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赏析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掌握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及答题模式,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说明文语言考点,导入

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能力层级:理解、运用)

如果把说明文阅读看作辽阔的海洋,那么说明文的语言专项训练便是一艘轮

船,相信你一定是勇敢的水手,让我们一起搏风击浪,留给你的会是阅读的充实

与快乐!

二、研讨与练习

(一)、经典回顾

1、“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

明确:(1)“主要”一词准确地说明了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

2、“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

多种。”试从文段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其

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

明确:“大多数”“目前”。“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

时间上限制,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

3、“赵州桥的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中

国石拱桥》

答: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是指赵州桥的桥面只是差不多与河面平行,

并不完全平行。如果删去“几乎”,则指桥面与河面平行,不符合实际,影响说

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4、“在扑面而来的狂风之中,你们是如何尖利地呼号着,用小小的翅膀,搏击强

大的风魔„„”句中的“呼号”能否改成“呼叫”?“搏击”能否改为“战胜”?

——《致大雁》

明确:不可以。“呼号”有“悲惨”的意思,“呼叫”没有此意。“搏击”指搏斗

抗击,能突出大雁的顽强抗争精神,“战胜”是“搏击”的结果,不能突出大雁

的顽强抗争精神。

5、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

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文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苏州园林》

明确: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6、“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这句话有何表达作用? ——《中国石拱桥》

答: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二)、授之于渔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类型一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B、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答:(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等)的句子。(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类型二A、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

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三: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

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

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三)、临渊垂钓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2011年广东中考卷)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

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11.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

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

并非全部。 (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非凡的蜻蜓》——(2011·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卷)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2分)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19. “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

其他昆虫。(2分。结合语境紧扣“准确”阐释即可。)

三、课堂小结

回顾题型及对策。学生谈收获。

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类型一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B、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答:(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等)的句子。(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类型二A、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

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三: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主要采分点:

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既要了解某个词语限制角度,还要体会它在句中具体语境中的特殊作用,这样才能理解语言准确对突出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一)、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1、“至少有三千摄氏度”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除,“至少”在这里说明最低是3000℃,还可能远远超过3000℃,去掉后就表示仅有3000℃,显得过于绝对,所以不能删,“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句中的“绝大多数”能否换成“都”,为什么?

“绝大多数”表示占大部分,但不是全部,,若换成“都”,则成了看得见的策略:1、不能+本意、文意+如去掉„„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周密科学性

2、不能+本意、文意+换用词的意思+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不能换用

二)完成中考新动向中的有关说明文语言的题目。

星星都是恒星,这与实际不符合。

说明文语言赏析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掌握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及答题模式,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说明文语言考点,导入

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能力层级:理解、运用)

如果把说明文阅读看作辽阔的海洋,那么说明文的语言专项训练便是一艘轮

船,相信你一定是勇敢的水手,让我们一起搏风击浪,留给你的会是阅读的充实

与快乐!

二、研讨与练习

(一)、经典回顾

1、“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

明确:(1)“主要”一词准确地说明了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

2、“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

多种。”试从文段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其

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

明确:“大多数”“目前”。“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

时间上限制,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

3、“赵州桥的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中

国石拱桥》

答: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是指赵州桥的桥面只是差不多与河面平行,

并不完全平行。如果删去“几乎”,则指桥面与河面平行,不符合实际,影响说

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4、“在扑面而来的狂风之中,你们是如何尖利地呼号着,用小小的翅膀,搏击强

大的风魔„„”句中的“呼号”能否改成“呼叫”?“搏击”能否改为“战胜”?

——《致大雁》

明确:不可以。“呼号”有“悲惨”的意思,“呼叫”没有此意。“搏击”指搏斗

抗击,能突出大雁的顽强抗争精神,“战胜”是“搏击”的结果,不能突出大雁

的顽强抗争精神。

5、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

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文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苏州园林》

明确: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6、“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这句话有何表达作用? ——《中国石拱桥》

答: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二)、授之于渔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类型一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B、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答:(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等)的句子。(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类型二A、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

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三: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

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

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三)、临渊垂钓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2011年广东中考卷)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

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11.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

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

并非全部。 (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非凡的蜻蜓》——(2011·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卷)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2分)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19. “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

其他昆虫。(2分。结合语境紧扣“准确”阐释即可。)

三、课堂小结

回顾题型及对策。学生谈收获。

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类型一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B、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答:(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等)的句子。(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类型二A、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

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三: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主要采分点:

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既要了解某个词语限制角度,还要体会它在句中具体语境中的特殊作用,这样才能理解语言准确对突出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一)、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1、“至少有三千摄氏度”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除,“至少”在这里说明最低是3000℃,还可能远远超过3000℃,去掉后就表示仅有3000℃,显得过于绝对,所以不能删,“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句中的“绝大多数”能否换成“都”,为什么?

“绝大多数”表示占大部分,但不是全部,,若换成“都”,则成了看得见的策略:1、不能+本意、文意+如去掉„„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周密科学性

2、不能+本意、文意+换用词的意思+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不能换用

二)完成中考新动向中的有关说明文语言的题目。

星星都是恒星,这与实际不符合。


相关内容

  •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 ...

  • 产品的说明性语言
  • 32设计艺术研究 DESIGN RESEARCH Vol.2 No.4 2012 07 产品的说明性语言及其组织方法 Declarative Language of Product and its Organization Methods 付永民 FU Yongmin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 ...

  •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教师用
  •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一) 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1. 答题模式:①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 ...

  • 说明性讲述活动与幼儿的学业语言发展
  • 说明性讲述活动与幼儿的学业语言发展 作者:张文洁 钮艺琳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C. E. Snow于2010年提出了"学业语言(Academic Language)"这一概念,并指出学业语言与儿童未来的发展成就 ...

  • 说明文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三. 1. ...

  • 阅读应考指南
  • 说明文阅读 一.考查内容 1.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说明内容 2.说明的方法及表达作用 3.说明语言的特点(平实准确或生动) 4.说明顺序及写作思路 5.拓展感悟,建议启示等 二.考察方式: 1.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说明内容的考察形式 ⑪问:文章围绕××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文章的 ...

  • 说明文有效教学设计浅说
  • 有效设计是说明文有效教学的前提.其有效性体现在发展学生说明文阅读素养的提高上,即学生在获得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同步发展.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谈谈如何实现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 科学认识:说明文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 不少老师认为,说明文主要介 ...

  • 曾老师原创:说明文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 这道题是从某个词的角度入手,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道命题.从表面上看,是探究某个词语在说明过程中的表达作用,实际是研究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特点的. 不同说明文,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就像不同的老师讲解同一个内容一样,有的老师讲得生动形象:有的老师讲得平实易懂:因此说明文就其语言特点来说,有两种类型:(1)语 ...

  • 初中教材重难点梳理.
  • 初中教材重难点梳理 七年级上(书本后有常错字表及常用词语表) 第一单元 <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四首><安恩和奶牛><古代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亲近文学 重点:理解标题含义,能体会文章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的的情感.领会现代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