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文风从哪里改起

人民日报社原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 詹国枢

和文章打了一辈子交道,经常写文章,也经常看别人写的文章。若问,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是不好的文章呢?我以为,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之一的文章,就不是好文章。这样的文章,我一向不喜欢看,有时勉强看上一两段,实在看不下去,扔在一边,再也不看。

其一,假。

文章的基本要义是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或者,以真实的事实作为依据,讲述一个真实的道理,简称真理。如果一篇文章不说真话,老说假话,甚至通篇都是假话。这样的文章,写来有什么意义,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怎么会有人看呢?

举例说吧,一篇散文,记述某件有意思的事情,并由此而生发出一些有意义的感慨。如果所记述的事情并不真实,所抒发的感慨也言不由衷,假模假式。这样的文章,能打动人吗?能给人以启发吗?当然不能。又如,一篇评论,其立论并不为作者所赞同,甚至很不赞同,但是,领导布置下来,不得不写,勉强交差。这样的文章,一看就很假,很做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怎么去说服别人?

有人问,什么是好文章?怎么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呢?依我看,很简单,凡是最真实、最有真情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只要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写文章,就能写出好文章。人民日报一位同事告诉我,编辑部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某驻地记者给编辑部写来稿子,同时,附有一信,谈此稿采写过程和自己感受。值班编委看后,枪毙了稿子,用了那封信,见报以后,效果很好。为什么?因为稿子端着架子,写得比较生硬,也比较假,而信却非常真实,写出了记者的真情实感,所以,非常动人。

其二,大。

写文章的人,一般有个毛病,喜欢写大文章,说大故事,讲大道理。以为这样,文章才会有分量,写出来才有意思。其实,这是一大误区。大文章,太大,太长,人们一般没时间读,也读不下去。大故事,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无关,人们不一定感兴趣。大道理,人们听得太多,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听烦了,不相信,因而也不愿意听了。

常言,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大,总是由小累积而成。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因某些人某些事而受到感动,会因听到某些道理而心里有所触动。仔细想想,这些人和事,一般不都是小人物、小故事吗?而让我们内心有所触动的道理,也一定是具体而微的“小”道理。笔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当总编时,曾与一些海外华人华侨交谈,他们告诉我,你们的报纸常常喜欢讲一些大道理,报道中国的宏观形势如何如何好,可不可以具体介绍一些中国最底层的百姓,让我们通过他们了解最真实的中国呢?受其启发,我们在报纸开辟了《微观中国》专版,先后刊登了“跟随农民工回家过年”、“我在工地当民工”、“我在新疆收棉花”等纪实性文章,专门报道生活在中国最底层民众的真实情况,效果非常好。

其三,空。

真理都是具体的,这话说得很对。空谈大道理的文章,没有具体事例的文章,不但不会吸引人,也很难说服人。人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去听某领导或某专家作报告,从头听到尾,每一句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每一句都很空,既无具体实例,又不联系实际 ,这样的报告,或许讲起来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听起来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但听完一句也记不住,没几天全忘了。啥原因?因为太空,太泛,记不住,也没法记。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要去瑞典领奖,还要在现场发表演说,这是件大事情。依我们的想法,这么大一场面,这么隆重一盛典,莫言一定会发表多年悟出来的深刻感想,谈一些颇有深度的大道理。然而没有。他的通篇演讲,虽然好几千字,但全是在讲故事,讲一个一个关于他母亲的故事,非常具体,也非常感人!讲没有讲道理呢?当然也讲了,听完这些故事,道理全在其中了。

当前,人们都在说要改文风。文章最忌“假、大、空”。此话说了多年,确实切中要害。我以为,要改文风,请从“假、大、空”改起!

人民日报社原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 詹国枢

和文章打了一辈子交道,经常写文章,也经常看别人写的文章。若问,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是不好的文章呢?我以为,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之一的文章,就不是好文章。这样的文章,我一向不喜欢看,有时勉强看上一两段,实在看不下去,扔在一边,再也不看。

其一,假。

文章的基本要义是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或者,以真实的事实作为依据,讲述一个真实的道理,简称真理。如果一篇文章不说真话,老说假话,甚至通篇都是假话。这样的文章,写来有什么意义,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怎么会有人看呢?

举例说吧,一篇散文,记述某件有意思的事情,并由此而生发出一些有意义的感慨。如果所记述的事情并不真实,所抒发的感慨也言不由衷,假模假式。这样的文章,能打动人吗?能给人以启发吗?当然不能。又如,一篇评论,其立论并不为作者所赞同,甚至很不赞同,但是,领导布置下来,不得不写,勉强交差。这样的文章,一看就很假,很做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怎么去说服别人?

有人问,什么是好文章?怎么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呢?依我看,很简单,凡是最真实、最有真情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只要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写文章,就能写出好文章。人民日报一位同事告诉我,编辑部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某驻地记者给编辑部写来稿子,同时,附有一信,谈此稿采写过程和自己感受。值班编委看后,枪毙了稿子,用了那封信,见报以后,效果很好。为什么?因为稿子端着架子,写得比较生硬,也比较假,而信却非常真实,写出了记者的真情实感,所以,非常动人。

其二,大。

写文章的人,一般有个毛病,喜欢写大文章,说大故事,讲大道理。以为这样,文章才会有分量,写出来才有意思。其实,这是一大误区。大文章,太大,太长,人们一般没时间读,也读不下去。大故事,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无关,人们不一定感兴趣。大道理,人们听得太多,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听烦了,不相信,因而也不愿意听了。

常言,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大,总是由小累积而成。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因某些人某些事而受到感动,会因听到某些道理而心里有所触动。仔细想想,这些人和事,一般不都是小人物、小故事吗?而让我们内心有所触动的道理,也一定是具体而微的“小”道理。笔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当总编时,曾与一些海外华人华侨交谈,他们告诉我,你们的报纸常常喜欢讲一些大道理,报道中国的宏观形势如何如何好,可不可以具体介绍一些中国最底层的百姓,让我们通过他们了解最真实的中国呢?受其启发,我们在报纸开辟了《微观中国》专版,先后刊登了“跟随农民工回家过年”、“我在工地当民工”、“我在新疆收棉花”等纪实性文章,专门报道生活在中国最底层民众的真实情况,效果非常好。

其三,空。

真理都是具体的,这话说得很对。空谈大道理的文章,没有具体事例的文章,不但不会吸引人,也很难说服人。人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去听某领导或某专家作报告,从头听到尾,每一句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每一句都很空,既无具体实例,又不联系实际 ,这样的报告,或许讲起来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听起来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但听完一句也记不住,没几天全忘了。啥原因?因为太空,太泛,记不住,也没法记。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要去瑞典领奖,还要在现场发表演说,这是件大事情。依我们的想法,这么大一场面,这么隆重一盛典,莫言一定会发表多年悟出来的深刻感想,谈一些颇有深度的大道理。然而没有。他的通篇演讲,虽然好几千字,但全是在讲故事,讲一个一个关于他母亲的故事,非常具体,也非常感人!讲没有讲道理呢?当然也讲了,听完这些故事,道理全在其中了。

当前,人们都在说要改文风。文章最忌“假、大、空”。此话说了多年,确实切中要害。我以为,要改文风,请从“假、大、空”改起!


相关内容

  • 让时政报道更亲和
  • "中国知名房地产商潘石屹写的一条微博正在网民间热转:'今天吃自助餐,一位拿了许多西瓜.我:怎么拿这么多?她:帮首长拿的.我:习总书记都下厨做饭了,你伺候多大的首长?'" 这不是微博转发,也不是手机报上的段子,而是新华社对外稿<"车轮与舌尖上的改革":中共 ...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之解读
  • 传媒社会学关注传媒与社会的关系及其规律,将传媒看做是嵌入于社会中又对社会有自己独特作用的社会事实.在传媒的各个要素中,传者与社会的关系是最动态.具体的.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历史时期,传者受社会的制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当下中国社会环境下的一 ...

  • 韩先楚戏称:若出版"天安门诗抄"受威胁 派坦克保卫
  • 核心提示:韩先楚同志派来的同志开玩笑说:韩司令员说了,"如果你们因为编辑出版诗抄还受到什么威胁,他可以派两辆坦克车来摆在你们教研室的门口,对你们进行保卫". 本文摘自<从"童怀周"到审江青>,作者:汪文风,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正式一级一级往下传 ...

  • 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一次有益尝试
  • --<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研讨会发言摘要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28日   06 版) 二月二十七日,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风"是个人品德的集合体,是家庭美德的标志 ...

  • 贴近大地,感受滚烫的生活!--新闻界和受众热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 贴近大地,感受滚烫的生活! --新闻界和受众热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29日   01 版) 人民日报记者丁伟(右一)在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中心敬老园与老人交流. 人民图片 新华社记者周芙蓉(右)在贵州盘县大山镇司寨村低保户余 ...

  • 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四火的 内部共享 不要外传 自己删减 还有新闻法的也不要传哦) 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 一.邸报: 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 ...

  •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非文字载体: (1)口头传播(2)旗鼓(3)烽火 (4)木铎 文字载体: (1)甲骨 (2)青铜器(3)刻石(4)竹简和帛(5)露布 2.促使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有哪些? (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 ...

  • 走转改实施方案
  • 宣化区广播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和<张家口市新闻战线" ...

  • 忠实践行"五个坚持",认真做好通联工作
  • 在江西省党委办公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精神暨深入践行'五个坚持',做党性坚强的党办人" 研讨会上的授课提纲 忠实践行"五个坚持" 认真做好通联工作 中共江西省直属机关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省直机关工委新闻发言人.江西省核心网评员 <风范&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