上是这样来研究面积问题的:首先规定
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并将其作为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用这样的所谓单位正方形来度量其他平面几何图形。较为简单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很容易得到的,利用割补法可以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问题,进而又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见图1)。于是多边形的面积就可以转化为若干三角形的面积(见图2)。
大家一定很熟悉圆的面积公式,即r2,其中r是圆的半径,但得到这个公式却不是很容易的,实际上圆面积的严格定义要用到极限的概念。对面积的深入研究导致了近代测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摘自: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