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拿什么感动老师
用深刻的思想让阅卷老师心灵为之一震
2003年是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天津有个考生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这样写道:
“万里书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是我国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在南下伐宋之前所作的一首诗。但他的雄心壮志从来都被形容为狼子野心。如果作这首诗的是宋太祖或者唐太宗呢?也许它早成为咏叹豪迈雄心的名篇而脍炙人口了。
这真是闻所未闻的言论。读罢,又有谁不为之震撼呢?作者在结尾部分写道:
我们不妨放下长久以来的对汉民族感情上的偏向,来审视一下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会发现:突厥的冒顿比起秦皇汉武毫不逊色;金朝明主完颜亮比起唐宗宋祖有过之而无不及;辽朝的耶律斜轸的才能不逊于岳飞、于谦„„没有了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我们发现,历史上多了许多英雄豪杰。
是啊,这才是中华民族完整的历史,这才是完整的中华民族。可我们平时被感情亲疏迷住了双眼,就是想也没这么想,看也没这么看。阅卷老师看到这里,想到这里,又怎么不会为之打一高分呢?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立马吴山第一峰》。
要让我们的文章思想深刻,办法有许多,比如反弹琵琶法,纵向掘进法、侧面切入法等,都可以一用。
用浓烈的感情让阅卷老师不禁为之动容
2005年高考江苏有个考生写了一篇《不肯死去的心》,其中写到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她除了自己的女儿,谁也不认识了,包括她的老伴。这天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忙着下厨做菜,坐在宴席桌旁的外婆像小偷般一筷子一筷子往自己的口袋里夹菜,结果令客人大惊失色。当母亲上完最后一道菜,也在宴席桌旁坐下来,这时外婆抓住母亲的手来到了室外。作者写道: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的,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住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
读到这里,谁又不为之动容呢?外婆患了老年痴呆症,但在她心灵深处最重要的仍是自己的女儿!为之感动的老师给打一高分是很自然的事情。
去现实生活中寻找那些能够让人为之动容的感人故事和细节吧。生活是一座厚矿,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是不难寻到的。
用不凡的构思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2006年高考,山东是给了雷抒雁的一首诗,要求读后根据自己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有个考生写了一篇《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其结尾部分是这么写的:
你说呢?相信你收到我的信后,也会作一反思,同意我的观点。最后,送你一首小诗共勉。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的题目是《星星》,作者是我们所熟悉的写《小草在歌唱》的当代著名诗人雷抒雁。
还有这么用所给材料的!用得不动声色,用得自然,我们读到时不禁要拍案叫绝了。如果不是精于构思,又怎么会用得如此艺术?和众多同学相比,构思的水平真是高出许多。阅卷老师自然也要眼睛为之一亮了。
这是局部构思的例子。想一想,没有一个个精彩的局部,又哪里来精彩的整体?我们把标题、开头、主体、结尾一个个局部写出了神,整篇文章自然也就会出神入化了。
用精美的语言让阅卷老师不禁为之击节
语言是文章的衣裳。谁喜欢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人呢?文章也是这样。文章内容再好,也需要语言来传神地表达呢。翻阅高考优秀作文,精美的语言片段俯拾即是。我们不妨欣赏几个片段:
人生好比一片天空,而幸福就像是从天空中飘过的朵朵洁白的云彩,美丽而易逝。怀想,或许能让美丽的云彩留在天空中。(2007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怀想天空》)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羁留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2006年高考湖南优秀作文《谈意气》)
第一段运用了比喻手法,第二段运用了列举与分承,无论是列举还是分承,又都是排比。这么说来,是修辞在让语言亮丽无限!如此,我们又为什么不在遣词造句的时候注意修辞呢?
有了这四样秘密法宝,我们还愁什么呢?请在心中高声说一句:阅卷老师,我一定能够用文章感动您
高考作文拿什么感动老师
用深刻的思想让阅卷老师心灵为之一震
2003年是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天津有个考生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这样写道:
“万里书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是我国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在南下伐宋之前所作的一首诗。但他的雄心壮志从来都被形容为狼子野心。如果作这首诗的是宋太祖或者唐太宗呢?也许它早成为咏叹豪迈雄心的名篇而脍炙人口了。
这真是闻所未闻的言论。读罢,又有谁不为之震撼呢?作者在结尾部分写道:
我们不妨放下长久以来的对汉民族感情上的偏向,来审视一下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会发现:突厥的冒顿比起秦皇汉武毫不逊色;金朝明主完颜亮比起唐宗宋祖有过之而无不及;辽朝的耶律斜轸的才能不逊于岳飞、于谦„„没有了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我们发现,历史上多了许多英雄豪杰。
是啊,这才是中华民族完整的历史,这才是完整的中华民族。可我们平时被感情亲疏迷住了双眼,就是想也没这么想,看也没这么看。阅卷老师看到这里,想到这里,又怎么不会为之打一高分呢?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立马吴山第一峰》。
要让我们的文章思想深刻,办法有许多,比如反弹琵琶法,纵向掘进法、侧面切入法等,都可以一用。
用浓烈的感情让阅卷老师不禁为之动容
2005年高考江苏有个考生写了一篇《不肯死去的心》,其中写到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她除了自己的女儿,谁也不认识了,包括她的老伴。这天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忙着下厨做菜,坐在宴席桌旁的外婆像小偷般一筷子一筷子往自己的口袋里夹菜,结果令客人大惊失色。当母亲上完最后一道菜,也在宴席桌旁坐下来,这时外婆抓住母亲的手来到了室外。作者写道: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的,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住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
读到这里,谁又不为之动容呢?外婆患了老年痴呆症,但在她心灵深处最重要的仍是自己的女儿!为之感动的老师给打一高分是很自然的事情。
去现实生活中寻找那些能够让人为之动容的感人故事和细节吧。生活是一座厚矿,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是不难寻到的。
用不凡的构思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2006年高考,山东是给了雷抒雁的一首诗,要求读后根据自己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有个考生写了一篇《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其结尾部分是这么写的:
你说呢?相信你收到我的信后,也会作一反思,同意我的观点。最后,送你一首小诗共勉。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的题目是《星星》,作者是我们所熟悉的写《小草在歌唱》的当代著名诗人雷抒雁。
还有这么用所给材料的!用得不动声色,用得自然,我们读到时不禁要拍案叫绝了。如果不是精于构思,又怎么会用得如此艺术?和众多同学相比,构思的水平真是高出许多。阅卷老师自然也要眼睛为之一亮了。
这是局部构思的例子。想一想,没有一个个精彩的局部,又哪里来精彩的整体?我们把标题、开头、主体、结尾一个个局部写出了神,整篇文章自然也就会出神入化了。
用精美的语言让阅卷老师不禁为之击节
语言是文章的衣裳。谁喜欢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人呢?文章也是这样。文章内容再好,也需要语言来传神地表达呢。翻阅高考优秀作文,精美的语言片段俯拾即是。我们不妨欣赏几个片段:
人生好比一片天空,而幸福就像是从天空中飘过的朵朵洁白的云彩,美丽而易逝。怀想,或许能让美丽的云彩留在天空中。(2007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怀想天空》)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羁留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2006年高考湖南优秀作文《谈意气》)
第一段运用了比喻手法,第二段运用了列举与分承,无论是列举还是分承,又都是排比。这么说来,是修辞在让语言亮丽无限!如此,我们又为什么不在遣词造句的时候注意修辞呢?
有了这四样秘密法宝,我们还愁什么呢?请在心中高声说一句:阅卷老师,我一定能够用文章感动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