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案件判决方式研究_马怀德

2000年第3期

第37卷

(总135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3,2000Vol.37General,№135

行政许可案件判决方式研究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研究所,北京100088)Ξ

摘 要:对于行政机关违法的许可行为,法院撤销该行为并不能自然恢复原告应当享有

的许可权益。现行法律规定的判决方式存在局限性,单纯的撤销判决无法满足原告的诉讼请

求,而履行判决不适用于多数许可案件。为此,法院应当对许可案件进行全面审查,行政机关按照法院意图重新作出许可行为,现行判决方式之不足。

关键词:行政许可;判决方式;撤销判决;中图分类号:D912.1  (2000)03-0062-05

。就行政处、变更和撤销判决完全可以达到监督的目的,被告行政机。但行政许可案件则不然,对于行政机关颁发、变更、、收回、吊销、中止许可的行为,法院撤销了行政机关违法的变更、拒绝、吊销许可证的行为,并不导致行政机关自然恢复、返还、颁发许可行为,行政机关也完全可以以法院未明确判令其作为而拒绝恢复、颁发返还原告的许可证。即使运用判令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形式,对违法变更许可等行为也难以达到有效的监督目的。很显然,对法定判决方式的传统理解和认识已经严重影响了行政许可案件的处理,在日益增多的许可案件中,这一现状应当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一、行政许可案件的种类和特点

行政许可案件分为四类:一是对颁发许可决定不服提起的诉讼;二是对拒绝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三是对拖延不予答复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四是对变更、废止、收回、中止、吊销、注销许可的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对上述四类许可案件,法院目前能够适用的法定判决方式只有三种,即维持、撤销和履行判决。

上述类型的案件中,维持判决自无讨论价值,关键是对撤销判决和履行判决的理解。除第三类案件法院可判令被告在法定期限履行职责外,其他许可案件都存在一个对撤销

Ξ收稿日期:1999-7-5

作者简介:马怀德(1965-),男,青海西宁人,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研究所教授,诉讼法学博士。

62

许可行为判决的理解问题。行政许可案件不同于行政处罚等其他案件。违法的处罚决定被法院撤销后不再产生法律效力,除非法院判令其重新作出某项具体行政行为,否则行政机关不得就此再作出新的处罚决定。原告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并不取决于处罚决定被撤销后行政机关的后续行为。然而行政许可案件往往以原告申请某项许可被拒绝或行政机关限制剥夺原告已享有的许可为内容,故法院判决撤销行政许可机关的行为,并不自然导致原告获得许可或继续保留其许可,法院不可能代替行政机关向原告发放许可。原告能否取得或继续保有其权益,仍要受被告行政机关后续行为的左右。特别是对于行政机关违法拒绝、变更、废止、收回、中止、吊销、注销许可的行为,法院除判决撤销违法行为外,如何才能切实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呢?这正是本文需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现行许可案件的法定判决方式及其局限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问题,我们不妨从具体案例说起。北京大观园游览中心系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大观园),合资三方为宣建公司、长城公司、华长公司。年10月,长城、华长公司与金箭公司签订了注册资本转让合同,权。此后长城公司于1996年1月5,公司在大观园的股东地位。,司中的权益,。长城公司便接管了大观园经营管理权。。一、二审法院以超越职权、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作出撤,以由该批复批准成立的大观园董事会不是申请变更登记的合法主体,其提交的变更大观园法定代表人的申请已不具有合法性为由,作出撤销市工商局变更登记行政行为的判决。同时法院对于金箭公司要求判令第三人长城公司、华长公司立即交还大观园经营管理权的诉讼请求,以该请求不属于本案审理范围为由表示不予支持。判决生效后,金箭公司要求被告工商局执行判决,工商局以法院判决仅有撤销原变更登记行为,而无判令被告颁发营业执照内容为由,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因此,原告在胜诉后很长时间仍然无法进驻大观园,而第三人长城公司也以工商局未变更其登记为由仍然占据大观园。

本案的是非曲直问题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我们感兴趣的是,对于被告非法变更许可登记的行为,法院应如何判决?

(一)单纯的撤销判决能否满足原告的诉讼请求?

任何判决形式都是针对诉讼请求而言的,许可案件的判决也不例外。法院作出撤销行政机关变更登记行为的判决,是否能够满足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能够达到诉讼目的呢?从原告角度讲,他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撤销非法的工商变更登记,而是将企业登记状况恢复到变更以前的状态。因此,该项判决就应当是既撤销违法的变更登记,又恢复原来的登记,而不是撤销了之。从被告角度讲,法院撤销了一项变更登记仅仅意味着该变更登记行为违法,但并不意味着自然恢复到原来的登记状况,而且许可登记是行政机关依申请

63

而为的有条件有时限的行为,法院撤销了旧的许可,原告若要取得新的许可(或恢复原来的许可)仍应重新提出申请经行政机关重新审核后才能得到。能否最终得到,仍取决于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这是行政权的特点决定的,法院无权干涉。本案之所以出现原告胜诉但难以获得实质利益的现象,关键在于原被告对撤销判决理解不一。显然,法院如果只作出撤销判决是不能满足原告诉讼请求的。

(二)除撤销判决外,法院能否对此类案件作出履行判决?

《行政诉讼法》第54条1款第3项规定“: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也就是说,履行判决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情形。而本案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条件,被告违法变更登记的行为,不属于不履行职责或拖延不予答复的情形,所以依照现行法律规定,似乎不能作出履行判决。

(三)法院撤销判决作出后,被告拒不恢复原告许可权益的,原告可否重新起诉?理论上说当然可以,对于行政机关违法变更登记的行为,法院撤销后,行政机关应该执行判决,将登记状况恢复到变更以前。原告可以再行起诉,状告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一案件的判决。但是,这一观点在实践中不可行项争议要几度起诉,不符合公正、便民、三、?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法,但法院作出这种判决通常并不,而是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与原来不完。就许可案件而言,法院虽然可以对许可案件作出此种判决,但是否能够要求被告重新作出一项明确包含许可内容的具体行政行为呢?法院可否直接判令被告作出恢复原告许可或登记的行为呢?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行的。理由是法院可以要求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但是不能要求行政机关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否则就是司法权侵越行政权,就是干预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台湾地区行政法学者中也有持此观点的,

[1](P544)“认为行政法院乃司法机关,若代替行政机关作成决定,有侵犯行政权之虞”。我认

为,对于此类许可案件,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论之。行政机关发放许可,恢复被中止、变更、注销的许可,固然要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许可条件。甚至有些案件,即使申请人具备条件的,也要受许可数量规模及额度的限制。所以,能否判令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许可行为取决于行政机关对该项许可的自由裁量程度。当行政机关对许可的自由裁量缩减为零又不存在非法阻却事由时,法院判令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可行的。但行政机关对许可享有自由裁量权时,法院直接判令被告按照法院的意图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似有侵越行政权之嫌。当然,法院判令被告重新许可也是有条件的,即法院对变更许可行为、拒绝许可行为必须进行实质审查,必须对许可条件、程序及许可机关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在此基础上才能决定行政机关应否实施其许可行为(包括变更、拒绝)。另外,法院要求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内容必须明确,否则很容易被行政机关曲解或规避。前述案例中,法院除判决撤销工商局违法变更登记行政行为外,还应当判令被64

告在一定期限作出恢复其登记的具体行政行为。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原告合法权益,防止出现讼累,同时也可以在合理限度内维护行政机关行使其自由裁量权。

四、许可案件中重作判决与履行判决、变更判决之关系

(一)重作判决与履行判决

行政许可案件的重作判决与履行判决有相似之处,其内容均是法院要求行政机关在一定期限履行其法定职责,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第一,重作判决是附带判决,通常从属于撤销判决,而履行判决是独立判决。第二,判决的内容不同。重作判决是针对被告已经实施的违法许可行为作出的,其内容是要求行政机关重新实施许可行为;而履行判决是针对拖延履行职责或对申请不予答复的行为作出的,其内容是要求行政机关履行其法定职责。由于拒绝许可行为与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对申请不予答复的行为均是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受理的行政行为,而且两类行为被规定于同一条文之中,理论界普遍认为这两类

[2](P357)[3]()案件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法院的判决形式也应当是履行判决。事实

上,拒绝行为是作为行为,不予答复的行为才是不作为行为行为,,履行职责的结果可能是给予许可或拒绝许可,当的。。所以对此类拒绝行为,,,。如前所述,当行政许可机,如果,法院可以在确认许可申请人符合哪些实质要件的基础上,。

当然,在许可案件中,重作判决的前提是“:如果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后,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行政机关又有可能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才有必要判决其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判决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在判决书中作出时间限制,行政机关应当在判决书规定的时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

[4](P177)行为。”此外,法院根据审查的结果,还应明确撤销判决的理由和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原则要求,防止行政机关在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规避行为。

(二)重作判决与变更判决

重作判决与变更判决是相互关联的两种判决形式。法院明确重作意图,判令行政机关重作具体行政行为与法院直接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已十分接近,惟一区别就是前者意味着法院不能直接作出决定,而后者意味着法院可以自行作出决定。行政诉讼法颁布前,理论界对变更判决及司法变更权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

[5](PP233-256)点。但行政诉讼法公布后,这一问题的研究迅速降温。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诉讼法将司法变更权作出极为严格的限制,将其仅限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行为。因此,关于司法变更权的讨论也趋于沉寂。经过近十年的行政诉讼实践,我们认为,对司法变更权的适用范围、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有限变更权存在的问题等仍有必要再作分析和讨论。“司法变更权有限说”事实上受到了权力分立观念的深刻影响,认为法院如果直接作

65

出实体上的决定,就属于侵犯行政权。实际上,这一观念是保守和落后的。如果从“诉讼经济及使人民利益尽速获得终局救济之立场,对于已臻明确之个案事实”,法院变更原行政行为,而自为决定应当得到支持。从宪政理论层次而言,保障公民权益才是最终目的,权力分立的制度无非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已,怎么能因手段而妨害目的?[6](P533)所以,赋予法院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司法变更权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尤其在行政许可案件中,更应重视法院变更判决的使用。但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扩大变更判决适用范围仍存在法律上的一些障碍。为了弥补变更判决不能适用许可案件的缺陷,有必要重视在撤销判决基础上判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作用,使性质较为接近的重作判决发挥司法变更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纪东.行政法[M].台北:三民书局,1990.

[2]姜明安.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杨解君.行政救济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马怀德.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5]江必新.行政诉讼问题研究[M].北京:[6]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M].台北:三民书局MethodinAdministrative

LicenseLawsuits

MA Huai2de

(InstituteofChineseLaws,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ofChina,Beijing100088)

  Abstract:Evenwhenthecourtrevokestheillegaladministrativelicense,thelicenserightscannotbeautomaticallyrestoredtotheplaintiff.Thecurrentcourtdecisionmethodhasitslimita2tions:apurerevocationdecisionwillnotsatisfytheclaimsoftheplaintiffwhileaperformancedeci2sionsapplytofewadministrativelicensecases.Fortheabove,thecourtshouldreviewalicensecasethoroughlyandmaydemandtheadministrativebodyconcernedtomakeanewlicensedecisionac2cordingtocourtintentions.Inthatwaylaw2deviatingbehaviorcanbepreventedonthepartoftheadministrativebody,andshortcomingsofthecurrentcourtdecisionmethodcanbemadeup.

Keywords:administrativelicense;courtdecisionmethod;revocationdecision;courtdecisionallowinganewlicensedecision

(责任编辑 周亦杨)

66

2000年第3期

第37卷

(总135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3,2000Vol.37General,№135

行政许可案件判决方式研究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研究所,北京100088)Ξ

摘 要:对于行政机关违法的许可行为,法院撤销该行为并不能自然恢复原告应当享有

的许可权益。现行法律规定的判决方式存在局限性,单纯的撤销判决无法满足原告的诉讼请

求,而履行判决不适用于多数许可案件。为此,法院应当对许可案件进行全面审查,行政机关按照法院意图重新作出许可行为,现行判决方式之不足。

关键词:行政许可;判决方式;撤销判决;中图分类号:D912.1  (2000)03-0062-05

。就行政处、变更和撤销判决完全可以达到监督的目的,被告行政机。但行政许可案件则不然,对于行政机关颁发、变更、、收回、吊销、中止许可的行为,法院撤销了行政机关违法的变更、拒绝、吊销许可证的行为,并不导致行政机关自然恢复、返还、颁发许可行为,行政机关也完全可以以法院未明确判令其作为而拒绝恢复、颁发返还原告的许可证。即使运用判令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形式,对违法变更许可等行为也难以达到有效的监督目的。很显然,对法定判决方式的传统理解和认识已经严重影响了行政许可案件的处理,在日益增多的许可案件中,这一现状应当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一、行政许可案件的种类和特点

行政许可案件分为四类:一是对颁发许可决定不服提起的诉讼;二是对拒绝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三是对拖延不予答复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四是对变更、废止、收回、中止、吊销、注销许可的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对上述四类许可案件,法院目前能够适用的法定判决方式只有三种,即维持、撤销和履行判决。

上述类型的案件中,维持判决自无讨论价值,关键是对撤销判决和履行判决的理解。除第三类案件法院可判令被告在法定期限履行职责外,其他许可案件都存在一个对撤销

Ξ收稿日期:1999-7-5

作者简介:马怀德(1965-),男,青海西宁人,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研究所教授,诉讼法学博士。

62

许可行为判决的理解问题。行政许可案件不同于行政处罚等其他案件。违法的处罚决定被法院撤销后不再产生法律效力,除非法院判令其重新作出某项具体行政行为,否则行政机关不得就此再作出新的处罚决定。原告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并不取决于处罚决定被撤销后行政机关的后续行为。然而行政许可案件往往以原告申请某项许可被拒绝或行政机关限制剥夺原告已享有的许可为内容,故法院判决撤销行政许可机关的行为,并不自然导致原告获得许可或继续保留其许可,法院不可能代替行政机关向原告发放许可。原告能否取得或继续保有其权益,仍要受被告行政机关后续行为的左右。特别是对于行政机关违法拒绝、变更、废止、收回、中止、吊销、注销许可的行为,法院除判决撤销违法行为外,如何才能切实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呢?这正是本文需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现行许可案件的法定判决方式及其局限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问题,我们不妨从具体案例说起。北京大观园游览中心系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大观园),合资三方为宣建公司、长城公司、华长公司。年10月,长城、华长公司与金箭公司签订了注册资本转让合同,权。此后长城公司于1996年1月5,公司在大观园的股东地位。,司中的权益,。长城公司便接管了大观园经营管理权。。一、二审法院以超越职权、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作出撤,以由该批复批准成立的大观园董事会不是申请变更登记的合法主体,其提交的变更大观园法定代表人的申请已不具有合法性为由,作出撤销市工商局变更登记行政行为的判决。同时法院对于金箭公司要求判令第三人长城公司、华长公司立即交还大观园经营管理权的诉讼请求,以该请求不属于本案审理范围为由表示不予支持。判决生效后,金箭公司要求被告工商局执行判决,工商局以法院判决仅有撤销原变更登记行为,而无判令被告颁发营业执照内容为由,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因此,原告在胜诉后很长时间仍然无法进驻大观园,而第三人长城公司也以工商局未变更其登记为由仍然占据大观园。

本案的是非曲直问题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我们感兴趣的是,对于被告非法变更许可登记的行为,法院应如何判决?

(一)单纯的撤销判决能否满足原告的诉讼请求?

任何判决形式都是针对诉讼请求而言的,许可案件的判决也不例外。法院作出撤销行政机关变更登记行为的判决,是否能够满足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能够达到诉讼目的呢?从原告角度讲,他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撤销非法的工商变更登记,而是将企业登记状况恢复到变更以前的状态。因此,该项判决就应当是既撤销违法的变更登记,又恢复原来的登记,而不是撤销了之。从被告角度讲,法院撤销了一项变更登记仅仅意味着该变更登记行为违法,但并不意味着自然恢复到原来的登记状况,而且许可登记是行政机关依申请

63

而为的有条件有时限的行为,法院撤销了旧的许可,原告若要取得新的许可(或恢复原来的许可)仍应重新提出申请经行政机关重新审核后才能得到。能否最终得到,仍取决于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这是行政权的特点决定的,法院无权干涉。本案之所以出现原告胜诉但难以获得实质利益的现象,关键在于原被告对撤销判决理解不一。显然,法院如果只作出撤销判决是不能满足原告诉讼请求的。

(二)除撤销判决外,法院能否对此类案件作出履行判决?

《行政诉讼法》第54条1款第3项规定“: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也就是说,履行判决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情形。而本案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条件,被告违法变更登记的行为,不属于不履行职责或拖延不予答复的情形,所以依照现行法律规定,似乎不能作出履行判决。

(三)法院撤销判决作出后,被告拒不恢复原告许可权益的,原告可否重新起诉?理论上说当然可以,对于行政机关违法变更登记的行为,法院撤销后,行政机关应该执行判决,将登记状况恢复到变更以前。原告可以再行起诉,状告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一案件的判决。但是,这一观点在实践中不可行项争议要几度起诉,不符合公正、便民、三、?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法,但法院作出这种判决通常并不,而是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与原来不完。就许可案件而言,法院虽然可以对许可案件作出此种判决,但是否能够要求被告重新作出一项明确包含许可内容的具体行政行为呢?法院可否直接判令被告作出恢复原告许可或登记的行为呢?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行的。理由是法院可以要求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但是不能要求行政机关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否则就是司法权侵越行政权,就是干预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台湾地区行政法学者中也有持此观点的,

[1](P544)“认为行政法院乃司法机关,若代替行政机关作成决定,有侵犯行政权之虞”。我认

为,对于此类许可案件,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论之。行政机关发放许可,恢复被中止、变更、注销的许可,固然要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许可条件。甚至有些案件,即使申请人具备条件的,也要受许可数量规模及额度的限制。所以,能否判令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许可行为取决于行政机关对该项许可的自由裁量程度。当行政机关对许可的自由裁量缩减为零又不存在非法阻却事由时,法院判令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可行的。但行政机关对许可享有自由裁量权时,法院直接判令被告按照法院的意图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似有侵越行政权之嫌。当然,法院判令被告重新许可也是有条件的,即法院对变更许可行为、拒绝许可行为必须进行实质审查,必须对许可条件、程序及许可机关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在此基础上才能决定行政机关应否实施其许可行为(包括变更、拒绝)。另外,法院要求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内容必须明确,否则很容易被行政机关曲解或规避。前述案例中,法院除判决撤销工商局违法变更登记行政行为外,还应当判令被64

告在一定期限作出恢复其登记的具体行政行为。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原告合法权益,防止出现讼累,同时也可以在合理限度内维护行政机关行使其自由裁量权。

四、许可案件中重作判决与履行判决、变更判决之关系

(一)重作判决与履行判决

行政许可案件的重作判决与履行判决有相似之处,其内容均是法院要求行政机关在一定期限履行其法定职责,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第一,重作判决是附带判决,通常从属于撤销判决,而履行判决是独立判决。第二,判决的内容不同。重作判决是针对被告已经实施的违法许可行为作出的,其内容是要求行政机关重新实施许可行为;而履行判决是针对拖延履行职责或对申请不予答复的行为作出的,其内容是要求行政机关履行其法定职责。由于拒绝许可行为与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对申请不予答复的行为均是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受理的行政行为,而且两类行为被规定于同一条文之中,理论界普遍认为这两类

[2](P357)[3]()案件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法院的判决形式也应当是履行判决。事实

上,拒绝行为是作为行为,不予答复的行为才是不作为行为行为,,履行职责的结果可能是给予许可或拒绝许可,当的。。所以对此类拒绝行为,,,。如前所述,当行政许可机,如果,法院可以在确认许可申请人符合哪些实质要件的基础上,。

当然,在许可案件中,重作判决的前提是“:如果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后,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行政机关又有可能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才有必要判决其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判决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在判决书中作出时间限制,行政机关应当在判决书规定的时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

[4](P177)行为。”此外,法院根据审查的结果,还应明确撤销判决的理由和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原则要求,防止行政机关在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规避行为。

(二)重作判决与变更判决

重作判决与变更判决是相互关联的两种判决形式。法院明确重作意图,判令行政机关重作具体行政行为与法院直接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已十分接近,惟一区别就是前者意味着法院不能直接作出决定,而后者意味着法院可以自行作出决定。行政诉讼法颁布前,理论界对变更判决及司法变更权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

[5](PP233-256)点。但行政诉讼法公布后,这一问题的研究迅速降温。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诉讼法将司法变更权作出极为严格的限制,将其仅限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行为。因此,关于司法变更权的讨论也趋于沉寂。经过近十年的行政诉讼实践,我们认为,对司法变更权的适用范围、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有限变更权存在的问题等仍有必要再作分析和讨论。“司法变更权有限说”事实上受到了权力分立观念的深刻影响,认为法院如果直接作

65

出实体上的决定,就属于侵犯行政权。实际上,这一观念是保守和落后的。如果从“诉讼经济及使人民利益尽速获得终局救济之立场,对于已臻明确之个案事实”,法院变更原行政行为,而自为决定应当得到支持。从宪政理论层次而言,保障公民权益才是最终目的,权力分立的制度无非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已,怎么能因手段而妨害目的?[6](P533)所以,赋予法院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司法变更权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尤其在行政许可案件中,更应重视法院变更判决的使用。但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扩大变更判决适用范围仍存在法律上的一些障碍。为了弥补变更判决不能适用许可案件的缺陷,有必要重视在撤销判决基础上判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作用,使性质较为接近的重作判决发挥司法变更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纪东.行政法[M].台北:三民书局,1990.

[2]姜明安.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杨解君.行政救济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马怀德.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5]江必新.行政诉讼问题研究[M].北京:[6]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M].台北:三民书局MethodinAdministrative

LicenseLawsuits

MA Huai2de

(InstituteofChineseLaws,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ofChina,Beijing100088)

  Abstract:Evenwhenthecourtrevokestheillegaladministrativelicense,thelicenserightscannotbeautomaticallyrestoredtotheplaintiff.Thecurrentcourtdecisionmethodhasitslimita2tions:apurerevocationdecisionwillnotsatisfytheclaimsoftheplaintiffwhileaperformancedeci2sionsapplytofewadministrativelicensecases.Fortheabove,thecourtshouldreviewalicensecasethoroughlyandmaydemandtheadministrativebodyconcernedtomakeanewlicensedecisionac2cordingtocourtintentions.Inthatwaylaw2deviatingbehaviorcanbepreventedonthepartoftheadministrativebody,andshortcomingsofthecurrentcourtdecisionmethodcanbemadeup.

Keywords:administrativelicense;courtdecisionmethod;revocationdecision;courtdecisionallowinganewlicensedecision

(责任编辑 周亦杨)

66


相关内容

  • 也谈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 摘 要:对于各类行政与民事交织案件来说,采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不可忽视的矛盾与困难.从纠纷本质出发将案件先分流至单纯的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反而更可能釜底抽薪,彻底解决涉案权益的归属.当然,这种先后两个诉讼分别审理的模式,必须同时对程序衔接.当事人的诉权.后一诉讼的时效以及诉讼费用等相关问题作出考 ...

  •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 摘要:<行政诉讼法>修改应特别注重贯彻"公民合法权益保护"优先的原则,应当旗帜鲜明地将"保障公民权益"作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根本目的.为此,现行<行政诉讼法>中与这一日的不相符的规定和制度都应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例如要大幅扩大受案范围 ...

  • 国家赔偿法
  • <国家赔偿法学>教学大纲 马怀德 编写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目 录 第一章 国家赔偿法概述................................................................................................ ...

  • 浅析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法律性质与救济途径
  • 解志勇等:浅析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 解志勇.裴建饶:浅析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法律性质与救济途径 内容提要: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已成为我国当前学界与实务界探讨的热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法律性质与救济方式是密切关联.但又可相互分离的两个问题.就我国而言,应当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法律性质认定 ...

  • 浅析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行政诉讼法>中的许多规定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修改<行政诉讼法>势在必行.本文从立法目的.审查原则.受案范围.管辖制度等方面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行政诉讼法>的全面修改进行有 ...

  • 论行政主体
  • 论行政主体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的是当前行政法学的热点之一行政主体问题.文章在分析行政主体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行政主体理论的形成.分类及其基本内容,对已初具本土特色的中国行政主体制度作了评析. [主题词]:行政主体 缺陷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重视行政组织研究,其侧重点在于行政组织系统的机关构成机 ...

  • 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 2008年11月 第6期(第23卷,总第120期) 法学论坛Nov.,2008 LegalForumNo.6(Vol.23,Ser.No.120) 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马明生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原告资格的确定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构建我国的行政公益 ...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环境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环境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 2017年3月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发布会,发布了十起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就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回答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王玲主持发布会. 一.江苏省泰州市环保联合会诉泰兴锦汇化工有限公司等水污染民事 ...

  • 2016年法学专业书单大全
  • 2016年法学书单大全 法律人需具备"能说.会写.善思"三种技能.掌握这三种技能路径就是"读.思.写",其中"读"是"思"."写"的前提和基础.专业学科的阅读对于一个人.一个学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