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复习提纲201212

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复习提纲 2015

◆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公元前后:

1、公元纪年: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就是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2、公元前后:以公元元年 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后;向前推算就是公元前 某年(数字越大,时间越早 );

向后推算就是公元后某年(“公元”常被省略)。

◆世纪、年代: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前20年是世纪初;后10年是世纪末; ◆计算时间长度 :1)不跨越公元前、后,只需要两个数字 相减 ;

2)跨越 公元前、后,则是两个数字 相加 再减 1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 的国家是 。

2、元谋人:生活在 ,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 的人类,距今约 年,代表长江流域。

3、北京人:是生活在 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20万年(代表 流域);北京人还

保留 的某些特征,能直 ,会制造 ,已经使用 ,过着 生活

(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北京人遗址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 名录。

4、山顶洞人:是生活在 的原始人类,距今约 年,相貌和 没有多大区别,已

经能够 ,掌握了 和 技术,从出土的装饰品可以看出已经有了 ,

过着 氏族公社生活。

5、认识:①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②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工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③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起了重要作用。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 聚落 。按 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为 。

最具代表性的 氏族聚落 是黄河流域的 聚落和 长江流域 的 聚落。

2、半坡聚落:距今6000多年,位于 ,是 流域 的代表,种植 ,饲养

等,普遍使用 石器(钻孔石斧),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 (鱼纹彩陶盆), 居住在 式 的房屋里。

3、河姆渡聚落:距今约 7000多年 ,位于 ,是 流域 的代表,主要粮食作物是 ,

饲养 等,普遍使用 石器和 (农具),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 (刻

画猪纹黑陶钵),居住在 式的房屋里。

4、大汶口原始居民:是距今约四、五千年, 大汶口 一带的原始居民,以 为主要的生产事业。

随着 的发展,社会已经出现了 ,聚落成员之间产生了 。

◆ 5、认识:1)使用 石器的时代,叫做 时代;普遍使用 石器的时代,叫做 时代。

2)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 种植 和 的国家之一;

3)农耕文化:氏族聚落建立后,从事,使用。 河姆渡 遗址和 河姆渡 遗址反映的就是 文化 。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黄帝的传说:是我国古老传说中 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生活在距今 千年。 炎帝:号称 ,改进农具、教人 ;尝百草,发明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是中华 和 的创始人。 黄帝:号称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他的妻子 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他们的发明

创造为后世的衣、食、住、行 奠定了基础,他们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 。

2、华夏族的形成:距今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击败南方以 为首的部落。后来,炎帝

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 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 的主体(汉族的前身), 被尊奉为中

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人都自称为 。

3、禅让制: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 、 、 ,他们

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史称“ ”。

4、大禹治水: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他采用 和 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

禹因为治水有功而声名远播,威望极高,被称为 。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

1、夏朝建立:公元 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个国家--- ,定都阳城 。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其儿子 继承父位后,开始了“ 天下”的历史。 从此,

王位 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

2、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 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

建立商朝,都城 亳;约前1300年,商王 把都城迁到 (今河南安阳),从此统治稳定下来,后代又把商朝称为 朝。商朝的统治持续了约500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

3、武王伐纣,西周建立:前 1046 年,周族首领 联合800多个部落在 打败商朝军队,荒

淫无度的 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 (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4、东周建立:西周末年,王室势力日益衰落,前771年 , 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前770年,周平王 迁都 (今河南洛阳) 建立,史称平王东迁.

★5、认识: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西周分封制。 P28-29 (重点材料题)

1)目的: 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 ,以 );

2)主要内容; A、周王的分封:周王把某地的 和 授予某个诸侯,称为“ ”;

B、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

3)作用:①分封制加强周王室与诸侯的联系; ②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推动边远地区的发展, ④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2、西周社会阶层:贵族—平民—奴隶。 是当时的统治阶级。 和 都属于被统治阶级。 贵族:周王以下的 、 、 构成统治阶级,享有各种特权,担任各级官员。

平民:隶属于贵族,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事业。 奴隶:主要来源于 和罪徒,他们毫无 ,经常被用于 和 ,用作祭祀

祖先的 ,或为死去的贵族 。

3、夏商西周的统治手段: 镇压 和 教化 ;

1)暴力镇压:为了对外 和对内 ,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 ,制定了严酷的 ;

2)礼仪教化:夏商西周社会实行以 关系来区分尊卑等级。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生活在氏

族或宗族血缘纽带编织的社会网络之中。统治阶级通过 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 ,起着

调节 、维护 制度和 社会秩序的作用。(P32)

【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主要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春秋五霸: 、 、 、 、 等五霸。

3、春秋五霸之齐桓公: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1)称霸的条件:①经济上: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任用 改革,发展经济,发展军事,国富兵强(雄厚的实力);

③外交上:提出了“ ”的口号,提高地位(高明的手段);

2)称霸的标志:前651年,齐桓公在 举行诸候盟会,正式成为中原霸主。(葵丘会盟)

4、晋文公――晋楚在 大战,晋国退避三舍,诱敌深入,最后以少胜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楚庄王---- 原,在 之战中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 卧薪尝胆的是 ;

5、战国七雄: 、 、 、 、 、 、 等七国。

(口诀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6、合纵连横:东方六国之间 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称为“合纵”;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称为“ 连横 ”。(成语:纵横捭阖,朝秦暮楚等)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经济变革)

1)西周时期,奴隶主役使奴隶在田地里集体耕作(称为“ ”), 因这种劳动付出很大,劳

动者一无所获,因而没有积极性,生产效率低,故为“ ”。

2)春秋战国 时期, 和 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 个体 生产成为

可能, 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地主 把土地分给 耕种,收取地租,农民

可以留下一部分收获物供自己支配,因而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都较高,故为“ ”。

3)在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中,劳动者不再称奴隶,而叫 ;那些开明的奴隶主(贵族)就

成了 ,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2、秦国商鞅变法―战国时期 影响最大的政治变革:前356年,秦孝公 P43-44 (重点材料题)

1)目的:富国强兵; 2)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3)变法的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4)主要内容:(六点))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5)历史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6)成功的原因: 1)上有秦孝公的支持,下有百姓支持;2)改革的措施得当,符合国情;

3)改革者态度坚决,具有斗争精神; 4)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成功的根本原因);

7)启示: ①改革是强国之路,必须顺应潮流;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向前发展„

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坚持不懈,要有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

③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商鞅为实现抱负勇于战胜波折,他具有的

创新、献身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8)认识:判断一场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朝时期,殷墟(今河南安阳)出土的刻在 和 上的文字,叫做 。

意义:1)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2)我国有 可考的历史从 商 朝开始;

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 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其有着渊源关系。

2、青铜成就: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朝的 业高度发展,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商朝青铜工艺的代表是在殷墟出土的 ,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此外 尊是青铜器的精品;四川三星堆出土的 像,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青铜器

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 国力的盛衰 ,技艺精湛、气势浓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思想文化空前繁荣 的时代。

★2、孔子:是 时期伟大的 家和 家, 学派的创始人。

其弟子将其言论整理成《 》一书。

1)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提出 、 学说; ②政治方面:提倡 ,以 治国;

2)教育方面: ①创办 ,广收门徒; ②提出“有 ”“ 因 ”等主张。

3)孔子思想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至 西汉 时期, 儒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 思想。

4)孔子思想的现实 意义:孔子所创导的“仁”和“礼”的思想,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稳定、

人际关系的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3、春秋时期 的思想家还有 老子 和 孙子 。

老子是 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主张 ,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孙子是 家学派创始人,著有 ,他的军事名言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的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

见,形成了思想领域中“ ”的学术繁荣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

当时, 墨家的 主张“ 兼爱 、 ”,提倡节俭; 儒家的 主张

“ ”“ ”; 道家的庄子 主张“ ”;

法家的韩非子 强调“ ”, 加强中央集权。 在治国方法: 儒家 主张教化百姓,

以 治国;法家强调以 治国,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提出“ ”。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都江堰 :战国时期 国蜀郡太守 在 四川岷江流域 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它由 、 、 等三部分组成,具有 双重功能,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江 堰是我国古代 最大, 最好, 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 成为沃野,人称 。2000年,都江堰

被列入 名录。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2、钟鼓之乐: 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古代常把几件或几十件铜钟组合

成一套,它们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称为 。湖北随州 出土的 ,距今已有

两千多年,经过测试仍然能够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

1、秦的统一:P64--65 (重点材料题)

1)条件:①政治---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根本原因);

②经济---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③军事--- 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④个人才能---秦王的雄才大略。

2)秦王扫六合:前 ,秦王 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的封建国家 —— 秦 ,定都 ,秦王自称始皇帝 ,史称他为 。

★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

②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创中国历史大一统的局面;

③从此,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

2、秦的灭亡----秦末农民战争(前209-前207):

1)陈胜吴广起义 :前209年,陈胜、吴广 领导农民在 揭竿起义;高呼“ ?”

的口号,建立 政权;由于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但它是我国历史上 次 大规模的 农

民战争 ,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2)项羽和刘邦合力推翻秦朝:前207年,项羽在 之战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统治者无力抵抗,投降,秦亡。(成语:约法三章);

2、 楚汉战争(前206-前202): (性质: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秦亡后,项羽、刘邦为 争夺天下,展开四年之久的战争。前202年,刘邦取得胜利,建立历史上的 。

(成语: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鸿门宴、垓下之围、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等。)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P69—72) (重点材料题)

措施:1)政治上: 废分封,立郡县,创立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 ;

【①确立皇帝制;②中央设三公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地方:设郡县制】

2)经济文化上: 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文字(小篆)、 货币(圆形方孔钱)、 度量衡 ; 车同轨;】

3)思想上: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

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开发南疆,修建 灵渠(连接长江与珠江流域).

影响:确立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的 基本体制 ,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

1、 西汉建立: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在楚汉战争中取得胜利,建立 ,都城 (今陕西西安)

2、汉初经济的发展: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 宽松 政策, 。 到文帝、景帝时期,

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 治世 。

★ 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和影响。(P74-76) (重点材料题)

背景:1)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政治基础); 2)经济繁荣,雄厚的物质基础(客观条件);

3)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主观条件);

措施:1)思想上:推行“ 、 ”, 在长安举办 ,推行儒学教育.

影响:确立 成为封建社会的 思想;)

2)政治:A、颁布“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封国势力。)

B、加强监察 制度(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3)军事上:大规模地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卫青,霍去病)

4)对外关系上:派 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影响:汉武帝时期,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使西汉进入全盛 时期。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

1、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秦朝(战)----汉初(和)-----汉武帝(战)-----汉元帝(和)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呼韩邪归汉,昭君出塞)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朝把 和 以西、包括今 和中亚 以及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 。

2138年---联络夹击匈奴 ---目的没达到

第二次:前119年---发展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目的达到;

3)意义:1)开辟了通往 的道路,为 的开通打下基础;

2)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4)、西域都护设立:前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 ,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统辖的开始。(意义)

★3、丝绸之路: (重点材料题)

1)路线: ---河西走廊---- 今 地区---中亚、西亚--- (大秦)

2)意义: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 、 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它的开辟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 的交流,成为东西方 交流的 。

3)中国外传的物品及技术: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等;

西方传入物品及技术: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及雕塑等;

【第17―18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

★1、造纸术: 1)发明: 前期,劳动人民从“ ”得到启示,发明了纸(麻纸)。

2)改进:东汉时期, 改进的造纸术,降低纸的成品,提高纸的产量与质量。为纪念他的功绩,

将他的改进纸称为“ ”。 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3)意义:纸的发明与传播,促进了 和 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 的发展进程。

2、 医学---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

1) 写了《 》一书,奠定中医治疗学 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 “ ”。

2) 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被称为“ ”。

3、数学:成书于东汉的 《 》,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标志着以 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宗教:佛教和道教

1)佛教:①起源于 , 末年 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 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

②教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忍受痛苦,努力修行,来世幸福。

③影响: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道教:①是我国本土宗教,兴起于 后期,由民间流行的 和 相结合而形成。

②教义:修身养性,炼丹服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 ,重 的特点。)

3)发展: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 为主, 、 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5、史学 ----《史记》 :是 西汉 伟大的史学家 撰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体通史,

记述了从 到 时期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被誉为“ ,无韵之离骚”。

6、雕塑艺术――秦始皇 : 位于陕西临潼,是以 、 、 组成的强大的

地下军阵,展现了一种 的精神风貌。秦始皇兵马俑 反映了是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

是迄今世界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曹操统一北方(具备的条件):

1)政治上:挟持 ,取得“挟天子以令

诸侯”的优势;

2)经济上:招贤纳士,实行 ,实力日增;

3)军事上: 之战,曹操 打败袁绍 ,

统一北方。(200年,以少胜多)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关键战役: 之战(208年, 联军

以少胜多 打败 曹操,奠定 三国鼎立基础 ;

3、认识:三国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部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于西晋的统一。)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1、人口南迁 1)时间:东汉末年,开始南迁。西晋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原因: A、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B、受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

3) 特点:北方移民集中在 ,部分移民到达 岭南 一带

★2、江南经济的发展 (重点材料题)

1)原因:A、 人口南下,补充了大量的 ,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 ;(主要原因)

B、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383年的 之战,东晋 以少胜多 打败 前秦 ,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 自然 条件十分优越。

2)表现:

A、农业: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开辟大量湖田 、江南 实行麦稻兼作 、岭南种植双季稻、新建水利设施;

B、手工业:纺织业:三国时 非常有名。冶铸业:发明 ,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制瓷业:江南 烧制技术高,使用广;造船业发达;

C、商业:东晋的 城(今江苏南京)人口达到 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都市。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

1、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五胡内迁 ) 五胡: 、 、 、 、 ★2、北魏 孝文帝改革 (措施与意义) P115 (重点材料题)

1)原因: A、民族汇聚是时代主流,孝文帝 顺应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

B、便于学习和接受 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措施 :①迁 ;(494年)

②实行汉化政策:改穿 ;学习 ;改用 ;与汉族 ;

3)意义: 孝文帝的改革,促进 。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

趋同;胡食、胡服、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生活之中,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孝文帝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 南朝宋、齐之际的数学家 ,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 精确到小数

点后第 位的人,比欧洲人早约 年。

2、农学—— 《 》 北魏、东魏时期的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致力

于农学研究,写成《 》一书。特点:是我国 现存 的 第一部 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 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地理学——《 》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 在前人《水经注》的基础上,

写成《 》一书。特点: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 ,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

1、书法—— “书 ” (东晋)

代表作:《 》 (行书) (特点: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 、 ”)。

2、绘画—— (东晋)

代表作:《 》和《 》 (特点:擅长人物画,主张“以形写神,以睛传神”)

3、石窟艺术——山西大同 石窟 和 河南洛阳 (北魏) (特点:以 教 题材为主)

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复习提纲 2015

◆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公元前后:

1、公元纪年: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就是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2、公元前后:以公元元年 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后;向前推算就是公元前 某年(数字越大,时间越早 );

向后推算就是公元后某年(“公元”常被省略)。

◆世纪、年代: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前20年是世纪初;后10年是世纪末; ◆计算时间长度 :1)不跨越公元前、后,只需要两个数字 相减 ;

2)跨越 公元前、后,则是两个数字 相加 再减 1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 的国家是 。

2、元谋人:生活在 ,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 的人类,距今约 年,代表长江流域。

3、北京人:是生活在 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20万年(代表 流域);北京人还

保留 的某些特征,能直 ,会制造 ,已经使用 ,过着 生活

(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北京人遗址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 名录。

4、山顶洞人:是生活在 的原始人类,距今约 年,相貌和 没有多大区别,已

经能够 ,掌握了 和 技术,从出土的装饰品可以看出已经有了 ,

过着 氏族公社生活。

5、认识:①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②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工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③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起了重要作用。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 聚落 。按 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为 。

最具代表性的 氏族聚落 是黄河流域的 聚落和 长江流域 的 聚落。

2、半坡聚落:距今6000多年,位于 ,是 流域 的代表,种植 ,饲养

等,普遍使用 石器(钻孔石斧),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 (鱼纹彩陶盆), 居住在 式 的房屋里。

3、河姆渡聚落:距今约 7000多年 ,位于 ,是 流域 的代表,主要粮食作物是 ,

饲养 等,普遍使用 石器和 (农具),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 (刻

画猪纹黑陶钵),居住在 式的房屋里。

4、大汶口原始居民:是距今约四、五千年, 大汶口 一带的原始居民,以 为主要的生产事业。

随着 的发展,社会已经出现了 ,聚落成员之间产生了 。

◆ 5、认识:1)使用 石器的时代,叫做 时代;普遍使用 石器的时代,叫做 时代。

2)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 种植 和 的国家之一;

3)农耕文化:氏族聚落建立后,从事,使用。 河姆渡 遗址和 河姆渡 遗址反映的就是 文化 。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黄帝的传说:是我国古老传说中 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生活在距今 千年。 炎帝:号称 ,改进农具、教人 ;尝百草,发明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是中华 和 的创始人。 黄帝:号称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他的妻子 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他们的发明

创造为后世的衣、食、住、行 奠定了基础,他们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 。

2、华夏族的形成:距今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击败南方以 为首的部落。后来,炎帝

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 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 的主体(汉族的前身), 被尊奉为中

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人都自称为 。

3、禅让制: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 、 、 ,他们

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史称“ ”。

4、大禹治水: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他采用 和 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

禹因为治水有功而声名远播,威望极高,被称为 。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

1、夏朝建立:公元 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个国家--- ,定都阳城 。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其儿子 继承父位后,开始了“ 天下”的历史。 从此,

王位 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

2、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 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

建立商朝,都城 亳;约前1300年,商王 把都城迁到 (今河南安阳),从此统治稳定下来,后代又把商朝称为 朝。商朝的统治持续了约500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

3、武王伐纣,西周建立:前 1046 年,周族首领 联合800多个部落在 打败商朝军队,荒

淫无度的 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 (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4、东周建立:西周末年,王室势力日益衰落,前771年 , 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前770年,周平王 迁都 (今河南洛阳) 建立,史称平王东迁.

★5、认识: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西周分封制。 P28-29 (重点材料题)

1)目的: 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 ,以 );

2)主要内容; A、周王的分封:周王把某地的 和 授予某个诸侯,称为“ ”;

B、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

3)作用:①分封制加强周王室与诸侯的联系; ②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推动边远地区的发展, ④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2、西周社会阶层:贵族—平民—奴隶。 是当时的统治阶级。 和 都属于被统治阶级。 贵族:周王以下的 、 、 构成统治阶级,享有各种特权,担任各级官员。

平民:隶属于贵族,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事业。 奴隶:主要来源于 和罪徒,他们毫无 ,经常被用于 和 ,用作祭祀

祖先的 ,或为死去的贵族 。

3、夏商西周的统治手段: 镇压 和 教化 ;

1)暴力镇压:为了对外 和对内 ,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 ,制定了严酷的 ;

2)礼仪教化:夏商西周社会实行以 关系来区分尊卑等级。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生活在氏

族或宗族血缘纽带编织的社会网络之中。统治阶级通过 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 ,起着

调节 、维护 制度和 社会秩序的作用。(P32)

【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主要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春秋五霸: 、 、 、 、 等五霸。

3、春秋五霸之齐桓公: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1)称霸的条件:①经济上: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任用 改革,发展经济,发展军事,国富兵强(雄厚的实力);

③外交上:提出了“ ”的口号,提高地位(高明的手段);

2)称霸的标志:前651年,齐桓公在 举行诸候盟会,正式成为中原霸主。(葵丘会盟)

4、晋文公――晋楚在 大战,晋国退避三舍,诱敌深入,最后以少胜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楚庄王---- 原,在 之战中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 卧薪尝胆的是 ;

5、战国七雄: 、 、 、 、 、 、 等七国。

(口诀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6、合纵连横:东方六国之间 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称为“合纵”;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称为“ 连横 ”。(成语:纵横捭阖,朝秦暮楚等)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经济变革)

1)西周时期,奴隶主役使奴隶在田地里集体耕作(称为“ ”), 因这种劳动付出很大,劳

动者一无所获,因而没有积极性,生产效率低,故为“ ”。

2)春秋战国 时期, 和 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 个体 生产成为

可能, 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地主 把土地分给 耕种,收取地租,农民

可以留下一部分收获物供自己支配,因而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都较高,故为“ ”。

3)在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中,劳动者不再称奴隶,而叫 ;那些开明的奴隶主(贵族)就

成了 ,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2、秦国商鞅变法―战国时期 影响最大的政治变革:前356年,秦孝公 P43-44 (重点材料题)

1)目的:富国强兵; 2)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3)变法的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4)主要内容:(六点))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5)历史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6)成功的原因: 1)上有秦孝公的支持,下有百姓支持;2)改革的措施得当,符合国情;

3)改革者态度坚决,具有斗争精神; 4)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成功的根本原因);

7)启示: ①改革是强国之路,必须顺应潮流;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向前发展„

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坚持不懈,要有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

③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商鞅为实现抱负勇于战胜波折,他具有的

创新、献身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8)认识:判断一场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朝时期,殷墟(今河南安阳)出土的刻在 和 上的文字,叫做 。

意义:1)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2)我国有 可考的历史从 商 朝开始;

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 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其有着渊源关系。

2、青铜成就: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朝的 业高度发展,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商朝青铜工艺的代表是在殷墟出土的 ,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此外 尊是青铜器的精品;四川三星堆出土的 像,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青铜器

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 国力的盛衰 ,技艺精湛、气势浓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思想文化空前繁荣 的时代。

★2、孔子:是 时期伟大的 家和 家, 学派的创始人。

其弟子将其言论整理成《 》一书。

1)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提出 、 学说; ②政治方面:提倡 ,以 治国;

2)教育方面: ①创办 ,广收门徒; ②提出“有 ”“ 因 ”等主张。

3)孔子思想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至 西汉 时期, 儒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 思想。

4)孔子思想的现实 意义:孔子所创导的“仁”和“礼”的思想,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稳定、

人际关系的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3、春秋时期 的思想家还有 老子 和 孙子 。

老子是 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主张 ,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孙子是 家学派创始人,著有 ,他的军事名言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的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

见,形成了思想领域中“ ”的学术繁荣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

当时, 墨家的 主张“ 兼爱 、 ”,提倡节俭; 儒家的 主张

“ ”“ ”; 道家的庄子 主张“ ”;

法家的韩非子 强调“ ”, 加强中央集权。 在治国方法: 儒家 主张教化百姓,

以 治国;法家强调以 治国,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提出“ ”。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都江堰 :战国时期 国蜀郡太守 在 四川岷江流域 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它由 、 、 等三部分组成,具有 双重功能,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江 堰是我国古代 最大, 最好, 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 成为沃野,人称 。2000年,都江堰

被列入 名录。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2、钟鼓之乐: 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古代常把几件或几十件铜钟组合

成一套,它们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称为 。湖北随州 出土的 ,距今已有

两千多年,经过测试仍然能够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

1、秦的统一:P64--65 (重点材料题)

1)条件:①政治---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根本原因);

②经济---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③军事--- 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④个人才能---秦王的雄才大略。

2)秦王扫六合:前 ,秦王 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的封建国家 —— 秦 ,定都 ,秦王自称始皇帝 ,史称他为 。

★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

②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创中国历史大一统的局面;

③从此,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

2、秦的灭亡----秦末农民战争(前209-前207):

1)陈胜吴广起义 :前209年,陈胜、吴广 领导农民在 揭竿起义;高呼“ ?”

的口号,建立 政权;由于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但它是我国历史上 次 大规模的 农

民战争 ,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2)项羽和刘邦合力推翻秦朝:前207年,项羽在 之战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统治者无力抵抗,投降,秦亡。(成语:约法三章);

2、 楚汉战争(前206-前202): (性质: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秦亡后,项羽、刘邦为 争夺天下,展开四年之久的战争。前202年,刘邦取得胜利,建立历史上的 。

(成语: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鸿门宴、垓下之围、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等。)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P69—72) (重点材料题)

措施:1)政治上: 废分封,立郡县,创立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 ;

【①确立皇帝制;②中央设三公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地方:设郡县制】

2)经济文化上: 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文字(小篆)、 货币(圆形方孔钱)、 度量衡 ; 车同轨;】

3)思想上: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

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开发南疆,修建 灵渠(连接长江与珠江流域).

影响:确立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的 基本体制 ,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

1、 西汉建立: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在楚汉战争中取得胜利,建立 ,都城 (今陕西西安)

2、汉初经济的发展: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 宽松 政策, 。 到文帝、景帝时期,

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 治世 。

★ 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和影响。(P74-76) (重点材料题)

背景:1)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政治基础); 2)经济繁荣,雄厚的物质基础(客观条件);

3)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主观条件);

措施:1)思想上:推行“ 、 ”, 在长安举办 ,推行儒学教育.

影响:确立 成为封建社会的 思想;)

2)政治:A、颁布“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封国势力。)

B、加强监察 制度(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3)军事上:大规模地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卫青,霍去病)

4)对外关系上:派 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影响:汉武帝时期,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使西汉进入全盛 时期。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

1、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秦朝(战)----汉初(和)-----汉武帝(战)-----汉元帝(和)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呼韩邪归汉,昭君出塞)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朝把 和 以西、包括今 和中亚 以及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 。

2138年---联络夹击匈奴 ---目的没达到

第二次:前119年---发展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目的达到;

3)意义:1)开辟了通往 的道路,为 的开通打下基础;

2)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4)、西域都护设立:前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 ,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统辖的开始。(意义)

★3、丝绸之路: (重点材料题)

1)路线: ---河西走廊---- 今 地区---中亚、西亚--- (大秦)

2)意义: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 、 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它的开辟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 的交流,成为东西方 交流的 。

3)中国外传的物品及技术: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等;

西方传入物品及技术: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及雕塑等;

【第17―18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

★1、造纸术: 1)发明: 前期,劳动人民从“ ”得到启示,发明了纸(麻纸)。

2)改进:东汉时期, 改进的造纸术,降低纸的成品,提高纸的产量与质量。为纪念他的功绩,

将他的改进纸称为“ ”。 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3)意义:纸的发明与传播,促进了 和 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 的发展进程。

2、 医学---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

1) 写了《 》一书,奠定中医治疗学 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 “ ”。

2) 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被称为“ ”。

3、数学:成书于东汉的 《 》,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标志着以 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宗教:佛教和道教

1)佛教:①起源于 , 末年 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 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

②教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忍受痛苦,努力修行,来世幸福。

③影响: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道教:①是我国本土宗教,兴起于 后期,由民间流行的 和 相结合而形成。

②教义:修身养性,炼丹服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 ,重 的特点。)

3)发展: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 为主, 、 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5、史学 ----《史记》 :是 西汉 伟大的史学家 撰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体通史,

记述了从 到 时期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被誉为“ ,无韵之离骚”。

6、雕塑艺术――秦始皇 : 位于陕西临潼,是以 、 、 组成的强大的

地下军阵,展现了一种 的精神风貌。秦始皇兵马俑 反映了是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

是迄今世界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曹操统一北方(具备的条件):

1)政治上:挟持 ,取得“挟天子以令

诸侯”的优势;

2)经济上:招贤纳士,实行 ,实力日增;

3)军事上: 之战,曹操 打败袁绍 ,

统一北方。(200年,以少胜多)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关键战役: 之战(208年, 联军

以少胜多 打败 曹操,奠定 三国鼎立基础 ;

3、认识:三国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部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于西晋的统一。)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1、人口南迁 1)时间:东汉末年,开始南迁。西晋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原因: A、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B、受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

3) 特点:北方移民集中在 ,部分移民到达 岭南 一带

★2、江南经济的发展 (重点材料题)

1)原因:A、 人口南下,补充了大量的 ,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 ;(主要原因)

B、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383年的 之战,东晋 以少胜多 打败 前秦 ,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 自然 条件十分优越。

2)表现:

A、农业: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开辟大量湖田 、江南 实行麦稻兼作 、岭南种植双季稻、新建水利设施;

B、手工业:纺织业:三国时 非常有名。冶铸业:发明 ,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制瓷业:江南 烧制技术高,使用广;造船业发达;

C、商业:东晋的 城(今江苏南京)人口达到 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都市。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

1、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五胡内迁 ) 五胡: 、 、 、 、 ★2、北魏 孝文帝改革 (措施与意义) P115 (重点材料题)

1)原因: A、民族汇聚是时代主流,孝文帝 顺应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

B、便于学习和接受 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措施 :①迁 ;(494年)

②实行汉化政策:改穿 ;学习 ;改用 ;与汉族 ;

3)意义: 孝文帝的改革,促进 。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

趋同;胡食、胡服、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生活之中,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孝文帝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 南朝宋、齐之际的数学家 ,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 精确到小数

点后第 位的人,比欧洲人早约 年。

2、农学—— 《 》 北魏、东魏时期的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致力

于农学研究,写成《 》一书。特点:是我国 现存 的 第一部 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 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地理学——《 》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 在前人《水经注》的基础上,

写成《 》一书。特点: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 ,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

1、书法—— “书 ” (东晋)

代表作:《 》 (行书) (特点: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 、 ”)。

2、绘画—— (东晋)

代表作:《 》和《 》 (特点:擅长人物画,主张“以形写神,以睛传神”)

3、石窟艺术——山西大同 石窟 和 河南洛阳 (北魏) (特点:以 教 题材为主)


相关内容

  • 2010最新年软考各科目资料
  • 1. 软考各科目在线测试平台 2. 2010年上半年国家软考指定教材 3. 2010年各地软考报名安排 4. 软考各科目考试大纲 5. 2009下半年软考真题及答案讨论 6. 希赛教育2010年5月软考辅导 http://www.educity.cn/user/xch/from.asp?id=170 ...

  • 201212电大金融基础知识整理复习
  • 二 单项选择题 (A 需要)消费者行为的最初原动力. (B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体验. (B 安全权)是消费者九大基本权利之首. (B 现实消费者)是通过现实的市场交换行为,获得某种消费品并从中受益的人. (B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体验. (B 知觉)具有选 ...

  • 加氢裂化装置
  • 2.1.1 产品分馏部分 冷低分油与热低分油分别进入用蒸汽汽提的DA201201的第13层和第21层塔盘,塔顶气相经主汽提塔顶空冷器(EC201201).主汽提塔顶后冷器(EA201201)冷凝冷却后进入主汽提塔顶回流罐(FA201201)进行油.水.气三相分离.主汽提塔顶气与脱丁烷塔(DA2012 ...

  •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农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全套考研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 1-1本套资料没有真题注:若考前收集到最新考研真题,我们将免费邮件发送给购买资料的考生,若考生自己购买到的话,本店以市场价格报销购买真题的费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 2-12014年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包含专业课复习计划和 ...

  • 教研教改记录.2doc
  • 教研教改记录 一.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加强教研教改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优化管理为突破口,奋力打造我校教育新形象,努力把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上新台阶. 二. 工作目标: 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学科教 ...

  •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 返回 导航 首页 分类 专题 客户端 充值 建筑 考研 小说 微案例 日报 分享 收藏 下载 1/31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上传人:lflvpeipei 2012-03-31 举报 相关文档 doc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提纲及要点)(人教版) 热度: doc高一地理 ...

  • GRE--汗水浇灌的幸福
  • GRE-汗水浇灌的幸福(转帖) 标签: GRE 高分 经验 转帖 分类: GRE准备2009-03-18 21:36 杜昶旭按:这是我的学生杨薛应我的邀请写的一篇文章,经过他的同意,我把文章转帖到这里.他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获得GRE高分的经历,我想,这也是最好的给各位"GTer&q ...

  •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1]6
  • 2011届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通过高三生物总复习,处理好教材,揭示单点知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三个层次的内涵及逻辑联系.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 ...

  • 新GRE写作复习计划
  • 智 课 网 G R E 备 考 资 料 新GRE写作复习计划 考生一直对新GRE考试感到茫然,对新GRE写作更是,那么怎样来更好的复习新GRE写作呢?下面的文章就为考生讲到了复习计划. 具体的规划: 目标1:系统地了解GRE写作的考试要求和应试技巧 时限:4周左右 1.首先,词汇是要坚持背的,红宝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