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APP Android和iOS版已推出,欢迎下载使用!更多精彩欢迎登陆网站:www.gelonghui.com
1、2015年的秋天注定是令很多人铭记的多事之秋:诸如令很多中产阶级消失的股灾,诸如中国经济失速以及硬着陆的猜测与担忧,诸如美国人一会要加息一会不加息等等。但最触动中国人(有人称为两记耳光)可能是两件事:“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以及美国在WTO之外另起炉灶搞的 TPP协议(被市场戏称为踢屁屁)在五年(资本主义国家的效率就是低)的频繁拉扯后,竟然谈成了——当然,这其中没中国什么事;
2、“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因为研制出拯救了千万人性命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引起的不是民族自豪,而是滑稽的口水战:关于很多人也参加了研制,凭什么只奖励她一个人?关于奖励的竟然是一个“三无科学家”,这是不是一个阴谋,故意让我们难堪,故意黑中国?关于这到底算不算国际上认可了中医中药?关于这到底是不是新中国建国前三十年教育和科研体制的胜利?通过这件事,中医粉看到了中草药,中医黑看到了现代方法,女权主义者看到了女性,学位无用主义者看到了非博士,民族主义者看到了英语不好未留洋,脑回路不明者看到了文革的胜利和反美。科研黑们看到了非院士,PKU粉们看到了北大医药学系,蛤丝们看到了黑框眼镜,凤凰传奇粉看到了呦~呦~切克闹。原来无论世界怎样,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已——在中国尤其如此,因为我们的文化并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
3、但我还是非常、非常、非常在意屠呦呦为何不是院士——因为院士涉及的不仅是最高荣誉,还有其后国家最高级别的科研经费与奖惩制度。我的朴素思想是:多给屠呦呦这样的人一点经费,是不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会更美好一些?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生活,只有少数人,类似屠呦呦,在创造生活。
4、TPP也一夜之间在中国引起了一堆的争吵,但可以确定的是,TPP不是冷战:冷战是典型的价值观分野,以武装联盟为实现工具。TPP里的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本来就是美国铁杆盟国,无需通过一个TPP再绑定。没有人喜欢战争,哪怕不是武装战争,哪怕是美国人。中国与美国有规模空前的经贸联系与产业互嵌,我并不认为奥巴马有过人的智商,但他至少有正常的分辨能力。TPP更多是利益考量,美国人是精致的实用主义者,早已过了为了所谓价值观和主义去和别人打得头破血流的幼稚阶段。美国人推动TPP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看看奥巴马在国会的原话:“ultimately we're going to get this done, and it will be an enormousachievement for us to be able to make sure that 40 per cent of the world'seconomy is operating under rules that don't hurt us.' 翻译过来是:“最终我们能够完成这件事,这对于我们将是巨大的成就:它确保世界经济的40%在不伤害我们的规则下运转。”
5、但凡涉及到美国,国内总有一堆的阴谋论跳出来。但实话实说,TPP这事还真没有任何遮掩,从5年前开始谈,所有买门票的条件就都公开在桌面上了,而且奥巴马也非常坦诚说了自己的想法:'Under this agreement, we, rather than countries like China,are writing the rules for the global economy。'——“在这个协议中,是我们(而不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制定全球经济的规则。”你有见过这么坦诚摆上桌面的阴谋吗?
阴谋论在中国如此流行,是因为文化使然,还是说我们才是真正的实用主义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敌人,哪怕是假想敌。我穿梭中美多年,看到的是美国政府乃至众多民间智库对中国深入得可怕的研究与了解,而在中国看到的则多是对美国一种并无充足理由与逻辑,条件反射一样的排斥、抵制甚至幸灾乐祸——这种幸灾乐祸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表现得特别的明显——从地方政府官员,到所谓的民间研究智库,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美国在衰落,中国在迅速崛起并替代。但我们看到了,2008年以来,美国花了8年的时间在做一件事:利用全球的宽松环境,迅速坚决地去杠杆去存货调整经济结构,直到今天顺利走出来。而中国在过去8年时间里则抱着侥幸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在享受和透支着宽松、泡沫以及确定将要消失的传统产业市场——谁在利用这8年,谁在浪费这8年,显而易见。上帝给过所有人机会。
其实最简单的问题是:不去努力学习其身上的优点,去嘲笑一个GDP是我们的1.67倍,战机速度是我们1.5倍(本世纪初就已列装的F22 VS尚在研制中的歼20),货币在全球使用比率是我们的差不多20倍的国家,到底是妄自尊大,还是无知无畏?就算我们真的要和美国人打一架,总不能靠盲目的自信、影子影子银行、城投公司,以及砖头瓦块去迎战?
6、TPP是WTO的升级版,长远看取代WTO几乎是必然的——如果一个新的俱乐部比原来的俱乐部更让你受益,而加入的门槛并不比原来的门槛更高,你不可能不加入其中。从1500年以后的全球史看,优良的区域合作经济发展对于全球发展中国家具有强大的牵引和示范作用,就像战后北美和西欧的经济史所展示的,冷战并不是用枪炮打赢的,很大程度上,是一方的生活方式及其代表的自由贸易的文明力量战胜了不合时宜的另一方。如果这个上面还不能达成共识,还在说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我就不信缺了你我能回到石器时代!——这与其说是一种骨气,还不如说是一种自甘堕落。想想过去十五年如果没有WTO,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对于TPP,我们除了靠近,别无选择——哪怕是通过让符合条件的香港、澳门先加入这种曲线方式——因为TPP代表的的是一种更吸引人的贸易模式,而不是美国的代名词。
7、中国社会现在有太多无谓的争吵,而这些争吵多来自傲慢与偏见。中国人应该去四个地方:一个是朝鲜,看看中国以前的样子,还想回去吗?一个是美国,看看现代文明达到的高度;一个是台湾,看看同文同宗的中国可能存在的另一个样子;一个是日本,看看曾经的敌人,现在已经变成什么样子?等你都去过这些地方后,再稍作比较,好好想想,很多现在在争吵的问题都会有清楚的答案。
8、对于国家层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丘吉尔这句话大概算得上是千古真理了——做一个精致的实用主义者,是所有国家持续强大的唯一途径,也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成熟的标志。记得一个小故事:中国国宝季羡林住院,一位领导人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哪一个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
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成熟。当然,“早一天”的说法也很留余地。
毕竟,我们不是经常能拿得出300亿美元的飞机订单。
利益声明:本文为格隆汇会员文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格隆汇不持任何立场,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格隆汇声明: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格隆汇APP Android和iOS版已推出,欢迎下载使用!更多精彩欢迎登陆网站:www.gelonghui.com
1、2015年的秋天注定是令很多人铭记的多事之秋:诸如令很多中产阶级消失的股灾,诸如中国经济失速以及硬着陆的猜测与担忧,诸如美国人一会要加息一会不加息等等。但最触动中国人(有人称为两记耳光)可能是两件事:“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以及美国在WTO之外另起炉灶搞的 TPP协议(被市场戏称为踢屁屁)在五年(资本主义国家的效率就是低)的频繁拉扯后,竟然谈成了——当然,这其中没中国什么事;
2、“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因为研制出拯救了千万人性命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引起的不是民族自豪,而是滑稽的口水战:关于很多人也参加了研制,凭什么只奖励她一个人?关于奖励的竟然是一个“三无科学家”,这是不是一个阴谋,故意让我们难堪,故意黑中国?关于这到底算不算国际上认可了中医中药?关于这到底是不是新中国建国前三十年教育和科研体制的胜利?通过这件事,中医粉看到了中草药,中医黑看到了现代方法,女权主义者看到了女性,学位无用主义者看到了非博士,民族主义者看到了英语不好未留洋,脑回路不明者看到了文革的胜利和反美。科研黑们看到了非院士,PKU粉们看到了北大医药学系,蛤丝们看到了黑框眼镜,凤凰传奇粉看到了呦~呦~切克闹。原来无论世界怎样,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已——在中国尤其如此,因为我们的文化并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
3、但我还是非常、非常、非常在意屠呦呦为何不是院士——因为院士涉及的不仅是最高荣誉,还有其后国家最高级别的科研经费与奖惩制度。我的朴素思想是:多给屠呦呦这样的人一点经费,是不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会更美好一些?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生活,只有少数人,类似屠呦呦,在创造生活。
4、TPP也一夜之间在中国引起了一堆的争吵,但可以确定的是,TPP不是冷战:冷战是典型的价值观分野,以武装联盟为实现工具。TPP里的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本来就是美国铁杆盟国,无需通过一个TPP再绑定。没有人喜欢战争,哪怕不是武装战争,哪怕是美国人。中国与美国有规模空前的经贸联系与产业互嵌,我并不认为奥巴马有过人的智商,但他至少有正常的分辨能力。TPP更多是利益考量,美国人是精致的实用主义者,早已过了为了所谓价值观和主义去和别人打得头破血流的幼稚阶段。美国人推动TPP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看看奥巴马在国会的原话:“ultimately we're going to get this done, and it will be an enormousachievement for us to be able to make sure that 40 per cent of the world'seconomy is operating under rules that don't hurt us.' 翻译过来是:“最终我们能够完成这件事,这对于我们将是巨大的成就:它确保世界经济的40%在不伤害我们的规则下运转。”
5、但凡涉及到美国,国内总有一堆的阴谋论跳出来。但实话实说,TPP这事还真没有任何遮掩,从5年前开始谈,所有买门票的条件就都公开在桌面上了,而且奥巴马也非常坦诚说了自己的想法:'Under this agreement, we, rather than countries like China,are writing the rules for the global economy。'——“在这个协议中,是我们(而不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制定全球经济的规则。”你有见过这么坦诚摆上桌面的阴谋吗?
阴谋论在中国如此流行,是因为文化使然,还是说我们才是真正的实用主义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敌人,哪怕是假想敌。我穿梭中美多年,看到的是美国政府乃至众多民间智库对中国深入得可怕的研究与了解,而在中国看到的则多是对美国一种并无充足理由与逻辑,条件反射一样的排斥、抵制甚至幸灾乐祸——这种幸灾乐祸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表现得特别的明显——从地方政府官员,到所谓的民间研究智库,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美国在衰落,中国在迅速崛起并替代。但我们看到了,2008年以来,美国花了8年的时间在做一件事:利用全球的宽松环境,迅速坚决地去杠杆去存货调整经济结构,直到今天顺利走出来。而中国在过去8年时间里则抱着侥幸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在享受和透支着宽松、泡沫以及确定将要消失的传统产业市场——谁在利用这8年,谁在浪费这8年,显而易见。上帝给过所有人机会。
其实最简单的问题是:不去努力学习其身上的优点,去嘲笑一个GDP是我们的1.67倍,战机速度是我们1.5倍(本世纪初就已列装的F22 VS尚在研制中的歼20),货币在全球使用比率是我们的差不多20倍的国家,到底是妄自尊大,还是无知无畏?就算我们真的要和美国人打一架,总不能靠盲目的自信、影子影子银行、城投公司,以及砖头瓦块去迎战?
6、TPP是WTO的升级版,长远看取代WTO几乎是必然的——如果一个新的俱乐部比原来的俱乐部更让你受益,而加入的门槛并不比原来的门槛更高,你不可能不加入其中。从1500年以后的全球史看,优良的区域合作经济发展对于全球发展中国家具有强大的牵引和示范作用,就像战后北美和西欧的经济史所展示的,冷战并不是用枪炮打赢的,很大程度上,是一方的生活方式及其代表的自由贸易的文明力量战胜了不合时宜的另一方。如果这个上面还不能达成共识,还在说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我就不信缺了你我能回到石器时代!——这与其说是一种骨气,还不如说是一种自甘堕落。想想过去十五年如果没有WTO,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对于TPP,我们除了靠近,别无选择——哪怕是通过让符合条件的香港、澳门先加入这种曲线方式——因为TPP代表的的是一种更吸引人的贸易模式,而不是美国的代名词。
7、中国社会现在有太多无谓的争吵,而这些争吵多来自傲慢与偏见。中国人应该去四个地方:一个是朝鲜,看看中国以前的样子,还想回去吗?一个是美国,看看现代文明达到的高度;一个是台湾,看看同文同宗的中国可能存在的另一个样子;一个是日本,看看曾经的敌人,现在已经变成什么样子?等你都去过这些地方后,再稍作比较,好好想想,很多现在在争吵的问题都会有清楚的答案。
8、对于国家层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丘吉尔这句话大概算得上是千古真理了——做一个精致的实用主义者,是所有国家持续强大的唯一途径,也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成熟的标志。记得一个小故事:中国国宝季羡林住院,一位领导人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哪一个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
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成熟。当然,“早一天”的说法也很留余地。
毕竟,我们不是经常能拿得出300亿美元的飞机订单。
利益声明:本文为格隆汇会员文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格隆汇不持任何立场,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格隆汇声明: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