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 中国经济史

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

中国经济史

例3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A                  B                  C                  D

【错解分析】学生容易误选A。错解原因:是不能有效提取图片信息,没有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商朝”“农耕”。

【解题指导】在读懂图片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商朝”、“农耕生产”进行比较判断。A与农耕生产无关,B与D当时还没有出现,可以排除,C是“田”字的写法,反映农耕生产的内容。

【答案】C

练习31:有关井田制瓦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②  “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③  贵族之间争夺田地的现象

④  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例32: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按时开关

【错解分析】误选A。错解原因:一是不能准确把握题干中时间限制词“西汉”,二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对“市”的理解掌握不全面。

【解题指导】宋朝以前的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四周有围墙,设市长或市令管理,按时开、闭市。由此可知选项A、C、D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B

练习32: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居民区隔开②有专门官员管理③又叫“草市”④开市、闭市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例33:下列是18世纪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

⑴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⑵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

⑶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

⑷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

(51)一张竹制的女式用床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了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的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错解分析】不能抓住时间限制“18世纪”,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不能结合必修一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内容分析。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提供的时间是18世纪,中国处于清朝政府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项错误;中国“落后挨打”和被“掠夺”市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期的事情,所以B项和D项错误。

【答案】C

练习33: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例3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饮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错解分析】解读历史材料、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及分析比较判断问题的能力欠缺,不能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雨”“旱”“雨旱从人”“蜀相”和综合理解材料。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有关知识,重点考查解读历史材料、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及分析比较判断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对题干材料中“旱”“雨”“水旱从人”“蜀相”等有效信息的理解,再综合理解材料,可知该项水利工程应属于在蜀地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既能泄洪又能灌溉的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练习34: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A、  李冰父子 B、孙叔敖  C、西门豹  D、郑国

例3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错解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针对本题关于瓷器的发展历程及特征掌握不牢固。

【解题指导】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及题干主旨分析选项,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明朝宣德年间制造出青花瓷,故青花瓷的出现晚于青瓷、白瓷。

【答案】A

练习35: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例36: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错解分析】一是不能正确理解材料,二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欠缺。

【解题指导】从题干提供的材料可知,这种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它具有B、C、D项三个特点,表现形式为男耕女织,不存在A项中的关系。

【答案】A

练习36:“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提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37:右图是电视剧《大染坊》剧照。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主人公不善经营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错解分析】易误选D,錯解的原因是学生只是看到了材料的表面现象和故事情节,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和实质,材料主要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曲折历程。易误选D。

【解题指导】本题以电视剧为背景,实质是考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即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使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答案】C

练习37: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  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新王朝的专制统治

2008年10月9日——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例38: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归纳起来有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给农民经营权——给农民补贴。这体现了我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

①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作为调整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②改革和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依据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

④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④,错錯解的原因是是基础不实。因为建国后第一步给农民土地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前进行的,时间上不符合。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给农民土地”是指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给农民经营权”是指1978年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补贴”是指近年来取消农业税和对农业补贴。然后再分析哪些选项是上述事件的共同点即可。

【答案】A

练习38: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例39:右图是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发行的纪念章,据此可判断这次会议、在指导思

想上作出的贡献是

A.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批判了“左”倾错误

C.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D.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错解分析】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掌握不牢固,不能够准确提取图片的有效信息“实事求是”。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据图片上的文字可知,应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答案】D

练习39: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

A.  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  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D.  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例40: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象征是(   )

A.  万能蒸汽机的发明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原子能的产生

D.  因特网的出现

【错解分析】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解题指导】前三项都是工业化的象征,D项因特网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象征。

【答案】D

练习40:对右图传播媒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发布的信息只能是文字,不能是图像。

B.  它可以模拟三维动态效果

C.  它能办到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但价格昂贵

D.  其发展势头现在已经达到最高峰

例41:下图所示地区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指的是(   )

A.  深圳经济特区

B.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C.  长江三角洲

D.  上海浦东

【错解分析】错选A,原因是混淆了教材对深圳和上海浦东发展表现的概述。.

【解题指导】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答案】D

练习41:上海浦东的开发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开发的主要目的有

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飞跃

④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例42: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击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错解分析】易错选B。錯解的原因是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只是看到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题干考查的是事物的本质。易错选C。

【解题指导】此题考察的视角很新,用大众词汇的变迁来反映历史,“吃洋教”“吃洋火腿”都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答案】D

练习42:观察右图,本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晚清

A. 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 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 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 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例43: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不难发现,原来可望而不可及的手机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的是(  )

A.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的迅速发展

C.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D.人们喜欢手机

【错解分析】审题不清,不知道题干要考查的是电讯事业发展的原因。

【解题指导】电话的普及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体现,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D项的说法无关。

【答案】D

练习43:新式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引入和发展,对我国最深刻的影响是(   )

A.  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B.  方便了人们去旅游

C.  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例44:环渤海地区被确定微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次重大战略部署。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沿河一带逐渐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城近代大城市。

材料二

图一 “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特区(1980年)

图二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

图三  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引擎-----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

材料三   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近代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与现在的开放相比主要有什么不同?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三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

⑶依据材料三,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形成怎样的产业格局及其意义。

【错解分析】第1问错解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二是把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记混淆了。三是近代和现代的开放的比较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第2问形成错解的原因一是审不清题意,答非所问,二是对“经济运行环境”不理解。

第3问形成错解的原因是不能有效的利用材料,根据材料总结答案。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内容跨度较大,解答⑴⑵问时要依据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并结合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特别是⑶问更要读懂材料,提炼有效信息。

【答案】

⑴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

不同:①性质不同:当今的开放是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下的被动开放。

②目的不同:当今开放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在近代中国是被迫开放。

③内容不同:当今开放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近代中国则是成为列强经济掠夺的成所。

⑵ 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⑶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意义: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练习44: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下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请回答: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W.w.w.k.s.5.u.c.o.m

(2)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

例45:材料一: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文件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材料二:《决定》指出要从“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1)农村改革是从哪次会议后开始的?中国近30年农村改革的重大政策有哪些?

(2)结合材料说明推进农村改革将会产生哪些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二,党和国家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确保材料一中基本目标任务的完成?

【错解分析】第1问形成错解的原因主要是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欠缺。第2问形成错解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材料进行总结归纳答案。第3问形成错解的原因是审不清题意,没有根据资料二来归纳所采取的措施。

【解题指导】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深刻理解材料的主旨,重点抓住农村的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措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答案。

【答案】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免除农业税等

②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③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答到2点即可)

练习45:材料一:1978年以来,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我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的跨越,今后,我们还将实现两大发展目标,将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w.w.w.k.s.5.u.c.o.m

材料二:“梦幻般的增长速度,生产的日用品可以塞满全世界货架”。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三。的确,有史以来,很少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能与中国媲美。这都缘于我们走对了发展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我们将在什么时候实现哪两大发展目标?

(3)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缘于走对了一条怎样的道路?迈进这一道路的标志是什么

参考答案

31-35ACAAD  36-40ADCCB   41-43BBD

44【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

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

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搜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

⑶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初与图片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5【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2)2020年全面小康;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

中国经济史

例3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A                  B                  C                  D

【错解分析】学生容易误选A。错解原因:是不能有效提取图片信息,没有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商朝”“农耕”。

【解题指导】在读懂图片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商朝”、“农耕生产”进行比较判断。A与农耕生产无关,B与D当时还没有出现,可以排除,C是“田”字的写法,反映农耕生产的内容。

【答案】C

练习31:有关井田制瓦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②  “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③  贵族之间争夺田地的现象

④  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例32: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按时开关

【错解分析】误选A。错解原因:一是不能准确把握题干中时间限制词“西汉”,二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对“市”的理解掌握不全面。

【解题指导】宋朝以前的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四周有围墙,设市长或市令管理,按时开、闭市。由此可知选项A、C、D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B

练习32: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居民区隔开②有专门官员管理③又叫“草市”④开市、闭市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例33:下列是18世纪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

⑴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⑵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

⑶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

⑷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

(51)一张竹制的女式用床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了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的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错解分析】不能抓住时间限制“18世纪”,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不能结合必修一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内容分析。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提供的时间是18世纪,中国处于清朝政府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项错误;中国“落后挨打”和被“掠夺”市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期的事情,所以B项和D项错误。

【答案】C

练习33: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例3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饮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错解分析】解读历史材料、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及分析比较判断问题的能力欠缺,不能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雨”“旱”“雨旱从人”“蜀相”和综合理解材料。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有关知识,重点考查解读历史材料、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及分析比较判断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对题干材料中“旱”“雨”“水旱从人”“蜀相”等有效信息的理解,再综合理解材料,可知该项水利工程应属于在蜀地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既能泄洪又能灌溉的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练习34: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A、  李冰父子 B、孙叔敖  C、西门豹  D、郑国

例3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错解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针对本题关于瓷器的发展历程及特征掌握不牢固。

【解题指导】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及题干主旨分析选项,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明朝宣德年间制造出青花瓷,故青花瓷的出现晚于青瓷、白瓷。

【答案】A

练习35: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例36: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错解分析】一是不能正确理解材料,二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欠缺。

【解题指导】从题干提供的材料可知,这种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它具有B、C、D项三个特点,表现形式为男耕女织,不存在A项中的关系。

【答案】A

练习36:“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提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37:右图是电视剧《大染坊》剧照。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主人公不善经营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错解分析】易误选D,錯解的原因是学生只是看到了材料的表面现象和故事情节,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和实质,材料主要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曲折历程。易误选D。

【解题指导】本题以电视剧为背景,实质是考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即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使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答案】C

练习37: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  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新王朝的专制统治

2008年10月9日——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例38: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归纳起来有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给农民经营权——给农民补贴。这体现了我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

①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作为调整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②改革和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依据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

④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④,错錯解的原因是是基础不实。因为建国后第一步给农民土地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前进行的,时间上不符合。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给农民土地”是指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给农民经营权”是指1978年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补贴”是指近年来取消农业税和对农业补贴。然后再分析哪些选项是上述事件的共同点即可。

【答案】A

练习38: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例39:右图是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发行的纪念章,据此可判断这次会议、在指导思

想上作出的贡献是

A.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批判了“左”倾错误

C.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D.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错解分析】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掌握不牢固,不能够准确提取图片的有效信息“实事求是”。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据图片上的文字可知,应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答案】D

练习39: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

A.  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  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D.  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例40: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象征是(   )

A.  万能蒸汽机的发明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原子能的产生

D.  因特网的出现

【错解分析】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解题指导】前三项都是工业化的象征,D项因特网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象征。

【答案】D

练习40:对右图传播媒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发布的信息只能是文字,不能是图像。

B.  它可以模拟三维动态效果

C.  它能办到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但价格昂贵

D.  其发展势头现在已经达到最高峰

例41:下图所示地区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指的是(   )

A.  深圳经济特区

B.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C.  长江三角洲

D.  上海浦东

【错解分析】错选A,原因是混淆了教材对深圳和上海浦东发展表现的概述。.

【解题指导】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答案】D

练习41:上海浦东的开发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开发的主要目的有

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飞跃

④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例42: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击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错解分析】易错选B。錯解的原因是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只是看到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题干考查的是事物的本质。易错选C。

【解题指导】此题考察的视角很新,用大众词汇的变迁来反映历史,“吃洋教”“吃洋火腿”都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答案】D

练习42:观察右图,本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晚清

A. 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 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 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 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例43: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不难发现,原来可望而不可及的手机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的是(  )

A.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的迅速发展

C.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D.人们喜欢手机

【错解分析】审题不清,不知道题干要考查的是电讯事业发展的原因。

【解题指导】电话的普及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体现,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D项的说法无关。

【答案】D

练习43:新式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引入和发展,对我国最深刻的影响是(   )

A.  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B.  方便了人们去旅游

C.  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例44:环渤海地区被确定微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次重大战略部署。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沿河一带逐渐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城近代大城市。

材料二

图一 “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特区(1980年)

图二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

图三  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引擎-----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

材料三   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近代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与现在的开放相比主要有什么不同?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三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

⑶依据材料三,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形成怎样的产业格局及其意义。

【错解分析】第1问错解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二是把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记混淆了。三是近代和现代的开放的比较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第2问形成错解的原因一是审不清题意,答非所问,二是对“经济运行环境”不理解。

第3问形成错解的原因是不能有效的利用材料,根据材料总结答案。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内容跨度较大,解答⑴⑵问时要依据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并结合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特别是⑶问更要读懂材料,提炼有效信息。

【答案】

⑴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

不同:①性质不同:当今的开放是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下的被动开放。

②目的不同:当今开放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在近代中国是被迫开放。

③内容不同:当今开放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近代中国则是成为列强经济掠夺的成所。

⑵ 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⑶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意义: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练习44: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下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请回答: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W.w.w.k.s.5.u.c.o.m

(2)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

例45:材料一: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文件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材料二:《决定》指出要从“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1)农村改革是从哪次会议后开始的?中国近30年农村改革的重大政策有哪些?

(2)结合材料说明推进农村改革将会产生哪些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二,党和国家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确保材料一中基本目标任务的完成?

【错解分析】第1问形成错解的原因主要是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欠缺。第2问形成错解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材料进行总结归纳答案。第3问形成错解的原因是审不清题意,没有根据资料二来归纳所采取的措施。

【解题指导】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深刻理解材料的主旨,重点抓住农村的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措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答案。

【答案】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免除农业税等

②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③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答到2点即可)

练习45:材料一:1978年以来,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我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的跨越,今后,我们还将实现两大发展目标,将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w.w.w.k.s.5.u.c.o.m

材料二:“梦幻般的增长速度,生产的日用品可以塞满全世界货架”。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三。的确,有史以来,很少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能与中国媲美。这都缘于我们走对了发展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我们将在什么时候实现哪两大发展目标?

(3)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缘于走对了一条怎样的道路?迈进这一道路的标志是什么

参考答案

31-35ACAAD  36-40ADCCB   41-43BBD

44【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

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

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搜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

⑶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初与图片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5【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2)2020年全面小康;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相关内容

  • 高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文学常识及作家作品
  • - 高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文学常识及作家作品 例1: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 .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体裁知识的主观性题型. [答题技巧]做这种题,第一步先回忆文学体裁的内涵和外延,根据既定的信息,缩小答题范围,确定横线上要答的内容. [技 ...

  • [高三高考备考必备复习资料]一轮复习文综计划攻略大全
  • 高三高考备考必备复习资料:一轮复习文综 计划攻略大全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花费时间最长,也是最为重要的复习阶段,这一 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面复习的效果,甚至决定着自己 的高考成绩,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要做好文综第一轮复习,可以采 用以下一些方法. 文综总体战略纲要 一. 学习的根本规律-思路清晰 ...

  • 高考地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2)
  • 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之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点分布]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 ...

  • 主题班会教案:2016届高三班会材料[风暴高三]第十期
  • 第10期 第十期 第二次月考已经结束了,考完之后,我们的 整理和反思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个时候,我想给大家谈一下错题本 的建立与使用. 首先应当明白你建立错题本的目的是什么. 例如你想通过错题本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你就可以把原来的错误 过程抄下来,再在错的地方加上简单的小注释,这样就可 ...

  • 高考冲刺计划
  • 又到一年高考时,全国上下都在关注高考,只不过今年我们成了主角.你们复习好了么,最近心态如何?希望我讲解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离高考还有十来天,究竟该如何安排时间进行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很多考生都存有疑惑. 有些考生认为,没有几天了,这段时间已经属于"赛场上的垃圾时间",认为自己已经 ...

  • 高考前十天如何复习
  • 本文由wgwe48948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考前十天, 高考前十天,还能怎么复习 http://www.sina.com.cn 2006 年 05 月 29 日 01:29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叶琦 宋晖 高考进入 10 ...

  • 2012年高三历史学科报告
  • 2012年高三历史学科报告 一.从客观题看. 2012年的12道单选题,考查了政治制度(汉代监察制度.清朝内阁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趋势),经济变化(明朝晚期社会结构变动.晚清民族工业起步.二五计划.下海潮.1965--1991世界贸易份额),文化与经济联系(杭州民间传说.王阳明的"四民 ...

  • 北大学子和高考状元谈高中数学学习
  • 北大学子和高考状元谈高中数学学习 天津师范大学 王光明 一. 具有较浓厚的理性精神 数学科学是理性精神的产物,数学家具有独立的人格,显现了主体理性,数学教育中培养理性精神的过程是指在数学教学以及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数学内在理性的感悟以及对数学家的理性精神的感受所获得的精神层面的文化与价值体验.在数 ...

  • 高考学习方法(共2篇)
  • 篇一:高考学习方法高考经验 学习并不累 名校学子高考学习方法共同分 享 近日,近2000名学生及家长涌入省艺术中心演出大厅,名校学子高考成功经验报告会在这里成功举行.张艳霞.周冲.袁建宇.边旭.仝十一妹5位同学结合自身的拼搏经历,讲述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听众深感信服,本报特邀衡中名师孙庆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