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内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了解西周的建立

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二、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2、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4、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作用:(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国

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西周成为一个强国。

6、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国逐渐成为分裂割据势力。 三、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注意: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 4、对当时的影响:

①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对当今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此后的长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积极方面有尊老爱幼、尊宗敬祖、注重家庭建设等;消极方面有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意识和家长制作风等, 与现代平等民主意识相违背。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四、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1)王权和神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实行分封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测试内容二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了解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长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巩固统一措施:修建驰道,开通灵渠,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二、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

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三、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背景:春秋战国开始设郡县,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特点: 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控制。(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郡: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乡里: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 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 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郡县制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一、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汉初,继续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县并行制。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逐步成为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二、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措施: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 作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监督与牵制,削弱和分散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沿用。

特点: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相互牵制和监督,减少君主决策失误。 三、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四、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1、实行背景: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实施有效管辖。 2、基本内容:

①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中书省)直接管理,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②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③实行行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3、重大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五、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汉代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它是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由世家大族担任的中正官分九等评定人才,往往沦为依靠门第选官,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

(3)科举制:考试选官的制度。(隋唐至1905年)

①确立过程:A. 隋:科举制创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来选官,炀帝设进

测试内容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士科,科举制形成。B. 唐宋元:科举制发展完善。

②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体现一定程度的公平合理,有利于形成重学风尚,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我国古代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科举制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以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测试内容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了解明朝的内阁

(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事务繁杂。 (2)形成:明成祖时期。

(3)特点: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内侍机构,后来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二、了解清朝的军机处

(1)设置的最初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跪受笔录;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简、速、密)

(3)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

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积极作用: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相对安定,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2. 消极影响:

(1)绝对君主专制,决策独断、随意,终究难免失误; (2)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机构膨胀腐败;

(3)违背世界潮流,妨碍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导致这一时期中国逐渐落后

于西方的主要政治根源。

第二讲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测试内容一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测试内容二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了解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大规模海战。清军爱国将领邓世昌等英勇抗敌,壮烈殉国,此役北洋水师损失虽大,但主力尚存。北洋舰队自此避入威海卫军港,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军之手。 二、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甲午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中国被迫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概况: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1895年——1945年),以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台湾爱国志士徐骧为代表的台湾军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1945年台湾光复)显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测试内容一 雅典民主政治

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古希腊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众多城邦小国的建立和

广泛的海外贸易及其殖民活动。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2)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使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

主权利。

二、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三、了解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

四、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积极影响: (1)对雅典:

①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雅典的民主政治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③民主氛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促进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对后世: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如:公职人员产生有一定的限制、轮番而治、差额选举、抽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等为后世所借鉴。 局限性:

(1)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

(2)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隐含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社会动乱的隐患。

(3)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少数人的民主。 (4)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民主。

测试内容二 罗马法

一、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1)《十二铜表法》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

主要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特点: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清晰,保留一些野蛮习俗。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地位: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公民法

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 (3)万民法

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二、认识罗马法的作用

维系统治: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固了帝国的统治,罗马法同时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影响后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罗马法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第四讲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测试内容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了解英国“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基本胜利。议会的权力大增。 二、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权利法案》

前提:“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基本胜利。 时间:1689年

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起来。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含义:名义上,内阁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2)形成标志:1721年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

渐形成。

(3)特点:集体负责;共进退;对议会负责。

(4)首相:产生: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权力: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政府首脑);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三、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

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②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对议会负责; ③通过渐进的改革不断完善;

④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⑤国王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测试内容二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一、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要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主权。(作用: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行政权——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由选民间接选

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

立法权——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

其中的三分之一;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司法权——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二、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

(1)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实现州和联邦政府之间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中总统(行政)、国会(立法)和最高法院(司法)三者之间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从而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

(3)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两党之间也保持了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制衡原则的延伸,避免独裁与绝对权力

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确立了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前者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而后者则以三权分立为指导思想,划分各权力主体的职权及相互制约关系。

测试内容三 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

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

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二、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特点:君主为实、立法为虚;保留封建残余)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是形式上的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2)规定德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掌握国家大权,各邦保留一定的自治权。 三、理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及其表现形式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内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了解西周的建立

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二、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2、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4、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作用:(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国

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西周成为一个强国。

6、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国逐渐成为分裂割据势力。 三、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注意: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 4、对当时的影响:

①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对当今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此后的长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积极方面有尊老爱幼、尊宗敬祖、注重家庭建设等;消极方面有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意识和家长制作风等, 与现代平等民主意识相违背。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四、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1)王权和神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实行分封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测试内容二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了解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长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巩固统一措施:修建驰道,开通灵渠,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二、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

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三、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背景:春秋战国开始设郡县,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特点: 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控制。(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郡: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乡里: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 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 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郡县制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一、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汉初,继续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县并行制。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逐步成为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二、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措施: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 作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监督与牵制,削弱和分散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沿用。

特点: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相互牵制和监督,减少君主决策失误。 三、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四、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1、实行背景: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实施有效管辖。 2、基本内容:

①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中书省)直接管理,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②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③实行行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3、重大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五、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汉代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它是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由世家大族担任的中正官分九等评定人才,往往沦为依靠门第选官,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

(3)科举制:考试选官的制度。(隋唐至1905年)

①确立过程:A. 隋:科举制创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来选官,炀帝设进

测试内容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士科,科举制形成。B. 唐宋元:科举制发展完善。

②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体现一定程度的公平合理,有利于形成重学风尚,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我国古代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科举制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以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测试内容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了解明朝的内阁

(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事务繁杂。 (2)形成:明成祖时期。

(3)特点: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内侍机构,后来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二、了解清朝的军机处

(1)设置的最初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跪受笔录;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简、速、密)

(3)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

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积极作用: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相对安定,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2. 消极影响:

(1)绝对君主专制,决策独断、随意,终究难免失误; (2)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机构膨胀腐败;

(3)违背世界潮流,妨碍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导致这一时期中国逐渐落后

于西方的主要政治根源。

第二讲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测试内容一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测试内容二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了解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大规模海战。清军爱国将领邓世昌等英勇抗敌,壮烈殉国,此役北洋水师损失虽大,但主力尚存。北洋舰队自此避入威海卫军港,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军之手。 二、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甲午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中国被迫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概况: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1895年——1945年),以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台湾爱国志士徐骧为代表的台湾军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1945年台湾光复)显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测试内容一 雅典民主政治

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古希腊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众多城邦小国的建立和

广泛的海外贸易及其殖民活动。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2)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使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

主权利。

二、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三、了解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

四、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积极影响: (1)对雅典:

①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雅典的民主政治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③民主氛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促进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对后世: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如:公职人员产生有一定的限制、轮番而治、差额选举、抽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等为后世所借鉴。 局限性:

(1)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

(2)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隐含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社会动乱的隐患。

(3)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少数人的民主。 (4)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民主。

测试内容二 罗马法

一、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1)《十二铜表法》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

主要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特点: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清晰,保留一些野蛮习俗。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地位: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公民法

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 (3)万民法

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二、认识罗马法的作用

维系统治: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固了帝国的统治,罗马法同时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影响后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罗马法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第四讲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测试内容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了解英国“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基本胜利。议会的权力大增。 二、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权利法案》

前提:“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基本胜利。 时间:1689年

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起来。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含义:名义上,内阁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2)形成标志:1721年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

渐形成。

(3)特点:集体负责;共进退;对议会负责。

(4)首相:产生: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权力: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政府首脑);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三、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

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②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对议会负责; ③通过渐进的改革不断完善;

④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⑤国王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测试内容二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一、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要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主权。(作用: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行政权——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由选民间接选

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

立法权——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

其中的三分之一;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司法权——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二、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

(1)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实现州和联邦政府之间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中总统(行政)、国会(立法)和最高法院(司法)三者之间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从而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

(3)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两党之间也保持了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制衡原则的延伸,避免独裁与绝对权力

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确立了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前者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而后者则以三权分立为指导思想,划分各权力主体的职权及相互制约关系。

测试内容三 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

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

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二、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特点:君主为实、立法为虚;保留封建残余)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是形式上的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2)规定德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掌握国家大权,各邦保留一定的自治权。 三、理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及其表现形式


相关内容

  •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1~3
  • <教与学整体设计·全品学练考>教学资源光盘目录 新课标 人教版 地理必修1~3 整理人: 尹家国 必修1 教案 1.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2.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4.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5.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6. ...

  • 2011-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常说,科教兴国,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的兴衰!根据现在江苏省的高考要求,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 ...

  • 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常说,科教兴国,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的兴衰!根据现在江苏省的高考要求,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 ...

  • 秋季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 理组成员践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为重点,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组织好学校公开课并进行认真地评课与学习,加快培养本组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方面取得较大的提高。积极进行师德大讨论,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从思想上更加坚定地沿着教师的成长方面进行, ...

  • 中学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 本学期,教务处以“争先进位、再创新高”为教学工作的总目标。强化高考工作,完善复习计划,注重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精心研究高考和学生情况,高度重视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使用,高度重视对优秀生的指导和关心,继续强化了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保证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了各项质量指标全面完成。对本学期教 ...

  •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分析与总结
  • 关于2012-2013学年(上)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的分析与总结 高一历史组 张静轩 本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是学生进入高中后进行的第一次大型.正规的考试.这次考试不仅有利于了解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和入学两个多月来的学习状况,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反思并改 ...

  •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前复习建议
  •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前复习建议 高一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是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重要的考试,学校.家长和大家都非常重视.当然,这次考试的成绩也会对大家学习的信心以及高中阶段的的学习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时间在11月10日至12日. 第一次月考由于很多高一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预期有差距,所以不少学 ...

  • 高中教务处工作计划(共9篇)
  • 篇一:高中教务处工作计划 新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领导.教师都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都要遵循教学规律,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增强质量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围绕"培养有现代教养的中学生"的主课题,培养"有理想. ...

  • 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工作意见,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牢固确立“素质为本,质量第一”的观念,切实推进课程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深化教学研究,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思路,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教育“两个率先”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