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号 | 杨家将的"真相"

杨继业(真名杨业)是真的;他卫国阵亡是真的;杨延昭是真的但不是六郎;杨宗保不存在,佘太君不存在,穆桂英杨排风什么的也都不存在;潘仁美(真名潘美)不是奸臣,是大宋忠臣、开国元勋,他与杨家没有私怨,嫉妒杨业是有的,但说是他害了杨业也不完全公平。

杨业本是麟州人,也就是现在陕西神木那一代的,曾是北汉的将领。大宋建立后,宋太宗亲征北汉,围太原多日,杨业一直率军守城,连主帅都投降了他仍苦战,宋太宗爱他的才能,派他的原主帅劝降,他终于降了宋。因为他习知边事,太宗让他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做潘美的手下。驻边期间,他多次带兵打退辽军的侵犯,斩首多人,辽军一见他的旗帜就胆战心惊,退避三舍,他的威名远播辽朝。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录,因为他太有才,“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这个“潜上谤书”的人是谁,书里没说,估计有潘美。

雍熙三年,宋太宗举全国兵力,分三路总攻辽国,想一举拿回燕云十六州。但此时辽国国力正强,而宋太宗却又不是个军事能力很强的人还很爱指挥,因此宋国大败。其他两路军都溃败或撤退后,潘美、杨业率领的西路军负责掩护四州居民迁入内地。因为当时形势不利,杨业认为不可正面接战。但监军王侁却指斥杨业怯懦,说“领数万精兵,而怯懦如此!”杨业只好出战。

临行前,杨业与王侁、潘美约定,让二人在陈家谷口两侧埋伏强弩步兵接应,自己报了必死之心出战。王侁派人登高瞭望,不见契丹队伍,误以为敌人败走,欲争战功,便领兵离开谷口,前进二十里。后听说杨业战败,干脆引兵撤退了。作为主帅,潘美完全知道擅离防地的严重后果,却未努力阻拦,要说没责任绝对说不过去的。

杨业引兵出朔州三十里,遇辽军伏兵,宋军大溃。此时杨业麾下还有百余人,他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与我一起死不值得,还可以突围报效天子。”众人感动流泪,但没一人离去。杨业且战且退,转战到陈家谷口,见空无一人,抚胸大哭,后堕马被俘。被俘后他拒绝饮食,三日后去世。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死于此战,将士无一生还。

此战之后,王侁被除名发配金州,潘美降三官,不过后来又都恢复了。

杨业的儿子见诸史籍的有7人,评书《杨家将》中谈到的杨六郎杨延昭,其实应该排老大或老二,他后来也是一代名将。史书中没有杨宗保其人,而佘太君、穆桂英等就更不用说了。

潘美是大宋忠臣名将,一生勇敢善战,多次建功,“平南汉、收南唐、灭北汉,所向披靡,功勋彪炳。”他曾拥立宋太祖上位,因此是开国元勋。他对大宋的功劳,肯定是比杨业多的,陈家谷之败,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污点。

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在北宋就开始流传,但成为后来那个样子却是在宋室南渡以后。“时经丧败,民不聊生,恨金人之侵扰,痛国耻之不复”,追念起太宗时“倘能重用杨无敌以取燕云,则女真蕞尔小夷,远隔塞外,何敢侵凌上国”。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就这么出来了。其实不过是拿别人的酒,浇自己的胸中块垒罢了。现在出现很多被歪曲被美化的历史,原因也都跟这个差不多。

关注下列公众号,每天保持满满正能量。

◆◆◆◆◆◆◆◆◆◆◆◆◆◆◆◆◆◆◆◆◆◆◆◆◆◆◆◆◆◆◆◆◆

杨继业(真名杨业)是真的;他卫国阵亡是真的;杨延昭是真的但不是六郎;杨宗保不存在,佘太君不存在,穆桂英杨排风什么的也都不存在;潘仁美(真名潘美)不是奸臣,是大宋忠臣、开国元勋,他与杨家没有私怨,嫉妒杨业是有的,但说是他害了杨业也不完全公平。

杨业本是麟州人,也就是现在陕西神木那一代的,曾是北汉的将领。大宋建立后,宋太宗亲征北汉,围太原多日,杨业一直率军守城,连主帅都投降了他仍苦战,宋太宗爱他的才能,派他的原主帅劝降,他终于降了宋。因为他习知边事,太宗让他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做潘美的手下。驻边期间,他多次带兵打退辽军的侵犯,斩首多人,辽军一见他的旗帜就胆战心惊,退避三舍,他的威名远播辽朝。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录,因为他太有才,“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这个“潜上谤书”的人是谁,书里没说,估计有潘美。

雍熙三年,宋太宗举全国兵力,分三路总攻辽国,想一举拿回燕云十六州。但此时辽国国力正强,而宋太宗却又不是个军事能力很强的人还很爱指挥,因此宋国大败。其他两路军都溃败或撤退后,潘美、杨业率领的西路军负责掩护四州居民迁入内地。因为当时形势不利,杨业认为不可正面接战。但监军王侁却指斥杨业怯懦,说“领数万精兵,而怯懦如此!”杨业只好出战。

临行前,杨业与王侁、潘美约定,让二人在陈家谷口两侧埋伏强弩步兵接应,自己报了必死之心出战。王侁派人登高瞭望,不见契丹队伍,误以为敌人败走,欲争战功,便领兵离开谷口,前进二十里。后听说杨业战败,干脆引兵撤退了。作为主帅,潘美完全知道擅离防地的严重后果,却未努力阻拦,要说没责任绝对说不过去的。

杨业引兵出朔州三十里,遇辽军伏兵,宋军大溃。此时杨业麾下还有百余人,他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与我一起死不值得,还可以突围报效天子。”众人感动流泪,但没一人离去。杨业且战且退,转战到陈家谷口,见空无一人,抚胸大哭,后堕马被俘。被俘后他拒绝饮食,三日后去世。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死于此战,将士无一生还。

此战之后,王侁被除名发配金州,潘美降三官,不过后来又都恢复了。

杨业的儿子见诸史籍的有7人,评书《杨家将》中谈到的杨六郎杨延昭,其实应该排老大或老二,他后来也是一代名将。史书中没有杨宗保其人,而佘太君、穆桂英等就更不用说了。

潘美是大宋忠臣名将,一生勇敢善战,多次建功,“平南汉、收南唐、灭北汉,所向披靡,功勋彪炳。”他曾拥立宋太祖上位,因此是开国元勋。他对大宋的功劳,肯定是比杨业多的,陈家谷之败,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污点。

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在北宋就开始流传,但成为后来那个样子却是在宋室南渡以后。“时经丧败,民不聊生,恨金人之侵扰,痛国耻之不复”,追念起太宗时“倘能重用杨无敌以取燕云,则女真蕞尔小夷,远隔塞外,何敢侵凌上国”。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就这么出来了。其实不过是拿别人的酒,浇自己的胸中块垒罢了。现在出现很多被歪曲被美化的历史,原因也都跟这个差不多。

关注下列公众号,每天保持满满正能量。

◆◆◆◆◆◆◆◆◆◆◆◆◆◆◆◆◆◆◆◆◆◆◆◆◆◆◆◆◆◆◆◆◆


相关内容

  • 杨家将中的八贤王到底是谁?真相可能让人咋舌!
  • 杨家将中的八贤王到底是谁?真相可能让人咋舌! 八贤王,以刚正不阿,忠心正直的形象出现于杨家将.包青天.白眉大侠等众多民间戏曲中,历史上八贤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再或者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人? 在不同的故事版本中,关于八贤王的真名也不同,有的是赵德昭,有的是赵德芳,此二人都是宋太祖的后代,历史上也无被称为八 ...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目录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目录 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17/00/1576800_61636243.shtml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上.下] 搜集编制:温柔细雨 ◆简介 ◆序 一 千秋功罪 帝王篇 ◆有没有过尧舜禅让? ◆周太王亶父号"古公 ...

  • 满门忠烈杨家将
  • 图文/本报记者 白清洲 无敌将军杨业胸怀天下,以身殉国:七郎八虎浴血奋战,杀身成仁:杨门女将文韬武略,威震辽帮--杨家将舍身取义.忠勇报国的故事流传百世,妇孺皆知.杨家将的故居便在神木县城北15公里窟野河东岸的沙峁镇. 保护和开发杨家城,对于全国百强县--神木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有何作用及价值?又如 ...

  • 导盲犬迪克杨家豪
  • <导盲犬迪克>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感人至深的动物小说,叫<导盲犬迪克>.故事的主人公迪克是一条优秀的猎狗,因为长得丑被遗弃了.迪克多次投奔人类,但都因为长得丑被赶了出来.后来,好在迪克碰到了小盲人阿炯,阿炯便成了迪克的新主人.阿炯给这只狗取名叫迪克.当阿炯失业时,迪克带 ...

  • 京剧中的"模糊处理"
  • 所谓"模糊处理",是近年来产生的一个新的词语.很难说它是褒义,也不好说它就是完全的贬义.这里只是一种借用而已."模糊"一词,听起来似乎难以对它产生什么好感.但有些事情,稍许模糊一点也未必不好,说不定还蕴涵着一定的辩证法在其中哩. 譬如说,有些似乎像历史却又离史 ...

  • 月关的杨氏情结
  • 月关杨氏情结的 <从回明到朝当王>的爷凌杨,到<步生莲步的>浩杨再到<,锦夜行>的杨衣旭月关的杨,氏节甚情重. 是为这呢何?且看诗客一道一来. 本一:版 众人皆解不.人某猜,之莫是关不姓杨?嫂笑而不语.又关之猜,之关初恋为乎?杨关目怒叱瞪,"汝可岂乱说胡 ...

  • 贵州省"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揭晓 10位民警上榜
  • 发布时间: 2014-10-31 08:47:20  |  来源: 多彩贵州网  |  作者: 任勇 吴东俊  |  责任编辑: "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揭晓 全省10位民警上榜,"贵阳最美交警"获集体奖 10位"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 多彩 ...

  • 湄洲岛妈祖文化影视园导游词
  • 妈祖文化影视园导游词(初稿) 一.<湄洲古韵> 湄洲岛,古时也叫湄洲屿.妈祖就出生在这个岛屿上.明万历<兴化府志>记载:"天妃之神本姓林,世居莆阳之湄洲屿". 湄洲岛,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多.岛上人们以海上作业为主,世代捕鱼为生.这里男女 ...

  • 你不知道的岳飞与宋史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