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发表我国第一批白话诗

《新青年》发表我国第一批白话诗--胡适白话诗

来源:历史上的今天

在98年前的今天,1917年2月1日 (农历正月初十),《新青年》发表我国第一批白话诗--胡适白话诗8首。

白话文的发起人胡适

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二卷六号(1917年2月)上的第一批八首白话诗中的两首:

《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诗题下原有一行说明:此诗天、怜为韵,还、单为韵,故用西诗写法,高低一格以别之。

《他》

你心里爱他,莫说不爱他。

要看你爱他,且等人害他。

倘有人害他,你如何对他。

倘有人爱他,更如何待他。

《新青年》发表我国第一批白话诗--胡适白话诗

来源:历史上的今天

在98年前的今天,1917年2月1日 (农历正月初十),《新青年》发表我国第一批白话诗--胡适白话诗8首。

白话文的发起人胡适

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二卷六号(1917年2月)上的第一批八首白话诗中的两首:

《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诗题下原有一行说明:此诗天、怜为韵,还、单为韵,故用西诗写法,高低一格以别之。

《他》

你心里爱他,莫说不爱他。

要看你爱他,且等人害他。

倘有人害他,你如何对他。

倘有人爱他,更如何待他。


相关内容

  •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发展的努力
  •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语言文化 发展的努力 莫志斌,梁志明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很多且研究很深入.但是 ...

  • 第一部白话诗集
  • 第一部白话诗集 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是<尝试集>. <尝试集>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右翼代表.学者.教育家胡适所著. 胡适(公元1891--1962年)原名洪骍(xing星),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曾任<竞业旬报>编辑.1910年赴美国,先后进入康 ...

  • 论胡适诗派
  • 作者:步大唐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年02期 新诗创作,始于"五四"文学革命.首先提倡并创作新诗的,是文学革命倡导者之一的胡适.他在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后,紧接着在次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 ...

  • 第一部现代白话诗集
  • 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 ...

  • 4五四时期文学: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
  • 4 五四时期文学: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 目录 4.1 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 .......................................................................................................... 2 4.1. ...

  • 论历史文本解读的逻辑
  • 作者:方军 历史教学 2014年05期 历史教学自然要关注历史文本解读.然对此似乎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将文本解读理解成照本宣科,因此用新课程是"用教材教"的帽子来否定之:二是将文本解读误当做汉儒注经,认为逐字逐句,枯燥乏味,投入既大,又收效甚微:三是貌似文本解读,其实文本既偏离,解 ...

  • 白话文运动八十年
  • 作者:周有光 "五四"运动时候,我是江南一个快要毕业的小学生.老师领着我们上街游行,每人手里拿一面小纸旗,上面写着革命口号,经过茶馆,就进去演讲.一位茶客把我抱起来站在茶桌上,使更多茶客能够看到矮小的我.这时候,前两年掀起的文学革命运动跟反侵略运动汇成一股洪流,有"黄河 ...

  • 文学史知识点
  • "第一"和"最"的文学作品: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3.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4.<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 5.<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3
  •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论述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深化的表现 教学内容 导入 当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对民主共和的美好憧憬的时候,然而却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有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