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重点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

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内容:1.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又叫正式课程2.隐性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内容

论和方法体系

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学生中心) 3社会再造课程论(社会中心)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凯洛夫《教育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1 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 2

激发动机,课堂管理等辅助方式

(二)教学论

1 世界上最早的叫教学论专著:《利记。学记》

2 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拉特克(德)和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比较系统 3 教学论流派: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基础课论学科,应用实践学科

①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 ③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④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

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

1

蒙学教材:“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2 经学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 《古文观止》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 等教学方法 。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①推动了教学法改革 ②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也产生了倾向性错误①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比较适宜,但对其他作品的教学不一定适合 ②产生了形式主义倾向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2语言文学 3语言文章 4语言文化 5口头语和书面语 6言语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语言是思维、传递文化、学习和交际的基础工具

人文性:①汉字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民族感情②汉字的人文价值③尊重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人格)其他性质:实践性、综合性、文学性、社会性、基础性

①三个维度:(纵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②五个领域:(横向)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③四段:第一学段1—2年级,34,56,79

语文课程目标特点:①明确性和模糊性②连续性和阶段性

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 推进 控制 评价 管理)

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的规定和要求,对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抽象性,概括性,因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学校根据教育目的指定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具体要求,是具体化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之间是具体

与抽象的关系

依据国家和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

语文课程阶段目标:1识字与写字 2阅读 3写作 4口语交际 5综合性学习(乐于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1、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2、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3、基本共性原则(○

4、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2.个性原则(○1、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

素养与情感态度相结合的原则 ○

2、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一的原则 ○

第四章 语文课程设计

,是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规范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指导性文件。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内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教材编写

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教材;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课本。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知识扩展。 语文教科系统: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高中新教材的特点:①守正出新 ②选文经典③构建立体系统,体现内容的综合性和体例的模块化④按照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设计教科书结构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

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③听说读写互相促进原则④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⑤课内课外语文学习相配合的原则。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特点:科学化、艺术化、信息化、

第七章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基础阅读能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阅读教法:评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导读法 练习法 读议讲练法 情景教学法

优势:1,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传递大量信息并传递知识系统性和深刻性2,便于教师控制教学速度,进度和难易程度,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不足:1,只从教师方面输出信息,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度3,学生不易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场合:1,在讲解某些重难点时 2,在补充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和知识时3,当讲述包含浓厚情感内容不易中断时

要求:1,讲授要有启发性2,内容要集中,重点要突出3,教师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4,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优势:1,引起注意,活跃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好习惯2,有利于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3,有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调整教学

不足1,不利于传授系统知识,可能形成多数学生积极,少数学生消极2,不利于解决难度大的问题3不利于培养读写能力

运用要求:1讲究提问的艺术,设计问题应新颖

2提出的问题应有意义和价值3,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4 使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5多鼓励学生发言

优势:1容易拓展知识,加深学生理解,培养积极思考,敢于争辩的好习惯2能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风气,培养民主、平等的态度3有利于培养听说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足:1教师不容易控制讨论的内容进度和难易程度2不利于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3所需的时间较多,影响其他内容的学习

运用要求1讨论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2充分做好预习和准备 并提供不要的材料3启发诱导,正确把握讨论的方向4教师要求发扬教学民主5做好总结归纳

以《师说》为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点:分析字词。评:内容理解

技巧

优点:有利于知识转化的能力,获得能说读写能力和方法,培养自习自学习惯

不足:1 不能传授系统性知识2 联系过多,影响思考

第八章 写作教学

育人训练 积累训练 思维训练(善于想象与联想、深入地思考生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语言训练(准确生动,简明得体)技能训练(审题能力的训练“准确理解文题含义,弄清写作要求”立意能力的训练“正确,深刻,新颖”选材能力的训练“真实,典型,新颖”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运用表达方式能力的训练,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文体训练(记叙文写作训练要点“写清楚,写具体,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写作训练要点“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写作训练要点“知道学生立意,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写作训练要点“强化格式训练,应用文语言简明得体规范”)写作速度训练(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参与。交流评讲,互相沟通

批:属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写作态度等问题,以批为主。改: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问题,以改为主2.作文批改的要求: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多批少改;内容兼顾形式3.写好作文批语: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表扬,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批评,选择恰当的句式写评语4.作文批改方式: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师生共同批改

第三节单项作文训练、命题作文训练、供材料作文训练{拟题训练:观点式,话题式,对照式,借用式,比喻式,疑问式}、想象作文训练{关联式想象作文,拓展式想象作文,延伸式想象作文,假想式想象作文,寓意式想象作文,科幻式想象作文}、话题作文训练{发挥写作特长,增强“发展”意识,学会拟题}、研究性作文训练、自主作文训练{形式:自由拟题作文,课外自由写作,网络写作}

第九章 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1 口语交际的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 自信负责地表达,2 语音辨识力3 话语记忆力4 话语理解力5 话语评判力6 口语表达能力:内部祖码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定向发码能力,口语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法: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讲述故事和见闻、专题演讲、即席发言、讨论与辩论、创设生活场景

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内容和方法:质感、敏感、痛感、幽默感、美感

先进的教育观念:1、崇高的职业的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业务上精益求精}2、语文教师形象的审美自塑{道德美、学识美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 道德欣赏、哲理欣赏和仪表欣赏}3、语文教师的教态类型{亲切型,严肃型,活泼型,拘谨型,随意型,冲动型}

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1、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教学语言的功能

:①引导功能②讲授知识的功能③抒发感情的功能④答疑解难的功能。教学语言的特点:①规范性②科学性③艺术性④和谐性⑤交流性)2、教学应变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4、语文教学设计能力5、语文教学实施能力6、语文教学评价能力7、语文教学研究能力8、班级和团队组织能力

基本方法:①比较观察法 分类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 移动观察法

联想观察法②培养注意力:明确目的,精心设导语,内容充实,方法多变③记忆力:明确目标,理解记忆,及时复习,形象记忆,多器官参与,尝试回忆④想象:捕捉意境,描述表演法,图画图表法⑤思维:设问,比较,求异,形象,逻辑

特点:①整体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②自主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指导教师,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③开放性(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课程范围具有开放性;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实施方式:①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②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③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教学资源④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⑤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别差异

①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段教程: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②我国传统教学过程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教师中心,学生主体地位

③上海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该方法是阅读评点、谈话、讨论、讲解指导、组织练习等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一般程序为: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精讲;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④钱梦龙“三步四式”:自读、教读、作业、复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⑤黎世法的教程:“六课程单元教学法”自学、答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⑥魏书生的教程:“异步教学法”单元教学: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读

⑦顾阳代娜的教程:预习、答疑、颠簸、答疑、课后综合练习

⑧洪振涛的教程: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位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⑨程翔的教程:起领、教读、自读、总结

:记叙文(真实性、六要素、叙述以描写为主)说明文(运用说明方式表达内容、知识的科学性合理性、语言的明晰性简洁确切)议论文(写作意图上具有针对性和普遍的指导性、社会作用看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斗争性、思想内容看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地理论性、篇章结构看完整的三段论和严密的逻辑性)②文学作品教学:诗歌(多吟咏、加强语言教学、创造情景、学习诗歌表现力、分析艺术手法和深刻理解)散文(抒情讲读法、品位诵读法、赏析法、讲析法)

文言文(认字、读者、实词活用、复音词、正确评价古代作品、体会体裁特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②全面:面向全体,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每个方面)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②很强的实践性③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④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具有重要影响)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自主学习: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能动性,积极参与;有效性,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习效率;相对独立性。②合作学习:学习者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特点是:异质分组、积极互赖、个人责任、合作交流、团体反思。③探究、研究性学习(接受学习)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资助发展的学习方式。特点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①语文学科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②增强课程资源意识③要有现代意识、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④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1 读议讲练法:运用阅读评点、谈话、讨论、讲解指导、组织联系等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一般程序为: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精讲,口头或书面练习。

2 目标教学法

3 单元教学法:叶圣陶

特点:着眼于一组文章,目标进行归类、强调,做到触类旁通的特点

以知识为纲,以课文为例,以单元训练为重 举一反三

程翔:四步骤,多课型单元教学

黎世法:六课型教学法:自学,答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4 导读法(教读法自读法)

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位主线。四式: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练习式

概念: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②做法:教师提一定的要求,学生自己感知,自己分析,自己综合,互相质疑解难,共同切磋琢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指定的作业等,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随时指点。

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 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

5 情境教学法(李吉林):根据教材所创设的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氛围,来激发吸引学生学习,追求最佳的学习效果

1联系生活,展现情景 2运用实物 演示情景 3借助图画 再现情景 4播放音乐,渲染情景

5 扮演角色 体会情景 6使用语言 描绘情景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

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内容:1.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又叫正式课程2.隐性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内容

论和方法体系

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学生中心) 3社会再造课程论(社会中心)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凯洛夫《教育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1 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 2

激发动机,课堂管理等辅助方式

(二)教学论

1 世界上最早的叫教学论专著:《利记。学记》

2 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拉特克(德)和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比较系统 3 教学论流派: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基础课论学科,应用实践学科

①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 ③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④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

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

1

蒙学教材:“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2 经学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 《古文观止》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 等教学方法 。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①推动了教学法改革 ②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也产生了倾向性错误①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比较适宜,但对其他作品的教学不一定适合 ②产生了形式主义倾向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2语言文学 3语言文章 4语言文化 5口头语和书面语 6言语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语言是思维、传递文化、学习和交际的基础工具

人文性:①汉字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民族感情②汉字的人文价值③尊重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人格)其他性质:实践性、综合性、文学性、社会性、基础性

①三个维度:(纵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②五个领域:(横向)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③四段:第一学段1—2年级,34,56,79

语文课程目标特点:①明确性和模糊性②连续性和阶段性

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 推进 控制 评价 管理)

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的规定和要求,对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抽象性,概括性,因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学校根据教育目的指定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具体要求,是具体化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之间是具体

与抽象的关系

依据国家和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

语文课程阶段目标:1识字与写字 2阅读 3写作 4口语交际 5综合性学习(乐于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1、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2、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3、基本共性原则(○

4、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2.个性原则(○1、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

素养与情感态度相结合的原则 ○

2、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一的原则 ○

第四章 语文课程设计

,是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规范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指导性文件。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内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教材编写

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教材;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课本。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知识扩展。 语文教科系统: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高中新教材的特点:①守正出新 ②选文经典③构建立体系统,体现内容的综合性和体例的模块化④按照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设计教科书结构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

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③听说读写互相促进原则④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⑤课内课外语文学习相配合的原则。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特点:科学化、艺术化、信息化、

第七章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基础阅读能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阅读教法:评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导读法 练习法 读议讲练法 情景教学法

优势:1,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传递大量信息并传递知识系统性和深刻性2,便于教师控制教学速度,进度和难易程度,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不足:1,只从教师方面输出信息,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度3,学生不易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场合:1,在讲解某些重难点时 2,在补充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和知识时3,当讲述包含浓厚情感内容不易中断时

要求:1,讲授要有启发性2,内容要集中,重点要突出3,教师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4,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优势:1,引起注意,活跃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好习惯2,有利于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3,有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调整教学

不足1,不利于传授系统知识,可能形成多数学生积极,少数学生消极2,不利于解决难度大的问题3不利于培养读写能力

运用要求:1讲究提问的艺术,设计问题应新颖

2提出的问题应有意义和价值3,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4 使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5多鼓励学生发言

优势:1容易拓展知识,加深学生理解,培养积极思考,敢于争辩的好习惯2能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风气,培养民主、平等的态度3有利于培养听说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足:1教师不容易控制讨论的内容进度和难易程度2不利于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3所需的时间较多,影响其他内容的学习

运用要求1讨论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2充分做好预习和准备 并提供不要的材料3启发诱导,正确把握讨论的方向4教师要求发扬教学民主5做好总结归纳

以《师说》为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点:分析字词。评:内容理解

技巧

优点:有利于知识转化的能力,获得能说读写能力和方法,培养自习自学习惯

不足:1 不能传授系统性知识2 联系过多,影响思考

第八章 写作教学

育人训练 积累训练 思维训练(善于想象与联想、深入地思考生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语言训练(准确生动,简明得体)技能训练(审题能力的训练“准确理解文题含义,弄清写作要求”立意能力的训练“正确,深刻,新颖”选材能力的训练“真实,典型,新颖”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运用表达方式能力的训练,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文体训练(记叙文写作训练要点“写清楚,写具体,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写作训练要点“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写作训练要点“知道学生立意,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写作训练要点“强化格式训练,应用文语言简明得体规范”)写作速度训练(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参与。交流评讲,互相沟通

批:属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写作态度等问题,以批为主。改: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问题,以改为主2.作文批改的要求: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多批少改;内容兼顾形式3.写好作文批语: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表扬,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批评,选择恰当的句式写评语4.作文批改方式: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师生共同批改

第三节单项作文训练、命题作文训练、供材料作文训练{拟题训练:观点式,话题式,对照式,借用式,比喻式,疑问式}、想象作文训练{关联式想象作文,拓展式想象作文,延伸式想象作文,假想式想象作文,寓意式想象作文,科幻式想象作文}、话题作文训练{发挥写作特长,增强“发展”意识,学会拟题}、研究性作文训练、自主作文训练{形式:自由拟题作文,课外自由写作,网络写作}

第九章 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1 口语交际的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 自信负责地表达,2 语音辨识力3 话语记忆力4 话语理解力5 话语评判力6 口语表达能力:内部祖码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定向发码能力,口语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法: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讲述故事和见闻、专题演讲、即席发言、讨论与辩论、创设生活场景

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内容和方法:质感、敏感、痛感、幽默感、美感

先进的教育观念:1、崇高的职业的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业务上精益求精}2、语文教师形象的审美自塑{道德美、学识美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 道德欣赏、哲理欣赏和仪表欣赏}3、语文教师的教态类型{亲切型,严肃型,活泼型,拘谨型,随意型,冲动型}

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1、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教学语言的功能

:①引导功能②讲授知识的功能③抒发感情的功能④答疑解难的功能。教学语言的特点:①规范性②科学性③艺术性④和谐性⑤交流性)2、教学应变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4、语文教学设计能力5、语文教学实施能力6、语文教学评价能力7、语文教学研究能力8、班级和团队组织能力

基本方法:①比较观察法 分类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 移动观察法

联想观察法②培养注意力:明确目的,精心设导语,内容充实,方法多变③记忆力:明确目标,理解记忆,及时复习,形象记忆,多器官参与,尝试回忆④想象:捕捉意境,描述表演法,图画图表法⑤思维:设问,比较,求异,形象,逻辑

特点:①整体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②自主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指导教师,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③开放性(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课程范围具有开放性;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实施方式:①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②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③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教学资源④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⑤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别差异

①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段教程: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②我国传统教学过程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教师中心,学生主体地位

③上海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该方法是阅读评点、谈话、讨论、讲解指导、组织练习等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一般程序为: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精讲;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④钱梦龙“三步四式”:自读、教读、作业、复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⑤黎世法的教程:“六课程单元教学法”自学、答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⑥魏书生的教程:“异步教学法”单元教学: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读

⑦顾阳代娜的教程:预习、答疑、颠簸、答疑、课后综合练习

⑧洪振涛的教程: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位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⑨程翔的教程:起领、教读、自读、总结

:记叙文(真实性、六要素、叙述以描写为主)说明文(运用说明方式表达内容、知识的科学性合理性、语言的明晰性简洁确切)议论文(写作意图上具有针对性和普遍的指导性、社会作用看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斗争性、思想内容看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地理论性、篇章结构看完整的三段论和严密的逻辑性)②文学作品教学:诗歌(多吟咏、加强语言教学、创造情景、学习诗歌表现力、分析艺术手法和深刻理解)散文(抒情讲读法、品位诵读法、赏析法、讲析法)

文言文(认字、读者、实词活用、复音词、正确评价古代作品、体会体裁特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②全面:面向全体,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每个方面)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②很强的实践性③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④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具有重要影响)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自主学习: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能动性,积极参与;有效性,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习效率;相对独立性。②合作学习:学习者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特点是:异质分组、积极互赖、个人责任、合作交流、团体反思。③探究、研究性学习(接受学习)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资助发展的学习方式。特点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①语文学科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②增强课程资源意识③要有现代意识、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④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1 读议讲练法:运用阅读评点、谈话、讨论、讲解指导、组织联系等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一般程序为: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精讲,口头或书面练习。

2 目标教学法

3 单元教学法:叶圣陶

特点:着眼于一组文章,目标进行归类、强调,做到触类旁通的特点

以知识为纲,以课文为例,以单元训练为重 举一反三

程翔:四步骤,多课型单元教学

黎世法:六课型教学法:自学,答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4 导读法(教读法自读法)

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位主线。四式: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练习式

概念: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②做法:教师提一定的要求,学生自己感知,自己分析,自己综合,互相质疑解难,共同切磋琢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指定的作业等,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随时指点。

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 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

5 情境教学法(李吉林):根据教材所创设的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氛围,来激发吸引学生学习,追求最佳的学习效果

1联系生活,展现情景 2运用实物 演示情景 3借助图画 再现情景 4播放音乐,渲染情景

5 扮演角色 体会情景 6使用语言 描绘情景


相关内容

  • 新全语文写作:一所小学的校本课程发展历程
  • 梁振威 李子建 引言 香港的写作教学一向十分保守,缺乏新思维,也未能以"学生为本".传统的写作教学是"美容教学法",只着重把学生的写作问题遮盖,使学生的文章表面看来好像没有问题,其实内里却存在着极大的隐忧:学生既非写出自己真正的思想和感情,也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 ...

  • 2012-2013年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教师观念,促教学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针对学校实际,抓好工作重点,秉承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县领先。 ...

  •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综合性学习教学要则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如下特性: 1. 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不是各学科的均衡的组合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 ...

  • 2013年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 曹斌锋 一年来,语文教研组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语文教师密切配合下,以新<课程标准>和学校总体工作为指导,认真总结.反思,深入探索课堂学习的有效途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 ...

  • 2014教师读书计划
  • 2014教师读书计划 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为了增强个人的读书意识,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根据学校读书工作安排和个人实际,我制定自身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活动目标: 1.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学 ...

  • 语文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   本学期,我校语文科组在学校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 ...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一、年段学情分析 我所担任的六年级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从总体上看,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 ...

  •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   本学期,我校语文科组在学校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 ...

  • 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档
  • 2009--2010学年德政镇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标准的推崇,要求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做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做好提质工做.在求真务实求发展.和谐创新图生存的社会大环境下,我校初中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