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水计算分析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表3.1.2灌溉设计保证率

表3.3.3灌排建筑物、灌溉渠道设计防洪标准

3.3.3灌区内必须修建的排洪沟(撇洪沟),其防洪标准可根据排洪流量的大小,按5~10a确定。

附录C 排涝模数计算

C.0.1经验公式法。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 Q=KRm A n (C.0.1)

式中:q ——设计排涝模数(m 3/s·km 2) 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

K——综合系数(反应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 m——峰量指数(反应洪峰与洪量关系) N——递减指数(反应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

K 、m 、n 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实地测验确定。(规范条文说明中有参考取值范围) C.0.2平均排除法

1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q d =

R

(C . 0. 2-1) 86. 4T

式中 qd ——旱地设计排涝模数(m 3/s·km 2) 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 T ——排涝历时(d )。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大于50km 2。

参考湖北取值,K=0.017,m=1,n=-0.238,d=3

2. 平原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q w =

P -h 1-ET ' -F

(C . 0. 2-2)

86. 4T

式中q w ——水田设计排涝模数(m 3/s·km 2)

P ——历时为T 的设计暴雨量(mm ) h 1——水田滞蓄水深(mm )

ET`——历时为T 的水田蒸发量(mm ),一般可取3~5mm/d。 F ——历时为T 的水田渗漏量(mm ),一般可取2~8mm/d。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小于10km 2。

h 1=hm -h 0计算。h m 、h 0分别表示水稻耐淹水深和适宜水深。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培训教材

第四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第二节:(五)渠道设计流量简化算法

1. 续灌渠道流量推算 (1)水稻区可按下式计算

Q =

0. 667αAe

3600t η

式中:α——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占控制灌溉面积的比例)。

A ——该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

e ——典型年主要作物用水高峰期的日耗水量(mm ),根据调查确定,一般粘壤土地区水稻最大日耗水量8~11mm,最大13mm 。

t ——每天灌水时间(小说),一般自流灌区24小时,提水灌区20~22小时。

η——渠系水利用系数。

(2)旱作区可按下式计算

Q =

αmA

3600Tt η

式中:m ——作物需水量紧张时期的灌水定额,m 3/亩。 T ——该次灌水延续时间,天。 第四节:(二)排水流量

(1)、(2)前面两种计算公式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3)丘陵山区: a .10km 2

式中:q m ——设计排水模数(m 3/s·km 2); Ka ——流量参数,可按表4.4-8选取。

Ps ——设计暴雨强度,mm/h;F ——汇水面积,km 2。 b .F ≤10 km2 q m =Kb F n-1

式中:K b ——径流模数,各地不同设计暴雨频率的径流模数可按表4.4-9选用; n ——汇水面积指数,按表表4.4-9选用,当F ≤1km 2,取n=1。

表4.4-8流量系数K a 值

表4.4-9山丘区的K b 和n 值

1

3

第五节:防洪工程——设计洪水(P170) 2. 暴雨洪水的汇流计算

Q m =0. 278

h

τ

F 或τ=0. 278

L

1/4

mJ 1/3Q m

式中:Q m ——洪峰流量,m 3/s。

h ——在全面汇流时代表相应于τ时段的最大净雨,在部分汇流时代表单一洪峰的净雨,mm 。

F ——流域面积,km 2。 τ——流域汇流历时,h 。 m ——汇流参数,见下表4.5-4;

L ——沿主河从出口断面至分水岭的最长距离,km 。 J ——沿流程的平均比降。

表4.5-4小流域下垫面条件分类表

2. 坡面汇流计算(P174)

山丘区洪峰流量计算:Q m =0.278(SP -1)F

式中:Q m ——相应于某一频率的洪峰流量,m 3/s; S P ——设计雨强,即1h 的雨量,mm/h; F——坡面面积,km 2。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贵州省水利厅编,1983)

第五节雨洪基本计算式综合推导及其选定

径流系数C 法模式(适用汇水范围:10km 2

0.922

·f 0.125·J 0.082·F 0.834·[CKp H 24]1.23 (3-5-2)

300km 2

0.922

·f 0.125·J 0.082·F 0.723·[CKp H 24]1.23 (3-5-3)

式中:Q p ——设计频率为P 的洪峰流量,m 3/s。

f ——流域形状系数,f=F/L2。

γ——地区汇流参数的非几何特征系数,查表(3-4-1)P21 F ——流域面积,km 2。

L ——自分水岭起算的主河长度,km 。 J ——主河道比降。

K p H 24=H24P ——设计频率P 的流域中心24小时点雨量(mm )。

C ——相应于τ时间内,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洪峰径流系数,查附表(九)P78 应用计算步骤:

① 先用简化式算出Q pn , 再计算汇流时间τ。

F 0. 321τ≈0. 278∙∙(3-7-4) 0. 25

γ∙J 0. 09∙f 0. 13Q pn

②由汇流时间τ是在, 1

(二) 小汇水面积外延方面

Q p =ψ`p ·F 0.863 (3-6-1)(贵州省洪水调查资料经验公式) ψ`p ——频率P 的洪峰模系数,其值如下表

采用雨洪法简化的小面积洪水计算式: Q p =ψp ·F 0.937 其ψp 值如下:

另一种形势的雨洪法简化的小面积洪水计算式: Q p =(ψp )·F 2/3 其ψp 值如(表3-7-2)所示。P34 表(3-7-2) (ψp )统计表

三、标准计算式的简化 雨洪计算基本公式简化式(一) 25km 2

0.922

·F 0.834·[CKp H 24]1.23 (简化式一)

300km 2

0.922

·F 0.723·[CKp H 24]1.23

小流域汇水简化式(二)、(三)

Qpn =0.011[H24p -32]1.23·F 0.94 (简化式二) Q pn =ψp ·F 0.94 (简化式三)

ψp ——频率P 的洪峰模系数,其值如下式计算:ψp =0.011[H24p -32]1.23

C ——相应于τ时间内,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洪峰径流系数,查附表(九)P78 汇流时间τ计算:

F 0. 321τ≈(3-7-5) 0. 25

2γQ pn

简化式应用计算步骤:

F 0. 321

(3-7-5) ② 先用简化式算出Q pn , 再计算汇流时间τ。τ≈0. 25

2γQ pn

②由汇流时间τ是在, 1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小汇水流域部分

(贵州省水文总站——王继辉)

2. 小汇水面积雨洪基本计算公式修订公式: (1)当25km 2

1

0.922

·f 0.360·J 0.240·F 0.716·[CKp H 24]1.23 (修订1式)

式中:Q p ——设计频率为P 的洪峰流量,m 3/s。

f ——流域形状系数,f=F/L2。

γ1——地区汇流参数的非几何特征系数,查表(1-2) F ——流域面积,km 2。

L ——自分水岭起算的主河长度,km 。 J ——主河道比降。

K p H 24=H24P ——设计频率P 的流域中心24小时点雨量(mm )。 C ——洪峰径流系数,查表(3)

θ——流域几何特征值,θ=L/(J1/3·F 1/4) (2)当10km 2

1

0.922

·f 0.360·J 0.240·F 0.819·[CKp H 24]1.23 (修订2式)

(3)当F

1

0.571

·f 0.223·J 0.149·F 0.890·[C`SP`]1.143 (修订3式)

C`——洪峰径流系数表,查表4.

S P`——设计暴雨雨力,即最大1小时设计雨量,而不用最大24小时设计雨量换算。 3. 雨洪基本计算修订公式的简化:

(1)当25km 2

1

0.922

·F 0.716·[CKp H 24]1.23 (修订1A 式)

(2)当10km 2

1

0.922

·F 0.819·[CKp H 24]1.23 (修订2A 式)

(3)当F

1

0.571

·F 0.890·[C`SP`]1.143 (修订3A 式)

根据产流、汇流条件再次简化: ①当10km 2

Q p =0.031·[H24p -32]1.23 ·F 0.819 (简化2B 式) 或Q p =ψ`p ·F 0.819 (简化2C 式)

ψ`p ——频率P 的洪峰模系数,其值如下式计算:ψ`p =0.031·[H24p -32]1.23 ②当F

Q p =0.131·[C`SP`]1.143 ·F 0.890 (简化3B 式) 或Q p =ψ``p ·F 0.819 (简化3C 式) ψ``p =0.131·[C`SP`]1.143

Sp ——即为最大1小时设计雨量H 60P =KP H 60均值

《贵州暴雨洪水计算综述》发表于2000年3月《贵州水力发电》

(1) 当300km 2

1

0.922

·f 0.125·J 0.082·A 0.723·[C3K p H 24]1.23 (18)

(2)当25km 230时, Q p =0.375γ

1

0.922

·f 0.125·J 0.082·A 0.834·[C3K p H 24]1.23 (19)

(3)当25km 2

1

0.922

·f 0.360·J 0.240·A 0.716·[C3K p H 24]1.23 (20)

集水面积A

1

0.848

·f 0.331·J 0.221·A 0.834·[C3K p H 24]1.212 (21)

(5)当1km 2

1

0.571

·f 0.223·J 0.149·A 0.890·[C`SP ]1.143 (23)

备注:流域汇流时间τ,可参照《贵州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和相关文献介绍的

方法推求。若要求精度不很高,对于流域面积较小的,也可参照下列范围选用:

当A ≤5~8 km2时,τ可近似选用小于等于1h 左右。 当A ≤50km 2时,τ可近似在6h 范围内选用。

狭长形流域(f 值较小的),流域内山坡较平缓及河道坡降较小的河流,τ值应偏大选用;宽短形流域(f 值较大的),流域内山坡较陡的及河道坡降较大的河流,τ值应偏小选用;此外流域内的地质(岩溶)、植被等对流域汇流时间τ也有影响。

对流域面积很小的特小流域,按《贵州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的方法计算τ值,有时候偏大较大。可用下式估算τ值。

τ=τ式中:ττ

+L/3.6v均 (25)

+为水流过山坡的坡流时间。一般采用0.3~0.5h 。;

=为水流流过河槽的汇(槽)流时间,以h 计;

v 均——为平均汇流速度,m/s。山区采用1.2 m/s,半山区采用1.0 m/s,平原采用0.8 m/s。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表3.1.2灌溉设计保证率

表3.3.3灌排建筑物、灌溉渠道设计防洪标准

3.3.3灌区内必须修建的排洪沟(撇洪沟),其防洪标准可根据排洪流量的大小,按5~10a确定。

附录C 排涝模数计算

C.0.1经验公式法。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 Q=KRm A n (C.0.1)

式中:q ——设计排涝模数(m 3/s·km 2) 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

K——综合系数(反应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 m——峰量指数(反应洪峰与洪量关系) N——递减指数(反应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

K 、m 、n 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实地测验确定。(规范条文说明中有参考取值范围) C.0.2平均排除法

1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q d =

R

(C . 0. 2-1) 86. 4T

式中 qd ——旱地设计排涝模数(m 3/s·km 2) 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 T ——排涝历时(d )。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大于50km 2。

参考湖北取值,K=0.017,m=1,n=-0.238,d=3

2. 平原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q w =

P -h 1-ET ' -F

(C . 0. 2-2)

86. 4T

式中q w ——水田设计排涝模数(m 3/s·km 2)

P ——历时为T 的设计暴雨量(mm ) h 1——水田滞蓄水深(mm )

ET`——历时为T 的水田蒸发量(mm ),一般可取3~5mm/d。 F ——历时为T 的水田渗漏量(mm ),一般可取2~8mm/d。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小于10km 2。

h 1=hm -h 0计算。h m 、h 0分别表示水稻耐淹水深和适宜水深。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培训教材

第四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第二节:(五)渠道设计流量简化算法

1. 续灌渠道流量推算 (1)水稻区可按下式计算

Q =

0. 667αAe

3600t η

式中:α——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占控制灌溉面积的比例)。

A ——该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

e ——典型年主要作物用水高峰期的日耗水量(mm ),根据调查确定,一般粘壤土地区水稻最大日耗水量8~11mm,最大13mm 。

t ——每天灌水时间(小说),一般自流灌区24小时,提水灌区20~22小时。

η——渠系水利用系数。

(2)旱作区可按下式计算

Q =

αmA

3600Tt η

式中:m ——作物需水量紧张时期的灌水定额,m 3/亩。 T ——该次灌水延续时间,天。 第四节:(二)排水流量

(1)、(2)前面两种计算公式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3)丘陵山区: a .10km 2

式中:q m ——设计排水模数(m 3/s·km 2); Ka ——流量参数,可按表4.4-8选取。

Ps ——设计暴雨强度,mm/h;F ——汇水面积,km 2。 b .F ≤10 km2 q m =Kb F n-1

式中:K b ——径流模数,各地不同设计暴雨频率的径流模数可按表4.4-9选用; n ——汇水面积指数,按表表4.4-9选用,当F ≤1km 2,取n=1。

表4.4-8流量系数K a 值

表4.4-9山丘区的K b 和n 值

1

3

第五节:防洪工程——设计洪水(P170) 2. 暴雨洪水的汇流计算

Q m =0. 278

h

τ

F 或τ=0. 278

L

1/4

mJ 1/3Q m

式中:Q m ——洪峰流量,m 3/s。

h ——在全面汇流时代表相应于τ时段的最大净雨,在部分汇流时代表单一洪峰的净雨,mm 。

F ——流域面积,km 2。 τ——流域汇流历时,h 。 m ——汇流参数,见下表4.5-4;

L ——沿主河从出口断面至分水岭的最长距离,km 。 J ——沿流程的平均比降。

表4.5-4小流域下垫面条件分类表

2. 坡面汇流计算(P174)

山丘区洪峰流量计算:Q m =0.278(SP -1)F

式中:Q m ——相应于某一频率的洪峰流量,m 3/s; S P ——设计雨强,即1h 的雨量,mm/h; F——坡面面积,km 2。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贵州省水利厅编,1983)

第五节雨洪基本计算式综合推导及其选定

径流系数C 法模式(适用汇水范围:10km 2

0.922

·f 0.125·J 0.082·F 0.834·[CKp H 24]1.23 (3-5-2)

300km 2

0.922

·f 0.125·J 0.082·F 0.723·[CKp H 24]1.23 (3-5-3)

式中:Q p ——设计频率为P 的洪峰流量,m 3/s。

f ——流域形状系数,f=F/L2。

γ——地区汇流参数的非几何特征系数,查表(3-4-1)P21 F ——流域面积,km 2。

L ——自分水岭起算的主河长度,km 。 J ——主河道比降。

K p H 24=H24P ——设计频率P 的流域中心24小时点雨量(mm )。

C ——相应于τ时间内,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洪峰径流系数,查附表(九)P78 应用计算步骤:

① 先用简化式算出Q pn , 再计算汇流时间τ。

F 0. 321τ≈0. 278∙∙(3-7-4) 0. 25

γ∙J 0. 09∙f 0. 13Q pn

②由汇流时间τ是在, 1

(二) 小汇水面积外延方面

Q p =ψ`p ·F 0.863 (3-6-1)(贵州省洪水调查资料经验公式) ψ`p ——频率P 的洪峰模系数,其值如下表

采用雨洪法简化的小面积洪水计算式: Q p =ψp ·F 0.937 其ψp 值如下:

另一种形势的雨洪法简化的小面积洪水计算式: Q p =(ψp )·F 2/3 其ψp 值如(表3-7-2)所示。P34 表(3-7-2) (ψp )统计表

三、标准计算式的简化 雨洪计算基本公式简化式(一) 25km 2

0.922

·F 0.834·[CKp H 24]1.23 (简化式一)

300km 2

0.922

·F 0.723·[CKp H 24]1.23

小流域汇水简化式(二)、(三)

Qpn =0.011[H24p -32]1.23·F 0.94 (简化式二) Q pn =ψp ·F 0.94 (简化式三)

ψp ——频率P 的洪峰模系数,其值如下式计算:ψp =0.011[H24p -32]1.23

C ——相应于τ时间内,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洪峰径流系数,查附表(九)P78 汇流时间τ计算:

F 0. 321τ≈(3-7-5) 0. 25

2γQ pn

简化式应用计算步骤:

F 0. 321

(3-7-5) ② 先用简化式算出Q pn , 再计算汇流时间τ。τ≈0. 25

2γQ pn

②由汇流时间τ是在, 1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小汇水流域部分

(贵州省水文总站——王继辉)

2. 小汇水面积雨洪基本计算公式修订公式: (1)当25km 2

1

0.922

·f 0.360·J 0.240·F 0.716·[CKp H 24]1.23 (修订1式)

式中:Q p ——设计频率为P 的洪峰流量,m 3/s。

f ——流域形状系数,f=F/L2。

γ1——地区汇流参数的非几何特征系数,查表(1-2) F ——流域面积,km 2。

L ——自分水岭起算的主河长度,km 。 J ——主河道比降。

K p H 24=H24P ——设计频率P 的流域中心24小时点雨量(mm )。 C ——洪峰径流系数,查表(3)

θ——流域几何特征值,θ=L/(J1/3·F 1/4) (2)当10km 2

1

0.922

·f 0.360·J 0.240·F 0.819·[CKp H 24]1.23 (修订2式)

(3)当F

1

0.571

·f 0.223·J 0.149·F 0.890·[C`SP`]1.143 (修订3式)

C`——洪峰径流系数表,查表4.

S P`——设计暴雨雨力,即最大1小时设计雨量,而不用最大24小时设计雨量换算。 3. 雨洪基本计算修订公式的简化:

(1)当25km 2

1

0.922

·F 0.716·[CKp H 24]1.23 (修订1A 式)

(2)当10km 2

1

0.922

·F 0.819·[CKp H 24]1.23 (修订2A 式)

(3)当F

1

0.571

·F 0.890·[C`SP`]1.143 (修订3A 式)

根据产流、汇流条件再次简化: ①当10km 2

Q p =0.031·[H24p -32]1.23 ·F 0.819 (简化2B 式) 或Q p =ψ`p ·F 0.819 (简化2C 式)

ψ`p ——频率P 的洪峰模系数,其值如下式计算:ψ`p =0.031·[H24p -32]1.23 ②当F

Q p =0.131·[C`SP`]1.143 ·F 0.890 (简化3B 式) 或Q p =ψ``p ·F 0.819 (简化3C 式) ψ``p =0.131·[C`SP`]1.143

Sp ——即为最大1小时设计雨量H 60P =KP H 60均值

《贵州暴雨洪水计算综述》发表于2000年3月《贵州水力发电》

(1) 当300km 2

1

0.922

·f 0.125·J 0.082·A 0.723·[C3K p H 24]1.23 (18)

(2)当25km 230时, Q p =0.375γ

1

0.922

·f 0.125·J 0.082·A 0.834·[C3K p H 24]1.23 (19)

(3)当25km 2

1

0.922

·f 0.360·J 0.240·A 0.716·[C3K p H 24]1.23 (20)

集水面积A

1

0.848

·f 0.331·J 0.221·A 0.834·[C3K p H 24]1.212 (21)

(5)当1km 2

1

0.571

·f 0.223·J 0.149·A 0.890·[C`SP ]1.143 (23)

备注:流域汇流时间τ,可参照《贵州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和相关文献介绍的

方法推求。若要求精度不很高,对于流域面积较小的,也可参照下列范围选用:

当A ≤5~8 km2时,τ可近似选用小于等于1h 左右。 当A ≤50km 2时,τ可近似在6h 范围内选用。

狭长形流域(f 值较小的),流域内山坡较平缓及河道坡降较小的河流,τ值应偏大选用;宽短形流域(f 值较大的),流域内山坡较陡的及河道坡降较大的河流,τ值应偏小选用;此外流域内的地质(岩溶)、植被等对流域汇流时间τ也有影响。

对流域面积很小的特小流域,按《贵州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的方法计算τ值,有时候偏大较大。可用下式估算τ值。

τ=τ式中:ττ

+L/3.6v均 (25)

+为水流过山坡的坡流时间。一般采用0.3~0.5h 。;

=为水流流过河槽的汇(槽)流时间,以h 计;

v 均——为平均汇流速度,m/s。山区采用1.2 m/s,半山区采用1.0 m/s,平原采用0.8 m/s。


相关内容

  • 大中型水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探讨_张明芳
  • DOI:10.16114/j.cnki.sdsl.2011.03.029 2011.3山东水利 ·29· 大中型水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探讨 张明芳1,邢波 2 (1.威海市水文水资源监测局,山东威海264209:2.威海市郭格庄水库管理处,山东威海264211) [摘要]水库设计洪水计算,一般采用频率 ...

  • 设计洪水的概念
  • 设计洪水的概念 洪水的大小及其发生时间是随机的,所以,防洪也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期望在不 超过某特定洪水条件下的安全,而不能保证任何极值洪水条件下的安全.防洪限度一般 相对于洪水发生的频率或重现期而言,即防御指定频率的洪水,称为防洪标准.由于洪 水的概率意义,工程的防洪设计准确地讲是在降低洪水损失的 ...

  •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洪水计算方法分析
  • [摘 要]本文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洪水计算之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并且具体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洪水计算方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洪水计算:工程设计:分析 1 计算之前的准备 1.1 资料搜集与复核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洪水进行计算之前,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资料进行整理,找出计算所需要的河道 ...

  • 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 第三篇 研究生入学试题及题解 Ⅰ.研究生入学试题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工程水文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只允许选择一个答案) 1.偏态系数Cs >0,说明随机变量x[ ]. a.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多 b.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 ...

  • 关于手机的调查问卷.及报告
  • 目 录 一. [题 目] 以深圳市为例对洪灾带来的损失的预测 二. [摘 要] 据报载,国外有研究报告将广州预测为受洪灾损失最重的城市,也将深圳列为洪灾损失严重的城市. 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认为该报告结论与事实存在出入,因而怀疑其所用方法及支撑数据的正确性与准确性.经过反复研究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 ...

  • 水文水利计算考试重点
  • . 设计洪水:指水文水电工程设计所依据的设计标准的洪水,包括洪峰总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 . 径流:降雨或融雪形成的,沿着流域的不同路径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海洋的水流 . 重现期:某水文变量重复出现的平均周期.(频率P=90%,其对应的重现期为T=5年) .PMP(可能最大暴雨) 现代气候条件下 ...

  • 福建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 福建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林 斌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该文针对福建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福建前沿的工程实例,从规划理念.防洪排涝和市政排水标准的区分.设计暴雨不同计算方法的关系.产汇流计算方法及河网水利计算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 ...

  • 河海大学[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复习思考题及试卷
  •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水文学部分章复习思考题 1.水文循环的外因和内因各是什么?什么是大循环.小循环? 2.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相应地有哪些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3.描述降水特征的量有哪些?时-面-深曲线的特点. 4.计算流域面平均雨量的方法有哪些?各方法的适用条件. 5.水文观测 ...

  • 花园堤防洪水计算
  • 花园乡郑家营村堤防工程 一.花园乡郑家营村河堤工程设计洪水计算 1.利用洪峰面积相关法 按照<安康地区实用水文手册>中实测暴雨洪水分析总结的洪峰面积相关经验公式(适用范围10-1000km 2),计算郑家营村河道的设计洪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 N =K N ∙F n (4-1) 式中 ...