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校企合作总结

咸宁职院校机电工程系

2011年校企合作总结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高职建设内涵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开展校企合作,是我系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鄂南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自2005年以来,我系各专业坚持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咸宁经济和社会经济服务,今年,我系已与咸宁、武汉城市圈、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新增合作企业近30家,并在订单培养、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产品制作和加工、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合作项目四十余项。总体来说成绩是肯定的。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成绩

我系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订单培养”合作

我系与德昌电机、松下万宝等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建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德昌电机班、松下机电班,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承担。

(二)参观、教学见习、工学交替等方面的合作

我系教师和学生在奕东电子、咸宁方向机厂等企业进行参观学习;2010级学生于今年元月至三月在德昌电机、松下万宝等公司进行教学见习、工学交替,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认知性职业教育;其方式为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完成半年的理论课后,利用春节假期在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年实施轮换,实现理论教学和实习交替。

(三)顶岗实习合作

我系学生前二年半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如华轩、富士康、东普雷、奇美电子等近二十家企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四)产学研合作及技术交流、师资培训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我系

(五)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及就业基地合作

我系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了三十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为企业进行产品加工合作

我系和武汉嘉铭合作,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进行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借助企业生产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七)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

根据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我系与富士康、德昌电机、松下压缩机等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师资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如电

工、车工等培训基地。

(八)共建“厂中校”

我系和东莞华轩幕墙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厂中校”联合办学协议,于今年七月分别在东莞市和芜湖市挂牌并成立“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华轩校区”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芜湖华轩校区”,09级数控技术专业第三学年所有理论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习及企业培训课程分别在两个校区完成。由校企双方双方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完成2009级数控技术专业第三学年的教学任务。厂方负责提供12万元的教学设施和相关的实习实训条件,实习期间和企业员工同工同酬,实习完后优先录用毕业生就业。

(九)企业捐资助学

我系和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三万元的捐资助学协议,企业共资助五位学生,每位学生6000元,用作贫困生第三年的学费。

(十)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我系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与我系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了三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是“机电设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二是“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三是“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我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十一)举办企业家报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我们聘请了松下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培训学校的校长傅劲军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谢培龙、谢永瑞、赵文丹等专家来我校讲学。

(十二)社会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

我系和农行签订了“ATA行业考试委托服务”协议,承接相应的考试运营服务工作。同时,我系今年职业技能鉴定今年共1000多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我系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的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及中层次

合作,离深层合作还相差甚远。

(二)有部分企业合作以后,没有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联系人也不固定,合作记录也不齐全。

(三)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及相关的保障措施不太完善。

四、今后校企合作的思路

校企合作要立足咸宁,面向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校企合作的企业应是在机电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

(一)学生参观、生产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及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合作;

(二)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的合作;

(三)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企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四)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和教材,邀请企业专家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合作;

(五)在企业捐资助学、企业赠送教学产品方面的合作;

(六)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方面的合作;

(七)导引企业进校园,营造教学工厂,共建办学实体,成立股份公司,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八)承接合作基地的产品加工和生产任务;

(九)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合作,应优先满足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

(十)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几点建议:

(一)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职责,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企业,由学院制作统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举行挂牌仪式。对已挂牌的校外合作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并做好记录,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二)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三)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四)合作模式应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形式和需求,适时做出调整,与时俱进。

机电工程系

2011.12.20

咸宁职院校机电工程系

2011年校企合作总结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高职建设内涵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开展校企合作,是我系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鄂南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自2005年以来,我系各专业坚持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咸宁经济和社会经济服务,今年,我系已与咸宁、武汉城市圈、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新增合作企业近30家,并在订单培养、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产品制作和加工、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合作项目四十余项。总体来说成绩是肯定的。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成绩

我系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订单培养”合作

我系与德昌电机、松下万宝等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建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德昌电机班、松下机电班,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承担。

(二)参观、教学见习、工学交替等方面的合作

我系教师和学生在奕东电子、咸宁方向机厂等企业进行参观学习;2010级学生于今年元月至三月在德昌电机、松下万宝等公司进行教学见习、工学交替,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认知性职业教育;其方式为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完成半年的理论课后,利用春节假期在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年实施轮换,实现理论教学和实习交替。

(三)顶岗实习合作

我系学生前二年半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如华轩、富士康、东普雷、奇美电子等近二十家企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四)产学研合作及技术交流、师资培训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我系

(五)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及就业基地合作

我系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了三十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为企业进行产品加工合作

我系和武汉嘉铭合作,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进行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借助企业生产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七)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

根据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我系与富士康、德昌电机、松下压缩机等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师资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如电

工、车工等培训基地。

(八)共建“厂中校”

我系和东莞华轩幕墙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厂中校”联合办学协议,于今年七月分别在东莞市和芜湖市挂牌并成立“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华轩校区”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芜湖华轩校区”,09级数控技术专业第三学年所有理论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习及企业培训课程分别在两个校区完成。由校企双方双方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完成2009级数控技术专业第三学年的教学任务。厂方负责提供12万元的教学设施和相关的实习实训条件,实习期间和企业员工同工同酬,实习完后优先录用毕业生就业。

(九)企业捐资助学

我系和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三万元的捐资助学协议,企业共资助五位学生,每位学生6000元,用作贫困生第三年的学费。

(十)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我系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与我系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了三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是“机电设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二是“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三是“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我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十一)举办企业家报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我们聘请了松下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培训学校的校长傅劲军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谢培龙、谢永瑞、赵文丹等专家来我校讲学。

(十二)社会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

我系和农行签订了“ATA行业考试委托服务”协议,承接相应的考试运营服务工作。同时,我系今年职业技能鉴定今年共1000多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我系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的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及中层次

合作,离深层合作还相差甚远。

(二)有部分企业合作以后,没有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联系人也不固定,合作记录也不齐全。

(三)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及相关的保障措施不太完善。

四、今后校企合作的思路

校企合作要立足咸宁,面向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校企合作的企业应是在机电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

(一)学生参观、生产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及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合作;

(二)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的合作;

(三)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企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四)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和教材,邀请企业专家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合作;

(五)在企业捐资助学、企业赠送教学产品方面的合作;

(六)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方面的合作;

(七)导引企业进校园,营造教学工厂,共建办学实体,成立股份公司,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八)承接合作基地的产品加工和生产任务;

(九)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合作,应优先满足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

(十)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几点建议:

(一)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职责,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企业,由学院制作统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举行挂牌仪式。对已挂牌的校外合作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并做好记录,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二)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三)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四)合作模式应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形式和需求,适时做出调整,与时俱进。

机电工程系

2011.12.20


相关内容

  •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总结报告(机械工程学院)
  •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总结报告 黑龙江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黑龙江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开展高等职业院校示范建设要有所突破的重点问题.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内容要求,结合学院"立足产业.携手行业.服务企业.成就职业&q ...

  • 校企合作项目简介
  • 校企合作项目简介 一.背景分析 校企合作教育在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都已比较成熟的开展.近几年我们有些高校和企业也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我们需要结合企业自己的特色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开展相对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接触社会,了解学校,企业的管理层应从经 ...

  •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总体情况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自2011年6月始至2013年6月止.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下.重点进行了构建"333"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开发"项目课程"与特色 ...

  •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教育质量报告
  •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1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与成效‥‥‥‥‥‥‥‥‥‥‥‥‥‥‥3 一.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办学定位科学准确‥‥‥‥‥‥3 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活力显著增强‥‥‥‥‥‥5 三.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专业建设特色鲜明‥‥‥‥‥‥7 四.推进教学模 ...

  • 校企合作研究报告
  •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 王正雄 周轮 [摘 要] 以学校为主体,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建好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着力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企业实习的瓶颈难题.我校在校企 ...

  • 校企合作文化对接典型案例
  • 摘 要:为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笔者学校制定了<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实施办法>,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实现"校企一体.工学一体.理实一体"的目标. 关键词:校企合作 文 ...

  •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对学生应用开发.研究.科学咨询和技术转换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不同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应建立在旨在培养中高层职业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

  • 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 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一直是制约我 ...

  • 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管理办法
  • 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科技投入机制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0]36号)精神,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是指中小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