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优质的作文评点
作者:石教伟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评阅作文的角度进行阐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文章通过分析教师角色的定位、优化批语、重点进行旁批,为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作文评点 角色定位 优化
教后闲暇,常研读不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所思所想当然与其职业有关。偶有发现,记之以与同仁共勉。
我有一套由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和由李贽评点的《西游记》,课余之际常常拿来翻看,感觉这种带有评点的名著非常好,主要体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有时甚至发现自己的见解与评注不谋而合,心中不禁充满得意之情,脸上流露出得意之色,从内心深处就更加喜爱这套书了,尤其是对脂评《红楼梦》更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在这部作品中小说写得好,评语写的更绝,可谓小说与评语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双绝。
在评阅文章时,我们抱怨学生的文章 “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没有新意,难道我们的作文评点不是这样吗?以固定和僵化的模式进行文章评阅,反而要求学生的作文异彩纷呈、千姿百态,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别人去做,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要深入分析,详细批改。阅读脂评《红楼梦》带来几点启示。
1 教师的角色定位——引导者与帮助者
教师是作文批改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一味的指示或命令。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老师要指出文中错误的观点与写法,并予以改正,不能硬性要求学生的思维模式按照自己事先规定好的模式展开。
鲁迅曾说过:“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写作是一种潜能,这种潜能需要被唤醒和激发才能实现喷射。教师如果总是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学生进行评判、指责,那么写作的幼苗逃脱不了夭折的命运。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学生灌输理论,必然扼杀学生的写作灵感最终束缚学生的创作才华。
2 批语的优化——批语也要“文”
在品读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时,我认为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批语也要能“文”。例如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拢翠庵品茶,脂评评云:
刘姥姥之憨,从利。妙玉尼之怪,图名。宝玉之奇,黛玉之妖,亦自敛迹。是何等画工!——能将他人之天王,作我卫护之神祗,文技至此,可为至矣!
又如在五十五回评曰:此回接上文,恰似黄钟大吕后,转出羽调商声,别有清凉滋味。 透过批语可以领略脂评语言的形象性和深刻性,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批语不是简单的理论评判,而是流露出评者自身的独特感受,在品读脂评《红楼梦》时,犹如聆听两位大家在心灵上的对话,又好比品味一杯清茶,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真情。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时,曾自谓“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和感情被一部没有写完的书耗尽。
我们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带着一份真情去批改学生的作文。因为学生的文章是因情而发,由感而作,饱含着学生的一份真情,所以老师也要用真情去对待学生的文章。假使我们用那种程序化的、固定化的批语去应付学生的文章,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就会认为写文章不过是自己在自言自语,根本不会有人欣赏;批改学生的作文不过是老师在完成一项工作而已,与自己的真情实感毫无关系。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潜能就在这种环境下慢慢地枯萎凋零。在批改文章的过程中,虽然老师有时感觉非常疲劳,甚至有的教师戏称“搬山”或“愚公移山”,如此不断地转移位置,最后老师的头发也变白了,也感觉不到学生写作水平的进步和提高,老师们的冷淡、机械式的批评与指责最终毁掉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因此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在作文的批语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成为这种评语的欣赏者和模仿者,实现与学生心灵之间的对话,让真情在师生的心灵深处不断流淌。
作文批改试举几例仅供参考:
从血管流出的是血液,从笔尖喷涌出的是情感。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写在纸上,就是好文字。
在情感里浸泡过的生活写在纸上,岂能不动人。
联想,丰满了文章;想象,令文章神奇瑰丽。
3 重视旁批——情感交流的纽带
在作文批改时,许多语文老师比较看重对学生作文的总批,却意识不到对作文进行旁批的重要性。因为总批是一种概括性的、总揽全局式的、粗放的批改,而旁批则是一种针对细节的批改,它是一种深入、细致、具体的点评方式。在批阅文章时,老师的感情会随着文章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对学生的作文给以不同的评价,通过旁批的形式把这些评价记录在学生的文章中,这些评价都是深入的、具体的,并且通过旁批也展现了老师在阅读文章的情感历程,比
较容易产生心灵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行旁批时,特别要留心学生在文中的情感变化,是悲是喜,借助旁批老师一定要把这种感情流露出来,如果学生在文中用词不当或表达不清,教师通过旁批加以引导,同总批相比,旁批的作用更加明显有效。
参考文献:
[1]郑铁生.访王蒙谈《红楼梦》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2(01).
[2]温旭光.关于作文教学的浅层次研究[J].价值工程,2010(09).
[3]王秋月.浅谈认识提高仿写的必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7).
琢磨优质的作文评点
作者:石教伟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评阅作文的角度进行阐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文章通过分析教师角色的定位、优化批语、重点进行旁批,为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作文评点 角色定位 优化
教后闲暇,常研读不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所思所想当然与其职业有关。偶有发现,记之以与同仁共勉。
我有一套由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和由李贽评点的《西游记》,课余之际常常拿来翻看,感觉这种带有评点的名著非常好,主要体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有时甚至发现自己的见解与评注不谋而合,心中不禁充满得意之情,脸上流露出得意之色,从内心深处就更加喜爱这套书了,尤其是对脂评《红楼梦》更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在这部作品中小说写得好,评语写的更绝,可谓小说与评语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双绝。
在评阅文章时,我们抱怨学生的文章 “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没有新意,难道我们的作文评点不是这样吗?以固定和僵化的模式进行文章评阅,反而要求学生的作文异彩纷呈、千姿百态,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别人去做,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要深入分析,详细批改。阅读脂评《红楼梦》带来几点启示。
1 教师的角色定位——引导者与帮助者
教师是作文批改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一味的指示或命令。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老师要指出文中错误的观点与写法,并予以改正,不能硬性要求学生的思维模式按照自己事先规定好的模式展开。
鲁迅曾说过:“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写作是一种潜能,这种潜能需要被唤醒和激发才能实现喷射。教师如果总是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学生进行评判、指责,那么写作的幼苗逃脱不了夭折的命运。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学生灌输理论,必然扼杀学生的写作灵感最终束缚学生的创作才华。
2 批语的优化——批语也要“文”
在品读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时,我认为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批语也要能“文”。例如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拢翠庵品茶,脂评评云:
刘姥姥之憨,从利。妙玉尼之怪,图名。宝玉之奇,黛玉之妖,亦自敛迹。是何等画工!——能将他人之天王,作我卫护之神祗,文技至此,可为至矣!
又如在五十五回评曰:此回接上文,恰似黄钟大吕后,转出羽调商声,别有清凉滋味。 透过批语可以领略脂评语言的形象性和深刻性,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批语不是简单的理论评判,而是流露出评者自身的独特感受,在品读脂评《红楼梦》时,犹如聆听两位大家在心灵上的对话,又好比品味一杯清茶,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真情。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时,曾自谓“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和感情被一部没有写完的书耗尽。
我们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带着一份真情去批改学生的作文。因为学生的文章是因情而发,由感而作,饱含着学生的一份真情,所以老师也要用真情去对待学生的文章。假使我们用那种程序化的、固定化的批语去应付学生的文章,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就会认为写文章不过是自己在自言自语,根本不会有人欣赏;批改学生的作文不过是老师在完成一项工作而已,与自己的真情实感毫无关系。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潜能就在这种环境下慢慢地枯萎凋零。在批改文章的过程中,虽然老师有时感觉非常疲劳,甚至有的教师戏称“搬山”或“愚公移山”,如此不断地转移位置,最后老师的头发也变白了,也感觉不到学生写作水平的进步和提高,老师们的冷淡、机械式的批评与指责最终毁掉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因此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在作文的批语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成为这种评语的欣赏者和模仿者,实现与学生心灵之间的对话,让真情在师生的心灵深处不断流淌。
作文批改试举几例仅供参考:
从血管流出的是血液,从笔尖喷涌出的是情感。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写在纸上,就是好文字。
在情感里浸泡过的生活写在纸上,岂能不动人。
联想,丰满了文章;想象,令文章神奇瑰丽。
3 重视旁批——情感交流的纽带
在作文批改时,许多语文老师比较看重对学生作文的总批,却意识不到对作文进行旁批的重要性。因为总批是一种概括性的、总揽全局式的、粗放的批改,而旁批则是一种针对细节的批改,它是一种深入、细致、具体的点评方式。在批阅文章时,老师的感情会随着文章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对学生的作文给以不同的评价,通过旁批的形式把这些评价记录在学生的文章中,这些评价都是深入的、具体的,并且通过旁批也展现了老师在阅读文章的情感历程,比
较容易产生心灵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行旁批时,特别要留心学生在文中的情感变化,是悲是喜,借助旁批老师一定要把这种感情流露出来,如果学生在文中用词不当或表达不清,教师通过旁批加以引导,同总批相比,旁批的作用更加明显有效。
参考文献:
[1]郑铁生.访王蒙谈《红楼梦》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2(01).
[2]温旭光.关于作文教学的浅层次研究[J].价值工程,2010(09).
[3]王秋月.浅谈认识提高仿写的必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