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业(真名杨业)是真的;他卫国阵亡是真的;杨延昭是真的但不是六郎;杨宗保不存在,佘太君不存在,穆桂英杨排风什么的也都不存在;潘仁美(真名潘美)不是奸臣,是大宋忠臣、开国元勋,他与杨家没有私怨,嫉妒杨业是有的,但说是他害了杨业也不完全公平。
杨业本是麟州人,也就是现在陕西神木那一代的,曾是北汉的将领。大宋建立后,宋太宗亲征北汉,围太原多日,杨业一直率军守城,连主帅都投降了他仍苦战,宋太宗爱他的才能,派他的原主帅劝降,他终于降了宋。因为他习知边事,太宗让他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做潘美的手下。驻边期间,他多次带兵打退辽军的侵犯,斩首多人,辽军一见他的旗帜就胆战心惊,退避三舍,他的威名远播辽朝。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录,因为他太有才,“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这个“潜上谤书”的人是谁,书里没说,估计有潘美。
雍熙三年,宋太宗举全国兵力,分三路总攻辽国,想一举拿回燕云十六州。但此时辽国国力正强,而宋太宗却又不是个军事能力很强的人还很爱指挥,因此宋国大败。其他两路军都溃败或撤退后,潘美、杨业率领的西路军负责掩护四州居民迁入内地。因为当时形势不利,杨业认为不可正面接战。但监军王侁却指斥杨业怯懦,说“领数万精兵,而怯懦如此!”杨业只好出战。
临行前,杨业与王侁、潘美约定,让二人在陈家谷口两侧埋伏强弩步兵接应,自己报了必死之心出战。王侁派人登高瞭望,不见契丹队伍,误以为敌人败走,欲争战功,便领兵离开谷口,前进二十里。后听说杨业战败,干脆引兵撤退了。作为主帅,潘美完全知道擅离防地的严重后果,却未努力阻拦,要说没责任绝对说不过去的。
杨业引兵出朔州三十里,遇辽军伏兵,宋军大溃。此时杨业麾下还有百余人,他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与我一起死不值得,还可以突围报效天子。”众人感动流泪,但没一人离去。杨业且战且退,转战到陈家谷口,见空无一人,抚胸大哭,后堕马被俘。被俘后他拒绝饮食,三日后去世。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死于此战,将士无一生还。
此战之后,王侁被除名发配金州,潘美降三官,不过后来又都恢复了。
杨业的儿子见诸史籍的有7人,评书《杨家将》中谈到的杨六郎杨延昭,其实应该排老大或老二,他后来也是一代名将。史书中没有杨宗保其人,而佘太君、穆桂英等就更不用说了。
潘美是大宋忠臣名将,一生勇敢善战,多次建功,“平南汉、收南唐、灭北汉,所向披靡,功勋彪炳。”他曾拥立宋太祖上位,因此是开国元勋。他对大宋的功劳,肯定是比杨业多的,陈家谷之败,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污点。
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在北宋就开始流传,但成为后来那个样子却是在宋室南渡以后。“时经丧败,民不聊生,恨金人之侵扰,痛国耻之不复”,追念起太宗时“倘能重用杨无敌以取燕云,则女真蕞尔小夷,远隔塞外,何敢侵凌上国”。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就这么出来了。其实不过是拿别人的酒,浇自己的胸中块垒罢了。现在出现很多被歪曲被美化的历史,原因也都跟这个差不多。
关注下列公众号,每天保持满满正能量。
▼
▼
◆◆◆◆◆◆◆◆◆◆◆◆◆◆◆◆◆◆◆◆◆◆◆◆◆◆◆◆◆◆◆◆◆
杨继业(真名杨业)是真的;他卫国阵亡是真的;杨延昭是真的但不是六郎;杨宗保不存在,佘太君不存在,穆桂英杨排风什么的也都不存在;潘仁美(真名潘美)不是奸臣,是大宋忠臣、开国元勋,他与杨家没有私怨,嫉妒杨业是有的,但说是他害了杨业也不完全公平。
杨业本是麟州人,也就是现在陕西神木那一代的,曾是北汉的将领。大宋建立后,宋太宗亲征北汉,围太原多日,杨业一直率军守城,连主帅都投降了他仍苦战,宋太宗爱他的才能,派他的原主帅劝降,他终于降了宋。因为他习知边事,太宗让他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做潘美的手下。驻边期间,他多次带兵打退辽军的侵犯,斩首多人,辽军一见他的旗帜就胆战心惊,退避三舍,他的威名远播辽朝。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录,因为他太有才,“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这个“潜上谤书”的人是谁,书里没说,估计有潘美。
雍熙三年,宋太宗举全国兵力,分三路总攻辽国,想一举拿回燕云十六州。但此时辽国国力正强,而宋太宗却又不是个军事能力很强的人还很爱指挥,因此宋国大败。其他两路军都溃败或撤退后,潘美、杨业率领的西路军负责掩护四州居民迁入内地。因为当时形势不利,杨业认为不可正面接战。但监军王侁却指斥杨业怯懦,说“领数万精兵,而怯懦如此!”杨业只好出战。
临行前,杨业与王侁、潘美约定,让二人在陈家谷口两侧埋伏强弩步兵接应,自己报了必死之心出战。王侁派人登高瞭望,不见契丹队伍,误以为敌人败走,欲争战功,便领兵离开谷口,前进二十里。后听说杨业战败,干脆引兵撤退了。作为主帅,潘美完全知道擅离防地的严重后果,却未努力阻拦,要说没责任绝对说不过去的。
杨业引兵出朔州三十里,遇辽军伏兵,宋军大溃。此时杨业麾下还有百余人,他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与我一起死不值得,还可以突围报效天子。”众人感动流泪,但没一人离去。杨业且战且退,转战到陈家谷口,见空无一人,抚胸大哭,后堕马被俘。被俘后他拒绝饮食,三日后去世。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死于此战,将士无一生还。
此战之后,王侁被除名发配金州,潘美降三官,不过后来又都恢复了。
杨业的儿子见诸史籍的有7人,评书《杨家将》中谈到的杨六郎杨延昭,其实应该排老大或老二,他后来也是一代名将。史书中没有杨宗保其人,而佘太君、穆桂英等就更不用说了。
潘美是大宋忠臣名将,一生勇敢善战,多次建功,“平南汉、收南唐、灭北汉,所向披靡,功勋彪炳。”他曾拥立宋太祖上位,因此是开国元勋。他对大宋的功劳,肯定是比杨业多的,陈家谷之败,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污点。
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在北宋就开始流传,但成为后来那个样子却是在宋室南渡以后。“时经丧败,民不聊生,恨金人之侵扰,痛国耻之不复”,追念起太宗时“倘能重用杨无敌以取燕云,则女真蕞尔小夷,远隔塞外,何敢侵凌上国”。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就这么出来了。其实不过是拿别人的酒,浇自己的胸中块垒罢了。现在出现很多被歪曲被美化的历史,原因也都跟这个差不多。
关注下列公众号,每天保持满满正能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